作者:最爱冰萄
或者说,他曾经有过想法。
但紧接着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的消息传来,给乾隆的心灵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此他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将任何犯上作乱的隐患掐灭在摇篮里,包括所谓的工业发展。
现在看来,他做的这些事一时有用,但没法改变清朝最终覆灭的结局。
“历史洪流犹如江河决堤,滚滚向前,即使像朕这般的千古一帝也无能为力。”
乾隆叹了口气,翻身,继续睡觉。
算了,反正大清不是亡在他手里就行了。
其它的,随它去吧。
让下一任皇帝操心去。
雍正年间。
胤禛额头青筋直跳,召来弘历劈头盖脸的一顿怒骂。
弘历委屈:“阿玛骂我限制外国来经商,您不也驱逐了传教士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哦。
胤禛:“......”
弘昼看热闹不嫌事大,“阿玛不如将九叔放出来,我看他擅长西学,说不定能助您一臂之力。”
胤禛:“....滚!”
将二人通通轰出殿内,翌日,胤禛下令关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禁闭,并亲自前往鸿胪寺,在其中待了许久未出来。
第三日,胤禛破天荒的关心了一下胤禟在大狱中的待遇,听说对方被折磨得快神智崩溃,难得有同情心的放人出来,转移到府邸继续幽禁。
满朝文武见状,心里直犯嘀咕,难不成皇上又想出了新的折磨兄弟的法子。
有头脑机灵一点的,却是立刻派下人前往广东一带搜寻被胤禛下令驱逐过的传教士。
武周时期。
上官婉儿组织宫中太医与民间出色医者,研制出抗顽疾的良药,凭着泼天功绩得以进入朝廷,实现了武则天曾与她说过的构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授予朝堂官职的女官。
担任礼部侍郎,正四品。
武则天认为自己够克制了,没有一步将婉儿抬到尚书的位置,结果任命下达,朝廷炸开了锅。
御史中丞指责道:“都说是侍郎!自古以来哪有女子任过这个职位,陛下的行为有违祖宗之法!”
武则天冷静道:“高祖可曾规定过不允许女子做官?”
“这.....”
大臣们面面相觑,让上官婉儿进礼部,这不闹呢吗?
其实武则天用上官婉儿做秘书,私下处理政务的事情他们也知道,臣子们体贴武则天想要培养自己人的想法,但从幕后走到人前,跟他们光明正大的竞争就是另一回事了!
女官的口子绝不能开!
御史中丞继续抨击,这次换了个角度:“上官才人怎能以医药之功胜任礼部的职位?这不合规矩。”
不待武则天出声,上官婉儿便踏前一步,厉声呵斥他:“请大人称呼我的全名!先帝已逝,陛下封我为女官,才人之职不负以往。大人口口声声唤我宫妃头衔,是何居心?莫非嫉恨我身为女子官职却压了大人一头?”
饶是御史中丞口齿伶俐,也被上官婉儿扯着李治跟武则天的大皮,占据道德制高点怼得一时哑然。
武则天嘴角微不可见的勾了勾,打圆场道:“好了,同为朝廷命官,婉儿一心为国办事,与诸公并无差别。”
“先谈谈今日的要事吧。”
群臣只得暂且压下邪火,去听武则天要说的大事,随后听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武则天欲设火药坊,研究天幕展现过的几样新式火器。
第二,她想效仿东汉邓绥太后,建立一所男女同校,学习科学的新式学堂。
朝廷再次炸开了锅,为该不该开设火药坊、设立新学堂而争吵不休,设火药坊他们的意见不大,主要是兵部与工部在扯皮究竟谁来负责管理。
他们强烈反对的是新式学堂。
大臣们敏锐地意识到武则天想借学堂培养出更多簇拥者,像是上官婉儿一样的女官们,虽然此刻他们为武则天效力,但心中都打着属于自己的小九九,妄图找各种理由否决学堂。
早朝结束,关于两件政事仍没有商议出正式方案,只能留待
明日再议。
武则天的头隐隐作痛,她低下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一双素手从旁伸来,落在她的额头上,打着圈儿,轻轻替她按摩。
“陛下您不用维护我的。”上官婉儿神情愧疚。
原本那些大臣们是冲着她去,结果武则天提出办新学堂,矛头全对准她了。
武则天淡淡道:“若是连你都护不住,我这皇帝也不用当了。”
礼部尚书年事已高,只等上官婉儿做出成绩便能腾位,礼部在六部中权力偏低,私心里,武则天更想她去吏部户部等重要部门。
但学堂一事太重要,不交给婉儿,她不放心。
武则天看向上官婉儿,道:“婉儿,不要让我失望。”
“嗯!”上官婉儿重重颔首。
纵使被流言烧得烈火焚身,她也会践行陛下的理念。
....
李治时期。
李治高兴得头风病都不发作了。
苍天啊!
老天是有多眷顾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他治下出能人,现在又天降了一个墨家试炼名额!
武媚娘好笑道:“陛下,快请孙道长来吧。”
“对,对,快去请孙神医,不,孙道长,”李治激动地说道:“对了,记得叫孙道长带上他的《丹经》,写没写完都拿过来,朕要好好瞧瞧。”
夫妇二人谈论起天幕里的火药,毫无疑问,为了国家的安稳,火药必须研发。
只是考虑到孙思邈年事已高,不可能关着一个老人家让他研究火药,有虐待之嫌。
李治灵机一动,想到了道观。
唐朝开国以来,自李渊开始崇道抑佛,积极提高道教地位,李治登基后更是大力推崇道教,并在科举考试中加入对老子思想的考察,他都给道教这么大的好处了,让他们帮忙研究个火药不算过分吧?
想必各位道观长老能为国家做贡献,心里也是很乐意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作为孙思邈的跟班屁颠颠的跟了过来,以卢照邻为首,主动向李治请求要在长安办报纸。
李治听了,笑眯眯的准许,并提出让武媚娘督办。
武媚娘眸光闪烁,报纸,掌握天下喉舌的利器。
她微笑着欣然同意,表示会大力支持他们。
得到国家最高领导者的准许,四人出了皇宫,兴奋地讨论要在报纸上刊登什么内容。
王勃:“我建议设立一个政要板块,记录朝廷颁发的重要政令,解读给百姓了解,另外文学板块也能做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杨炯:“还是先做民生版块,发布民间关心的粮食物价,天幕要闻等琐事。”
“这么多内容?”骆宾王插话道:“咱们几个人够用吗。”
“先一人负责一版,多的再扩招。”
“好主意。”
“那谁来当总主编?”
四人大眼瞪小眼:“.....”
就在他们准备据理论争谁更有资格担任报纸总编的时候,天上响起了异动,轻快的音乐声传至几人耳畔。
【上一期我们探讨了火药的发展史,实际上,在西方火药飞速发展之际,明清时期,中国也有人怀揣着对科学的热情与梦想,积极探索火药的其它用途。】
王勃立刻提起精神,嘱咐小伙伴们道:“第一期的民生素材有了!待会我们把这人的发明记下来到报纸上。”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
陶成道有一个特殊的梦想,他一直想看看蓝天之上,遥远的星空长什么样子。
为此他自制了火箭飞行器,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起飞到蓝天之上。】
明朝。
朱元璋看着天幕,绞尽脑汁回忆了半天也没想起陶成道是谁,对方长啥模样。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新的画面。
陶成道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他对他的仆人说:“点燃火箭。”
仆人手举火把,心情沉痛地说:“主人,我害怕。”
陶成道:“怕什么?”
仆人道:“倘若主人飞天不成,性命怕是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我的梦想,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只好遵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燃烧的火把。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离开了地面,带着烈焰升向高空。
“成功了!”正当仆人兴奋欢呼的时候,横空一声爆响,悲剧突然发生。
蓝天上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
陶成道连同他的飞车一起坠向大地,殒身碎首。
【陶成道没有成功实现它的飞天梦,不幸的长眠于万家山,飞天事业中道而崩阻。】
见此情景,有人佩服,有人惋惜,有人摇头不屑。
“自不量力,人怎能妄图触及天空,那是神的领域!”
【好问题,人真的能飞上天吗?】天音反问道。
顷刻间,民众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鸡,一片寂静,呼吸声消失在了空气里。
朱元璋骤然起身,不可思议的看向上方。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