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 第102章

作者:最爱冰萄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基建 BG同人

  但是现在,他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比起与万千大军竞争儒家的独木桥,成为一名受后人尊敬的科学家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人生选择。

  王阳明看着天幕,低声道:“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最适合自己的,往往是人心中之道。”

第72章

  墨家与发明篇20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心的感知是我们存在的世界。

  但又要问了,我们的心落在哪里?

  王阳明非常羡慕祖冲之,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祖冲之年纪轻轻就找到了此生愿为之奋斗的目标,实在幸运。

  【在师长的支持下,祖冲之开始深入学习古今天文知识,他从不虚推古人,敢于独立思考,质疑圣贤留下的结论。

  祖冲之的做法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无法想象,比如换做一位儒家学生,让他骂孔子的观念错了,大部分人恐怕只会觉得这人是个狂妄之徒,你说你比祖师爷更懂?你那么牛你怎么没成圣人。

  但正是因为祖冲之的这种叛逆精神,从不把自己束缚在前人陈腐的错误观点中,而是亲自测量与实验,再推导得出结论,才会有他后来的种种成就。

  这种精神,我们称它为科学家精神。

  科学的国度,从来没有神明。

  科学家,就是世界的造物主。】

  视频中闪过一张张人像,有开创了经典物理力学原理,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艾萨克牛顿,有提出著名的质能方程,阐明物质与能量关系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发明了双氢青蒿素,挽救上亿人生命的屠呦呦,有提出图灵测试,使人工智能从理论成为现实的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有发明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与大航海时代到来的詹姆斯瓦特......

  白底黑字,简单,却足够震撼人心。

  古人或许不懂几行字背后意味着怎样辉煌的成就,但他们隐约体会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科学家是国家宝贵的财产,跟海南产的珍珠一样稀有。

  武则天暗暗下决定,发展新式学堂,发展科学,义不容缓!

  谁妄想以一己之私阻拦她,就以叛国罪论处!

  墨书低着头,感到头顶嬴政投来的目光,心里直叫苦,墨家不是万能宝囊,求求陛下您别看了,想一想视频里的几位巨擘离他们秦朝隔了多久的时间吧。

  清朝。

  王贞仪看得目眩神迷,脸生红晕,科学家好厉害,她要向他们学习!

  她看向案几上,一份即将撰写完毕的《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论文对地球所在的位置提出质疑,对西方传入的日心说做了概述与论证,支持太阳处于中心而地球旋转于外的说法。

  这份论文如果流传出去,不亚于在当今的学术界投下一颗原子弹。

  因为现在占据学术界统治地位的乾嘉学派强烈抵触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一说违背常理,离经叛道。

  王贞仪以一未出阁的女子之身公然与大儒们对着干,在封建礼教严重压迫女性地位下的清朝社会,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她。

  王贞仪咬住嘴唇,神情纠结半响,最终化为一抹坚定。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

  她有何不敢?又凭何不能?

  男人们能随心所欲做的事,没道理不允许她一个小女子发表意见,那也太小肚鸡肠了。

  王贞仪拿起笔,小声自言自语:“我一没妄议朝政,二没提及皇家,他们不满,顶多污我的名声,累及不到我的家人.....”

  干了!

  “偷偷躲在房里嘀咕什么呢。”

  王母走进来,敲了敲王贞仪的脑袋,噎怪道:“整日窝在家中,不肯出门见人。”

  王贞仪背对着王母,把她写的文章往下挪了挪,塞进书页里。

  “娘,你进来怎么不敲门,我在忙。”

  “你一个女孩家家有什么好忙的,正经事不干,尽待房里捣鼓你那些西洋玩意。”

  又来了,王贞仪心中叹气,面上依旧乖巧:“娘你找我有事?”

  王母:“我上回与你讲过的隔壁陈家儿子,你觉得怎么样?陈家老大如今升了官,在贝勒爷手底下做新差事,那可是个肥差,人吃得面相福气极了。”

  “肥头大耳,娘你那么喜欢,干脆把我嫁给猪好了。”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娘是为你好。女人一辈子,总是要嫁人的,你.....”

  王贞仪眼珠子一转,起身搀住王母:“好啦,娘你别生气,我弄个有意思的东西给你看。”

  王母狐疑地盯着她,心想叛逆的闺女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王贞仪拉上窗帘,房间的光线昏暗下来,一息后,悬梁上亮起了一盏圆灯,灯光散发出美丽的明黄色光晕,似圆月般无瑕。

  少女站在桌边,一手捧着小圆球,另一手拿起了一面光洁的圆镜,两手似有魔力,创造出一轮明月。

  月照天下,蚀于天狗。

  一轮人力不可为的天狗吞月!

  王贞仪抬头,冲王母笑了笑:“是不是很有意思?”

  王母已经看傻了。

  她怔怔地看着陷入月食景象的小型月亮,再看看王贞仪,突然发现,自己女儿好像有天女说的那什么科学家的神奇天赋。

  .....

  齐国,稷下学宫。

  孔子听了天幕的话,不怒反笑,他抚着胡须赞叹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敢于质疑是一件好事,你们该向祖冲之学习。”

  众弟子认真回应。

  日后教出了法学家李悝的子夏望着天际,心里默念:“科学的国度,从来没有神明。”

  最开始,情绪有些怀疑,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恐惧。

  慢慢的,底气足了许多。

  到最后,陷入到一种难言的兴奋之中。

  得无神已交,自谓肩可比。凡人也能用其所长与神明比肩!

  【后来,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传扬到宫廷里,南朝的宋孝武帝很欣赏祖冲之,派他到总明观任职。

  总明观是南朝等级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古代的中国科学院,内分设有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分科授课,藏书浩如烟海。

  热爱斗转星移的祖冲之一下子如鱼得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文、历法、术算等方面的书籍,眼界与学识得到了极大拓展。】

  画面中,学子们行走在观内,人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典籍,丰富的书海看得观众羡慕不已。

  “好多书啊!屋子都堆满了。”

  “它叫科学院,里面的人是不是都是科学家?”

  春秋时期的阴阳家学派表示很满意,这南朝挺上道的嘛,带他们阴阳家玩,有眼光。

  没被点名到的墨家弟子们闷闷不乐,觉得这宋孝武帝目光真短浅,居然不在观中设立墨家学科。

  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我建议学宫也建立一个像这样的图书馆,供学子们免费阅读,增长学识。”

  子贡举手:“我同意。”

  孔子欣然道:“善。”

  三国时期。

  曹操看着士人们涌入的场景,怦然心动,好多人才啊,恨不得全部打包带走。

  藏书......曹操灵光乍现,想起了一人。

  他好友蔡邕的女儿蔡文姬。

  蔡邕生前最喜收藏图书,国子监里的藏书都比不上他家里的书库丰富,后来蔡邕死了,把四千多卷藏书留给了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被匈奴掳走时这些藏书流失了许多,回来后一直在重新整理抄录。

  如

  果用蔡邕的藏书办一个图书馆.....教化民生的好事,依蔡文姬的性格来看,约莫是愿意的,到时候图书馆馆长的位置也可交由蔡侄女来做。

  蔡侄女赚名声,他赚士人民心,两全其美的好事不是。

  曹操一阵美好畅想,脸上扬起了笑容。

  悠扬的背景音引得曹操回神,见天幕中的祖冲之来到一个堆满竹片的房间。

  【祖冲之在总明观的岁月里,不仅致力于探索天文学的奥秘,还投身于一项令他深感着迷的学术研究——计算圆周率。】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数学家们也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东汉时期张衡算出圆周率约为3.162,三国时期王蕃算出圆周率约为3.1556,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了一种叫做割圆术的全新算法,将圆周率精确到了3.1416。

  祖冲之本人对刘徽非常推崇,他认为自秦汉以来推算圆周率最精确的学者是刘徽。

  但,还不够。】

  【祖冲之看来,刘徽并未做到极致,将圆周率推算到极致的那个人会是他,南朝的祖冲之。】

  三国时期,刘徽闻言眯起了双眼,小辈好狂傲的口气。

  割圆术是他日夜冥思苦想得来的计算方法,不可能有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比它更先进,他倒要看看,祖冲之有什么方法能推算得比他精准。

  【据史料记载,祖冲之设置了一个直径一丈的圆,使用割圆术割到24576边形,然后求得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为“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之间”,即π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

  并且给出了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

  从祖冲之数学水平来看,他应当突破了刘徽的割圆术,使用的是周长法,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用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来计算圆周率。但当时祖冲之是如何测量、如何计算,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没有精细的测量工具,仅仅依靠一些小竹片,通过对它们排列组合来得到不同的数值,听上去过于不可思议。

  更令人惊讶的是,现代人们用计算机测量圆周率,发现老祖宗计算出的圆周率后在小数点后六位精度上完美符合,没有丝毫误差!】

  观众们一脸懵逼。

  直径是什么。

  六边形是什么。

  分数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