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大殿内百官惊讶:“这么远?”
唐太宗面露失落之色。
青年和尚见太宗如此情状,神色坚定下来,主动开口道:“既然如此,弟子愿效犬马之劳,去西天取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好!”
太宗陛下喜不自胜,走下台阶,扶起青年和尚说:“法师竟能如此,朕愿认你为御弟。”
老和尚微笑着,再问青年和尚:“善哉,只是那西天路途遥远,多有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性命,不知法师敢去否?”
青年和尚愣了一下,接着双手合十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此去直至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当——
殿外响起撞钟声。
老和尚欣慰地笑了,他微微颔首:“不错。”
“肯去者能得正果,成就金身!”
话音落下,众人惊愕地看见老和尚变成一头扎盘龙髻的女子,眉如小月,朱唇含笑,右掌托着一斜插垂杨柳的雪色玉瓶。
女子脚下生云,冉冉飞升出大殿。
“观音菩萨,是观音菩萨!”
外界信佛的善男信女惊喜道,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里观音娘娘的身影。
与此同时,宴明婉解说道:【青年和尚名叫唐僧,是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主角,法名玄奘,号三藏。
说起他的身世,颇具奇幻色彩。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为在佛祖的讲经大会上打瞌睡,不好好听讲,于是被佛祖贬下凡间,成了西天取经团队的内定成员。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而唐僧的人物原型便是唐朝的三藏法师玄奘。
玄奘出生于唐朝初年,贞观初年只身前往天竺游学,年仅二十五岁,游历遍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数百国家,抵达天竺佛教圣地,学三千经,悟大乘佛法。
连天竺国王都被玄奘的人格魅力迷倒,为他设无遮大会,请他给众僧宣讲大乘佛法。】
大慈恩寺内。
主持的第一反应:还好还好,弟子们没有不务正业,去写那劳什子小说。
第二反应:玄奘师弟居然是佛祖徒弟的转世?
阿弥陀佛!他跟佛祖他老人家的弟子成了师兄弟!
“......”
要让玄奘知道主持的想法,一定会汗颜道,小说人物啊小说人物,师兄请你分清文学和现实的区别。
玄奘看着据说人物原型为他的唐僧,被李世民扶着胳膊说要结拜为兄弟,有种看龙傲天小说,小说主人公还是自己的脚趾扣地尴尬感。
不是他说,这情节也太夸张了,哪有皇帝会和出家人结拜的?
不同于玄奘以为会被西游记情节冒犯到的李世民,看电视剧看得有滋有味,“有意思,这小说是谁写的,把朕写得很亲和嘛。”
画面里的戏子虽然与他本人实际不太一样,但
这种平易近民的行事作风更容易让观者心生好感。
李世民挺满意他在西游记里的形象,他没见过玄奘本人,有些好奇,询问经常去礼佛的妻儿:“你们见过三藏法师,了解他的事迹吗?”
长孙皇后想了想,摇摇头。
李治很想替父皇解疑,但他并非如同母亲一样的佛教虔诚信徒,连寺庙都很少前往。
李世民沉吟道:“这样,雉奴在宫外多留意些,等法师回来了及时禀于我。”
李世民想了解玄奘取经一路上的所见,听说天竺现任国王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繁荣。
观其政,明其长短,对唐朝来说是一个无需付出任何成本就能洞察大国政体发展的好机会。
【此去十六载,直到贞观十九年,玄奘才再次归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在那个年代,靠着人力走遍几万里的行程,于旁人听来简直不可思议,玄奘取经归来轰动了长安,还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亲自接见,后来玄奘的弟子辩机根据师父的口述记录下他取经一路上所见的各国风俗地理,编撰而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从此,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广为流传,衍生出诸多话本和元杂剧,如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的《西游记平话》,影响到遥远的明朝时空,中国古代1部 神魔小说《西游记》诞生。】
明朝,嘉靖年间。
某栋坐落在南京的小院里,男人喝得醉醺醺,两颊生红,歪倒在石桌上。
一男一女身影靠近,前者对扎着妇人发髻的女子说:“夫人,老爷看了贡院放榜后,回来就成了这样,您看....”
夫君又落第了,已经是第三次了。
叶玖看着醉倒不能自己的吴承恩,只觉得胸口发闷,闷得她想作呕。
待她好有什么用?从不寻花问柳有什么用?
嫁给一个仕途不得进取的废物。
叶玖的祖父身居高位,乃正二品高官,当初看中了吴承恩读书的天分将她许配给他,当时姐妹们都羡慕极了叶玖。
可看现在,姊妹所嫁之人非富即贵,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而她丈夫过去了十年,还是个考不上举人的穷秀才!
她如今丢脸到连娘家都不敢回.....
见叶玖不动,身旁的侍女领会错了她的意思,上前一步,打算搀扶醉倒的吴承恩。
“我来。”
叶玖叫住贴身侍女,径直上前,小心地扶起吴承恩,她动作轻柔,语气却是硬邦邦:“回房了,夫君。”
“娘子?”
吴承恩意识尚未清醒,口齿含糊不清:“对....对不起.....”
叶玖咬牙相对:“知道对不起我,就继续考下去,为我挣个诰命来。”
吴承恩不知有没有听见叶玖的话,只来回嘟囔着对不起三字,两人谁都没有注意到天音讲述的西游记。
直到叶玖听见了丈夫的名字。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一同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成佛的故事。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是国人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曾经创下中央电视台百分之89%的最高收视率,重播超过三千次,深受人们喜爱,而作者吴承恩也因为西游记一书名字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
吴承恩?
叶玖指尖一抖,湿帕掉落在地上。
天女说的,可是她的夫君?!
喉咙没入辛辣的姜汤,像是有一股烈火灼烧血管,吴承恩浑噩的大脑渐渐清醒过来,他睁开眼睛,嗓音沙哑:“娘子....”
“官人快听!天幕在讲你!”叶玖兴奋地说。
吴承恩迷茫。
讲他?他有何好讲的,文不成武不就.....
【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年过四十才生下他,为孩子起名叫承恩,期望他有朝一日能沐浴皇恩,跻身仕途使吴家光宗耀祖。
吴承恩自幼聪慧,他博览群书,最爱看讲述神仙鬼怪的浪漫故事,少年时期便做出许多优秀文章,文采在故乡出了名,乡人们都赞美他神童。
当时的名人朱应登恃才傲物,见到吴承恩后却极为欣赏,说他能够读尽天下的书,把自己私藏的一半书籍送给了吴承恩。而吴承恩也不负父亲的厚望,小小年纪便考中了童生,紧接着又在几年后考中秀才,年轻的吴承恩因颇负文名得到了户部尚书叶琪的青眼,与叶家结亲,有了一位出身高门的妻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生迎来最美好时刻的吴承恩,却不知他的命运将从现在起急转直下。
嘉靖十年,吴承恩来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榜单张贴出来,和他一同参加考试的两位同乡高中,他这个昔日名声在外的才子却名落孙山。
同时,在这一年,吴父去世,让吴承恩愧疚不已,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没能让父亲在临死前看到他中举瞑目。
他在父亲的墓志铭上写道:呜呼!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严罚,乃夺予父。然又荡游不学问,不自奋庸,使予父奄然殁于布衣。[1]
文章如泣如诉,充满了愧疚和悔恨。
吴承恩一手金石文冠绝天下,有吴碑半天下的美誉,然而字写得好不代表科举顺利,嘉靖十三年,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
嘉靖十六年,吴承恩第三次来到南京考试,同样败北。
三次落第不中,昔日乡邻怪异的眼神,妻子的失望,种种积攒在一起,彻底压垮了吴承恩。
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他起的名字并非寓意着承恩,而是无承恩。
一辈子无任何皇恩可承。】
吴承恩面露苦笑。
是啊,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前半生过分顺利,然后从云端跌落谷底,天之骄子变成人人口中的伤仲永。
李时珍悠悠一叹。
他同样经历过三次不中的痛苦,很理解能吴承恩的心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太少,往上的道路只有那一条,所以削尖了脑袋去挤,好像踏上那一条路,身份地位就有了,银钱就有了,生活就幸福了。
殊不知不觉间丧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且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不是他决定重新选择人生,恐怕也会像千千万万个的吴承恩一样陷入考试的无底洞里。
吴承恩的同乡兼好友沈坤蹙紧眉毛,自语道:“汝忠心里原来承受了那么大压力。”
他高中状元后,常常给在家乡的吴承恩寄去各种朝中邸报和考试资料,吴承恩也在信件中感谢他,回复如常,看不出有哪里不对劲。
“唉。”沈坤惋惜
在崩溃边缘的好友,又百思不得其解,汝忠明明有才华,为何偏偏就是考不中呢?
朱厚熜哼笑一声,不屑一顾。“考不上举人,怎么不多想想自己的原因,我朝的选官制度已经够公平了。”
徐阶等内阁首辅赞同点头,大佬们进士名次手到擒来,不太理解小辈为何连个乡试考了三次都过不了。
第99章 小说与名著篇10三界第一顶流,美猴……
【试问,吴承恩是学识不够才考不上举人吗?】
吴承恩很迷茫,是啊,他学识不够,和上榜的那些人比起来不适合当官吗?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