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唐以前的朝代,百姓们不认得此人,只听称号便觉得对方是一位堪比医圣张仲景的人物。
士大夫们面露羡艳,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之一!
他们听了这么久,了解到天女说的中国就是华夏,千年之后朝廷的称呼。能评上历史最有影响的名人称号,这是多么高的殊荣啊。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一生大医且精诚的孙思邈的故事。】
李治听得身子前倾,眼睛亮闪闪:“孙大夫如此厉害。”
他自然认得孙思邈是谁,京城有名的神医。听父皇说,当年他出生就是孙神医帮的忙。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头,笑道:“不错,当年多亏了孙师,你娘才能生下你。”
当年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仍未分娩,肚子大到无法下床走动,李世民焦急得不行,这时有臣子徐茂功将孙思邈推荐给他,说此人医术高超,或许能解决太医院都治不了的难题。
于是李世民连夜派人将孙思邈召进皇宫。
孙思邈来到宫里,仅用一招悬丝诊脉就弄清了长孙皇后难产的病状,随后隔着竹帘,一针猛扎下去,没过两刻钟,李治便呱呱落地,神奇的医术看呆了众人。
之后李世民想留下孙思邈做太医令,孙思邈却推辞不受,他说自己不愿为官,只想漂泊四方替大唐百姓治病。
李世民只好惋惜地告别对方,他御赐下黄金千两给孙思邈,结果人走时又把他送的黄金绸缎给撇下了。
李世民好奇地看向天际,他知晓孙思邈医术医德双全,但仅凭这点,恐怕还担不上大唐国宝的荣誉,对方后来做了什么?
【公元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县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自幼身患重疾,家中为他长年求医,耗尽了家财,为此冬日连一件布衣都买不起。
孙思邈在这种悲惨的环境下,没有生出轻生的念头,反而决定要学医自救。
既然大夫治不好他的病,那他就自己救自己,想办法医出一条生路。】
七岁的稚童日日坐在病榻间看医书,每日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将医学典籍倒背如流。
再尝试煎药,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扎针。
家里人都以为儿子在玩闹,没想到一天天过去,他的气色真的逐渐好起来。
“我成功了!”
孙思邈感受着充满力气的身躯,目光灼灼道:“爹,娘,孩儿不孝。”
“从今往后,这个家里的担子你们就交给我。”
孙父孙母抱着康复的孙思邈喜极而泣。
【学成医术后,孙思邈开始为附近的乡邻治病,无论富贵贫贱,他皆一视同仁。
穷人没钱抓药他就自己到山中采药,再为他们诊治,年仅二十岁,他的名声就传开了,传到了杨坚的耳中。】
天幕之下,许多贫苦的病人看到这里,心绪复杂难言。
他们很穷,穷到生了病都不敢去看大夫。
生为女子,身体柔弱是死罪,因为不好生养,讲出去媒人不愿说亲;生为男子,病弱无法种田养家糊口,无法读书科考,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头消耗米粮的废物。
他们烂命一条,活着也没指望,等病痛熬不住了一条草席死了干净。
如此颓丧的他们,却看到有人在逆境中奋力挣扎,绽放出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旺盛生命力。
第35章 医家篇11是谁带头嗑的药?
明朝嘉靖年间。
缪希雍凝望着天幕,眼前浮现起了水雾,他为自己以往轻生的念头感到羞愧。
日子太难熬了。
他年少考中童生,本该春风得意之际,却忽然发现自己患上了恶性疟疾。
发作时头疼欲裂,意识模糊,每每都让缪希雍痛不欲生,为看这病他几乎耗尽了家财,亲友离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继续活下去的指望。
反正也治不好,干脆死了轻松。
其实他今日已经准备好了白绫,只待轻轻一挂,就能离开这让他痛苦的人世。
然而,孙思邈告诉他,可学医自救。
“学医.....”
“活下去。”
缪希雍取出书柜上的《黄帝内经》一书,翻开素问卷,看见上面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这句话,眼里渐渐亮起了光。
立政殿内。
李世民见到天幕上许多穷人没钱抓药,只能躺在家中等死的场景,心里十分不好受。
“是朕做的不够好。”
这些都是他治下的子民,他们过得如此难过,是他的责任。
长孙皇后握住丈夫的手,安慰他:“不是你的错,世间本就如此,有贵便有贱,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二哥何错之有?”
李世民听着这话却迷茫了,果真如此么。
世家大族历王朝更替而不衰,贵人永远高高在上,黔首一辈子埋在田地里难以出头。
佛家宣扬的众生平等只是一个存在于幻想里的美好愿景。
李世民不明白何谓正确与否,他本能觉得,世间还应该存在另一种答案。
“观音婢,”他用力地牵紧长孙皇后:“待江山安定,朕将位子传给承乾,我们便出去远游,看一看这世间,可好?”
他是大唐的皇。如今找不出答案没关系,总有一日能找到。
他会让治下子民过上衣足饭饱的日子,而他与皇后埋名微服私访,哪里有贪官污吏,就为哪里的百姓鸣不公。
“好。”长孙皇后笑道:“我陪二哥一起游览天下。”
此时的长孙皇后绝不会想到她连李世民生命三分之二的时光都没活到,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弃他而去。
而她死后,李世民悲痛欲绝,十三年间从未停止过对她的追福,并让宫人在皇后陵殿外如活人一般侍奉她的墓碑。
活人守陵,视死如生,令臣子诟病。
天音缓缓,随着落雪声飘近。
【当时隋文帝杨坚执掌北周朝政,听闻了孙思邈的名声,召他入朝任国子博士,许以他高官厚禄。
但孙思邈不喜官场世故,婉拒了杨坚的招揽。
隋朝建立后,他不问世事,隐居在太白山下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各家古代医书,一心致力医学,研究出了许多宝贵的医学成果。
其中,一共有二十四项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的先河:
1.发明导尿术。
2.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3.最早使用动物肝脏治眼病。
4.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5.首用羊餍治疗甲状腺肿。
6.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
7.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8.率先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9.率先倡导建立妇科、儿科。
10.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11.率先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12.率先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13.率先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14.率先创立“阿是
穴“。
15.率先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6.率先提出复方治病。
17.率先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
密密麻麻的成就看得人眼花缭乱。
张仲景轻吸一口凉气,这位同行太厉害了,比起来他这医圣之名当的有些羞愧啊。
始建国年间,一处小县城郊野外,放牛娃刘秀腿搭在大牛屁股上,惊叹道:“用草药喂牛,牛产出的奶居然可以治病?太神奇了!”
刘秀眼珠子一转,他想去长安求学,但路途遥远没有铜钱,若是上山摘些草药,喂给牛,再卖牛的牛奶治病,是不是就能凑够路费了?
“好办法。”
刘秀嘻嘻一笑,决定就这么干,抬头朝北边方向呸了一口:“该死的王莽,凭啥断了俺们老刘家拨款,没咱们让位,你当得了个屁的皇帝!”
“去庙里拜了太祖爷,结果回头断了给他子孙的银子,卑鄙无耻!”
齐国,邹府里的美男子抚摸着脸颊,蹙眉道:“美容药是何物?能使容貌变得更美否?”
邹忌恨不得天幕多说两句,好叫他知晓孙大夫神奇的变美配方。
“这防重于治的思想也挺有意思。”
不仅能用在医疗上,还能用在治国上,明日他要寻大王好好探讨一番。
宴明婉继续道:【孙思邈还研究出了许多常见多发病的治疗方法,比如现代的甲状腺肿病,在古代又称为大脖子病,多由山区人民所得。
现代科学认为,大脖子病的成因主要是人体缺乏碘元素。古代平民吃的一般是湖水提取的粗盐,缺乏海盐中碘元素的摄入,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以容易得大脖子病。
此外,山区往往地处内陆,山中地表的水碘含量低,饮用的水质不净,也会影响大脖子病的发病率。】
洛阳城,普施寺内,王维正在吃茶点,看到画面里病人粗大恶心的脖子,点心顿时吃不下去了。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