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提到赘婿不知道扎谁心窝子了。
大喜日子平白就给人家闺女安排上,别人就要惯着你!?
谁喜欢说这种话谁难受,谁有这种念头谁不自在。
“琮哥儿!”
年纪最大的贾瑚赶紧跳出来:“琮哥儿年纪小,不懂事,太太莫怪。”
贾琮就还仗着自己年纪小了:“长辈犯错也要道歉,她都不道歉,为何我要道歉?”
史苗出来打哈哈:“小孩儿家,姊妹关系好,童言无忌罢了。”
说罢也不压着琮哥道歉,反而让奶妈们把孩子们都带出去。
众人见好就收,赶紧另找了话题。
一会儿史苗身边的大丫鬟就出来找几个哥儿。
“老太太说你们都是好样的,赏你们一盘好吃的,回去还给你好玩的!”
贾瑚摆出长孙的架势:“我们才不是为着好吃的,不能叫别个欺负人。”
丫鬟送过东西就走了,四个小子还脑袋对脑袋围着合计。
贾珠道:“你们等着吧!将来不知道要听多少这种话,除了林妹妹,还有大妹妹呢!”
这就叫先见之明。
贾瑚点头:“真有这样事,下回有人嘴贱再说,咱们就继续这么回,这是祖母说的,搞服从性测试呢!”
贾琏还气愤的捏了捏小拳头:“饶了他们便宜,愈发得寸进尺。”
或许这话听在旁人耳中是夸奖。
当下对女子的褒奖,无非就是贤妻良母,孝顺儿媳,一家女有百家求等等。
只是贾瑚兄弟四人年少,心思单纯。
听着这种‘夸奖’只认为旁人家想赚自家的妹妹去,很明显自己家吃亏,厌烦得很。
几兄弟在外逛一回,听说那边开始唱戏,约着去戏台下听戏去了。
别个家夫人见这几兄弟人小鬼大,嘴上还一堆歪理不饶人,都不敢逗他们说话,免得自找难堪。
今日甄家和甄家大太太来的,还有一个元春。
她可听不进什么戏,那四兄弟戏唱的多好,双簧都不如他们。
红脸白脸都唱了,专门给甄家难堪。
好端端的,宝玉莫名其妙和赘婿沾上了边!
甄元春气的很,躲过人群,在角落扯着山石上的一根草茎:
“大伯母想说话,偏生惹得拿咱们宝玉做笺子。”
旁边瞧着年龄挺大的丫鬟劝她:“都是孩子们的顽话,姑娘不要放在心上。”
怎么可能是顽话?
这些太太奶奶说出来的话,就不可能是随意顽话。
元春几乎都要怀疑,大伯母是不是故意的。
谁都知道荣国府老太太和她那个姑娘都是有才情刁钻不饶人的主。
林家好不容易得的宝贝姑娘周岁,好死不死提什么当媳妇。
贾元春咕咕哝哝:“以为谁都像他们那边慌着找女婿呢!要我说,母亲就该来的。今日来了这么多人,还不是看荣国府的面子。”
元春还想说什么,看见对面走廊上有人,马上又住了嘴,领着丫鬟走了。
元春也真是会找地方,这个角落旁边,就是贾敏专程给母亲安排的休息静室。
古代屋子的隔音也就这样。
刚刚小姑娘说的话,在这边休息的史苗和白先生听的一清二楚。
等人走了,史苗才对白先生道:“他家这个元春姑娘,有点意思。”
她可不是故意偷听,要是半道提醒元春,难堪的是元春。
白先生刚刚在堂中就注意到元春了,几个小子在那儿唱双簧的时候,贾元春表情都绷不住,当场就冷了脸。
白先生也评价:“行事有些风范,年岁小,太挂相了。”
史苗从来不会和小姑娘为难,元春还小,哪家的人哪家自己护犊子:
“那是她亲兄弟和母亲,不能不牵挂。”
也是奇了,王夫人居然没来。
虽说甄家现在和荣国府隔得不远,史苗和她却两三年没见过面,还有点想看看她如今的状况。
这么多年了,白先生都还记得以前甄家三爷那个奶奶因不擅诗书被甄家老太太白眼的状况。
兴许是怕酒席上又有什么吟诗作对的雅事,不想来吧!
白先生没明说,却是试探着问史苗:“太太好像十分不喜甄家那个宝玉?”
史苗对那边的态度,表现的还是很明显的。
她自己胡诌了个理由:“事出反常必有妖,来历奇怪了些。”
白先生知道太太没说实话,便也不缠着问。
当下她关心的还有一件事:
“年底林姑爷的外任就有了着落,太太作何安排?将来黛玉略大些,要不要接来府上读书?”
虽然荣国府上下对她都很尊重,但白先生想教女学生。
以前她就很喜欢贾敏,如今更是想看看,贾敏的女儿能走得多远,能不能有更高的成就。
看太太的样子,也极爱这个外孙女。
大有不分内外的模样。
不料史苗皱着眉回看她:“接来作甚,让她跟着父母,她父亲一个探花,她母亲也没少读书,教她尽够了。”
贾敏和林如海的才华,自然是尽够了。
可惜白琪还以为老太太会动这样的心。
将来林姑爷总是要去外省县城赴任,把姑娘放在身边,又在京城,岂不是省心。
白琪虽有心,但她实在太了解史苗的脾性,一听就知是自己会错了意,太太根本没有过这种想法,只能在心里默默遗憾。
真是可惜了,这学生自己教不上了!
过了黛玉生辰,什么花儿朵儿开得更艳丽。
每日一堆娃娃围着,日子都快了很多。
翻过端阳去,今年夏天又热得很。
大人受罪,小孩儿更受罪。
“今年怎么回事?”史苗也觉得奇怪:“哥儿姐儿,都热得长痱子。”
大儿媳抹着汗:“那边北静王府老太太没了,往各家借了不少的冰,况且今年也比往年热。”
硝石制冰,也不比原先屯着的冰顶用,况且热到一定的地步,家里囤的冰,也只是杯水车薪。
史苗叮嘱道:“大热天,不必总往我这里来,小心不要中暑了。”
丫鬟顶着一脑门的汗进来:“太太,是珍大爷信。”
信封上都滴了汗渍,史苗拆开看过,交给两个儿媳:“你们瞧着办,收拾屋子安置好。”
贾敬新娶的奶奶回京探亲。
贾珍送来的。
第123章
史苗不喜贾珍,可再怎么说贾珍也沾着一个贾字。
还有一点,众人都好奇贾敬娶的新奶奶是个什么模样品格。
先前贾敬成婚的时候,荣国府派去金陵的人回来说,她模样品格都还不错,也是知书达理,新奶奶还向荣国府来人打探史苗贾敏等人,十分向往和她们舞文弄墨。
这当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众人都想真见了人看个分明。
荣国府在京城中人口齐整得很。
贾姝、贾娴、贾媃、贾敏四姐妹,听说今日贾珍一行人来到,齐齐整整都来了。
远客未至,其余人都在史苗屋里聊着天打发时光。
贾媃说起来家里的哥儿,有一箩筐的话:
“我家哥儿昨个贪凉半夜吐了,今天不让他来,回去该和我恼了!”
史苗知道这是在侧面说她家哥儿没来的原因。
人都病了,她这个外祖母肯定要有所表示。
史苗:“天热,吃的就不给他带了,一会儿挑点玩意儿让你带回去哄他。”
几个孩子热的精神都不太好,嬷嬷们抱着探春和黛玉出去透气。
外面传话声飘进来。
“珍大爷和大奶奶来了。”
史苗眉头一皱:“什么大奶奶,论着他们那边的辈分,叫一声太太。”
说到底贾珍和贾敬的新奶奶年岁才更近。
越是这样越需要避嫌。
贾珍又不是没犯过这种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