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瞧我这……”
周氏才发现自己这么说,反而弄混了,又改了口:
“是二奶奶和三奶奶,就是迎春的母亲和那个衔玉而生哥儿的母亲。”
史苗点点头:“常言道,牌品如人品,你们平日就玩这么一点,多少都输得起,咱们家不做那样小鼻子小眼睛的事。”
黛玉忽然问道:“那甄家是不是缺钱了?我看她家哥儿那块通灵宝玉,也不过尔尔。”
通灵宝玉?
史苗心里忽然拉起十级警报。
黛玉什么时候见的通灵宝玉?
湘云听黛玉这么说,补充到:“甄家不是说这块玉是娘胎里带来的,所以珍贵。”
史苗不咸不淡:“你们何时看了那块玉,我怎么不知?”
贾敏道:“母亲那时候正歇着,钱尚书家太太没见过,甄家就让人拿到跟前,看了几眼。”
史苗微微颔首。
果然,自己去办事的时候出了点小插曲。
还好,甄家也做不出把宝玉拉出来溜一圈的举动。
贾敏道:“还有一事,听说宫里有给公主郡主们选伴读的意头,今天甄家三太太还玩笑说,想让家里的姑娘也跟着咱们家读书……我没答应。”
那时候大房的周氏和二房的关氏都不便说话。
应承也不是,不应承也不是。
还好贾敏在,她家小姑子可不怕得罪人,倒是留了点面子,没把薛家老底揭出来。
周氏和关氏越想越气,也不看看那个薛姑娘有个什么哥哥?
史苗想了想,开口交待老大媳妇:
“与其来咱们家凑热闹,不如给甄家引荐几个宫里出来可靠的嬷嬷,她们家需要这些。”
趁着薛蟠没打死人,史苗想全了薛宝钗的心思。
第136章
现在薛宝钗是对面甄家贾宝玉的表姐,和荣国府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史苗没那么闲,她连王夫人都懒得给眼神,更不会故意为难薛宝钗。
薛宝钗资质也不差,只是自小在薛家长大,有些行事利益为先,湘云的评价有几分准确。
不太磊落。
这世道留给女子的选择本来就不多。
薛宝钗比起黛玉、湘云和探春等人,选择就更少一些。
薛宝钗显然是吃了上一次的教训,这回并没有当什么夫子做派的显眼包,一整天都很低调,尽量让自己没有存在感。
甄家把薛宝钗养在身边这么久,肯定为着选侍读的事。
那就让薛宝钗好风凭借力。
不过史苗对薛宝钗心心念念上青云,却不抱多乐观的态度。
薛家始终是商人做派,家里早前出过的最大官儿是滋紫薇舍人,可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老一辈。
薛家久无人做官,诸如宝钗这类的后辈,就算想要耳濡目染,都没有那个条件。
钱权开路,不是你和几个小丫头玩乐,大得下人之心就能平步青云的。
“选侍读?就是给公主郡主当伴读吗?”
湘云问。
史苗点头:“就是这个,不过你们还小,暂时轮不到你们。”
然后又把大丫鬟叫来:“天不早了,今日玩得久,让嬷嬷们进来,带几个姑娘去睡觉。”
这是有话要私下大人们商议的意思。
黛玉几人就走了,四个丫鬟在前面打着琉璃灯笼,沿着游廊慢慢往探春院子里去。
湘云道:“这灯也好看,可惜不能邀众人赏月观灯,不然月夜吟诗,那才对景。”
她们几人尚可,总不能将邀请来的夫人和小姐们一起留着过夜。
孩子们一走,史苗才又问贾敏等人。
“怎么忽然就要选侍读,选的是什么人家?”
二房关氏作为探春生母,最关心这个,今天一听到信儿就打听清楚了。
“咱们这样人家不会选,听说官职五品再往上的都不相干。”
贾敏也接话:“我看但凡家里有点像样官职的都不必,大约就是找点懂诗书人家的姑娘。”
听着是伴读,反而像选可用的丫鬟。
皇家也不好真拿大臣们的女儿去当丫鬟。
就说皇子的伴读们,都是正经公子另有人服侍的。
甄家那边早就预备送薛宝钗进宫,而今又寻到两个资深宫里出来的嬷嬷,更加胸有成竹。
再有上下打点,往宫里塞个人,十分简单。
林黛玉下一社邀请时,薛宝钗因要待选,就只有迎春去。
大约因着这件事,黛玉这次请的人不如先前甄家的时候多。
大家仍旧是抽签选题定韵,这次抽到词牌江城子,大家填词作序,得了一个小集。
黛玉每日也要早起,可惜也不如她父亲林如海上朝早。
外祖母自来的养生规矩,睡觉保养元气,不许她们苦读伤眼伤身。
黛玉今日才到荣国府,就见大舅贾赦带着两个哥哥要出二门。
贾赦笑眯眯的:“我们家小黛玉上课真准时,今儿又起了大早吧?”
黛玉给舅舅和哥哥们行礼:“看舅舅和哥哥们的装束,今儿是要去骑射吗?”
贾赦道:“玉儿眼尖,今儿带你哥哥们去马场玩,要是有趁手的弓箭,我弄几个给你们。”
黛玉倒不喜欢弓箭,她比较喜欢火器。
可惜她没有。
不过黛玉还是行礼道谢:“多谢舅舅,愿舅舅旗开得胜,多给我们带点彩头。”
贾赦一连声答着好,催黛玉去给老太太请安,自己带着贾瑚和贾珠走了。
贾瑚和贾珠一句话都没和黛玉说上,等他们晚上回来,黛玉肯定就家去了。
一时间有点怨念。
黛玉进到史苗屋里,两个舅妈和探春还有湘云都在,还有姨母贾姝。
她一进去给众人依次行了礼,就到自己惯常位置上落座。
且听听今日姨母来所谓何事?
贾姝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老太太,还讨您一个脸面,他们家就这样一个姑娘,真进去了,熬得几年?她母亲历来跟我又好,听说选上了,一病躺着起不来,真进去了,岂不是要她的命?”
原来是贾姝丈夫一个清客家的姑娘,选上了侍读,就要进宫去,家里舍不得,求到史苗跟前了。
史苗若有所思看了看贾姝:“难得你有心,这事不难,拿了我的帖子,和南安郡王家打个招呼,他们也不会为难。”
贾姝千恩万谢:“就知道,母亲历来是最疼姑娘们的。”
史苗点点头:“你是知道我历来最疼姑娘们,虽然疼你们不及你妹妹,但对你们还算尽心。”
贾姝自己心虚,听着史苗话中有话,一时语塞,哽了一口气。
然后才到:“我们当女儿的,怎么会忘了母亲的好。”
史苗不咸不淡道:“我也不深究你缘由,只当你是个自己有数的,也只帮你这一回了。”
贾姝答是,然后就走了。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史苗心里不高兴,谁都不敢吭声,干等着史苗先说话。
“你们私下遣人去查查,她家哪个哥儿,是不是和人有了首尾。”
“……是。”
周氏和关氏也有疑心,好端端的贾姝怎么就和一个清客家的娘子关系亲厚到这个地步,一大早登门来求。
不过她们也没想到,老太太就当着几个姑娘半点不加掩饰的说出来。
毕竟是一桩丑事,姑娘们还小啊!
史苗神情严肃:“有些事情,也该叫她们知道,这世道对男子很宽容,女儿家一不留心,就被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隔壁甄家薛宝钗,上下打点才得了一个名额,这边有个选上的还不想去。
若是不想去,之前几轮早就有法子刷下来。
肯定选上以后,姑娘出了什么不能去当侍读的事。
如果让人知道这姑娘和人有染,到时候姑娘的家人,贾姝他们脱不了关系。
依着古代人一些处事逻辑,就算得了名额,让选上的姑娘去不了有的是办法。
贾姝居然亲自来,史苗就更要留心眼了。
周氏欲言又止,二弟媳关氏赶紧拉了拉她衣角,两人一起沉默。
心里却暗自埋怨贾姝没管住儿子。
听过这一回官司,黛玉她们今日上课都不如往日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