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屋里布置了几个大书架子,摆着简约的紫檀书案,各类书籍堆满书架,还有各式砚台、精致笔筒笔洗。
墙上挂着当代名家的《问师图》,画的是孔子暮春世界领着一干弟子去洗澡然后论道的场景。
惜春奶声奶气背出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
史苗笑道:“在这暮春时节倒也应景,且又有趣。”
起码比画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好。
史苗又看银红窗纱,映着绿窗格。
以前读原著的时候史苗就对这段印象深刻,她是觉得红纱配绿窗未必好看。
红配绿虽然经典,也要看怎么配。
今日一瞧,是她浅薄了,原主的见惯了贵族审美不是盖的。
银红窗纱的饱和度没有预想的鲜亮,恰到好处的暗纹,配上微微发沉的绿色,简直拍案叫绝。
史苗点头道:“难得,这窗纱搭配得好看。”
甄家三太太道:“能入老太太法眼就好,此处是娘娘最爱,好生看顾着,瞧着也是个念想,前儿才换的纱。”
说着说着,三太太竟然有些伤感起来。
众人连忙劝,她才好了。
史苗默默看着这一出,心情有些微妙。
原著里黛玉窗纱旧了没人换,贾母借着着机会敲打王夫人。
如今这个地方,王夫人倒是很上心。
凤姐见缝插针笑着恭维道:
“还是有一回我去给老太太请安,见您那边窗纱别致,问了大太太,大太太说这是什么软烟罗,回来让人寻了,发现银红色最配这屋子。”
凤姐此话一出,大家又开始恭维史苗。
负责看守潇湘馆的丫鬟上了茶,大家用了一回,又要去别处。
那边怡红院是宝玉的住处,不等旁人说话,史苗直接开口:“我们去看看别处就好。”
好端端的带着别家姑娘去看宝玉的住处,说出去都很荒诞。
不过要按着原著的描写,搞不好宝玉的房间布置风格,姑娘们会喜欢。
略过潇湘馆,黛玉和迎春等人跟在大部队后面慢悠悠边走边看风景。
年纪最小的惜春反而比较活波,处处好奇。
与几位姐姐谈论起刚刚去过的潇湘馆:“潇湘馆的布置,和林姐姐住的地方还真是像,都是读书的地儿。”
黛玉过生辰的时候,惜春去过林家,今儿一进潇湘馆就有些熟悉之感,想来想去,才反应过来,不就是和林姐姐的屋子布置大同小异吗?
小惜春看了一下怡红院的方向,感叹:“住在怡红院,再来潇湘馆读书,真是一桩美事。”
湘云拍了拍她脑袋瓜:“你眼神还差些火候,潇湘馆布置的是个书房模样,不代表有人在里面读书啊?”
探春也补充道:“看着就不像个有人气儿的地,砚台毛笔都干干净净,那些书簇新的,没有被翻动的样子,摆着配个样子。”
黛玉也笑道:“案头上镇纸压着的头上几张纸,都发黄发脆了。”
惜春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忽然挫败了:“我没瞧出来。”
迎春道:“那处是娘娘最喜欢的地方,布置很得娘娘欢心,故而不让旁人冒犯。”
怡红院这么大地方,当然不缺读书写字的地儿。
况且宝玉也不是个爱读书的。
迎春虽然想着,嘴上终归什么都没说。
宝玉怕是写了几个字,就要找别的乐子了,前儿大字都没写够,还要姊妹们帮忙蒙混过去。
前面两个穿青色比甲的人从码头过来,跪在凤姐儿跟前回话。
王熙凤笑盈盈过来:“媳妇们说,船已经预备好了,不知老太太能不能乘船?”
史苗当然是乐意的,王熙凤这周全模样,不去当活动策划,真是可惜了。
史苗和几位太太坐了最大最漂亮一艘,凤姐在船上伺候,余下姑娘们一处乘着另一艘略小的船。
史苗特意嘱咐几人:“不许在船上玩闹,仔细掉进水里。”
姑娘们应下来。
甄家太太也嘱咐撑船的仆妇务必又慢又稳。
两艘缓缓行驶在溪上,惜春伸手就去够旁边一片枯荷叶,马上就被后面的探春打了手。
她讪讪把手收回来。
黛玉笑道:“你若喜欢,一会儿求你迎春姐姐给你几片。”
前面史苗看见残荷,也想起一段剧情,笑道:“还好有几根残荷,倒是有几分意境,留得残荷听雨声。”
甄家的几个太太都是读过书的。
听史苗一说,甄家大太太也道:
“我也爱李义山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圣,若有雨,今日怕是不好走动,等哪日有雨,再请您来听雨。”
凤姐马上道:“那时候再让妹妹们写诗写词,岂不妙哉?”
说着拍了一下自己脑袋,自责一般:“我怎忘了这个!今日也该布置起来才对!”
三太太道:“今日要走的地方多,往后有的是时候。”
王夫人又问凤姐人饭摆在哪里。
凤姐道:“饭摆在秋爽斋,一路游到那边,刚好填一填五脏庙。”
秋爽斋,果然是一处宽屋阔地,几处屋舍打通,最适合摆宴席。
湘云指着对面枫树:“怨不得此处叫秋爽斋,要是秋日,红叶映着水,还有那处圆拱桥,肯定是极美的。”
迎春道:“先前家里宴请文士,也在这个地方,虽说没到冬日,到也有人写了秋景。”
两人正说着,见长辈们都已入座,也赶紧去,刚好两人紧挨着坐下,面前各有小几,里面食盒有几样,都是各自喜爱的小食。
史苗不住夸她:“你们家的媳妇都好,尤其凤丫头办事有章法,我就喜欢这孩子身上的爽利劲。”
光是了解各人喜好,制定菜单,预备各色小几,布置吃饭场地,预备精致食盒,还要搬到园子里,工程不小。
高强度这么工作,全年无休,人不累垮才怪。
凤姐得了夸也不骄傲,反而谦虚都是太太们教的好。
甄家大太太让了让,然后又道:“少不得要讨老太太身边的鸳鸯当令官,就玩原先咱们玩过的牙牌令。”
太雅致的不够热闹,诸如划拳之类,在这个场合闹得沸反盈天更不合适。
还好史苗今天带了鸳鸯。
大太太话音刚落,凤姐人马上叫人端上来一副象牙牌。
鸳鸯得了史苗点头,大大方方上去当令官。
虽然玩得高兴,可惜场上少了一个刘姥姥,还是不够爆笑。
玩过一轮,史苗又夸起面前的汤:“这汤不错,一会儿我让她们问问,回去也做给我解馋。”
王夫人让凤姐人解释这汤是如何如何做的。
吃过东西,一干人又到藕香榭,一面是看看迎春住的地,一面刚好休息片刻。
藕香榭小巧雅致,布置上比起潇湘馆来说,还是差了点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
而后又看了紫菱洲,那边一片睡莲,早开了几朵,点缀其间,到有一番风情。
探春好奇里面有没有菱角,凤姐人笑说没有,甄家太太马上说今年种一些,也有些野趣,凤姐点头应了。
今日还有一个人没见到呢?
史苗指着小山丘上的建筑问。
王王夫人道:“庵堂里种了许多梅花,等冬天请您老人家来赏梅。”
说着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就请众人上去看一看。
大太太道:“上去站得高,又是另一种景致。”
一群婆子抬了软轿来,几个太太乘了轿子,姑娘们都要自己走。
栊翠庵早已开了门,妙玉带着三个小丫头在前迎接。
王夫人对妙玉道:“听说姑娘这边有好茶,还请为老太太沏茶来。”
妙玉穿着一身绸缎拼布水田衣,头发竖起来做道人打扮,雷银丝发冠,白玉簪子,面容白皙,眉眼清冷。
哪怕没有盛装,也不得不赞一句美人。
若非住在这里,外面人要是知道她无依无靠,只是模样相貌,就够让人歹念丛生了。
妙玉亲自奉了三盏茶水过来。
用的是剔透简约的白瓷小盏,配上紫檀托盘,清爽好看。
妙玉才将茶盏放下,王夫人便道:“老太太不喝六安茶。”
妙玉眉头微皱,神情一瞬恢复淡然,不疾不徐:“这是老君眉。”
黛玉湘云探春没站在前面,几人互相使了个眼色。
这个叫妙玉的姑娘,在旁人家也不好过啊!
老太太要来,肯定有人来专门交代过喜好。
只要人不是蠢笨非常,或者有意找不痛快,定然不会泡来客不喜欢的茶。
这位夫人就算要说,早该在妙玉去泡茶时私下里提点也就罢了。
偏偏茶水都上来,演这样一出?
甄家两位太太让了让,史苗先端起茶,又请两位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