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不必史苗盯着,就有一波又一波的人赶着上前讨好。
贾赦和贾政从角门上进来,一路上哪个不是笑脸相迎,声甜如蜜?
史苗领着几个姑娘,在正房等着两人来请安。
不得不说,规律作息以后,他们兄弟精气神比刚出去时好上不少。
史苗笑道:“都起来,看着比以前更扎实了!”
贾赦见到众人都笑盈盈,一片欢欣,嘴上话匣子打开就停不住。
贾赦:“我们在书院里也听说,母亲给妹妹们寻了好先生,还请几位妹妹引荐一二。”
贾姝微笑道:“哥哥要是好奇,今日丫鬟们有大课,过了午去瞧瞧。”
过了午,贾赦、贾政便和四个妹妹一处去松涛苑看丫鬟们上‘大课’。
原来是母亲让人在松涛居的小院立了好多石板,今日家中聘用的白先生正在教丫鬟们习字。
贾赦见那女先生只穿棉布衣裳,发髻上也没什么首饰。正应了书上的荆钗布裙四个字。
可惜贾赦金尊玉贵养大,本就不喜这样的风格。
老远瞧见就抱怨:“母亲也是,既是咱们家的先生,也该多给裁剪几件好衣裳,弄得我们荣国府小气似的!”
贾敏见哥哥如此,垫着脚试图让自己显得高一点,反驳道:“这才是,不以貌取人。”
贾姝可知道这二人脾性,别许久不见,一会儿又闹开来,连忙解释:“听说白先生女儿重病,赚的银两都给女儿看病去了。”
贾媃也连忙道:“母亲要帮衬的,但她说咱们府上已经给的很多,再多先生就良心不安。”
这么一说,贾赦倒也不在意什么衣裳不衣裳的了,点头肯定,他摸了摸下巴:“这女先生倒是比咱们书院里明里暗里要人送礼那个好些。”
贾政听在耳中,忙道:“大哥莫要污蔑,书院中何曾有这样的先生。”
贾赦那叫一个苦口婆心,不过他这弟弟散了学以后就忙着他们二人的课业,一门心思读书,自来又是个天真性子,看不出来也正常。
“就是教咱们明经的金泉,不过他只小贪,下回去你瞧瞧,他是不是对那姓张的比旁人好。”
贾赦作为最长的,当然要提点着弟弟:“你只顾着读书,当然看不着那些阴的阳的。”
贾政却还有些不信,大哥在家中都被下面的人奉承着,兴许是金先生对大哥冷淡,所以才叫贾赦误会。
贾政不想争辩,另起了个话头,几个人挤在廊下,评判起女先生的教学质量。
贾政点头:“难得,她一个女子,讲得有模有样,想来说文解字学得十分透彻。”
贾赦道:“这可是母亲千挑万选找到的先生,必然最好。”
贾政见大哥一句话将聊天堵死,干脆闭嘴。
丫鬟忽然过来,说是太太午睡醒来,让他们都过去。
贾赦一行人又去到史苗屋里,贾姝一看有两个针线上的婆子在,当中有一个还是新聘的教习。
便知母亲是要缝制冬衣。
史苗一开口,与贾姝猜得分毫不差。
史苗招招手,让孩子们去看布料的小样:“难得回来,刚好要裁剪冬天的衣裳,快来量一量尺寸。”
史苗让人把家里的料子都做成了小样册子,每种布料剪下一块当做成册子,就不必每次都找出好几匹搬进搬出的挑。
贾政见状道:“儿子的大衣裳还很多,不必新做了。”
对此贾赦却不赞同:“这二弟就不懂了,咱们那些衣裳,什么貂皮缂丝,一看就不能穿出去,正该新做几件,什么衣裳鞋袜,冬日才有得替换。”
史苗心里暗自吐槽,看来便宜儿子比她预想的还入戏,这是上瘾了?还是故意堵老二的话。
贾政也不负众望,还是那几句差不多的台词:“大哥说得是。”
看着弟弟又作揖,弄得贾赦好像以大欺小似的,贾赦瞥嘴不说话。
史苗察觉这兄弟二人暗自较劲,便绕过做衣裳的话题。
“我也叫人给外院的小厮车夫们找了个先生上大课,你们得空看看可使得,若是不成,你们出去认识可靠的读书人,也举荐过来。”
给小厮上课的先生,史苗不便出面去面试,况且江南之地,女先生不算好找,但教书的男子一抓一大把。
既是下面的人举荐来的,史苗让赖嬷嬷去看了看,就挑了两个轮流上课。
读书上面的事,贾政比贾赦略有发言权:“儿子以为母亲挑的人就好,如今我们认识的人,多半不愿。”
这个时代阶级分明,兴许书上会有几个大儒不吝赐教的故事段子。
真实情况是,那些书院的先生,怎么愿意自降身份来教下人呢?
史苗:“无妨,你们放在心上就行。”
旬假一般有两日,这两兄弟量了尺寸,和母亲姊妹吃过饭,在家中歇了一日,翌日便又启程去书院。
这次回来,贾赦让人捡了好几个扇坠子带去把玩。
书院里的人,衣裳上只能低调的用些好材料和金银丝线攀比。
要不然就是带几个漂亮的扇坠,虽说头冠之类的,那几个人偶尔也会带出来炫耀。
不过书院学生多顶着儒巾,腰佩荷包之流,他们也不能总朝着腰上摸,来提醒旁人自己的腰佩金贵。
想要低调且争奇斗艳的炫富,就是扇坠这种小东西最适宜。
毕竟就算如今马上冬月里,书院还是人人执扇,以做装饰之用。
史苗知道消息以后,也不得不佩服,怪不得贾赦后面为了扇子能从石呆子处强取豪夺。
自小如此,人设到老都没崩。
贾赦这一回去,显摆出几样玩意儿,果然书院里先前不怎么与他亲近的同窗好些改了态度。
转眼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用上了炭火。
贾赦原先就带话回家里,让拉上好的炭来,今日一瞧,只是寻常木炭,拉下脸就要骂人。
“怎么是这个炭,不是银丝炭!”
贾政也不大高兴,他们用惯了银丝碳,在书院用着旁的,总觉得不够暖和。
不过贾政还是劝他:“大哥,何必用那个招眼。”
贾赦急了眼,指了指门口的方向,冷笑道:
“如何招眼了,钟山书院又不是没人用,前儿不是有人孝敬了先生?!”
第22章 谁来接驾
贾赦有时也挺烦的,他一个王孙公子,本不必争这样长短。
如今两兄弟被丢到钟山书院的人堆里,反而被迫降了份例。
关键是金陵一地商户多,炫富夸耀之风与京城也差不了多少。
没了荣国府的头衔,有不少人就凭着吃穿用度,隐隐将他们兄弟看扁了去。
就说他贾赦,在京城之时,去四王八公府上,都要被客客气气称一声小爷,这才和弟弟来书院几个月。
倒是把这十几年没受过的气都受了。
金蟾也觉得家中太太未免也太严苛,不就是木炭,非要扣这一星半点。
金蟾到底不如赖大这类下人灵光,傻乎乎问贾赦:“爷,咱们要不要也送点?”
金桂猛地拍金蟾后背一下:“没长脑子的,咱们家何必去巴结那些人,要是知道两位爷的身份,也只有捧着咱们的份。”
金蟾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可是荣国府,大爷要炭,怎么会为了送礼。
如果真的要送,什么珍奇玩意儿送不出。
不过,书院里的也没人配得上荣国府送礼!
看着自己带来的两个小厮,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
贾赦觉得有些丢脸,二弟带的两个小厮瞧着就比金蟾和金桂话少、稳重。
贾赦也不纠结今日烧的什么炭,又问:“家里还送了什么?”
金蟾刚刚说错了话,现下赶紧把东西拿出来示好。
“爷,咱们家四姑娘,近日在学画,说是画了些家常物件,让带来给两位爷品评。”
原先在一旁烤着火的贾政听见,也走过来。
那些是贾敏这几日的画稿,画的花鸟虫鱼,虽然有点模样,但一看就笔法稚嫩。
每幅画下面还有小字。
‘今日在花园观鱼,画锦鲤一条。’
‘桃树一颗’
‘莲花一朵’
生活琐碎,看着就想得出画画先生领着她在家里各处找景致画画的样子。
贾赦啧了一声,笑道:“画得有模有样……想是她在家中待得乏了,自己找乐子。”
贾赦历来是个心热的,当下就提笔要给妹妹也画一幅画。
绘画一事要得大成,必然要下苦工,贾赦和贾政当年家中有房师,也只教习字读书,他们这些公子哥儿,只善于赏画,真提起笔来,只能画几笔梅兰竹菊。
贾赦可不管这些,提笔就画了几间房舍和人物。
贾政看着那惨不忍睹的画面,眉头都拧到一块了:“大哥,你这样画的不妥吧?”
贾赦不以为意:“还能如何?妹妹她们看得懂就成,你自己画自己的。”
贾赦的画马上就被送回去。
画面言简意赅,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有三间屋,有树,有山,贾赦和贾政也很好认出来。
因为贾赦把他们兄弟画的比几个小厮大,还画了一个扇子模样的东西。
史苗真是高估了这便宜儿子的画艺,像是在看幼儿园小朋友的作品。
史苗嘴角抽搐:“真可怕,原来从古至今都有人画火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