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黛玉身后的丫头们赶紧上前拉开女人,而又有两个荣国府的小丫头这会儿才跑来赶紧拉着女人,一面向黛玉告罪。
黛玉没理会那些人,先问雪雁有没有事儿。
“奴婢的脚踝痛,好像崴到了。”雪雁见黛玉没事,才告诉黛玉自己的脚踝痛。
“快,扶着雪雁,去大嫂子房里,另外去请个郎中来。”黛玉安排后,才看着那被拉住的女人。
而这时候莺儿才带着两个小丫头匆匆赶来,她赶紧向黛玉行礼赔罪:“王妃娘娘请恕罪,是奴婢们没看好秋纹姨娘,惊了王妃娘娘。”
秋纹?黛玉不禁再次看向那个怀孕的女人,自己是认得秋纹的,可这会儿若不是莺儿说起,黛玉完全没有认出来——不仅仅大着肚子,也发福的厉害,整个人虽然穿的光鲜亮丽,却有一种行将就木的气息。
闻讯赶来的宝钗脸色相当难看,她最不乐意在黛玉面前丢丑,可这会儿,偏偏又让黛玉瞧见了。
“林姑娘,救救奴婢和孩子吧,奴婢......”秋纹还要说话,宝钗立刻吩咐莺儿。
“还不拉下去,已经惊扰了王妃了,幸好王妃没事儿,不然打死你们都不足为过!”
第96章 秋纹产子黛玉惊心
秋纹冲撞黛玉的事儿很快就连贾母都知道了,更别提晚间回到家的宝玉,他当即沉下脸冲着宝钗发了一通火。
宝钗当即也没给宝玉好脸色:“二爷,你扪心自问,自打秋纹有孕,我对她哪里不好?什么名贵补品全都往她房里送,两个小丫头伺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给她最好的?”
这话说的倒是让宝玉一时间没了脾气,他原本害怕宝钗苛待秋纹,处处提防着,却不料宝钗真的一直对秋纹很好,关怀备至的。
见宝玉不吭声了,宝钗冷笑了一下转身出去了。但宝钗心底存了怀疑——今儿的事情可不是自己安排的,秋纹往常不是很听话嘛,乖乖在院子里不出去,害怕万一被人冲撞,今儿她怎么会出去?
不仅仅出去了,还特意说那样的话,她怎么知道自己要害她?难不成是莺儿这丫头搞的鬼?
宝钗想起自己两次挑衅黛玉,第一次让莺儿挨了板子,第二次老叶妈丢了差事,细想起来,莺儿对自己只怕有怨言。
看来是时候观察防备着点儿了。
宝钗去探望秋纹,然而秋纹已经被之前莺儿的那些话给吓到了,她这会儿分不清到底宝钗对她的好,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连两晚的噩梦,秋纹被刺激的提前发动了,已经是腊月,大冷的天,宝钗听到动静立马安排大张旗鼓去请大夫和稳婆,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周全。
宝玉虽然想陪着,但贾母处亲自派了琥珀来,不让宝玉进产房,探春是未出阁的姑娘也不好来,李纨是寡居之人,为了避嫌也没来。
如此一来,院内自然是宝钗为大。不过宝钗一贯会做表面功夫,指挥着丫头婆子们烧水、准备吃的、热毛巾等等,就连贾母派来的婆子见了,也说宝二奶奶人真好,一个姨娘生产宝二奶奶都如此用心。
然而当产婆出来说宝宝太大生产不利,问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时候,宝玉就傻眼了。
见宝玉还在犹豫,宝钗直接吩咐:“保孩子。”
宝玉张了张嘴,到底没有反对。
忙乱了小半日,秋纹生下来了一个足足重七斤的男婴,她却已经奄奄一息。
宝玉这才冲进去看秋纹,即将断气的女子忽然生出来勇气与力气,高声尖叫:“都是二奶奶害我!”
而后就撒手人寰了。
不知道是否母子连心,孩子这会儿在宝钗怀中,哇哇大哭。院内众人都不敢吭声,一时间氛围十分古怪。
很快,秋纹临终前的那些话,荣国府上下都传遍了,但并没有人能指责宝钗什么——毕竟难产的事儿,也不是宝二奶奶能左右的。不少人就算是心中嘀咕,也只能是背后议论罢了。
第二日黛玉这边都得到了消息,紫鹃进来告诉黛玉的。
“难怪那日秋纹要冲出来求姑娘,难不成,秋纹早就知道了什么?”紫鹃猜测,“依着奴婢看,秋纹这事儿,指不定是宝二奶奶算计好的,去母留子,外人看着是意外,没人能找出宝二奶奶的不是。”
黛玉那日被秋纹发胖的模样惊到,想起早产的宋慧兰,明明二嫂子的情形更艰难些,都说七生八死,但都能顺利生下孩子,秋纹这边虽然也提前了,但算起来只不过是提前了二十来天,甚至都不算早产,情形该好不少才是。
“听说是婴儿太大了,才导致难产的。”紫鹃听见黛玉的疑问,就说。
黛玉听后忍不住感慨一句:“往日里觉得二太太已经很厉害了,可你瞧瞧,三妹妹和环儿不还是养大成人,如今的宝二奶奶,比二太太还厉害呢。”
紫鹃听着黛玉连二舅母都不称呼,就知道自家姑娘对王夫人是厌恶之极:“这有什么,宝二奶奶一贯不都如此,最爱买贤惠名声,做的事儿却一件也不贤惠。她这样的人,早晚没好下场。”
黛玉沉默了一会儿后道:“罢了,横竖不是我们家的事儿,只是日后去那边,尽量多加小心,这一次雪雁可是受苦了。”
说着问紫鹃:“雪雁现在脚踝消肿些了没?”
那日雪雁崴脚,脚踝上肿起来一个大包,回来还是探春让人用藤椅给她抬出来坐的轿子。
“好些了,只不过伤筋动骨一百天,只怕还要好些日子才能彻底恢复。”紫鹃见了也是心疼,那日是雪雁陪着黛玉回去,若是她的话,只怕也会受伤。
想到这儿,紫鹃就忍不住:“王妃,奴婢有几句话,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要说,您还是少去荣国府,那里的人除了三姑娘和四姑娘,只怕心思都不正,万一要害您,可就麻烦。”
黛玉知道紫鹃忠心护主,点头道:“这是自然,我这次已经吸取了教训了,你放心。”
这时候许嬷嬷进来禀告黛玉:“王妃,庄子上送年货来了,您要不要亲自瞧瞧?”
黛玉在荣国府的时候虽然不管家,但也见识过那边年货的丰盛,如今她当了怡郡王府女主人,虽然除夕和初一都是要进宫领宴的,但王府的年货也有不少。
那些獐子狍子、暹猪野猪、青羊野羊等自然是不少,还有鸡鸭鱼肉更是不计其数。黛玉虽然不大爱看,但也领着紫鹃去瞧了瞧,主要是要给庄子来的人赏钱,他们忙碌一年也是应得的。
只是见到竟然有两只九节狼关在笼子里,黛玉顿感惊喜:“我还只在书上见过这小东西呢,这毛发红红的,可真好看。”
“这是蜀地送来的,本就是给王妃的小玩意。”庄头赶紧禀告,“只是王妃小心些,虽然这小东西养熟了很亲人,可一开始爪子还是锋利的。”
“就两只吗?顾嬷嬷,你找人来,将这小东西送宫里去,给母后看看,要是母后喜欢就留下。”皇后成日里也无聊,上次在宫中,皇后看画眉洗澡都很有兴趣,且黛玉想着皇后老家就是四川的,于是又让紫鹃,“把我们那蜀锦、还有天麻川贝、以及豆腐乳等,分成三份,给皇后娘娘送一份,另一份给长公主府送去。”
顾嬷嬷听后忙和紫鹃去办差,等着顾嬷嬷进宫,皇后见了那九节狼顿时喜笑颜开。
“王妃看到这小东西,就说要送来给皇后娘娘。”顾嬷嬷跟在皇后身边多年的,对怡郡王妃如此孝顺皇后,自然十分高兴。
“哟,皇后这儿是要开铺子吗?这么多东西。”天子一来,就看见好些东西。
等着看见那两只红色小猫,更是惊讶:“真是有趣的小东西,朕还从未见过呢。”
听得是黛玉送来的,天子哼了一声:“瞧瞧,只记得你这个母后,可没人惦记朕这个父皇。”
“陛下这话说的,可叫孩子们听了吃心,前些日子不是送来护膝、手捂子还有靴子,夏日里的扇子陛下还得了好些呢。何况,这些吃的用的,哪一样不都是一起吃了用了。”皇后像是寻常人家妻子一样,念叨一番。
天子本来不好的心情都跟着好起来了——东南那边又来要钱要粮,这都快过年了,竟然还不开战。
看着东西,天子忽然想起来:“荣国府那贾政,不还是玉儿的舅舅?”
第97章 托病拒客天子亲临
这个年京城不少官员和皇亲们都会觉得十分冷清——瑞郡王闭门思过,王府除了给孩子办满月酒,再也不待客,理郡王妃抄佛经,于是新年宴客理郡王府也推了。
于是众人的目光就转移到了不仅没出事、甚至因为户部年终差事办得好得到了嘉奖的怡郡王身上。
然而官员皇亲们一致觉得,怡郡王夫妇都不是好接近的人,去年年后怡郡王府宴客,可没请他们这些外人,今年想去怡郡王府做客,还得先打听打听套套近乎。
然而打听得来的结果就让人意外了:怡郡王妃病了,怡郡王府也不打算宴客。
怡郡王妃是真病还是假病,一时间成了不少人家关心的话题。就连徐淑妃和吴贵妃也都纷纷向皇后侧面探听,送来好些名贵药材。
天子从徐淑妃那儿听了一耳朵,也来问皇后:“朕听闻老三媳妇病了,好几日都不出门,这是病的很严重吗?”
皇后就知道,后宫这些嫔妃们得不到真相,肯定会有人在皇帝耳边吹风,她这会儿正逗弄黛玉送来的九节狼,喂小东西吃了一个核桃仁,如实回答皇帝:“只是受了点儿风寒,并不严重,那孩子前两日特意差了顾嬷嬷回来跟本宫说,这些日子往她们王府递帖子的人多,她招架不住,朝廷要员的夫人和皇室宗亲的夫人们,她也不好得罪,索性称病,这样全了大家的面子。”
天子下意识挑眉:“还真是实诚,只是这总归不是个法子嘛。”
皇后叹了口气:“陛下还记得废太子之事后,那会儿咱们在王府,是如何战战兢兢的。所以臣妾倒是理解那孩子,如今比那时候虽然情形好不少,但处在那个位置,总是不好办。”
天子当日记得,那时候太子被废,自己和其他好几个兄弟,在父皇面前怎么做似乎都不对。
转念一想,老三夫妇不想拉拢人,总比处心积虑博得人心要好,天子这么一想吧,又觉得黛玉这么做虽然稚嫩了点儿,但本意是好的。
“横竖也是无聊,不如皇后陪朕去怡郡王府坐坐?”天子来了兴趣,想看看装病的怡郡王妃与老三都在家干什么。
皇后无奈一笑:“陛下还真是随性,那得吩咐侍卫们才是。”
幸好大内侍卫们一向周全,不用多久就安排妥当,加之郡王府距离皇宫很近,帝后二人从出宫到怡郡王府,也没花太多时间。
王府侍卫惊呆了,赶紧进去通传,萧霆钧与黛玉匆匆赶来接驾,皇帝随即说了句免礼,打量着黛玉,不由得好笑:“这称病的要是真出去见了人,还不一下子就被戳穿了。”
黛玉夫妇真的完全没料到天子会来,这会儿两人都是家常打扮,本来在屋内黛玉连披风都是没有穿的,听见天子来了才赶紧披上。头发也只是简单绾成了一个小盘髻,只用一根珍珠长簪固定,薄妆细眉,天然的清秀细润,宛如一首宋词。
萧霆钧赶紧请罪:“都是儿子不知道怎么办,玉儿才出此下策,父皇千万别怪罪玉儿。”
“得了,要怪罪朕就不来了。”天子摆摆手,“这么冷的天,总不至于不让朕和你母后进屋吧?”
萧霆钧赶紧请帝后进屋,屋内还是方才的模样——天冷,黛玉和丫头们闲来无事,在屋内生了一个炭盆,将花生、核桃、白果、芋头都搁到炭灰里头,烤熟了闻着香味儿,就用长筷子捞出来。
方才听见天子来,紫鹃赶紧就要带着人收拾,黛玉却说让留着,天子一进来自然就闻到了香味。
“哟,这是做什么好吃的?”天子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吃的。
黛玉就解释给天子听:“儿媳小时候在扬州,南边不烧炕也没有地龙,冬日里就围着炭盆和火炉,煮茶吃东西,又暖和又有趣。”
北方因有炕,皇宫内有地龙,天子还是头一次享受这种惬意,吃了一颗烤花生,点头叹道:“果然,炭火的暖和粮食的香,能让日子都变得温暖悠长。”
紫鹃等就看着天子皇后,如同寻常人家夫妻一样,带着郡王夫妇一起围着炭盆坐着。
许嬷嬷和顾嬷嬷都不禁交流了个眼神:还是王妃有法子,自打陛下成了皇帝,就从没见过陛下这么放松的时候。
“你父亲曾经在扬州管盐政,扬州是个好地方呀。”天子吃着这些普通的食物,想起林如海来,江淮盐政是朝廷税收很大一部分来源。
“是,扬州繁华,儿媳小时候最喜欢看跑水马。”黛玉说。
“什么是跑水马?”帝后几乎同时开口。
“每年的六月十八,扬州有观音香市。傍晚时分,许多游船就聚集在莲花桥下,去掉顶篷打桨,各自施展本事,船只往来如梭织,站在桥上岸上看,十分有趣,就是扬州的跑水马。”黛玉解释。
天子听了不禁心动,想起先帝曾经下江南,但都没有去过扬州,于是就说:“听闻扬州十二月皆有游赏,可是事实?”
“正月东园探梅、二月北门放纸鸢、三月桃花庵的桃花开了,四月是芍药。”黛玉说到芍药,又特意说起来,“扬州芍药甲天下,有三十九种之多,三贤祠西面有瑞芍亭,亭中的芍药攒枝并蒂,尤其稀有。”
“扬州富庶,才有如此风物。”皇后听了感叹一句,“也是陛下治理有方啊。”
哪知道皇帝突然想起东南战事来:“再富庶,也经不起他们这么折腾,老三,你算过没有,自打大军出发到现在,东南那边,花了多少银子了?“
萧霆钧如今在户部做事,这些当日清楚,听见天子问就回答道:“钱粮军需武器加起来,折合白银八百万两。”
“八百万?”皇后不相信一般,忍不住念佛起来。
“银子花了就花了,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也就罢了。”天子心中有些拿不准。
“户部这边老三呆了一年,朕瞧着不错,年后开朝,你去兵部。不过户部这边也不能闲着,有时间还要去。”天子在怡郡王府用了午饭,临走时候突然来了一句。
皇后看了一眼一旁的黛玉,眼神中有几分微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