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配才是真绝色
后胡善祥成功当选太孙妃,与姐姐共侍一夫,期间她还与姐妹相认,对其坦言心中的恨意。
若说孙若微抛下过往,嫁给太孙,是为了让皇帝赦免奴儿干都司的三万多名“靖难遗孤”,那么胡善祥的“野心”明显就更大了,她想要朱家一半的江山。
胡善祥有心机,有手段,有名分,按理说,待日后朱瞻基顺利成为太子,登上皇位时,她就该是后宫的女主人,乃至下一任天子的母亲,一生顺遂,平安富贵。
然而以上的美好人生是女主才有的待遇,胡善祥是恶毒女配,本着善恶终有报的宗旨,她在成为皇后不久,曾经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过去便被一一揭穿,然后她就被朱瞻基废除了皇后之位。
再后来她唯一的孙子夭折了,唯一的儿子也英年早逝,独留她一人,苟延残喘,痛苦的度过余生。
对零七来说,为景家平反,给胡尚仪养老送终,这都不算难,但想让朱祁钰寿终正寝,那就要多费心思了,起码不能再让朱祁镇登基了,最好是干脆不让他出生,因为那货就是个坑弟小能手。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剧中胡善祥那个英年早逝的儿子可是大明有名的大冤种,在大明一众奇葩皇帝中,太过正常的他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咳,扯远了,拉回正题。
朱祁钰,朱瞻基的次子,历史上是吴贤妃之子,剧中是胡善祥的亲生儿子。
剧中朱瞻基死后,年仅两岁的长子朱祁镇继位,朱祁钰比朱祁镇小半岁,被封为郕王。
朱祁镇在位期间特别爱作死,不懂军事,却偏要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一战,他被敌人俘虏了,大明损兵折将,都城被围,江山岌岌可危。
眼看大明就要亡于外族之手时,年仅二十二岁的朱祁钰临危继位,命于谦为统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守住了大明。
后来朱祁钰采纳于谦的建议,迎朱祁镇回朝,封其为太上皇,幽禁于南宫,对他不敢说多好,但至少没杀他。
结果几年后,朱祁镇竟然趁着朱祁钰重病,发动了夺门之变,又重新坐上了帝位。
朱祁镇复位后,朱祁钰没过十天就死了,朱祁镇还下诏废黜了朱祁钰的皇位,并赐其谥号为“戾”,称为郕戾王。
戾这个字,可是一个恶字,这简直是将朱祁钰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且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也没给他庙号,不许他葬入帝陵,就这样,朱祁钰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位不下葬于帝陵的皇帝。
……………………
作者说:历史上朱祁镇是九岁继位,《大明风华》中却是两岁继位;《北征前录》中记载永乐帝第一次北征是永乐八年;以上都与剧里有些出入,故,本文故事线以《大明风华》为主。
作者说:再次强调,这里是电视剧同人,不是历史,写的不好,博君一笑,考究党请慎重观看。
第1543章 大明风华(02)
最令人迷惑的是,朱祁镇复位后,不但不吸取之前被俘的教训,励精图治,反而变本加厉,行事越发暴戾,杀忠臣,为奸佞平反,为敌人立庙,把忠臣妻女赏赐敌国降将,种种行为,堪称奇葩,让人无力吐槽。
当然,现在说那些还太早,毕竟此时才永乐十年,朱瞻基还没大婚,胡善祥还只是胡尚仪手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至于孩子,就更是没影的事了。
永乐十年,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回京,因为宫里没有皇后,太子妃张氏就成了实际上的后宫掌权人,为了讨朱棣欢心,太子妃命令心腹胡尚仪好生准备御膳,务必要让朱棣满意。
胡善祥自小就跟着胡尚仪做事,胡尚仪忙的脚不沾地,她自然也得陪着。
胡尚仪:“这个月皇上的一日三餐你都要盯着,不要偷懒,每道菜都要记下做菜人,我没尝过,一概不许上,听明白了吗?”
胡善祥:“姑姑请放心,善祥明白。”
胡尚仪:“嗯,今天倒是比往日应的快,希望你不是只嘴上说说,要不然,小心你的小命。”
“谢姑姑提点。”胡善祥乖巧的福了福身。
胡尚仪见状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善祥这丫头可算长进了,没以前那么浮躁了,在这宫里,但凡轻浮的,就没几个长命的。
晚上,忙了一天的胡善祥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躺在床上,她将一颗迷药塞进了一旁熟睡的心眉嘴里,确保她不会中途醒来后,这才开始思考以后的路。
首先她不能再继续当一个小宫女了,又累又没安全保障不说,还得跟心眉住在一起,这个心眉可不是个好的,剧里她一直撺掇原主找太监对食,还给她介绍了一个老太监,老太监那么好,她自己咋不要?
如今她想改变处境,最快的办法就是争取入太子妃的眼,被调进东宫伺候。
不过老朱家这三代个个都是人精,跟他们耍心眼,耍不耍的过先另说,只是这里的朱瞻基人设实在是不咋招人稀罕,攻略他,胡善祥还真不感兴趣。
既然情感路线走不通,那就得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让太子妃喜欢,让朱瞻基“不得不”娶自己为正妃,立自己为后。
叫出系统君,胡善祥在商城里随便巴拉着,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有趣的金手指,结果她在最下面看到了一个“空间问答”。
她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宿主可以将特定人员拉到指定空间里答题,选手答对有奖,答错有罚。
答题过后,宿主可选择性的提供相关视频给选手们看,视频需宿主自己剪辑,素材由本系统提供。
“有意思,岂不是说她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喽?哈哈,就这个了,也是时候让大明先人感受一下什么叫恶意剪辑了。”
……
朱棣回京时遭遇刺杀,虽然他们提前有了准备,自己并没有受伤,可这依然让朱棣感到不爽。
一想到建文余孽一直躲在暗处,对自己虎视眈眈,二儿子还藏心眼,跟太子斗法,觊觎兵权,朱棣就觉得头疼。
第1544章 大明风华(03)
揉了揉疼痛的额角,朱棣刚想喝杯茶,压一压心口的烦闷,可下一秒空气就凝固住了,他也原地消失,出现在了一个白茫茫的空间里。
“这是何处?”朱棣蒙圈道。
“爹?”
“爹?爱妃?”
“爷爷?娘?”
“殿下?皇上?”
朱棣闻声扭头一看,嚯,他身侧竟还站着同样一脸懵比的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还有太子妃。
突然被“挪了”地方,太子妃吓得赶紧小跑到朱高炽面前,低声问道:“殿下 这是哪啊?我刚刚不是在房间里算账吗?我这手里还拿着算盘呢,怎么一下子就跑这来了?”
朱高炽:“我也不知道啊,我刚刚明明在吃饭,可眼前一黑,人就出现在这了,你看,我这嘴边还有油呢。”
“殿下……”太子妃闻言脸色一白,此时的她也顾不上骂太子不听医嘱,偷偷吃东西这事了,若不是看着皇上他们都在,她就要钻到朱高炽怀里去了。
朱高炽握住太子妃的手,拍了拍胸脯,安慰对方道:“爱妃别怕,有我在呢。”
朱棣等人:“……”难得见老大/爹这么硬气啊。
见人都来齐了,在空间外观察着一切的胡善祥立马用变声话筒说道:“欢迎来到大明问答空间站,本次参赛选手有朱棣,朱高炽,张妍,朱高煦,朱瞻基。”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年纪最小,最沉不住气的朱瞻基下意识的挡在了朱棣面前,冲着前方吼道:“何方鼠辈?藏头露尾,出来!”
就连朱高炽也挪动着肥胖的身躯,伸开手臂,挡在了自己媳妇面前,把太子妃感动的够呛!
朱高煦见状撇了撇嘴:就你们父子清高,孝顺,了不起!
随即他也挡在了朱棣身后,以防有人从后面偷袭老爹。
“来者何人?为何将我等掠到此处?”说着朱高煦就要拔剑,却发现自己腰间的佩剑不见了。
朱高煦:“唉?我剑呢?”
胡善祥:“……”现在的重点是剑吗?
胡善祥:“请选手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去,超过一百二十息,还未坐好的人,将会受到惩罚。请注意,本次题答为抢答模式,答对,有奖励,答错有惩罚,请选手们谨慎对待,题目一出,一柱香之内若是无人抢答,将随机抽取一人作答。”
“座位?”
朱高炽闻言环顾了一下四周,果然看到前面有五套桌椅,桌子上摆着带有他们名字的牌子,牌子旁边还各有一个红色宝石(按钮),桌子对面是一块奇怪的大白布。
朱高煦脾气火爆,听到有人竟敢支使他做事,立即向前一步,不满的咆哮道:“什么狗屁答题,你知道爷爷是谁吗?敢在爷爷面前装神弄鬼,有种出来,爷爷牙给你打掉!”
胡善祥:“警告,警告,选手朱高煦辱骂主持人,开启随机惩罚!”
话音刚落,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水桶,“哗”一盆带冰的冷水就倒在了朱高煦头上,将他淋成了落汤鸡,离他最近的朱棣也被他连累,湿了袍子的一角。
“啊!”
“嗷,凉凉凉!冷冷冷!”
“这……”
第1545章 大明风华(04)
除了站在原地跳脚的朱高煦,在场剩余的四人都被这一场面吓了一大跳,此处竟能凭空现物,实在诡异。
朱高炽心思向来缜密,见状赶紧拉了拉朱棣的袖子,劝道:“爹,此事透着不凡,许是仙人手段。”
朱高炽:“如今也不知是福是祸,咱们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先听她的,去那边坐好,观察一下再说。”
看着浑身湿漉漉,冻的门牙直打架的二儿子,朱棣赞同的对着朱高炽点了点头,“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咱们先入座吧。”
“快走,一会没时间了。”
说着朱棣大步往桌子前走去,朱高炽牵着媳妇,扯着儿子紧随其后,朱高煦见状也赶紧凑了过去,“爹,别丢下儿子一人啊!”
几个人都认字,很快就找到了有自己名字的位置,坐在了椅子上,不过…他们名字后面圈起来的那几个字都是什么意思?
朱棣看到自己名字后面写着“仁宗的征北大将军”,朱高炽的名字后面写着“朱胖胖”,太子妃的名字后面写着“我哪来的钱”,朱高煦的名字后面写着“金豆子”,而朱瞻基的名字后面写着“我爱蛐蛐”。
由于“朱胖胖”几个字的指向性过于明显,几人竟是一下子就懂了这些字的意思。
朱瞻基:“难道是绰号?”
“哈哈哈,别说,老大这个绰号还真贴切!”朱高煦戏谕看着黑脸的朱高炽大笑道。
朱棣:“那你那个呢?金豆子!朕早就听说汉王逢人就喜欢送金豆子,没想到汉王的富有竟是连仙人都知道了!汉王,你也别厚此薄彼,改日记得给你老子送点,老子的内库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太子妃表示:老二啊,东宫也没钱,嫂子也想要金豆子。
“不是,爹…”朱高煦被朱棣挤兑的汗如雨下。
朱瞻基见状在一旁捂嘴偷笑,“噗!”随即他便迎来了自家老娘的白眼。
太子妃:“爱玩蛐蛐,是什么好事吗?丢人都丢到仙人面前来了!”
朱瞻基:“……娘,我错了!”
怼完二儿子,朱棣看着自己的长长的“绰号”陷入了深思,这“征北大将军”几个字他懂,毕竟他可是长在马背上的皇帝,不过仁宗是谁?
淡淡的扫了两个儿子一眼,朱棣怎么瞧他那个五大三粗,瘪.犊子似的二儿子,都不像能得到“仁”字庙号的样子,倒是老大一向为人和善,素有贤明,难不成最后还是老大继承了他的位子?
老大未来的成就那么高吗?要知道,“仁”字庙号可不是随便都能给的,帝王光和善可不够,还得有拿的出手的政绩,最起码也得是个出色的守城之君,古往今来,能得“仁”字庙号的,也就一个宋仁宗。
若是老大未来皇帝真做的不错,那他对老二的态度可就要变上一变了,兄弟相争的戏码绝对不能在大明重现。
朱棣的异样,朱高煦离得远,没看到,但紧挨着朱棣坐的朱高炽却全都尽收眼底,显然他也明白了“仁宗”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