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口香
德亨觉着,虾夷岛这个名字,就很好听。
以及,黑龙江口外的海域,叫做北海,过了鞑靼海峡,也就是虾夷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域叫做东海,东海往南,日本岛和朝鲜岛之间的海域,叫做南海。
德亨一行穿过鞑靼海峡,在库页岛南端尖角暂做停靠,孙茂拿着一个螺号“呜呜呜”的吹了几声,岛上一些低矮的木屋中,走出十多个人来,从岛尖端的另一面,划过来一艘小船来,船上站着三个人,一个人撑船,两个人持刀护卫。
船先到,靠近德亨的大船后,三人在小船上行礼,笑呵呵问好,然后带着期待问道:“老大,要做买卖去了吗?”
孙茂看了眼德亨,德亨点头,孙茂大笑,对他们道:“不错,这一回,做一票大的。”
三人都兴奋起来。
在去给康熙帝传信这一段时间,德亨得空就出海,沿着海岸线,将库页岛海岸探索了一遍。
库页岛南北两端为平原,中间为高山,两端的平原身上,都有人在上面生活,德亨甚至还在北端平原上发现了明朝留下来的卫所,可惜,清廷对这里多年不闻不问,卫所已经毁了,北端的居民被俄罗斯人掳掠去做奴隶,南端的居民,则是被日本人掳掠走了。
所余者,是逃入深山躲藏起来的,数量不多了。
北端的俄罗斯人被德亨杀的杀,俘虏的俘虏,重新设立了衙门司属,南端这边遇到了一点点小困难,因为留在南端的,只有日本商人建的一间运上屋和几十户渔民。
没有见到人烧杀抢掠,上来就杀人不符合德亨的行事作风,所以,德亨在南端立碑刻字,表明这里是中国的疆土之后,就命人平了那间运上屋,然后向渔民征收重税。
所谓的重税,就是将他们的财货都拿走,留下一点吃食,然后告诉他们,可以在这里生活,也可以在这片海域打鱼,但所得七成,都要归德亨,剩下的三成,才是他们“合法”所得。
德亨说的话,这些渔民是能听懂的,很让人意外又不那么意外的,他们听得懂齐鲁方言和闽越方言。
那一次航行,德亨留下二十个人在这里“管理”那几十户渔民,然后就离开了。
从看到这些日本人开始,德亨就有了从日本弄粮食的想法。
只是,当时困于他所剩资财不多,倒是有一些金银,但日本显然是不缺金银的,德亨手里还有一些盐和一些粗布,但也不值钱,更不稀缺。
值钱且稀缺的,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德亨带着商队巡视黑龙江,更像是去给黑龙江沿岸百姓送温暖去的,丝绸和瓷器对寻常百姓来说并不实用,所以,如果做买卖的话,德亨并不占优势。
当时德亨的打算是,他先去山东、江浙地区走一趟,提一些紧俏货,然后再转向去日本的长崎做生意,换粮食回庙屯。
但是,德亨等来了小福和喜鹊,小福为了照顾德亨,差不多将国公府的库房给搬了一半出来,喜鹊听卓克陀达的吩咐,各色布匹都是一船一船的拉来的。
可以说,现在德亨手里的这些,别说在□□/越了,就是在北京和江宁,都不一定能轻易得到。
也不用转弯了,德亨带上这些货,打算直接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日本如今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天/皇就是个傀儡,在没有摸清日本国内具体势力和情势前,德亨准备先友好通商,看能不能建立一些关系,购买到粮食。
从矮屋里跑出来的人来到岸边,跟孙茂禀告道:“有十来个渔民,驾船出海后,就没有再回来,应该是去给对面的福山藩报信去了。”
德亨想了想,问道:“你说的福山藩,是不是松前藩?他们居住的城池叫福山?”
禀报的那个人明显的茫然不知,孙茂却是笑道:“公子博闻强识,我等钦佩。不错,福山藩就是松前藩,因为做买卖的城叫福山,所以,我们都叫他们福山藩。”
德亨拿出地图,看了眼福山的位置,道:“福山在虾夷岛南端,这里是北端?”
孙茂道:“松前藩的和人都集中在福山一带,其余地方,都是原先虾夷岛上的土著,穷困的很,没什么好买卖的。若是要做买卖的话,还是得去福山和和人买卖。”
和人,就是日本人。
也就是说,日本人来到虾夷岛后,表面上殖民奴役了这里,但土著占据了虾夷岛大半部分,只有福山小小一处生活着日本人。
呵呵,说是管辖,根本管不动吧?
德亨转了转眼珠子,笑道:“走,去对面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虾夷土著人。”
孙茂问道:“逃跑的渔人怎么办?”
德亨道:“无妨,让他们去报信就是了,最好日本人来攻。”这样,他就可以打过去了。
孙茂不再言语,跟俄罗斯人打了几回,孙茂觉着自己可能有做将帅的潜质,一听到打仗,就热血沸腾的。
德亨一行,在一处叫做稚内的海港靠岸,海港不大,但是由日本武士把守的,明显是作为商船临时补给用的。
德亨一行船大又多,看吃水的程度,却不似是载了很多货物的样子,也不像是船上载满了人的样子。
真是奇怪的很。
武士打着令旗,拒绝来船靠岸。
孙茂道:“公子,陌生船只来此,需要先放小船去协商,您且稍等,孙某去和他们说话。”
德亨颔首:“你小心些。”
孙茂应下,下了小船,去和日本武士交涉,德亨在大船上,拿着望远镜看。
孙茂连比划带诉说的和那个日本武士拉扯了好一会,等孙茂将一袋金子和一匹印花丝绸送上后,日本武士的令旗就变了。
德亨轻笑,看来有戏。
德亨在二十多个人簇拥下走下船板,开口一股子浓浓的闽越味儿:“你们这里有什么好货,尽管拿出来,本公子都要了。”
此行,他扮的是为了继承家业,头一次出海,学着做买卖的闽越大商贾家的小公子,姓陈,陈家骆,哈哈。
他身着华丽的带着满洲元素的宝蓝色圆领襟扣绣花长袍,腰围皮革金扣金腰带,脚蹬青布皂靴,手持折扇,迈着四方步,鼻孔朝人,说话软绵绵又带着骄矜傲慢劲儿,让听的人暴躁想打人。
当然,想打人的都是同等地位身份的人,这些日本武士们只当他是肥羊,殷勤奉承。
武士没有怀疑德亨的身份,德亨身上穿的戴的,都是寻常汉家贵公子的服饰。这是康熙朝允许汉人穿的式样,和满洲服饰有挺大的差别,和明朝汉服唯一的差别就是,将斜襟改为了盘扣。
康熙朝的民间汉服,还没有丑到不能看的地步,后来的厂字襟汉服,是乾隆中期之后硬改的。
德亨真心觉着这样的汉服挺好看的,兼具游牧民族的干练和汉家服饰的飘逸灵动,反正,只要他活着一日,就不会主张改什么服饰的。
要改,也是将丑的要死的满族服饰给改掉。
真正有特点的是德亨的头发,他已经超过三个月没有剃头了,所以,原先秃秃的脑门长了一寸长的发茬,如果不看他背后拖的那条发辫的话,从正面看,他就是一阳光活泼又骄矜贵气的青葱少年。
头顶发茬,脑后拖辫,正是闽/越那边汉人的日常发式,发茬越短,越能说明人养尊处优的程度。
底层饭都吃不上的老百姓,谁没事天天剃头啊,都是长上一年,等年底全剃了,然后再长,如此循环往复。
德亨这个头茬程度,就挺符合他的小公子身份的。
稚内港只是一个小港,谈小生意自有孙茂他们去谈,德亨主要就是带着人在这个人矮木屋也矮贫穷又寒酸的地方四处闲逛,看能不能碰到一个虾夷土著人。
别说,还真让他遇到几个,但这几个人,一看就是奴隶,见到德亨几个,就跪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也不敢抬头看。
德亨走过去,在离他们不远处蹲下,小声问他们:“你们这里有首领吗?我是来做买卖的,粮食、火器、刀箭、瓷器、布匹、盐、茶叶……你们想要什么,我就卖什么。”
奴隶们:……
德亨又将话重复了两遍,见这几个人仍旧没有反应,就故作叹息道:“可能是听不懂吧,算了,反正我下晌就要走了。”
说完,就起身朝其他地方逛去了。
在德亨走远后,这几个奴隶抬起了腰,相互对视一眼,有两个人脱离了队伍,报信去了。
在这个稚内港,孙茂他们并没有换得多少粮食,按照武士的话说,他们自己还要靠福山那边送粮食裹腹,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卖给他们的,孙茂并不强求,粮食只是众多买卖中的一个,提一下,有就买,没有就不买。
虽然他们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粮食。
买卖很快做完,德亨登上船,继续南行。
德亨吩咐道:“收一收帆,走慢点,靠海岸线走,让人用望远镜仔细朝陆上查看,若是看到有大批人出现,就停船。”
一开始孙茂还挺纳闷的,让人照着就做,结果,船才走了两刻钟,就发现了德亨所说行动可疑的大群人。
德亨也挺诧异,这些虾夷土著人来的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快,以及,这些土著人,真来了。
德亨只是想试探一下的,并没想着真能做成。
大船继续缓缓行驶,德亨换了一身普通水手的衣服,辫子在脑袋上盘了一圈,用发绳绑住,跟着孙茂带人乘小船靠岸,等这些虾夷土著人靠近。
来人似乎是个头领,判断不出来年纪,叽哩哇啦的说着德亨听不懂的话,但这个人能听懂此时的日本语,所以,就由孙茂和他连比带划的交涉。
首领送上好几袋子金砂,然后含糊着重复说着几个字:“……火器……刀箭……火器……”
明白了,这个首领,想要武器。
德亨已经提前跟孙茂说好了,虾夷土著人若是要粮食布匹,没有,若是要武器,那就卖给他们。
白送也行,反正,经过一个多月的经营,德亨在庙屯的火药作坊已经走上正轨。延信带人赶到后,德亨可用人手变多起来,有延信的准许,从船厂运来大量的硝石、硫磺等制造火药材料。
德亨还派人去到附近山里勘察矿产,很幸运的,发现了纯度相当高的铁矿和煤矿。或者说,黑龙江的矿藏丰富到让德亨随手一探,就发现了矿藏。
有了火药原材料,像是简单的烟花爆竹和土手榴弹,就能够批量生产了。
尤其是土手榴弹,这种简单的炸弹,稍懂火药配比的人就能做出来,没有很大的技术含量,当然,火药配比就是最大的技术含量。
用法也很简单,点燃,扔出去就行了。
但要小心,不要炸到自己,因为,不稳定。
行船算是很稳定的运输方式了,所以,德亨有一条船,上面装的全是这种手榴弹。
虾夷土著人首领奉上了金砂,那没的说的,孙茂卖给他足足五十个土手榴弹和一百个铁箭头。
孙茂让人示范了土手榴弹的用法,那闷闷的爆炸声、大地的震颤和炸毁的岩石,吓的虾夷土著人抱头跪地瑟瑟发抖,就在这些虾夷土著人的“跪拜”中,德亨不再停留,登船,升帆,乘着西北风,向着福山而去。
西北风足够强劲,下午,德亨一行就到达了福山海域。
福山这边,果然要比稚内繁华多了,但这所谓的繁华,也只是来做买卖的船多了些。
而且,似乎,都是一些载量不大的小船?
德亨疑惑:“船怎么都不大?都是做什么买卖的?”
孙茂觑了德亨一眼,道:“都是江浙地方的一些渔民,运粮来此,换一些金银铜铁和木材,贩运到内陆倒卖。”
德亨:……
好家伙,倒卖粮食的亲眼见到了。
在康熙帝身边做御前侍卫的时候,德亨不止一次的听到□□/越四地的总督、巡抚奏报,说是有沿海民间小商贾私运粮食出海贩卖,然后朝堂上就是一通辩论,请求康熙帝关禁海关。
最后,康熙帝下旨,若是百姓载粮不超过五十石,无需查抄,若是超过五十石的,贩卖者论罪,粮食抄没入官。
那个时候,德亨以为这些民间小商贾是将粮食卖到琉球、吕宋等东南亚一些岛屿上去了。因为有些岛屿,都是火山岛,没有产粮的条件,相反,却产一些香料、槟榔等经济作物。
小商贾们可以将这些经济作为贩卖的内陆,赚一笔。
却原来,还有人将粮食贩卖的福山这样远的地方吗?
德亨道:“能不能截胡?与其卖给福山藩,不如卖给我们。”
孙茂四处看了下,道:“公子若有意,我等可分两头行事。公子带人去和福山地头蛇会会,我派人去截胡那些小粮船,如何?”
德亨点头:“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