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 第122章

作者:因果定律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BG同人

  或许胤禔真的是男主角, 老天都在帮他, 正如他所想, 康熙人在承德、眼睛和耳朵却留在了京城,当然也不止一个托合齐。

  甚至连皇太子本人, 居然也明明白白的自爆了, 他在康熙跟前的时候, 对于这桩案子说的太多了。他对这桩案子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有纯王奏折和刑部上奏的康熙……

  胤禔当时在场,他就看着康熙慈祥温和的问太子“太子以为如何?”“保成你这么想?”, 听的胤禔心里发寒。他应当收回之前的判断,康熙不是没想过废储,也不是依然偏袒胤礽,太子在皇帝那里,明明是“以观后效”。

  胤礽,这位帝国的二把手,在康熙跟前,事实上正处于“观察期”。

  而太子这么急于表现,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在表明自己的力量……也对,胤礽的为人,至少胤禔不记得他和谁示弱过。

  好家伙,他是打算和康熙硬碰硬,厉害。不过也是,自古废太子都是个麻烦事儿,前前后后的牵连太多了,都得处理好。轻易康熙不会下手,而太子……他莫不是打算学习刘盈与商山四皓?

  可胤礽不是刘盈,身后更没有一个吕后,还能请来留侯张良。

  眼瞅着这个态势走向已然清晰,胤禔干脆打消了一切插手的念头,免得留下什么枝节。如今他们只管坐山观虎斗,看那两父子较劲就是了。

  之后的时间,胤禔只往京中写过一封信,给媳妇让她保重身体,顺便告诉她就在园子里好好待着,暂时不要急着回府。只要福晋约束下人,他属下那几位自然都会明白。

  避暑山庄里孩子不少,小皇子和皇孙们年纪相仿,往日在宫中读书还讲究个叔侄辈分。这会在山庄里,玩着玩着就闹到了一起,什么叔叔侄儿,反正跑马游水的时候,谁赢谁厉害!

  弘晗自然也和堂兄弟、小叔叔们在一块,除了堂兄弟,他还和十六阿哥胤禄玩得好。胤禄小弘晗一岁,是庶妃王氏的次子,因为前年生病,去年才入书房读书。这孩子话不多,很敦厚……被同母哥哥胤禑一骗一个准,简直是个小傻子。

  但胤禄喜欢火器、数学,这两年常在康熙身边,受皇帝的影响,对音律也颇为感兴趣。恰好弘晗也对这些感兴趣,俩人简直是一拍即合,迅速混熟了。

  因为康熙近些年常带着小阿哥们在身边,教导他们火器音乐数学,这会连皇孙一块教了。更因为弘晗和胤禄玩得好,他又好学,康熙倒也抽空给他安排了不少功课。

  小孩子们玩在一起,又有课业,胤禔也知趣的不去叨扰“日理万机”的儿子。他原想趁着这个时间歇歇,谁知道康熙也不知怎地,又将长子抓了壮丁。

  “朕看你怎么愈发惫懒了,每日除了晨昏定省,竟看不见你的影子!”康熙语气带着些薄怒:“问弘晗,连他都说你不是遛马就是在园子里窝着,朕听说你还跑到庙里听喇嘛念经。”

  康熙说道最后给自己气笑了:“朕怎么记着你打小就不信神佛,难道是要临时抱佛脚?”

  “回汗阿玛话,儿臣哪里有什么事儿要抱佛脚,就是闲来无事到处逛一逛。山庄外头的庙里,正有藏地和蒙古的喇嘛辩经,三弟、四弟要去看,问儿臣要不要同去。”

  “有甚么心得吗?”皇帝问到:“虽然你不大热衷,但朕记得,从小你也没少抄佛经。”

  胤禔道:“是,听他们辩经,深感理不辨不明,但过于钻研‘辩’,很容易变成了诡辩。儿臣还记得幼时汗阿玛给儿臣们讲,辩足以饰非。这样沉溺于辩论,对佛法本身究竟有多大进益。而一个人喜欢诡辩,对自身不是毫无益处么。”

  辩经考验的是僧人对佛经的了解程度,胤禔与康熙都明白这一点,他们现在谈的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宗教范畴。

  “诡辩……”康熙点头道:“喜欢诡辩之人,大多也精通文过饰非。哼!”康熙想起了刑部的案子,富尔祜伦和其他人的密奏里写得很清楚,可刑部官员还在叫屈为自己开脱。

  “朕叫你过来也不是为了闲话,蒙古诸王陆续也要到了,你……”

  胤禔正听着,不想康熙迟疑,话锋一转,道:“你继续负责山庄的宿卫,蒙古来京尚且免不了有什么小冲撞,何况在山庄中。倒是人来人往,不止蒙古藩王贝勒,还有来往两地的商人,万一出事未免不美。”

  “儿臣遵旨。”

  胤禔负责宿卫,不只是外围的兵卒,连善扑营、前锋营,骁骑营除领侍卫内大臣之外,直郡王亦要节制过问。胤禔请旨,让老四跟着一起办,然后胤禛又拉上了十七岁的胤祥,结果十五岁的胤祯气愤的觉得四哥居然关心十三哥,不关心他,闹着也要一起帮忙。

  胤祯不敢去闹直郡王这位长兄,又闹不着老十三,只敢闹腾自己哥哥,给四贝勒烦的恨不能揍这小子一顿。

  “这是汗阿玛交给大哥的差事,你才多大,凑什么热闹!”胤禛没好气的斥责道:“老十三这两年就要成婚开府,你急什么!”

  胤禛是好心,想在胤祥未成婚之后,让他多少学着办差,在汗阿玛跟前也显示一下这个儿子还是有些才具的。而老十四还有几年,急什么呢。

  胤禔来寻他,站在院门口就听见了十四阿哥的嗓门,再听老四的话,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哪怕是真话,是真心话,也不能这么说。

  听见笑声,屋里三人走出,一见是胤禔。哥仨都要问安,结果被胤禔给拦了。

  “我说老四啊,十四想要办差也是上进,不过胤祯你岁数还小,汗阿玛还抓你的学业呢。”胤禔笑道:“等过两年,你便是不说,你四哥也得急着替你操心了。”

  “叫大哥见笑了,这小子!”胤禛摆手:“汗阿玛不是叫你读礼记吗?你快去,小心汗阿玛考你,答不上来看你怎么办!”

  胤禔笑看他们兄弟说话,看老十四满心不情愿又不敢再说什么,委委屈屈的走了。他道:“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见笑的。汗阿玛既然叫十三跟着你学学,那正好,现在咱们就走罢。”

  “大哥,”胤祥小心问道:“弟弟不懂,这就开始办差了吗?”

  “哈哈,是,这就开始办差了。”

  少年胤祥非常聪明,记性尤其好,两天的功夫就把山庄各处守备记得清清爽爽。每日听底下人汇报的时候,听胤祥口述,倒比对着地形图看还省事儿。

  胤禔就对胤禛道:“想不到老十三在这上头有才分,没想到。不怪你特意要带着他。”

  “不瞒大哥,弟弟也没想到。”胤禛摇头笑道:“只是当年我教过他算学,老十三在他额娘去后,也是愈发勤学上进。”所以触动了胤禛,让他愿意带带这个弟弟。

  老四算是个心软的人,只要没往恨里得罪他,他还是愿意施以援手,或是给人留退路的。

  他们忙的热火朝天,三贝勒胤祉同简亲王雅尔江阿、额驸班第奉命接待蒙古王公,除了年纪更小的皇子皇孙之外,年长的皇子俱有差事,唯有皇太子闲着。

  按理说,储君有维系国本、辅佐天子,也是自身学习朝政的任务,也可以说是义务。但出巡在外,太子又不能像皇帝带着内阁臣子一样带着自己的詹事府,于是只要皇帝不叫他,太子在明面上,等于和朝政隔绝。

  胤礽坐在院子里摆弄扇子,周围的太监都小心伺候,而他面前是他的哈哈珠子。

  “既然兄弟们都忙着,那孤就歇歇罢,难得有机会。”胤礽慢慢道:“你说膳房里的人也要为孤效力?呵,那就让他们好生效力罢。”

  至于他自己,当然是做个好儿子,哪怕是给汗阿玛展示力量,表明自己已然不是稚童了,胤礽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儿子。

  他犹豫过、疑惑过,却从未真的要对父亲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希望皇父能够体察他这番心意罢。

  就在大家—除太子之外,各自忙着差事的时候,京中刑部王五案也有了结论:王五、吴谦俱判为死刑,而马世泰等刑部官员如何处置,尚需皇帝定夺。

  “太子,你说呢?”

  面对皇帝的垂问,胤礽佯做思索,心中却在紧锣密鼓的琢磨该怎么回话。他猜王士祯应该不会被处分太过,胤禔还记挂着耿额,这也算是他毓庆宫的忠臣……还是帮他们开脱一二。

  “回汗阿玛,儿臣以为除马世泰之外,刑部诸官略施薄惩即可。”胤礽道:“马世泰明知吴谦杀人有疑点,却无视人命关天的案件而收受贿络,如此决不能轻易放过。”

  “你是说,刑部其他官员,只要没有明确劣迹的,可以稍稍轻放?”

  胤礽毫不犹豫的点头。

  若是康熙自己下旨,以他“宽仁治国”的宗旨下,他大概也会如此决定。这个说法本身并无问题,但谁让说这话的是胤礽,而康熙此刻又带着有色眼镜看儿子呢。

  皇帝没有明确表态,放下此事转而和太子说起了皇孙们的学业。胤礽看皇父如此,心中笃定,大约皇上还是会从宽处置。

  谁知道过了几天,廷寄邸报出来,太子这才知道,除了王五、吴谦死刑不变,马世泰跟着吃挂落之外,刑部尚书王士祯,他居然也被康熙严惩,以“瞻循”为名,将他革职,勒令其还乡!

  “瞻循?”

  避暑山庄侍卫处里,胤祥听说之后惊讶道:“说王士祯顾念人情?这个罪名不至于革职啊。”

  “十三弟!”胤禛喝道,“汗阿玛圣断,岂是你我所能置喙的。”

  胤禔没说话,老十三所言不错,前些年王士祯回乡料理丧事,康熙还说“这等人品忠厚,才学出众的人,不必出缺丁忧。”干脆给他假期回乡料理丧事,刑部尚书的职务就这么等着王士祯回京。

  这位圣眷不衰,被康熙格外看重的文坛领袖,的确不应该因为这种小事而罢官。这官,怕是罢给太子看的……

第183章 :承德惊变(山雨将至)

  蒙古王公来承德的时节, 一直是这个地方最热闹的时候,他们带着牛羊奴隶觐见康熙。内地的药材商和皮货商人在此处,朝廷从草原带回马匹也在这个时候。

  一时之间,承德街头人潮涌动, 摩肩接踵。山庄中的康熙也开始了密集的外交应酬, 而今年负责招待蒙古人的是胤祉, 这倒没什么, 但照例蒙古藩王要朝见皇太子, 这是多年来康熙定的规矩。

  十数年来这已经是成了定例。但今年康熙却说, 太子最近身体不适, 正在静养, 就不必朝见了。

  蒙古诸汗王倒还好, 最难的却是胤禔兄弟几个和如雅尔江阿这样的宗室亲王,如简王雅尔江阿此刻恨不能仰天长啸:我太难了。

  汗阿玛到底想要怎么样啊,要说给太子脸色看, 可行动又把得寿、弘晰哥俩带在身边。前几天达尔罕王在场的时候,皇上还夸他们兄弟, 说“我这两个孙子很有他们阿玛当年的样子,读书好, 行动也有体统, 有孙如此朕甚得意。”

  这话说到底还是在夸太子……老爷子的心思愈发难猜了, 雅尔江阿觉得自己头发都要多掉几根。原以为自己袭爵之后,好日子就来了, 不成想家里安生了, 朝廷不安生了!

  还有太子, 不知怎么回事,还说要请兄弟们吃饭……谁知道是不是鸿门宴, 谁敢去啊!

  “哟,简王心情不好?”胤禔结束了今日的宿卫检查,正打算回院子里和儿子吃饭,就看见雅尔江阿定定的瞧着假山,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雅尔江阿一回头,看见胤禔就苦笑道:“大哥戏弄我……”

  “不管什么事儿,只管听汗阿玛的。”胤禔一看就知道他为了什么,因为胤祉说头疼、胤禛说牙疼,连胤祥都打着“和十四他们一道练火铳”的旗号跑的没影。

  倒也不为别的,他们也是为了太子请客的事儿,都打算避开。不过让胤禔说,恐怕是避不开,就像刚才,是得寿拉着弘晗过来,说请伯父赴宴……

  就算避太子如蛇蝎,也不是现在啊。就比如王士祯被罢官,纵然有人猜到因为太子的缘故,谁又敢乱说。

  难道和储君正常交流是什么不被允许的事情?

  这话就连康熙也不敢直言,甚至,哪怕在小范围他都不会明确的表露这种情绪。皇帝和储君的关系是如此的微妙,又在艰难的保持平衡。

  就算胤禔确定康熙已经有了观察太子,甚至有了废储的苗头,他也不想做出头鸟。越到这个时候,皇帝越希望儿子们安分纯孝。他得继续做一个友善宽容的好哥哥,去赴宴。

  有时候胤禔觉得,胤礽也是苦闷,虽然也会想起他任性跋扈疑神疑鬼不饶人,但位置所迫,谁能说自己从小坐在那么一个位置上,就会比胤礽更好……

  环境对人的影响,胤禔太清楚了。他上辈子活到了二十来岁,这辈子却做了个封建贵族三十年。当年他最多攀岩作个死,现在他却能轻描淡写的夺走别人的性命。

  胤礽与诸兄弟把盏,胤禔笑看胤祉表情发窘的被太子抓住灌酒,旁边的老四在劝他,满嘴“三哥有些醉了”云云。

  宴会上气氛倒还好,胤禔来了,而其他几个年长的弟弟包括简王在内,最后都没能扛过太子的“攻势”,老老实实来赴宴。

  太子连灌胤祉几盅酒之后,老三满脸通红,这才被太子给放过了。他似笑非笑的走过来,对胤禔道:“大哥来一起喝两杯?”

  “客随主便,自然是听太子的。”胤禔自斟三杯,一杯杯的和胤礽碰过,两个人都一饮而尽。

  乍看之下,宴会倒也热闹。但身在局中才知道,各个都是心不在焉,屁股底下好像有刺。胤礽举着酒杯道:“孤为储君已近三十年,多年来蒙汗阿玛训教,也算略有建树,日后还要诸兄弟辅助。”

  “来,与孤满饮此杯!”

  这场看上去宾主尽欢的宴会结束了,阿哥们都松了口气,可算把这一遭给熬过去喽。

  “都说咱们龙子凤孙,谁知道咱们也有咱们的难处呢。”出了太子的地方,胤祉低声感慨道。

  胤禛叹口气:“三哥你就别说了。”这个理,站在这的几个人谁不知道啊!

  “唉,我还有差事,就先走了。”雅尔江阿不欲再说,与几个皇子抱拳告别之后,匆匆走了。

  “小简王……我瞧着汗阿玛有意让他掌宗人府事,好差事啊。”这是老三又酸了。要让胤禔说,好家伙,这简直是个柠檬精。

  胤禔懒得搭理这个柠檬,转身刚想走,却看见马国贤、洪若翰、白晋、徐日升等几个传教士走了过来,后头又是一帮子太监搬着东西。

  两拨人撞见,也都不陌生。别说胤禔,就是胤祉也是对西学颇有见地,尤其是算学。见面打招呼,不等皇子们问,白晋就主动说道,这是皇上明天要让蒙古藩王们听听西洋音乐。

  “他们也能听懂这个?”胤祉快要笑出鸭子叫,“对牛弹琴、对牛弹琴。汗阿玛一番苦心给他们,浪费喽。”

  胤禛听着身边三哥嘎嘎的笑,听的直皱眉,下意识往大哥身边站了站。胤禔就道:“老三别笑了,你瞧那是不是汗阿玛跟前的太监魏珠?”

  魏珠带着人就是来寻他们的,上来就道:“几位阿哥爷,皇上有旨意,叫几位过去呢。”

  康熙大晚上的叫他们过去,并没有大事,而是赏人。

  蒙古王爷们带来的奴仆牛羊,按照惯例献给皇上,而康熙也按照惯例要赏赐儿子,只是眼前就有几个儿子在身边,除了年纪太小了,一直到老十四都给分配了。

  奴仆也有男有女,有一家子的,也有专门下赐的使唤人:通常都是相貌尚可的女人。

  这种赏赐是常有的事儿,大家也都习惯了。如胤禔就扔在庄子上干活,或是选伶俐懂事的放在园子里,到了年龄给她们成家。

  还有运气好能被皇子阿哥看中,好歹也能过上好日子,若是有运气生个孩子,玉碟上也能留个姓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