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青小艾
到底,这不是他的儿子。人家做父亲的都不心疼儿子,他何必管太多招人嫌?
今日会多嘴,也不过是见贾珠一整天尽心尽力,心软而已。
摇摇头,林如海再教了贾珠几个学习上的窍门,便带着女儿离开了国子监,上了林家的马车。
双胞胎躺在马车上睡得香,贾敏却一直看着窗外。
见林如海带着女儿上来,她忍不住开口:“放在和你一起站在大门外的,是珠哥儿吧?你怎么遇上他了?”
林如海摇头:“许是从哪儿打听到了龟龄今日入学,特意过来为我们领路介绍国子监内情况的。我看他身形瘦弱,提点了几句,只是看他样子,只怕放不下学业。”
贾敏了解自己二哥,知道他最爱面子,不禁叹了口气:“可惜了二房的两个孩子,摊上这样的父母也是难受。”
说完摇头,一家人便驱车往回家的方向赶。
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喊了声“林夫人”,贾敏愣了下,忙掀开车帘往外看。
却见一个身着大红长袍的七八岁少年站在马车旁,手上拿着一个与自己一般无二的小泥人,正笑盈盈地看着她,阳光洒落在他身上,晕染出了一圈光边儿。
只是看着,心里就生出了丝丝暖意。
贾敏顿时对这个少年生出了好感,只是一时半会儿没人出人:“你是哪家的孩子?”
少年也不介意,爽朗开口:“林伯母忘了?上次在荣国老夫人五十大寿的寿宴上,我们还见过一面呢。我是平南伯家的长子,季崧,您叫我崧哥儿就行。”
贾敏恍然:“原来是你!”
因为当初这孩子与林柳之间的互动太好笑,即使这么久过去,贾敏心里都还记得这个孩子的模样。
只是……
她想着当年胖墩墩的小胖子,再看看如今抽条后虽然仍有些肉嘟嘟,却细瘦了不少。五官也精致可爱了许多的少年,眼底微有些惊艳。
想了想,贾敏转头就将林柳叫到身边:“这是季崧,女儿你还记得吗?”
林柳看了眼季崧,想到仅有的那一次接触,忍着翻白眼的冲动点了点头:“记得,崧大哥好久不见。”
季崧咧嘴大笑:“我之前看着马车上的家徽,便总觉得有些眼熟,之前开口喊的时候,还担心喊错了,没想到我记忆果然没错,真的是林家的马车。”
说着他低头看了眼手上的泥人,然后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走到一个捏泥人的小摊上。
担心林家马车走了,季崧回头喊道:“林伯母林伯父,你们等一下,我有东西想要送给林姑娘。”
林柳疑惑地看着季崧的笑脸,没搞懂他为什么要送东西给自己。
季崧低头与小摊贩说了句什么,便转头看向林柳,笑容灿烂地举起手中的小泥人放在脸颊旁:“我觉得这个泥人做得和我挺像的,就想着送你一个。你看,可爱不可爱?”
不等林柳回答,他便转头与那小摊贩嘀嘀咕咕,也不知在说什么。
贾敏有些惊讶:“崧哥儿倒是有心。”
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林如海凉凉开口:“夫人说笑了,这哪儿是有心?分明是不怀好意!”
贾敏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好一会儿后错愕地看向林如海,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如海你也想得太多了,崧哥儿与小麒麟如今才几岁啊?整日吃喝玩乐和读书都占据了他们的大半时间,哪儿来的几乎知道这些?”
林柳虽然也觉得季崧热情得有些过头,但对林如海这话也觉得无语。
就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儿,哪儿懂得这么多?
果然,等季崧的泥人做好后,他将泥人亲手交给了林柳后便冲着林家人挥了挥手:“我今日本来是和家人一起去国子监报名读书的,如今已经有些迟了,就先走了。伯父伯母再见,林姑娘再见!”
说完骑上小马驹,一溜烟儿跑走了。
就好像,他将林家人叫住,真就只是为了打招呼而已。就连送林柳礼物,也只是兴之所至,随手而为。
这性格倒是不错,没什么烦恼。
林柳探头看去,只见少年纵马街头,红衣烈烈,笑容夺目。若非少年年纪太小,坐下小马驹更是溜溜达达地不敢跑太快,倒还真有那么一两分鲜衣怒马的意思。
林柳笑了笑,低头看向泥人。
贾敏看着泥人,笑道:“别说,这泥人还真有小麒麟的七分神韵,相貌也有五六分相似,瞧着还挺可爱。”
林柳直接将泥人送到贾敏面前:“母亲想要吗?”
贾敏笑着摇头:“这是崧哥儿送你的东西,我怎么好拿来?”但她看着林柳手上的泥人又确实喜欢得紧,想了想开口,“可惜龟龄现在不在,不然我们还能让那位师傅给我们全家每人捏一个小泥人,到时收藏起来,每年拿出来把玩一番也颇有趣。”
林如海听了,直接让车夫去找那位泥人师傅,约好了一个月后亲自上门为他们一家子捏泥人。
贾敏心满意足地放下车帘:“快正午了,我们赶紧回家吃饭。”
回到家后,林柳将泥人随手放在梳妆台上。
大丫鬟见了,还以为是她的心爱之物,担心被毛手毛脚的小丫鬟不小心碰坏了,赶紧放进梳妆匣收了起来。
隔日,贾敏将林柳叫到正房。
“小麒麟你的年纪也大了,按你父亲的意思,虽然你不能进入国子监读书,他却也不愿让你白白荒废了自己的天赋,所以想要给你聘请一个西席。”
林柳愣了下,点头:“可以。”
贾敏笑道:“我就知道你不会拒绝。只是现在,我与你父亲起了分歧。我的意思是,你到底是女子,读书自然是好的,只是特意学四书五经就没什么必要了。”
她当年在荣国府,学的便是这些东西。
林柳偏头,不懂贾敏的意思。
贾敏解释:“我打算为你请一个女先生,教你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也就够了。但你父亲有不同的想法,他觉得你既然有读书的天赋,就不该浪费,所以想为你聘请一位进士做老师,教导你学四书五经等书。听你父亲的意思,即使请不到进士,请一个举人也是好的。”
林柳偏头想了想,笑道:“母亲,难道不能请两个老师吗?四书五经读了明理,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我都挺想学的。”
反正现在时间多,多学点儿技能也是好事。
贾敏有些吃惊:“你不怕累吗?我们原本的想法是,你只需要上午学习就好,下午还能自己玩乐。可若是请两位先生,只怕你一整天都得学习,一刻也不得闲了。”
林柳点头:“我不止想学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还想学女红管家呢,不过女红可以让身边丫鬟教我,管家也能找母亲,便不必特意请老师了。”
贾敏能感觉到林柳对学习的迫切,犹豫后,到底点了头:“那我去同你父亲说,让他留意着有没有合适的西席。女先生我倒是早有留意,等她下个月从现在教授的学生那儿请辞后,便可以到林家任职。”
林柳点头:“父亲要求有些高,确实一时半会儿难找到合适的先生。”
贾敏笑了起来:“他就是这样,万事追求最好。”
说完,贾敏想起另一件事:“对了,你身边几个丫鬟的年纪也大了,今明两年就该放出去嫁人了。你对身边丫鬟的性格可有什么喜好?我到时候挑选,好按照你的要求筛选一遍。”
丫鬟啊……
林柳皱眉想了想,道:“母亲这次为我挑选的丫鬟,应当与我年岁相差无几吧?那便挑那种在某方面有天赋,能学一技之长的。”
“一技之长?”
“像是医术,刺绣,拳脚功夫等,不拘什么,只要能是有用的就行。”
这要求可有点儿奇怪。
贾敏点点头:“我去叫相熟的人牙子来问问,应当能找到符合你要求的。”
自这次谈话过去后,没到半个月,贾敏就找来了四个与林柳年纪相差不大的小丫头。
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只比林柳大一两岁。
相貌也都还算不错,能看出都是美人胚子。只是站在林柳面前的时候,一个个低头含胸,局促得不行。
贾敏搂着林柳,挨个儿将人指给林柳看:“这两个丫鬟是亲姐妹,也没个正经名字,据说家里一直大丫二丫地混叫。大的那个手指灵活,眼神也利索,应该有些刺绣方面的天赋;小的那个粗苯些,但力气大,可以学些拳脚功夫,以后也能保护你。”
说完又指向另外两个小丫头,“这两个互相不认识,脸圆些的叫春兰,细瘦些的叫翠花。一个有耐心,一个记性不错,都是很好的苗子,不论是读书还是学医,想必都不算太难。”
“这几个丫鬟是要一直陪着你出嫁的,名字便由你自己取,我这个做母亲的就不越俎代庖了。”
说完丫鬟的事儿,贾敏笑道:“之前没找到合适的人,我便没有问,如今人找到了,小麒麟你可得给我说说,你让这些丫鬟学这些本事是做什么?”
如今太平年月的,让丫鬟学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
刺绣有府上专门养着的绣娘;生病可以请大夫,他们这样的人家,甚至可以去请太医;保护有护院和侍卫……
也就只有学习书法,可以偶尔为主人代笔了。
但小麒麟性子认真,又不像是愿意让丫鬟帮忙代笔写作业的,按她什么都想学的做派,写作业这种事儿她自己私下只怕还得加练。
贾敏怎么想,也想不通女儿让身边丫鬟学习这些的原因。
林柳笑了笑:“我就是觉得,身边的丫鬟都有一技之长,让我更有安全感。”
末世没有自保之力的那些年,到底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
若是可以,林柳甚至想自己学医学武。
但如今的世道,医术与武艺都是不入流之人学习,高门大户中人学个皮毛强身健体,防患于未然便足够了,没人会让家里的小孩去钻研这些有苦又累,短时间还见不到效果的本事。
林柳退而求其次,这才想让丫鬟学。
她们好歹要跟着自己十来年,至少在这段时间,她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贾敏无奈失笑,但还是尊重了林柳的意见。
林柳想了想,给这四个丫鬟取了“碧春、凉夏、金秋、暖冬”四个名字。并按照各自的特性,让碧春学刺绣,凉夏学武,金秋学医,暖冬学厨做药膳。
不过四人年纪都还小,如今还只是领着三等丫鬟的份例。
贾敏的意思是,先让四人先学个一两年,若是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便将她们的份例抬到二等丫鬟,等林柳房中如今的一等大丫鬟外放出去嫁人后,自然就成了一等大丫鬟。
这段时间,大丫鬟还能带一带四个小的。
可如果没这方面的天赋……
四个丫鬟彼此互看一眼,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定要留在林家。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日一大早,贾敏便让丫鬟将她叫起来梳洗打扮,还特意叮嘱,让她穿戴隆重一些。
林柳一贯起得早,倒也没觉得太难受,只是觉得好奇:“母亲今日怎么这般郑重?可是有什么客人来了?”
大丫鬟笑着开口:“大姑娘可是忘记了?今日正巧是太太为您请的女先生上门的日子。”
林柳恍然:“原来是先生到了。”
这倒确实应该好好打扮一番,不然难免让人怀疑她不尊重这位先生,或者对学习知识态度不够庄重。
只是……
“可知道这位先生的身份?或者以前的经历?”
“姑娘可算是问着人了。”大丫鬟笑道,“太太为您请来的这位女先生,在京城也颇负盛名。她原是京城盛家的嫡长女,可惜遇人不淑,嫁人后很是受了一顿时间的磋磨。后来干脆在家人的帮助下离开了夫家去寺庙修行。”
林柳有些惊讶:“去寺庙?”
大丫鬟点头:“是呢,听说当时许多人还以为这位先生要出家呢。谁知不是,只是夫家不愿和离,也不想给休书,这位先生又不想继续留在夫家,也担心回娘家会给娘家招来闲言碎语,便干脆去了寺庙。”
上一篇:每天都在被直播
下一篇: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英雄[综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