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87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穿越重生

  “没事,这点东西不重。”沈跃挽起袖子去了车子前,几个男同志已经将车栏杆放了下来,然后开始搬东西。

  女同志们则负责摆放货物,除了放在仓库的货物,还有一部分要摆在货架上,摆得好看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点。

  余思雅则负责张贴价目表。他们用红纸毛笔字写了价目表,余思雅准备张贴在门口,这样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有意向,能接受价格的,自然就进去购买了,也省得售货员一样一样的介绍了。

  人多力量大,八个人一起花了一个多小时将货物搬下来摆放好,然后再将店铺收拾一趟就好了。

  收工后,潘永康和吴强当天就得回去了,养殖场就一辆车子,用车的时候还很多,离不了他们。

  余思雅则带着四人去吃饭,然后回招待所。

  到了招待所,办理入住的时候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了省钱,大家住双人间,两个女同志一间屋,两个男同志一间屋,就剩余思雅和沈跃了。

  要依余思雅的意思,当然是开两间房,可叶梅他们都知道她跟沈跃是夫妻,还多花钱开房住,别人看了怎么想沈跃和她?

  “再开两间单人房,我们余厂长最近要复习,别影响到了她。我的房间价格单独算。”沈跃主动说道,而且很好地解释了他们为什么要分开住的理由。

  叶梅几人听了果然没多想,他们都知道余思雅在备考,这时候高考有多重要不用说。不过沈跃这么体贴,还是让大家挺意外的,回房的时候,叶梅就拉着余思雅羡慕地说:“余厂长,沈同志对你真好。”

  余思雅笑了:“那你也找个啊。”

  说起来叶梅比她还大几岁呢,要不是下乡,估计早嫁人了。

  叶梅苦笑:“哪那么容易呢,跟我差不多大的都结婚了,慢慢找吧。”

  现在的人都早婚,城里有工作的年轻人成年上班后就会考虑结婚这个事。她现在年龄拖大了,条件不错早结婚了,至于那些没工作,或者工作很差的,她也看不上,不想勉强自己。

  余思雅拍了拍她的手:“你这么能干,缘分很快就会到的,好好工作,说不定哪天买咱们清河鸭的客人就看上你们了。”

  这话本是玩笑话,但没想到几个同志后来因为工作热情,态度和蔼,深受大爷大妈的喜爱,竟然主动给他们介绍对象。

  ——

  因为前一天收工比较早,余思雅看了几个小时的书,十点多就睡了,睡了个饱觉,第二天起床精神特别好。

  大家先去国营饭店吃了早饭,然后七点多就到了门市部,先搞卫生,扫地拖地擦门窗玻璃柜台招牌,忙到八点,正式开业。

  虽说前一阵子清河鸭好好地出了一回风头,报纸广播都上了,但那到底是半个月前的事了。

  人都是健忘的,除了极其个别印象特别深,非常喜欢吃清河鸭的人,许多人都忘了清河鸭今天要开业的事。而且今天不是周日,大家都要上班,街上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开业后的情况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到了十点才零零散散来了几个客人,买了三四十块钱的东西。

  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们这个开业还是弄得太冷清了。可惜现在还不能打广告,不然余思雅非得花钱去找电台打个广告不成。

  如果以今天的速度,一天大概只能卖个一两百块,周末多一些,算下来,一个月也只能卖出去七八千块钱。因为清河鸭的价格比较贵,毛利比较高,亏本是不会亏本,但这出货速度也太慢了,远远达不到余思雅回笼资金的要求。

  琢磨了一下,余思雅想了一个最简单最直白的方法。她跑到斜对面的百货公司,找孟兰借了个大喇叭,然后回到店铺里,拿着喇叭喊:“清河鸭开业大酬宾,全场九折,全场九折……”

  这个喇叭一出,果然很吸睛,引得不少没注意到这边开了一家店铺的人都望了过来,销量也上升了不少。当天就卖出去了一千多块钱。

  面对这个成绩,叶梅他们都挺高兴的,但余思雅不满意,太慢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天天拿着喇叭喊,太扰民了,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河鸭开业了。

  就在余思雅愁这个问题的时候,范老太太来了,高兴地说:“余厂长,你们开业了,哎呀,我昨天都忘了,今天才想起,就赶紧来了。”

  余思雅看到她,眼睛一亮,马上想到了一个后世用烂了的好办法。

第61章

  11月16日这天清晨,省城人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大清早的,八个老太太站成两派,走在大街上,最前面的两个手里各举止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牌子,第一个牌子上写的是“清河鸭开业九折大酬宾”,第二个写着“地址:第二百货公司对面”,都是用鲜红的颜色写的,格外显眼。

  紧跟着的四个老太太身上绑着腰鼓,走散布就整齐地敲一下,最后面两个老太太则背着一个背篓,背篓上贴着白纸黑字的清河鸭标志。

  八个老太太都穿着统一的蓝色衣服,虽然款式不大一样,但看起来都差不多。她们一边走,一边敲腰鼓,鼓声阵阵,引得路人都驻足旁观,议论纷纷。

  “清河鸭?就是上回在省城销毁吃出了烟头的清河鸭吗?他们单位可整得真新鲜。”

  “对啊,我也去领了四小袋,包装得可好了,比咱们在外面买的散装饼干还干净啊,我家小孙子可喜欢了。”

  “是啊,听说一万多的货都这么白送人了,可真大气。”

  “可不是,就冲上次免费吃了他家的东西,我这次也要去买,这回九折呢,比以前便宜不少,要过年了,我囤一点,等我外孙回来的时候吃,能省不少钱。”

  “对啊,以前第二百货都从不打折的,现在买确实划算,等下班了我也去买一点!”

  ……

  人群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少人都在说清河鸭今天开业的事,有褒有贬,但名气是打出去了。随着队伍一路前行,聚在后方的人才陆续散开,买菜的买菜,上班的上班,没事干的嘛,就去第二百货公司对面买清河鸭呗。

  沈跃跟在人群后面,看着范老太太热情地跟人说“自己要去买,这次打折特别划算”之类的,简直是叹为观止。

  “你怎么想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他惊叹地望着余思雅。

  昨天见到范老太太,余思雅就直接请她帮忙,找了二十个老太太,八个就是前面举着牌子敲着腰鼓的宣传的,还有12个则分路段跟随在队伍后面,向好奇不解,看热闹的市民宣传清河鸭,并说“什么我家孙子最爱吃啦,这个单位卫生好,质量好,残次品都不卖,上回还上广播新闻了,这次打九折特别便宜”云云。

  别小看这些老太太的能力,她们那张嘴,特别会说,而且神情特逼真,不少人听了都心动。沈跃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余思雅炮制的一场戏,他要在路上看到这一幕,肯定也要问问,听了老太太的话也会好奇,想去看看。

  余思雅好笑,神奇吗?一点都不,后世小地方经常有这样的老太太们举着牌子在街上穿行给商家打广告。那时候的装备可要完善得多,整齐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着厂商的名字等等,举起的横幅显眼又好看,都是请广告公司专门做的,就更别提还有音响跟着,走一路喊一路了。

  关键是受众都是目标群众,而且价格低廉。老太太老大爷们退休了没事干,一天给个三五十块,他们就能满城地给你打广告,这样算下来成本就几千块,可比上电视报纸网络便宜多了。尤其适合在本地促销或者开业的小店。

  现在他们穷,而且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搞其他的花样,所以余思雅就搞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个老太太一块钱,总共二十块,就能在省城达到宣传的效果。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所以没什么宣传手段,所以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宣传手段才能凑效。

  眼看宣传效果不错,余思雅也不准备一路继续跟下去了,浪费时间,她转身对沈跃说:“走吧,咱们回店铺看看。”

  两人返回店铺,发现宣传已经卓有成效了,与昨天的冷清不同,今天店铺外面排了几十米的长队,估计都是听到了广告,来排队买东西的人。

  沈跃见了,忙说:“这么多人排队,忙不过来,咱们去店里帮忙吧。”

  余思雅看出他想表现的心思,不由好笑,但拒绝了:“不用,就是要有人排队,排的人越多,买的人越多,这叫从众心理。”

  看看后世出来个什么网红店,为了买份鲜肉月饼,买杯网红奶茶,吃货们那是排几个小时的队都在所不惜,甚至还由此诞生了排队的黄牛。

  沈跃在心里默默地念了念“从众心理”这四个字,他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但不妨碍他通过眼前的场景来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

  果然,后面新来的顾客看到前面排着的长龙,不但没嫌麻烦转身走人,大部分竟还规规矩矩地排到了后面,等着买东西。

  沈跃恍然:“你说得对,大家排队买粮买肉都习惯了,这点队伍算什么?只会给清河鸭打响名气。原来做生意还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早知道带建东也来见识见识的。”

  “以后机会多的是。”余思雅沉默了一下,本来想跟沈跃聊一聊沈建东的安排,以前她是准备过完年就将沈建东带到省城。但现在人家正儿八经的亲哥哥回来了,这个自然要看沈跃怎么安排。可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她还有很多事要忙,余思雅便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等高考完了再说吧。

  这边没他们什么事了,但到底是开业第二天,四个售货员经验不足,顾客又多,未免出现什么突发情况,余思雅还是决定在这儿盯着,不过沈跃就不必了。

  于是,她对沈跃说:“你要不要去逛逛省城,拜访拜访老朋友之类的,这里没什么工作了。”

  沈跃想了一下:“我有个战友,三年前退伍到了省城,既然到了省城,我去拜访拜访他,你要不要跟我一道去,他好像去了公安局。”

  余思雅有点心动,他们在省城开了店,以后少不得要跟这种政府部门打交道,尤其过几年治安很差,能结识公安,多个人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她跟沈跃的关系还不明朗,万一离婚了,以后找对方多尴尬。而且吧,她也不放心店里。

  犹豫了一下,余思雅还是拒绝了:“你去吧,我得在这里盯着,免得出了意外情况,造成不好的影响。”

  沈跃有点遗憾,但也明白余思雅对工作有多上心,店铺目前也是真离不开她,只能作罢。

  “好,那我去了,下次有机会再介绍你们认识。”

  “嗯。”余思雅点头,想了下,又从口袋里掏出了钱和票,“你带上吧,看看买点什么。”

  关系是需要维护的,哪怕是老朋友,空着手上门也不好。

  沈跃拒绝:“不用,我还有点钱。”

  余思雅瞥了他一眼,他有多少钱她不知道啊,三十多块,上次去县里就花了十几块钱,最近一段时间还经常去各大队买鱼,买肉的,昨天又自己掏房钱,饭钱,这么算下来,估计也就剩几块钱了。

  “算了,咱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票。走,我带你去买。”余思雅拽着他的袖子,把他拉去了第二百货公司。

  过马路的时候,余思雅问:“你这朋友家里有什么人,经济条件怎么样?”

  送礼也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送,不然不合适的礼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其实转业能分到省城这种大城市就说明对方家里条件不会太差。

  沈跃大致了解:“他家就是省城的,媳妇好像是个老师吧,他以前的同学。”

  余思雅心里有数了,直接到柜台对售货员说:“来一包大白兔奶糖,一袋麦乳精。”

  买了这两样,她又去店铺里自己掏钱买了一份清河鸭礼包,包括鸭脖子、鸭腿、鸭架……还有火腿肠。然后将这些东西一股脑地塞给了沈跃:“今天店里没你什么事,你们尽管聚。”

  沈跃去了肯定要跟对方说自己为什么来省城,不可避免的会提到清河鸭,作为本地特产怎么也要送一份才对。而且这也是活生生打广告的一种方式,有益无害。

  “好,我走了。”沈跃拎着东西心情大好地走了。

  他根据战友退伍前留下的地址找到了对方的家里,他们家在刀片厂的宿舍楼里。

  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看沈跃穿着一身熟悉的军装,身材挺拔,气宇轩扬,心里就生了好感:“同志,你找谁啊?”

  “阿姨,你好,这是赵东进家吗?我是他战友沈跃。”沈跃笑着介绍道。

  老太太一听是儿子战友,非常热情:“小沈啊,进来坐,东进去上班了,我让人喊他回来。”

  说着,老太太就跑到阳台上,冲楼下喊了一声:“老头子,东进战友来了,没什么事,你就让他早点回来。”

  楼下赵父应了一声,没多久就上来了,高兴地招呼沈跃,老太太则拎着篮子出去买菜了。

  赵母前脚出门,赵东进后脚就回来了。

  看到沈跃,他简直不敢相信,上下打量了沈跃好一阵,然后一拳打在沈跃的肩上,满脸惊喜:“好小子,你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小孙这小子乱带话,前年退伍回来,跟我说你牺牲了。我就说嘛,你小子体能枪法那么好,怎么可能出事。”

  “他没乱说,当时我们在南边出了点事,迷路了,同行的同志伤亡过半,大家都以为我们牺牲了。”沈跃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赵东进知道有保密规定,也没多问,只是拍着沈跃的肩膀上:“人没事就好,什么时候回来的,还回部队吗?”

  沈跃说:“受了点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让我回来养伤休假,年后走吧。”

  “那好,待会儿我联络咱们在省城的几个战友,今晚聚聚,你不急着回家吧?”赵东进问道。

  沈跃笑着说:“今天不回去。”

  赵东进爽朗地笑了:“那就好,咱们今晚喝了不醉不归。”

  赵父见他们相谈甚欢,便说:“东进,好好招待小沈,我去看看你妈买菜回来了没有。”

  赵东进点头,不好意思地对沈跃说:“你瞧我,光拉着你说话了,坐,喝点水。”

  然后他拿起暖水瓶,弯腰的时候看到了桌子上的奶糖、麦乳精和清河鸭礼包,顿时皱紧了眉头:“沈跃,你人来就行了,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你还把不把我当兄弟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得十几块钱,沈跃家可是农村的,家里就指着他那点津贴,哪怕这两年工资提了提,但要养好几口人吃饭,弟弟妹妹上学,开销也不小。这些东西,连他们家大人都舍不得吃,都是买给父母和小孩子吃的。

  沈跃看他要生气的样子,按住他的胳膊:“你还是这个暴脾气,听我说,这不是我买的,是我媳妇让我带的,不带她要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