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呆点点
其实所有的官员都是?这般,只?是?毫无疑问,没有参与私盐买卖的世家?子和寒门子能拥有更?好的差遣。
不过像是?能参与私盐买卖的世家?风气本就不好, 品性也可想而知。
这几?年?朝堂各处都在整顿,好些世家?出?身的官员,一部分寒门出?身、忘记百姓之苦的官员都被罢免了, 有些还吵了架。
最开始自然是?有动荡的, 不过唐林并没有步步紧逼,行的很稳。
等到所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 官场已经大变样了,少了很多争斗, 只?以功绩说事。
除此之外,唐林还改革了吏治。
胥吏、官员皆是?吏治,胥吏要的是?考试,之前唐林的胥吏六房制度, 让各地的府衙、县衙有了完整的胥吏管理制度,但是?最根本的依然没变,那就是?胥吏世袭制。
宁朝的胥吏都是?世袭的,而且宁朝的官员还喜欢随意添加胥吏。
也就是?说,胥吏永远都是?在增加,没有减少的一天,这也导致了宁朝的胥吏人数及其庞大、复杂。
县衙、府衙的胥吏已有定例,按照各个衙门的等级制定了不同的胥吏人数,县衙胥吏最多的是?赤县,最少的是?下县;府衙最多的是?上府,最少的是?下府。
但是?朝廷各部的胥吏同各衙是?不一样的,所以唐林调查了许久,同承昭帝还有各部尚书上下斟酌许久后,才定下了大概职位。
除了限制人数外,更?重要的是?俸禄,宁朝胥吏没有俸禄,以前都是?得些茶水钱什么的,不能算。
所以胥吏也划了等,不同等级的胥吏所得俸禄不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胥吏们?需要进?行吏试,吏试上等才可以入职,也就是?说取消了胥吏世袭制。
而且每三年?胥吏考课一次,连续三次都是?上等的话,可以酌情让一名子嗣参加科举,如果连续六次都是?上等,并且功绩卓越的话,可晋升为低品官员。
离开吏职十?年?后,子嗣可脱离吏籍,参加科举。
对于这件事,朝廷考虑许久,有不少官员觉得官吏不该一体,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如何能让胥吏成为官员呢?
所以唐林举出?古时不少由吏当官的名臣,并问:“乾朝之前,官吏尚未分离,由吏为官者甚多,袁公、成相比比皆是?,汝之意是?觉他?们?不配?”
袁公、成相都是?武朝的一代名臣,受人尊重,自然无人敢说不对。
胥吏们?知道此事后,又喜又悲,特别是?一些皂吏,以前在衙门当胥吏的条件极低,只?要被长官看上就行。
现在的要求提高了不少,要能写会算,至少要有一技在身的。
现在胥吏的门槛高了,他?们?自然不适,但与此同时,胥吏不再是?一条前程尽无的路了,反而只?要自己做的好,不管是?子嗣还是?自身都有晋升的地方。
有了这个大饼在,胥吏们?都很安分,积极性都提高了许多。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批贪污受贿的胥吏被罢免了,由此大宁朝的胥吏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不再是?一潭死水。
相比胥吏制度的改革,官员才是?最麻烦的。
唐林没有大刀阔斧,而是?在细小处加了一些,比如说荫封子嗣,以前是?官员想要荫封哪个,朝廷就给封了。
现在不同了,就算是?荫封,那也得有点本事的,科举不行没关系,但是?要在法、算、农、工……里面选一门考试。
考出?了,直接去相关部门,从最低官员做起,朝廷不养闲人了。
对于这事,所有官员都极为支持,没办法,谁家?都有几?个不成器的心肝肉,本来想着有个荫封混吃等死,没想到唐尚书居然给了一条别的路,这多好啊!
之后唐林又启用了九寺六监中的一部分,现在的九寺就太常寺、宗正寺、鸿胪寺和大理寺有点存在感?,另外几?个已经边缘的不能再边缘了。
其中有部分职权都归了中书省六部,所以里面各个都是?闲职。
六监中,国子监没设,都水监已经成为了工部的一个司,其余几?个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唐林的启用不是?原样重启的,只?是?用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将里面的职权都换了。
卫尉寺改为卫尉院,收集史上的大小战役,还有宁朝参与过的战役,进?行分析、归类,并保存所有的兵书,是?兵家?之地。
改司农寺为司农院,职权不变,专研农事,并将有用的、能提高收成的方法记录下来,总结好后发往全国,是?农家?之地。
光禄寺和将作?监的职权相似,都是?祭祀之用。
唐林思虑再三,光禄寺不变,将作?监和军器监并行,成为各式工匠研发之地。
将作?院研发百姓生活之物,军器院则是?研发武器,车船这样的,两监皆可研发,并且互通有无,是?墨家?之地。
承天监便?承天院,职责不变依然是?观天象、定年?历等,不过多了天文学士。
太仆寺从之前的管车马,变成了研修律法的律书院,成为法家?之地。
最后还有算学、医学两样,找不到地的,唐林直接额外开了一个机构,为算术院。
这七个院,是?大宁学术的开篇,唐林相信日后定然会有其它院出?现。
这一改,可是?说是?要完全打破儒家?现在的局面,重现百家?争鸣之时。
朝臣肯吗?自然不肯。
可是?他?们?不肯有用吗?世家?都斗了这么久了,唐林依然不倒。
现在他?们?再闹也没办法,而且虽然朝臣们?都是?儒家?的,但是?私底下偏向其它家?的不少,不然以前的那些律法学士从何而来?
无法阻止,那就加入,儒家?必须也得有一个院子,还有书画之类的也要有。
儒家?是?一定得有的,这是?唐林考虑不周。
但是?书画什么的,翰林御书院、翰林国画院、翰林医官院等等这些是?什么?
因为每个院所需不同,朝廷稍微整合了一下,根据需要划分地块,像司农院,肯定得有大块农田;君器院和将作?院也各有需求,用了半年?时间,工部将各个院修建完毕。
朝廷发布招贤文书,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是?要接受考验的,当然各院考验不同,每五年?一次,朝廷给钱,他?们?出?成果。
诸子百家?虽然没落,但是?后人依然存在,外加有些是?本来就有兴趣的。
特别是?一些富家?子弟,不喜欢读书,特别喜欢研究这些被称为奇淫巧技的东西,如今也算有了努力的目标。
听?到朝廷开设了各个学术院后,百家?闻风而动,辨别事情的真?伪,在发现来真?的后,纷纷出?山,投入各个学术院中。
朝廷给银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事后还能让百姓收益,何乐而不为?
承昭八年?,唐王氏因为年?岁过大,离开了人世,去时唐明等儿孙陪在她身侧,走时很安详。
同年?林老爷子也去世了,唐林和林伊娘是?孙女和孙女婿,身为外嫁女不需要守孝的,但是?唐林和伊娘还是?在家?守了足孝。
就算后面唐林需要处理政事,可从不参加宴会,家?里的吃食还是?素的。
这些年?,叶楚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不过因为记挂着唐林这个不省心的弟子。
这几?年?认真?听?从郭医官副使?的嘱咐,按时进?补,虽然有些老年?病,但还算硬朗。
这几?年?朝廷换血,像吴尚书等一批老臣因为太过年?迈,不得不致仕,下面的官员上任,慢慢地唐林成为资历最老的那个了。
在承昭十?年?的时候,唐林升为正一品太傅,这个是?加官,一般来说只?是?虚职,但是?唐林不同,他?真?的是?承昭帝的老师。
本来纪宇泽是?想给老师爵位的,但是?唐林拒绝了。
爵位虽然荣耀,但是?没什么用处,而且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勋贵这一层身份,虽然好,但也为其所缚。
这几?年?唐林是?执宰,是?大宁的宰相,有官员想要挑拨君臣关系,却被承昭帝训斥,所以唐林和承昭帝是?出?了名的君圣臣贤。
这是?因为君臣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纪宇泽也相信自己的老师,而且他?也知道老师的志向,自然不会起猜忌之心。
小满和唐林一样选择走仕途,他?知道父亲现在在风口浪尖之上,等父亲走后,唐家?可能会陷入险境,所以他?一定要好好读书,专心科举。
所以唐博济很认真?,和父亲一样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举人,在十?九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虽然没有一甲,但也是?二甲头名。
现在带着妻子去了外地就任,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唐林现在是?祖父辈的了!
小早不喜欢为官,他?随了伊娘喜欢诗词,不过因为家?里的情况,还是?努力读书,打算考中进?士后,进?入国子院,边整理儒家?典籍,边吟诗作?对。
为了改革盐政,唐林先是?让沿海诸县建造盐滩,进?行晒盐,只?有先出?一个成果,才能进?行下一步。
而最先尝试建造盐滩是?在唐林最熟悉的临海县细沙村。
那个地方以前唐林考察过多次,是?最适合建造盐滩的,所以直接派心腹官员前往细沙村尝试晒盐。
官员自然不能以建造盐场的名义前往,而是?以视察沿海、改善沙田的名义去的,如此,他?建造盐滩也不突兀。
在那官员成功晒出?粗盐后,将最好的方法记录下来,交给承昭帝。
有了具体方法后,唐林才将写好的奏章递交上去,并当朝奏对,就算是?执宰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
奏章先是?说百姓无盐可吃之事,然后述说官盐的现状,着重在盐价上面。
至于胥吏,自从有了吏试后,倒是?很少有胥吏敢随意哄抬盐价,可就算是?这样盐价依然高昂,而且品质不好。
之后就说是?制盐方法的问题,现在的制盐方法是?海水煮盐,费柴又费时,还有的是?井矿盐和湖盐,都是?用的煎煮之法,所以沿海有些一村的人尽是?煮盐之人。
如此引出?晒盐之法后,唐林又写了盐政的改革,先在沿海寻找适合晒盐的地方,建立盐场,由朝廷雇人晒盐。随后根据各地所需,官兵运送食盐,全国统一售价。
不过考虑到一些地方比较偏僻,官府很难过去,所以唐林并没有斩尽杀绝。反而是?让户部制做小额盐引,商人可以不用户籍,只?用盐引前往官府盐铺提取食盐,前往别去贩卖。
大宗的也有,只?是?这大宗的只?能前往盐场提货,而且如果他?们?想要赚到钱,除了偏远地方其他?地方只?能比官府的还要便?宜才行。
官府定的价格定然比盐引要贵,盐场也就费些人力,但海水晒盐,连柴火都不用,那几?乎就是?无本生意。
所以盐引上每斤盐的价格比衙门的价格要低几?成,如果低价贩卖,盐商还是?有的赚的。
如此一来,盐价就可以快速降下来,如果市面上出?现私盐,那些商人也会去打压,朝廷不用特意去做什么,便?能得到大量的银钱。
“陛下,此举利国利民,臣等认为可以一试。”礼部尚书说道,他?知道官家?的心思,所以直接附和。
范任看着唐林,想起这些年?官员的调派,发现有参与私盐的世家?尽皆没有子弟在朝堂,这才明白?,唐兼之布了一个多大的局。
可明白?过来又如何呢?他?不可能为那些损公肥私的世家?出?头,于是?,他?站起来说道:“臣赞同。”
随后,卢尚书也表态赞同。
刚刚想要出?言反驳的官员,看到范侍郎和卢尚书也同意这件事,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现在的世家?,在高位上的也就这么两个,他?们?两个都同意了,其余人不同意,也没用。
承昭帝听?着朝臣们?同意的声音,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和老师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随后一群重臣去了政事堂,虽然已经初步同意了,但是?到底如何操作?还是?要再商议过的,比如那个盐引要如何给,盐引的数量等等。
这里唐林没有再出?主意,只?会稍微引导下,改革吏治、盐政是?他?的抱负。
这几?年?他?连生病都不敢生,就为了这一天,之后的事情,他?只?需要确保改革能顺利实施就好,不需要再争。
该功成身退的时候,就该退下来。
盐政的改革很迅速,就算那些贩卖私盐的世家?知道了,也无力改变,不过有些嗅觉灵敏的直接改变身份,成为正经商户,打算购买盐引。
承昭十?六年?,宁朝的百姓们?发现官盐居然降价了,每个人议论纷纷,在知道有了新的制盐之法,以后盐价不会这么贵后,更?是?欢声雷动!!
唐林下衙,在马车里,听?到百姓的议论声、欢笑声,唐林心中宽慰。
支持他?这样走下去的,提醒他?不忘初心的,就是?这些百姓,临海县的百姓、永兴府的百姓、大宁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