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 第171章

作者:青青小艾 标签: 女配 穿越重生

  她一开始还是不愿睡觉,但肉体凡胎到底坚持不了太久,年玉袖很快就再次睡着,进入了之前的梦境之中。

  这一次,她甚至看得更清楚了。

  之前做梦的时候雾里看花的感觉尽数褪去,那种强烈的恍若自己在真切地经历一个世界的感觉,让她忍不住沉迷其中,甚至忘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年玉袖睡眠充足,精神好了很多。

  然而她却不知道,自己沉迷梦境的样子在这些嬷嬷和太监眼里,到底有多诡异。想到皇后将她们安排过来,本也是为了看守贵妃,还不用担心他们听到些有的没的,于是便彻底安心了。

  大家继续自己做自己的,与年玉袖井水不犯河水。

  年玉袖却越来越分不清楚现实与虚幻,一直到某日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与人交流之后,她为了抵抗孤独,也因为不希望自己的真实经历除了自己外再无第二个人知道,年玉袖于是提笔将自己的“经历”写到了纸上。

  写完之后,她又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直到最后,她终于改到了自己满意的地步,可此时的年玉袖却像是耗尽了心血一般,彻底倒了下去。

  但那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而在如今,年玉袖被软禁的消息对其他人而言不过是石子儿跌入大海,甚至县不起一丝波澜便消失在了所

  有人的视线中。

  毕竟年玉袖“因病闭门不出”,也已经很长时间了。

  -

  年玉袖被软禁不久,雍正便对大清国土上的传教士出手了。

  他先是下令解封南洋贸易的禁令,紧跟着又下令将各省份的洋人全部统计好后,在征求过那些洋人的意见之后,将人直接送到京城或澳门定居,若不然就直接赶走让人回自己的老家。

  与此同时,雍正还让人直接将传教士们建立起来的教堂改成公所,只能居住办公,绝对不可以传教。

  一经发现,杀无赦!

  此事在洋人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再次求到了老九头上。

  但老九又不傻,怎么可能为这些传教士出头——

  阿玛当皇帝与兄弟当皇帝的区别,他虽然不是百分百清楚,但看雍正这段时间的狠厉手段,他既然已经下达圣旨,又怎可能收回成命?

  他与雍正关系也不好啊。

  若不是后期因为与张贵妃合作,勉强抱上了雍正大腿儿,他现在还指不定怎么样呢。他可不敢随意撩虎须。

  除夕这天,他惦记自己已经出嫁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于是直接给茉娅琪与喃喃两姐妹封为公主。

  又想起自己登基前与张樱的约定,于是下令将废太子允礽十五岁的第六女、怡亲王胤祥九岁的第四女,过继出去的允禄九岁的嫡长女三个姑娘送入宫中当做皇帝养女抚养,等到合适的时机就会将人送去抚蒙。

  也没人觉得这不对,甚至挺高兴自己的女儿能送进宫——

  不是不心疼女儿,而是皇室宗亲家的姑娘大部分都会嫁去蒙古抚蒙,但那些姑娘爵位最高也不过郡主,嫁过去处境比公主们更难。而若是被皇帝收做养女,以后出嫁就是公主,别的不说,至少身份高了,在自己丈夫面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还有女儿没出嫁的胤禟就挺羡慕,他自己又不敢去找雍正,便哀求了九福晋入宫找张贵妃,希望张贵妃能在雍正面前说说情,将他的女儿也挑一个入宫。

  九福晋对老九很有意见,对几个小姑娘倒是态度还行。

  于是不久,张樱便听说了九福晋入

  宫求见。

  得知对方来意后,张樱哭笑不得,却还是答应了会帮她跟说情。

  不过不是找雍正说情,而是找皇后。

  皇后愣了下,倒也没拒绝,当天她便找到养心殿将这事儿和雍正说了。

  雍正在得知此事后,想了想,干脆让人给除了允祹之外的几个兄弟全提醒了一次,让他们有意的都报上自家闺女的名字,他会从中挑选一个带到宫里养育,等成年后封为公主送去抚蒙。

  除了没了女儿的老八,只要是有不止一个女儿的都报了名。

  若是只有一个女儿,等孩子长大了也许还能求个恩典不去抚蒙,可若是女儿不止一个,几乎不用犹豫,必然会有至少一个女儿会抚蒙。

  既然都要抚蒙,自然还是当公主好。

  于是后宫突然多了好些个公主。

  喃喃与默默几个倒是又多了几个玩伴,但这些姑娘交给谁抚养就成了问题。

  皇后当然是要抚养的,她膝下并无女儿,茉娅琪又已经出嫁了好些年,养一个两个女儿问题都不大。

  但鉴于皇后每日事务繁忙,所以最后只是将允礽那个十五岁的女儿交给了皇后。

  其他几个姑娘,年纪最小的两个交给了武红芙抚养,年纪较大性格已经定型且并相对有主见的两个小姑娘交给了宋玟抚养,几个性格活泼的交给了张妗与郭绒绒抚养,剩下两个则交给了佟佳贵太妃抚养。

  为了向真正的公主看起,于是皇后安排了这些小姑娘跟默默一样,与皇子们一起学习。

  雍正的几个兄弟得知此事,倒是对他愈发感激起来。

  因为这一番举动,雍正之前对允祹不讲情面,不但褫夺所有爵位,还被终身幽禁宗人府所带来的影响,也被彻底消弭。

  而后宫诸位,也因为雍正的这番举动而大为感动,后宫的气氛都融洽了不少。

  -

  春节刚过,张樱便受到了惊吓——

  过年前囤积年货的那段时间,因为各家铺子降价大促销,盈利往往会比平时翻上两三翻,甚至可能更多。

  这都是正常情况。

  但张樱基本已经半放弃的快餐店,营业额直接飙升到平日的十多倍,是不是就有些不正常了?

  快餐店送来的信件中,还做了特别标注:因为到后期养殖的鸡鸭鹅等家禽实在供应不上,所以他们不得不提前宰杀了几头猪,同时还将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各种未受精的蛋全都送到了快餐店。

  但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所以他们不得不又到附近百姓家买了许多牲畜家禽,因为购入价格太高,他们虽然没亏本儿也不过将将收支平衡,所以后期基本上没赚钱。

  但正因为这,这数据就显得愈发夸张。

  若不是知道快餐店的管事不会为了一丁点儿蝇头小利,就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她都要怀疑管事在注水做数据了。

  但事实是,账本儿与账目完全对得上,没有一丁点儿的错误。

  这个数据,只能说明老百姓对吃肉的热情是真的高。

  也是,这都过年了,即便是再穷的人也会想办法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顿肉,不然这一年岂不是白过了?

  而因为张樱铺子里的肉食不但美味还价格便宜,营业额自然蹭蹭蹭地上涨。

  张樱想到之前和雍正的提议,不由再次去了养心殿。

  路上遇到张妗带着自己的两个养女出门,张樱原本想要如过去一般躲开,却见张妗鼓起勇气对她笑了笑,然后一步一挪地往自己的方向走了过来。

  张樱有些好奇,于是站在原地等着张妗一行人过来。

  张妗走到张樱面前,快速说道:“这是贵妃娘娘,快和我一起给贵妃请安。”

  说着,便冲着张樱行礼。

  两个姑娘跟着行礼,等张樱叫她们起来后,一双眼珠骨碌碌地往张樱身上看,瞧着倒真是极活泼的性子。

  行礼之后,张妗又为张樱介绍了两个小姑娘。

  张樱笑了笑,转头看向春喜:“怎么说都是我的晚辈,合该给一份见面礼才是。”

  好在她在几个姑娘入宫之前,便让人准备好了东西,一直让春喜随身携带。

  春喜笑了笑,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荷包,分别交给了两位公主。

  送完礼物,见张妗已经开始头冒虚汗,张樱笑了笑,体贴地带着人离开了原地。

  等人走远,张妗立刻松了口气。

  两位公主先是安抚了张妗一番,而后才开

  开心心地打开了荷包,而后就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包金锞子与一块玉佩。

  玉佩自不必提,是上好的和田玉打造。

  那金锞子……

  想到入宫这段时间时不时就需要打赏,两个小姑娘顿时面颊通红。

  之前张贵妃就送了她们这次入宫的几个小姑娘每个人一套头面,后来又让人送了她们两匹异常精美的布,如今又……

  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地抱住张妗的手:“张贵妃瞧着是个很不错的人呢。”

  张妗点点头。

  当初在雍亲王府,除了高高在上皇后,也就只有贵妃会有意避开与自己见面了。

  ……

  张樱可不知道自己离开之后发生的事儿,她已经抵达了养心殿。

  雍正得知张樱过来,忙将人请了进来:“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张樱摇头,问道:“我只是想问问,之前和陛下说的饲料配方公布出去的事儿,到底是个什么章程?我给满满另外开了一家奶茶店,生意极好,几乎可以与甜品店的营业额持平。”

  雍正摆摆手:“不是这个问题。朕已经亲自试验过,知道饲料对牲畜与家禽的好处。朕更知道你的赚钱能力,并不会为满满担心。”

  张樱疑惑:那是为何这么长时间都没个消息?

  雍正正色道:“正要同你说。朕这段时间左思右想,最后仍觉得直接公布配方出去并不妥当,到时候你的利益已经损失,老百姓也不见得能从中获利。你对做生意的事儿也许十分清楚,但政治与做生意并不是一回事儿。”

  “在官员生了贪婪之心后,手中的权利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他们获取利益。”

  雍正说完,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朕一直不曾给你一个答复,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除了弘晖的事儿,也还在处理因‘摊丁入亩’而在各地引起的事端。”

  所谓摊丁入亩,应当是雍正乃至于整个大清王朝都最有名的一项改革制度了。

  摊丁入亩是在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命令基础之上进行的改革,主要就是推翻以往施行了好几百年上千年的按人头征税的制度——

  在摊丁入亩之前,明清收税

  只看人头而不看田地。

  这直接导致富人拥有无数良田却只需要缴纳少少的税收,而穷人尽管土地少,甚至没有土地,也会因为家中人口的增加而导致身上的赋税加重。

  老百姓与朝廷的利益都因此受到了极严重的损失,而富人反倒从中得利。

  于是雍正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推出了“摊丁入亩”的制度。

  但问题是,康熙的“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政策虽然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却并未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雍正的“摊丁入亩”不但让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与扩大,还在既得利益者身上狠狠地撕下来了一大块肉。

  以前,这些富人只要家中人口不增加,田地不管如何增加赋税都不会增加;而现在,朝廷根本不管你家里人口有没有增加,只要你田增加了,你的赋税就会增加。

  你说,这些人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