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假面的盛宴
朝野震动,举国恐慌。
隔了一日,年仅二十岁的康平帝下罪己诏,并收拢兵力,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以防止北晋军队越过淮水,暂时是按下要攻打颍州的心思,打算先把后院起的火灭一灭再说。
只可惜他想法虽好,却错估了南晋的军力,让朝廷素来倚重的京营,先是在肃王手下吃了败仗,折道去围剿倭寇也不太见成效。除了仗着军备优良剿杀了数百名倭寇外,竟致使有半数以上的倭寇逃出生天,逃窜至南沙一带潜藏,同时依旧有小股倭寇流窜在外,而京营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朝廷俨然进入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康平帝连续撤换两任东南剿倭总兵官,整个南晋陷入一片风声鹤唳的严峻之势。
与此同时,颍州。
肃王已在日前正式设年号开元,自称开元帝,野心可见一斑。
而李显耀等前来投效开元帝的一些南晋朝臣,也陆续离开颍州前往北平,这个由大晋建造了几十年,如今却便宜了北晋便宜了开元帝的国都。
李显耀为了陪伴开元帝,是最后一批走的。
临行前,齐永宁站在车架前,遥望淮水以南的那片地方。
他知道南晋暂时是无暇对付北晋了,这期间是北晋发展的最好的时候,而他的前程和未来也都将在那里。
那个梦他虽还没有做完,但他知道这一世肯定跟前世不一样,南晋沉疴难起,蠹众木折,隙大墙坏,也许他很快就能回来。
.
顾玉汝肚子一天比一天大。
这些日子薄春山一直忙得厉害,有时候甚至不在定波,一连多日不见回来,他每次见到顾玉汝,都会吃惊一下。
按他的说法,顾玉汝的肚子迅速从面碗,变成汤碗,再变成面盆,如今小面盆已经不够了,变成了大面盆。
他用手在她的肚子上比划了一下,略有些感叹:“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可我瞅你这肚子大的劲儿,哪像怀了个闺女,倒像是个臭小子。娘也说女儿没这么大,男娃比女娃的体格要大很多。”
顾玉汝嗔道:“你的意思是说,要是这次生了儿子,你要把我们娘俩丢出这个家门了?”
“那倒也不至于,我怎么舍得丢你,要丢也是丢臭小子。”还算他虽忙,但还没忘这家里谁才是大王,懂趣识趣那个劲儿一如既往。
顾玉汝拍开他的手,道:“谁也不能丢,要丢我先把你丢出去。”
她挺着肚子出去了,薄春山则摸着下巴,心想这人怎么肚子越大越凶悍。当然这都是笑语,实则薄春山难得清闲一天,自然打算在家里陪陪家人。
这些日子他忙成这样,也不是没有成效,已在三县之间择了个地处设立了巡检司。
如今已建砖城一座,暂时城里还很简陋,除了十几间公廨以外,其他都是营房和军事设施。不过从外表看去,却已似模似样,城墙高约三丈多高,有城门二处,城门之上有城楼,环城引水设护城河,俨然是一座小城。
招兵人数已经超过一千,如今正趁着最近定波还算平静加紧练兵中,于总旗那群人也还没回去,邵千户在收到薄春山受命设立巡检司的消息后,曾来信说先把人留着用,并未提让于总旗他们回去。
他见邵千户那边人手够用,自然暂时笑纳下来。
除此之外,他也没光只管着招兵建城,还顺着定波朝慈县姚县两地去的方向,修建了许多墩堡。这次是军事墩堡,在其中镇守的都为巡检司的兵,既为警戒也为安防之用。
总不至于再发生附近有倭寇抢掠,还得临时调兵,事实上流窜倭寇由于人数不多,这样的墩堡十分好用,若有倭寇来袭,先观察人数,若是人数只有几人,附近两个墩堡的兵加起来就足够用了。
暂时墩堡的建设还没越过巡检司城所在方位,因为再往前就是慈姚两县核心区域,这两地因多有倭寇出没,有一处千户所镇守,名曰三山御守千户所,最近因薄春山到处建墩堡的行为,已经引来千户所的敌视,双方之间发生过几次摩擦,暂时因为双方都有管制,还没打起来。
养了这么多人马,日常嚼用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上面倒是也拨下了一笔银子,但杯水车薪。为了让巡检司可以自给自足,也是不想让他们总管上头要银子,兵部之后又下了一份命令,可给予新建巡检司一些屯田,供日常屯兵之用。
可田也得种,种了才有粮食,吴府台为了支持巡检司,从两季税粮中拨了不少粮食给巡检司,这也是经过户部允许的。除此之外,兵部还下发了一批军备,俨然十分重视沿海各地新增建的巡检司,这让巡检司和地方卫所矛盾日渐更盛,这里暂不细述。
总之,上面发下来的东西也就够养两三百人,至于你要多养人,自然要自己掏腰包。
薄春山现在就是自掏腰包养着这些兵,眼见民兵团的家底以及他自己的家当都尽数砸了进去,马上就快断饷了,最近他叫一个头疼,和地方卫所的矛盾他根本没放在心上,他在想怎么生银子。
难道再去找大户?
以前是地方上自建的民兵,找大户筹措点银子那是为了保护大户,现如今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巡检司,他是正儿八经的巡检使,再上门找大户筹措银两,那就是欺压百姓,刮百姓地皮,被人告上去,他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现在薄春山终于意识到,做官也有做官的不好,那就是没有以往的随性肆意。
……
吃罢饭,他躺平着跟顾玉汝闲聊,说起这件事。
顾玉汝想了想,这件事她还真没办法给他出什么主意,她倒是还有水力大纺机,可一来她没图纸,她之前摸索着跟玉娘学纺纱织布,就是想弄清楚其中原理,也好复刻出来。
只是此事因为她有孕被掳跟着又害喜,不了了之。
且就算现在真能把那东西做出来,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变现,想借着提高纺纱速度,以此来牟利,首先必须要了解生丝的市场,还得有大量桑蚕丝,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你说,我要是去找苗家借点,苗双城会不会借我?”他突发奇想道。
那次之后,薄春山倒也去过一次纂风镇,却是因抗倭之事而去,他怕有倭寇知晓纂风镇这处海门,借海门登陆,所以特意过去了一趟,交代让苗姚两家守好这处海门。
之后寇乱不断,他就一直再未去过,。
这期间倒也有不长眼的倭寇跑去了纂风镇,可以苗姚两家在当地的根深蒂固,这些倭寇刚进入纂风镇百里之内,就被苗姚两家察觉,甚至没让苗姚两家本家出手,倭寇就被当地百姓打死了。
是的,从表面上看去都是普通百姓,但这里头哪家哪户没有半夜搞过走私,见过大世面的百姓,自然不是普通百姓。
总之打死这些倭寇的功劳,最后还被算在民兵们身上,至于纂风镇,颇有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架势。
“你借了,你打算怎么还?”
不同于薄春山的信马由缰,顾玉汝的想法就实际很多。
显然薄春山有点坑,他根本没想怎么还,听了这话,愣了一下:“要不等屯田种出来还他?”
现如今巡检司唯一的进账来源,除了朝廷拨银,就是那点屯田了,现在因为屯田的事,和地方卫所还有些矛盾,这里暂不细说。
反正顾玉汝觉得,薄春山现如今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就是朝廷给多少银子养多少兵,要么就是自己找一条财路,不然没有银子养这些兵,说什么雄心壮志国家大义都是假的。
很显然他不会考虑第一条路,这也是她之前为何会在水力大纺机上动心思的原因。
她想了想,把水力大纺机的事说了,也说了自己想摸清楚原理复刻的事。
“这又是你做梦做来的?”他斜眼睨她。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两人之间就差那层窗户纸被捅破了,不过薄春山没有直接问过,顾玉汝也就没说。
所以她回应地很大方,点了点头:“算是吧。”
他摸着下巴道:“做生意的事我倒不懂,但如果说这什么纺机真能提高纺纱的速度,确实可借此牟利,只是咱俩都不擅长这个,还得找人来帮手,现在一时半会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以后再说,不过我会留心,找到的合适的人就跟你说。”
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当下找苗双城借点银子最靠谱,至于怎么还,还是以后再说吧,总不至于还不了。
“我还是去找苗双城。”
第115章
一番话说完, 苗双城的笑僵在嘴角上。
“薄巡检今日就是为此事而来?”
薄春山很爽快地点点头。
他不为这事而来,还能为何事?
苗双城何等人物,只从言行举止就能堪破与他交谈之人的心意, 自然知道薄春山心中所想,也因此他的脸更僵了。
“薄巡检……”
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说,哪知薄春山见他犹犹豫豫, 还以为他不愿借银子,当即又道:“难道苗家主怕薄某借了这些银子无法还?你放心, 薄某前来拆借银两是为巡检司之用,等朝廷拨下银两, 或是等屯田有所产出, 自会归还。”
他拍着胸脯说得掷地有声,浑然忘了之前寻思怎么还时和顾玉汝那番对话。
见他都说成这样了,苗双城还是盯着自己不说话, 薄春山心里还有点小埋怨,以二人交情, 他至于借点银子不还么?顶多就是迟些还。
但借银子才是这趟来的主因, 他便又寻思说点什么话,好让苗双城把银子借给他。
不是薄春山不要面子, 而是英雄没了银子也气短,那一群兵加些杂役都有两千人了, 按每人一天吃一斤米来算,一天就要吃掉二十石米。这还是光吃粮食,不算其他, 实则都是壮汉们, 一天一斤米哪够吃, 勒紧裤腰带一天吃一斤还只能吃半饱。
尤其士兵们还要大量训练, 没有油水人就没有力气,所以薄春山专门定了,士兵们每天必须要保证有一顿肉鱼。
更不用说还有马的嚼用,真的是到处都要钱。
“苗家主你看巡检司也是为了抗倭,如今各地寇乱四起,百姓遭殃,临着定波的慈县城被破了,百姓死伤无数,姚县除了城没被破,情况并不比慈县好,这两地临着宁州,越过这两处就是定波,如今巡检司……”
“等等,之前那笔银子,薄巡检都用到建立巡检司上了?”
薄春山点了点头。
苗双城见他浑不在意地点头,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东西是他给的,自然清楚价值,那批东西卖出去十万两白银没有,也能卖七八万两白银,都给花了?
全花了?
“巡检司现在养了很多兵?”
也只有这个可能,不然说不通为何能花那么多银子。
薄春山挑了挑眉,不过也没瞒他。
“养了一两千人。”
其实后续招兵就一直没停下过,不然薄春山也不会发愁银子,人一招进来,吃喝嚼用薪饷都是钱,他总不能还去欠下面人的饷银,所以每次都是按时发。
苗双城已经遮不住脸上的惊讶了,还有点没好气。
“薄巡检养这么多兵,是打算去谋反?”
薄春山没弄懂对方态度:“兵多,才能打赢倭寇,没人用什么打?”
“可一般巡检司哪用得着养这么多兵,打倭寇是卫所的事,巡检司不过是查漏补缺,你养这么多人快抵上一个卫所了。”
见薄春山听了这话,一点反应都没。
苗双城轻吸一口冷气,顿时明白过来。
他脸色一阵变幻莫测后,反而变得气定神闲,还端了一盏茶,优哉游哉地喝了起来。
“要银子没有,苗家也算不上家大业大,不过刚刚够养活一家老小,下面还要养着一众人……”
见苗双城反倒跟他诉起苦,薄春山知道这都是推脱。
这厮说这话时,就不看看场合,就不心虚?
今天薄春山是进了苗家来和苗双城谈事的,其实以前他也来过这地方,可能心思不在这上头,所以他很少关注身边的摆设之类。
可今天来了不一样,他现在满脑子就是银子,自然也就发觉出苗家是多么的富裕。
瞧瞧那侧间摆的西洋大座钟,比之前苗双城给他的还大还高,那个卖了三万两,这个肯定比三万两多。
这还只是一样,薄春山早就发觉这屋跟寻常的屋不一样,那窗户上蒙的竟不是窗纸,而是一块块透明的琉璃,以至于整个屋子看起来明亮又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