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96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这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也在播放着同一首歌。这歌实在太红了,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人歌唱。

  周秋萍送完曹总回卡拉OK房,一转身就撞见欧小飞。

  小姑娘满脸沮丧,声若蚊吟:“周经理,对不起,我弄得一团糟。”

  招聘的事情是她负责,结果她预估不足,搞得乱七八糟的,还要老板出面收拾烂摊子。

  周秋萍安慰她:“没事,还好,谁能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呢。”

  欧小飞却越来越沮丧:“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还要吴经理给我帮忙。”

  人家是卡拉OK房的经理呀,她占用了人家的地方不说,还要人跑前跑后给她协调,帮她扫尾,她感觉无地自容。

  同样是手下,各自带队,但差距也未免太大了点。

  周秋萍笑了,摸了摸她的脑袋,正色道:“谁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哪有人天生就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你做的好。”

  摸着良心说,如果现在有成熟的经理人,她肯定会直接聘请对方当快餐店的店长。但不是没有嘛。

  就算真的有,人家为什么看好你一个小个体户的未来,要给你打工呢。

  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欧小飞已经非常出色了。最难得的是,这姑娘相信自己,愿意跟着自己干。

  一步步来吧,谁的成长不需要时间。能够意识到自己不足,希望快快地进步,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周秋萍鼓励她:“那你接下来好好干。等到招聘结果出来,人员通知到位后,就要开始培训了。今天卡拉OK房的服务员,你感觉怎么样?”

  欧小飞打起精神,认真回答:“很好啊。”

  她都感觉自己想来这里唱歌。每间包房都有人负责,帮忙挑歌选歌放歌,还时不时就拿饮料和吃的进来。从头到尾都笑容满面,任何时候都看不出来不耐烦。

  周秋萍微笑:“还不够,后面你们的培训只会更严格。你得好好干。这是第1家店,我们一定要打响招牌。以后我们还要开第二家第三家,甚至开遍全国。”

  欧小飞瞪大了眼睛,说话都打颤了:“这……这么多呀。”

  周秋萍点头:“那当然。人家肯德基是开遍全世界的。”

  她虽然没打算打败肯德基,但不代表她要做的比肯德基差。中国是吃货大国,这么广袤的市场,她为什么要放弃?

  周秋萍跟所有的员工打完招呼,看看时间不早了,叮嘱大家没事就早点回去休息,自己转身去坐公交车。

  哎呦,这一天可真是跟打仗一样,忙得他脑壳都疼了。

  不过白得到曹总的订单也不错。对方如果打算再开卡拉OK房,一台机器8000块,算下来也不是小数字呢。

  想到这笔意外进账,她心里美滋滋。

  周秋萍回到家时,两个女儿已经睡下了。

  阿妈问她:“吃饭了吗?要不给你下碗面吧。”

  周秋萍摇摇头:“吃过了,我吃了三明治和爆米花。”

  说着,她拿爆米花给阿妈尝,“你吃吃这个,味道怎么样?”

  周高氏尝了一口,狐疑地看手上的玩艺儿:“这是啥呀?怎么有点像爆米花?”

  “就是爆米花,用玉米爆出来的,跟咱们老式爆米机不太一样。”

  周高氏又吃了一口,点头表示肯定:“又是洋人的玩意?怪好吃的。”

  “算是吧。”周秋萍笑着问,“你今天怎么样?顺利吗?”

  她今天空下来都会看一眼大哥大,生怕阿妈那边有麻烦。

  “咋不顺利呢?顺利的很。”周高氏都感慨,“人家根本没衣服卖,送过去的货就没有不要的。你说他们那些厂里的人,咋就想不到这一点呢?”

  这个问题她们昨晚已经讨论过,但现在,她还是要说一声,这些人的眼睛到底怎么长的哟。

  周秋萍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声音都疲惫:“不奇怪的,他们之前不是一直给新疆老白那边发衣服嘛,从羊城进的货。结果现在厂里衣服卖不出去,他们都没考虑新疆那边。”

  说到底是三产公司做的稀巴烂。尤其是贸易这块,你部队自己有的货都不往外面卖,感觉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还要舍近求远,简直就是个笑话。

  周高氏却来了精神,双眼闪闪发亮地看着周秋萍:“那咱们卖去新疆吧。”

  衣服的事情她知道。

  深圳的那个陈自强家里不就是生产毛衫的嘛。年前他们过去的时候,陈自强就说家里工厂现在起码1/3的出货全是发去新疆,卖的不要太好哦。

  被服厂的衣服质量不错,款式也马马虎虎,完全可以往新疆考虑。等过了四月份,新疆也慢慢热起来了,要的衣服类型自然变多。

  周秋萍瞬间笑了,连连点头:“好啊,我给老白打个电话,问问他们那边要不要货。”

  家里有电话机就是这点方便,想打电话就打,也不用跑出去。

  周高氏倒有些担心:“现在会不会太晚了?人家是不是睡觉了?”

  周秋萍笑道:“这个点儿乌鲁木齐还亮堂堂的呢,没事儿,他家做生意,现在正忙着倒有可能。”

  不过她也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时候能闲下来,索性先打过去再说。

  老白没有大哥大,电话是打到新华市场的。他跑过来接电话,气喘吁吁:“哎呦,周经理呀,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周秋萍笑道:“我好着呢,我听你说话中气十足,估计也好着呢。我不跟你啰嗦了,我就问你要不要衣服?”

  老白没大包大揽,只问情况:“都是什么衣服什么料子?哪儿来的?”

  周秋萍简单说了两句,跟对方打包票:“别担心,全是军区被服厂出来的,质量肯定没问题。我这边先给你寄样品,你要觉得合适的话,再给我下订单。”

  老白毫不犹豫:“行,那你赶紧给我寄吧,我这边也好安排。”

  周秋萍还想再问一句那位军嫂的事,结果那头已经有人喊老白,后者匆匆忙忙说了句拜拜,直接挂了电话。

  周秋萍摇摇头,算了。不过是萍水相逢,要真有大事的话,老白估计会提一嘴的。

  周高氏在旁边兴奋极了,一个劲儿地表示:“我明天就去拿衣服。”

  周秋萍赶紧拿笔写单子:“多拿点,这些都给他寄过去,让他们两口子自己挑。”

  说着,她又附上价目表。亲兄弟明算账,这方面没必要扯。

  周高氏郑重其事地收了单子,突然间想起一件事:“对了,秋萍,咱们还收不收国库券啊?”

  “啊?”

  “就是供销社,板桥供销社问能不能用国库券来付账。”

  周高氏叹了口气,有点儿不甘心,“咱们不搭部队的线,咱们自己去海城卖国库券。少卖就少卖点,总归不会亏钱。”

  现在想到对方过河拆桥,她还是会心中发闷。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就是,住在这里的人知根知底,她们这两个当奶奶和当妈妈的人在外面奔波的时候,敢把孩子交给邻居接回家。

  周秋萍早就过了那个情绪,她只奇怪:“他们现在手上还有国库券?”

  之前贸易公司和他们做生意,大量收购国库券来着。她还以为他们早就把存货给清空了呢。

  周高氏说不清楚:“反正他们是这么问的,好像是有新的国库券。对了,这是他们主任哔哔机的号码,说如果想要的话,可以直接打这个。”

  周秋萍笑了,半开玩笑道:“看来他们钱没少挣啊。”

  这个时代哔哔机是仅次于大哥大的奢侈品,购置费和入网费同样不低。搁在30年后,绝对要拍各种照片发朋友圈的。

  “那行,我打电话问问看吧。”

  至于对方收到了寻呼是今天回还是明天回,那就看人家自己的选择了。

  没想到她寻呼机打出去还不到三分钟,板桥供销社主任的电话就打了回来。

  原来他今晚就在单位值班,所以回电话也方便。

  “是这样的,都是过年那会儿收上来的国库券。年前你们收完之后就没再收了,我们这边这两个月就压了不少。既然你们现在又开始过来做生意了,那我就想问问看是不是还要国库券。”

  贸易公司之前一直从海关低价拿电子表、磁带之类的送到供销社销售,对方可以直接付现金或者国库券。但是过完年之后,一方面之前持续销售电子表,几个月下来,市场已经逐步饱和,双方生意频率也就下降了。另一方面,年后过来送过一趟货的人只说他们现在要的是现金,但国库券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

  这回供销社主任看周高氏拿的是周秋萍的名片过来的,他跟周秋萍更熟些,加上收国库券的事情最早也是这位周经理提的,他干脆费舌头多问了一句。

  反正就算不收,他问过了也没什么损失。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来买东西,用的都是国库券。我们又不能拒收,就积压下来了。”

  周秋萍笑道:“你这都是哪一年的国库券啊?”

  供销社主任也不是傻子,去年倒卖国库券的人特别多,时间长了,他自然也隐隐约约听到了风声,知道85年和86年的国库券上市了,没到票面的时间也可以直接兑现。

  但他手上现有的都是88年的国库券,全是去年刚发行的。因为89年的还没发行,所以它们算得上是最新的。

  供销社主任苦笑:“帮帮忙噻,周经理,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你看,你们有门路把国库券给弄出去。我想多卖点衣服,资金又被国库券占着,都没办法把生意做大。”

  如此直白的潜台词,周秋萍又怎么听不出来?想他多进衣服可以,得帮他消耗国库券。

  周秋萍抿了下嘴唇,没有把话说死:“行,我尽量争取。要是有消息的话,我明天上午就联系你们。”

  挂了电话以后,她还有些发怔。

  难道命中注定,她还要再发一笔国库券的财?

  作者有话说:

  解释一下,1989年的国库券是当年3月2号国院令宣布发行的。文中的时间是3月底。因为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需要时间,所以到了乡镇级别,当年的国库券发行工作还没真正开始。跟后面文章描述的内容并不是前后矛盾。有些地方甚至到5月份才开始推进这个工作。

第188章 租个保险柜(捉虫)

  重生之前, 周秋萍看那位平民股神杨百万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对方凭借看报纸察觉到各地国库券价格不一,从而发现赚钱机会之外;就是1988年国库券上市的事了。

  按照那篇文章里的说法, 1989年元旦, 杨百万认识的一位证券大佬去人民银行某经管部门串门的时候,就在领导办公室桌上看到了关于1988年国库券不久后即将上市的内部文件。然后大佬通知杨百万, 让对方大肆收购1988年的国库券。数月之后, 国库券上市,他们直接赚翻了天。

  当时看那故事时,周秋萍最大的感触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内幕消息行天下。

  一般的小老百姓,怎么可能知道这些?没门没路的人,想发财, 哪有那么简单。

  可正因为如此, 周秋萍也不好提醒贸易公司多多囤积1988年发行的国库券, 毕竟他们讲究快进快出,想要尽快把国库券变成钱。她凭什么说服对方相信1988年的国库券很快就会上市?

  等过完1989年的春节, 双方拆伙, 不再搞国库券的事, 她的注意力也干脆从国库券上转移开来,除了购买深圳的股票以外,就是投资实体经济了。

  今晚要不是被板桥供销社主任提醒, 她几乎都忘了1988年发行的国库券。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她认为它们已经上市, 价格早就涨起来了。

  “数月”嘛, 她以为最多就是两三个月, 没想到好像还有机会。

  周秋萍一颗心怦怦直跳, 挂了电话,眼睛都直了。

  周高氏看她的样子,吓得发慌:“秋萍,咱不做了,咱又不差这点钱。”

  周秋萍却深吸一口气,露出微笑:“做,为什么不做?当然要做。送上门的钱,不偷不抢,我们为什么不挣?”

  周高氏却犯愁:“小打小闹还行,这如果做的多了,他们估计要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