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2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随身空间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听说县城很大,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他想亲眼看看。

  凌江听了说:“知道,正好我明天也有事去,一起吧,七点钟开车,七点之前你到车站,车站在哪里你知道吗?”。

  真是正好,张彧说:“知道”。

  认真读书学习,时间就过得快,第四节 课铃声一响,老师一说下课,张彧就见沈秋阳冲出去,真快,吃肉的魅力真大,一般家庭吃肉是晚饭时吃,中午能吃肉,想来他家庭条件应该很好。

  中午张彧还是去老地方吃饭,吃完这一餐,罐里的红烧兔肉没几块了,用馒头沾着罐低的汁,还勉强能吃一餐。

  张彧吃完中午饭就回学校教室读书,他想尽快把所有的字认透,其它课程也了然于胸,就能悠闲过日子了。

  下午放学他就慢悠悠走回去,张清宁三人又在前面等他:“彧哥,今天要不要去烤鱼?”。

  张彧想到河流转弯的地方,芦苇出去的河水缓,那里鱼多,下水抓些鱼,明天在县城卖,于是说:“去,走吧”。

  既然去烤鱼,就不能慢悠悠走回去,于是四人加快脚步,没想到了地方,已经有三个半大孩子在了,也刚到,还没下水。

  “三哥”,张建设见到自家三哥也意外,这几天三哥放学后不见人影,吃饭时才回家。

  张彧严肃看着他说:“你爸妈不让你来这里吧”,有人在这河段出事过,一般家长不让小孩来这里玩,但这里有野鸭蛋可以捡,也容易叉到鱼,禁是禁不了。

  张建设吐一下舌头说:“我偷偷来的”,张彧说:“你还小,以后不要来了”。

  张建设说:“三哥你现在都不带我玩了”。

  “我有事”,张彧说。

  张建设看三哥严肃的脸,心里有点怵,说:“好吧,以后我不来这里玩了”。

  张彧眼神扫过另两个人,那两人身体抖了抖,比张建设大一点的结结巴巴地说:“铁…蛋…叔,我…以后也不来了”。

  另一个和张清宁一样大,不读书了,也说:“铁蛋哥,我以后不叫他们来了”。

  张彧眼神看他眼神变凌厉:“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我保证!”,呜呜,铁蛋哥的眼神好可怕,比他爹还吓人。

  “彧哥”,张建辉递来一根竹子,张彧接过把书包塞给张建设:“给我拿着”。

  张建设抱着书包迷糊,就听清宁哥和他们说:“你们去捡柴火,不用去叉鱼了”,几个人迷糊,不过还是听话去捡柴火。

  张彧挽起裤脚,拿竹叉进芦苇叉鱼,这回多叉三条,速度依然很快,叉够数量,他和杀鱼的张清宁说:“我下水游泳一会,鱼腌着,我上来再自己烤”。

  张清宁听说他要下水游泳,紧张地说:“彧哥,听说水里不干净”,听说有水鬼,他们最多在芦苇里叉鱼,捡鸭蛋,不敢下水,太阳落山之前就离开。

  “没事”,张彧脱下衣服,跳水里,张清宁紧张看水面,看见他在芦苇外面游,就低下头杀鱼。

  这片水区,鱼确不少,大鱼更多,张彧凫在水下,手抓了很多条大鱼收起来,不知到收了多少,反正不少。

  约摸过了一刻多钟,不到两刻,他游回岸边,他们这个位置又来了五个和他差不多大的人,都姓赵,正在叉鱼,双方相安无事。

  “三哥,鱼都是你叉的?”,张彧一上岸,就听张建设兴奋的声音。

  张彧拧着裤衩的水说:“是”。

  张建设兴奋得差点蹦起来,三哥打人厉害,现在叉鱼也厉害,哎呀,真高兴。

  张清川出声:“建设,翻啊,你的鱼快糊了”。

  “哦”,张建设回头看鱼。

  鱼烤好,吃完了就回去,姓赵的那几个叉了鱼提着走了,几个人回去半路上,迎面来满脸怒气的张铁河。

  他一来就问儿子:“你们去河湾烤鱼了?”。

  张建设不敢说谎,蚊声说:“是”。

  张铁河转向张彧说:“铁蛋,你怎么带他去危险的地方?”。

  张彧不耐烦地说:“三叔,事情搞清楚了再说话,我们去时,他们已经在了”,怎么和张铁木一样,张口就把锅往他身上扣,烦人。

  张清宁三个做证:“我们从学校放学直接去,他们三个自己去,比我们早到”。

  张建设不满:“爹,你怪错三哥了,是我肚子太饿,想去弄鱼吃”。

第24章 县城

  张铁河一时尴尬,站着无语,差不多下工时间,听说儿子和人可能去了河湾,担心儿子,他没等到下工,和小队长说一声,就急匆匆赶过来,半路上刚好碰到他们,铁蛋比较大,就脱口责怪他。

  但要他一个叔叔跟侄子道歉,他做不到,张彧轻哼一声,越过张铁河快步走回去。

  其他人也越过张铁河,都跑走了,才不留下来被铁河叔责怪。

  张清宁跑出去一大段路,回头看了看,心想,铁河叔都这样了,经常听见贵山奶奶骂人,彧哥在家里肯定不好过。

  张彧回到家,没听到王老太骂人,他心里满意,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不好吗?非要折腾,浪费力气。

  拿出夜航小人书,刚在小窗口下,翻开看两页,“三哥”,小窗外传来张建设的叫声。

  张彧开口:“进来”,窗外张建设小跑到前面,推门进房间:“三哥”。

  “进来”,张彧眼睛不离开小人书,心想现在的船真先进。

  张建设进里间,见三哥看小人书,想到之前他爹错怪三哥,于是说:“三哥,我爹他错怪你了,对不起”。

  “没事”,张彧眼睛还看小人书,一只手从书包里摸出他看过的一本塞张建设手里,张建设看手里的书心喜,对着小窗口,也翻看起小人书。

  “吃饭了~”,书没看到一半,院子里响起王红杏叫吃饭的声音,张建设不舍地把小人书放炕上,张彧说:“拿去看吧,小心点,别扯破了”。

  张建设听了喜出望外,说:“三哥放心,我会小心不让书破了”。

  经过昨天一事,晚饭饭量没有减少,张彧猜是老爷子的意思,按老太太的性格,肚子里憋着火气,给他们喝碗糊糊算好的了。

  晚饭吃得安安静静,离开也是安静离开,张彧心里满意,但张铁木几个就满心不安,最近家里的气氛太不正常,昨天奶奶(老娘)一骂人,以为能正常了,结果不是,今天家里更安静了,所以吃完饭马上走人。

  天还没黑,张彧回房间把之前吃完馒头,留下的油纸,包了一个二合面馒头,放林三丫小破旧柜上,拿上衣服出去。

  他还是去河对面的山头,天没全黑,这次他走远一些,比昨晚收获多四成,时间差不多,回到河边洗澡,洗衣服回家。

  这时候不过九点多,不算晚,他是可以半夜才回去,只是他知道,他回去多晚,林三丫就等他多晚,挣钱也不是那么着急,就算了。

  张彧把衣服晾晒回房间,屋里漆黑,他去里间点了蜡烛,才出来问林三丫:“我明天和同桌去县城,你要买什么吗?”。

  林三丫蚊声说:“针线你奶搜去了”。

  “那我重新买回来”,张彧说,随即又问:“还有吗?”。

  林三丫:“有碎布买一点”,声音还是很小,她听人说供销社有时有些不要票的碎布卖,能做鞋。

  张彧说:“我知道了”,他也不问了,这个女人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太少,他看着给买就是。

  他刚要转进去,想起一事又说:“我给你吃的东西,你自己吃完,不要拿去给任何人吃”。

  林三丫应声:“好”,儿子真的长大了,真好。

  张彧回里间,插上门,对着蜡烛盘腿看小人书,八百多年后的世界,新奇的事太多。

  次日一早,张彧出门,在路上吃下两个馒头,提着一个小麻袋到车站时,已经有三个人在等,他到一会,凌江提着两个不大不小的袋子来。

  “这么早,吃东西了吗?”,凌江见了张彧老远打招呼。

  张彧说:“吃了,什么时候了?”。

  凌江说:“我提早十分钟出门,应该差不多十分钟后开”。

  两人站着说话,凌江和张彧说县城的大致布局和在县城需要注意的地方,说得比较详细,张彧都能听明白。

  一阵子后,司机和售票员来了,开了车门,等的八个人上车,上了车才买票,两角钱一人,张彧觉得不贵。

  车开了,张彧新奇,他们就坐司机身后两排,他就盯着司机手握的方向盘看。

  凌江见他这样,小声问他:“你想学开车?”。

  张彧反问他:“你不想?”。

  凌江说:“想!”,但能学开车的机会渺茫。

  刚开始还好,车开得还算平稳,开出去一段路,车子东晃西晃,颠簸得很,和坐马车上差不多,张彧怀疑,班车这么大个,这样颠着不会散架吗?

  车开着,经过一些村子外面,不断有人上车,停车,人上车,这期间花费不少时间,张彧猜测,或者县城没想像中的远。

  车开进县城下了车,出了车站,凌江笑着说:“这回运气好,路上车没坏”。

  “车经常坏?”,张彧问。

  凌江回他:“是”,又问:“你想去哪里?”。

  张彧说:“你走亲戚去吧,不用管我”。

  “那下午三点记得来这里等车”,凌江说完提着袋子走了。

  张彧提着麻袋,站了一会,辩明方向,结合凌江给他说的信息,不急着去找黑市,先进百货大楼,用手里的工业票置办一杆秤,放麻袋里,然后出来把县城的三条大街走过一遍。

  他走得不快,观看两边建筑,花去一些时间才把三条大街走完,“小伙子,哎,小伙子”,张彧的袖子被人拉住。

  听声音是老年人了,他停下脚步,转头一看,拉他袖子是个提着篮子的老太太:“老太太,有事”。

  老太太被他称呼吓一跳说:“哎哟,小伙子叫大娘”,随后低声说:“别随便叫老太太”。

  张彧说:“多谢,大娘,拉住我有何事?”。

  何事,小伙子看着从乡下来,说话还挺斯文的,老大娘心想,她低声说:“我看你走过去,又转回来,你袋里是什么?是想换出去吗?”。

  张彧看了看她,低声说:“两只兔子,新鲜的”,他刚说完,就发现自己胳膊被抓住,老大娘说:“走,换个地方和我换,放心,不会占你便宜的”。

  那你也得有本事占我便宜才行,张彧心想。

第25章 尴尬

  两人向前走一小段路,拐进一条小巷,又走进去一小段路,巷子里没人,两人站定,张彧把麻袋口打开,把秤拿出来。

  大娘蹲下查看兔子脖子上的血颜色,站起来小声说:“小伙子,两只我都要了,什么价?”。

  这是个富裕的大娘,张彧低声说:“五角一斤”,他们公社离县城近,凌江和他说两边黑市价差不多。

  差不多就是这个价,大娘爽快地说:“好,快称”,有人经过看见就不好了。

  张彧打秤后说:“十二斤八两”,然后把秤提到老大娘面前让她看。

  大娘看了说:“对,这种麻袋是四两重吧”,大娘还是个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