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4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井旭琢磨过来,咋舌道:“你不生气?他知道你是武侯后人,还在武侯手下当过兵士,对你却一点也不热情。”

  纪炀直接答:“他能镇守边关多年,靠的可不是轻易相信人,即使武侯后人又如何?”

  “武侯后人,能让他们打胜仗?还是吃饱喝足,物资充沛?”

  如果那么容易交心,他也不能在这里镇守,成为承平国西北边第一道防线。

  能让这位大将对他有一份信赖,这一趟就没白跑。

  就算手持兵符,也要看将士听不听。

  毕竟这种地方,已经很难用常规秩序来判断。

  井旭听完如有所思,他身边的忠心管事感激地看向纪炀。

  以前家里都说,有纪炀这种好友在,怪不得自己少爷不上进。

  如今看来,分明是他家少爷拖了后腿。

  这一趟下来,少爷长进太多,今日估计更是受益良多。

  也不枉费马不停蹄又跑了六七日。

  井旭安静下来,凌俊鹏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在边关营地待了不到一天时间,但对他来说,却像回家一样。

  看看人家的长枪,上面还有残留的血迹。

  再看看自己崭新的长枪,竟然有些嫌弃了。

  只是他嫌弃崭新的枪,那边的兵士却艳羡,毕竟这么新,这么锋利的枪他们至少十年没见过了。

  而且那枪不看就不平凡。

  这是肯定的,那可是他们知县大人在汴京时找人帮忙打造。

  凌县尉干脆用自己的新枪换了别人的旧枪。

  此刻拿到手里,更能感受到上面的战意,一道道划痕,诉说这杆长枪的经历。

  纪炀对他们换枪自然没意见。

  估计凌县尉祖上就是当兵士的?

  所以对这格外欣喜?

  反正换到新枪的边关兵士也很高兴就对了。

  回到太新县的县城范围,这下井旭终于松口气,他可以休息了!

  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衙门那边现在两套班底,挤得不行,井旭一行自然被纪炀安排到此处最好的酒楼。

  这里的酒楼以前在关市还开的时候,十分兴盛,所以条件还不错。

  井旭现在也不挑,有什么吃什么,给什么住什么。

  这边有林婉芸安排,自然无不妥当。

  说起来,自从到了太新县,纪炀跟林婉芸基本没怎么在一起过。

  这会办完事回来,又见事情被她安排的很好,纪炀自然心生感谢。

  林婉芸笑:“这有什么,我既然过来,总要有点用。”

  两人一起回衙门,就见裴县令已经在门口等着,看着表情,显然有许多话要说。

  或者说,他背后的裴家有许多话要讲。

  更多是想试探,他跟边关的一千兵士,有没有合作。

  如果纪炀跟那一千将士合作,就连裴家也要忌惮。

  那才是正规军,而且最年轻的兵士也在那五年时间,这样作战经验丰富的兵士,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

  有经验的士兵,十个人就能耍着对方一百人玩。

  纪炀自然不会交底,而将士那边自然也不会透漏消息。

  井旭这一行人更不用讲,他出行,肯定是他家侯府的心腹跟着,嘴巴必然严严实实。

  所以谁也探不到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此一行。

  让太新县局势又变了变。

  至少连裴家都不敢妄动。

  原本纪炀带着裴县令,看着像要扶持裴家,这让各家都不敢跟他对手,裴家更是不舍得动手。

  培养个自己人很重要。

  朝廷派下来的成为自己人,那更重要。

  谁承想人家来之前就准备好米粮,到这半个月,直接扛着米粮找边关将士?

  这下纪炀有了底气,他对裴家又会如何?

  对冷落的刘家,平平对待的鲍家呢?

  会不会着手收拾他们?

  纪炀这几手,让这几家里,尤其是刘家,成为惊弓之鸟。

  天天做梦都是,新知县到底什么时候收拾他们!

  真动手了,他们反倒安心。

  如此不上不下,还真是狡猾!

  汴京来的人就是狡猾!

  裴县令就是忐忑的人之一,纪知县有了新靠山,那他呢?他是不是没用了?

  谁料纪炀回来头一句便是:“裴县令,这几日衙门可还好。”

  裴县令立刻答道:“还好还好,没什么其他的事。”

  “哦,刘县丞整理出的官田数目,可有消息?”

  这是纪炀出发前说的事。

  此地自然也有官田,但依纪炀查看,都已经“租”给当地那几家。

  不像扶江县那样地都空着。

  说是租,其实早因为官员跟豪强勾结,以极为低廉的价格“租”出去几百年。

  这种情况想想都知道怎么回事。

  无非就是原本应该给衙门的“租金”,被换成少量贿赂进到当地,乃至灌江城官员口袋。

  结果便是,百姓的民田被收购,用来当缓冲的官田也被占有。

  他们下无立锥之地,只能依附豪强生存。

  而豪强对他们如何,大家也都知道。

  这些手段他们用惯了的。

  所以这会裴县令脸色难看,也是可想而知。

  裴家自然也有参与其中,他这会本能以为又是纪知县打压。

  裴县令支支吾吾说了句:“交上来了,但官田基本都租出去了。”

  纪炀只是稍稍点头,早就知道的事,没必要多想。

  在知道要来太新县,纪炀就想过怎么发展。

  照搬扶江县?

  自然不可能。

  每处的情况不同,哪有生搬硬套的道理。

  扶江县怎么也在潞州,一条运河就能通向江南,通向汴京。

  而灌江府不同,这里隔着一整个凉西州,马车走得快也要七八天时间才能横穿。

  所谓运河自然不用多想。

  照搬发展经济作物香粉也不成。

  做了卖给谁?

  一无运输优势,二无价格优势,实在不成。

  怎么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可说到底,如今,乃至以后的农村,想要当地安居乐业,无非还是那几点,农,林,牧,副,渔。

  也就是俗称的五业。

  农业首当其中,这关乎大家吃饱饭。

  可土地在豪强手中。

  山林,山林在土匪手里。

  放牧倒是个好主意,他们西北边放牧肯定没问题。

  养出肥嫩的牛羊肉出来,馋死汴京的贵族。

  副业?

  这里的副业又能做什么。

  渔就不想了,这里雨水较少,大家更是连海是什么都不明白。

  盘算来盘算去。

  有一点必须要动,那就是豪强们手中收揽的土地。

  但纪炀知道土地重要,难道豪强们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