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74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甚至有人都打算逃出顺化城,去地方上煽动地主们组建军队做反抗了。

  但温体仁的行为之后,整个顺化城的状态都舒缓下来。

  这也说明了,顺化的政治风向。

  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个政治风向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在未来,阮主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弱。

  阮福濒无论是从硬实力,还是从威德上都有亏。

  而无论是崇祯,还是温体仁,他们的目的都是联合士大夫们、地主官僚们,先将阮氏集体送进棺材。

  然后再给一部分士大夫、地主官僚挖坟墓。

  只有让这些人都乖乖去棺材里,以后的以后,粮食的供给才不会随意断掉。

  六月二十日,一次晚宴上。

  温体仁见到了阮福濒的弟弟阮福沧。

  他是这样说的:“听说当日是你去钦州,见了孙帅和秦帅,说服明军,一同进攻郑梉?”

  阮福沧没有想到温体仁会提这件事,连忙道:“确实是卑职,当时郑梉作恶多端。”

  “年少有为啊!年少有为!”温体仁很客气地表扬着,周围的人也都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仔细地想着。

第882章 疑惑的皇太极

  不仅仅仔细想着,还在认真思考着。

  这温大人怎么忽然表扬起阮福沧了?

  接下来几天,温体仁又好几次见了阮福沧。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至于聊了什么,大家似乎也都知道。

  无非就是赞扬阮福沧年少有为,和阮福沧探讨一些关于治国的理念。

  这就把阮福沧给弄嗨起来了。

  和我讨论治国理念?

  在温体仁的鼓励下,甚至让阮福沧有一种错觉:原来我这么牛逼吗?

  卧槽!我这么牛逼,为什么阮主不是我,而是阮福濒那个小人!

  仇恨和欲望的种子一旦种下后,就开始生根发芽,开始在心中慢慢长大。

  局面总是在不经意间开始改变的。

  政治嗅觉迟钝的人,还在家里安心睡大觉。

  到了七月五日的时候,崇祯已经接到了安南国最新的消息。

  他给温体仁、孙传庭和秦良玉各自回了一封信,都是表扬的。

  又回了一封他们三人都可以看的信,是表彰全军的。

  这个战略节奏,完全符合他心中的预想。

  这些软刀子一刀刀切下来,切得安南国那些地主、乡绅们完全没有知觉。

  不仅仅阮氏政权正在慢慢被抽丝剥茧,登州、海州、上海的市舶司也已经在筹备中。

  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九月,登州、海州、上海三个大港都可以先开放出来。

  而从东部沿海到安南的运输船,今年核定的总数量是1000艘。

  也就是说,到年底之后,往来新航线的船只总数要到1000艘。

  1000艘是个什么概念?

  历史上,明朝福船的吨位(船的最大载重量)是4600吨。

  这里的海船并没有福船那么大,还有部分是民间征用的。

  按照平均吨位2000吨来核算。

  但真正的运输肯定不可能直接运2000吨粮食。

  按照平均每艘船能运载1000吨粮食来算。

  1000艘同时运输,可以运100万吨。

  多少斤?

  20亿斤!

  多少石?

  大约1500万石左右。

  按照目前的平均0.7两每石的粮价,总收入是1050万两。

  按照0.2两从安南收过来,赚750万两。

  出去人工、船只等等成本,大概还可以赚个三百多万两。

  20亿斤,每人每天吃3斤粮食,可以供2000万人吃一个月。

  2000万人是什么概念?

  北直隶、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加起来差不多2000多万人。

  当然,由于交通原因,这些粮食无法调到陕西省。

  但可以进入山东、北直隶、河南、山西等诸省。

  而且只要华东和华北的十条国家级主干道修建起来后,调粮的难度会大大减少。

  按照这种规模的运输量来推算,只要新航线维持稳定,华东和华北的粮食会将大大得到补充。

  京师对南直隶和湖广的粮食依赖程度将大大缓解。

  湖广的粮食完全可以更多的朝陕西输送,给西安府输送粮食,发展西北。

  这样,大明的整盘棋的框架才慢慢开始有了形状。

  如果下一步将占城也拿下来,粮食还会进一步增加。

  想到这里,崇祯立刻召见了孙承宗。

  他将所有的粮食数据推算了一遍,得出了一个结果:两年之内可以北伐皇太极了!

  为什么?

  因为粮食已经足够支撑北伐辽东!

  因为华东和华北的水泥路正在快速成型,调动后勤支撑和兵源补给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所以,接下来崇祯让孙承宗开始办一件事。

  秘密征调兵源。

  给蓟镇、山海关、宁远三个地方调动不同数量的军队。

  以及定量化给从上海补给辽东粮食。

  同时,在大沽口分设一个临时调度港口,为以后战争突发做预备。

  这件事是绝密,毕竟皇太极在北京还是安插了不少探子的。

  皇太极并不知道,崇祯已经开始主动打他的主意了。

  他当然不知道,他现在沉迷在他的新政成果中。

  几年的新政,皇太极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或者粮食,财政收入,都大大增加了。

  而且因为迎来了孔府的人,皇太极在辽东儒士们心中的地位节节暴涨。

  反倒是崇祯这个中原正统皇帝,被辽东的儒生们骂得左一个暴君,又一个昏君。

  皇太极也在筹划着,最新消息回报说北京的粮价已经恢复了,这让皇太极百思不得其解。

  皇太极召见了所有人,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讨论组来讨论关于这次北京粮价下降的原因。

  皇太极这段时间,将张凡写的《宏观经济学》、《国富论》翻了无数遍。

  粮价回调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朝廷想顺天府投入了大量的粮食。

  皇太极恼怒地说道:丫的狗皇帝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

  众人讨论了几天,口水都说干了。

  有人说是山东省调来的,有人说是南直隶调来的。

  可问题是,一下子几千万两银钞投下去,就算从山东省和南直隶抽调粮食也不可能填补得下来。

  那可是几千万两啊!

  据说北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新城区建设计划。

  皇太极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崇祯是从哪里弄来的粮食。

  直到最新的消息传来,是佟养性的安排的细作传来的。

  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天津卫一带的细作。

  据说大沽口现在商船云集,一箱一箱的粮食日日夜夜不停往岸上搬运。

  这下就把皇太极搞懵逼了。

  海上运来的?

  难道是朝鲜那边运过来的粮食?

  不可能,朝鲜才多大点地方,能有多少粮食。

  皇太极立刻给佟养性下了一道命令:“一定要查清楚,狗皇帝到底从哪里弄来的粮食。”

  事实上,皇太极不知道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