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175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他一辈子研究的都是经世致用之学,希望能把自己的学问用在治理国家上面。哪怕现在他的想法已经实现了大半,每日还是手不释卷,想趁着还没入土多看点书,多了解点自己不知道的事。

  丘濬看到《几何学》第一章 介绍的数学符号,眉头不由自主地跳了跳。

  他从来不惧惮新鲜事物,但他对待学问这事儿是非常慎重的,哪怕是文哥儿送来的书他也不会看了也不看就夸好。

  丘濬说道:“行,书留下,你先回去吧。我看完再看看要不要帮你们作序,要是书真的好,印肯定是能印的。”

  文哥儿听到这话顿时就放心了,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看起来对他们这本《几何学》非常有信心。

  丘濬没送他,径直坐在书案前读起新到手的《几何学》来。

  文哥儿溜达回家,还没到饭点,又去寻他祖父下棋。

  主要是趁着下棋的机会跟他祖父祖母讲起今天在外头的见闻,夸口说自己写了好多好多信。

  王老爷子道:“你好端端的翰林院不待,跑大街上玩耍去?”

  文哥儿道:“才不是去玩耍,是大哥教我的,这样可以练字!”

  听说是大孙子出的主意,王老爷子就不吱声了,倒是岑老太太在旁边问文哥儿都帮着写了什么信。

  文哥儿自是掠过那些个相好心肝之类的话,挑拣能讲的事给他祖母讲了起来,讲到那“窝脖儿”老头,还站起来去摸他祖父的后颈说“就是这儿”“这儿长肉瘤子”。

  “窝脖儿”给人扛嫁妆或者搬家,搬的都是桌几箱柜之类的重物,他们是弓着腰拿自己的脖子和背脊当垫子,全凭两条腿稳稳当当地扛着那些个重物送到目的地去。

  富裕人家是不会请他们的。

  富裕人家都是一抬抬地叫人抬着去,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街头连到街尾,哪里用得着找这些“窝脖儿”呢?无非是穷人家想体面一回,才咬咬牙掏钱请他们去“窝”嫁妆。

  由于雇主大多不是阔绰的大老爷,他们所得的自然也只是非常微薄的报酬。

  这日日窝月月窝的,钱没赚到多少,倒是叫自己脖子处多了个大包。

  以前王家也不富裕,不过他们家在余姚有田有地,想大富大贵不容易,保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却是没问题的,是以王老爷子活到这么大岁数,也不知道京师还有这种行当。

  王老爷子道:“城里就是这个不好,邻里一点都不亲,亲戚也都不在身边,遇着红白事还得去雇人。要是回我们余姚去,自家兄弟吆喝几声就把东西抬过去了。”

  文哥儿本来也觉得“窝脖儿”特别辛苦,听他祖父这么说又想到个新问题:“要是没人去雇他们了,他们不是没了生计吗?”

  王老爷子被文哥儿问住了。

  倘使他们能干别的,肯定早去干别的了。他们没换别的活干,要么是他们只能找到这个活,要么是别的活儿比这还苦。

  反正就是得靠这个活着。

  要不然谁会去自讨苦吃?难道还能是因为喜欢当苦力吗?

  王老爷子思来想去,只能说出自己过去耕种半辈子寻摸出来的老经验:“我们这些老百姓还是得有地,只要有地在总是饿不死的。咱离了地,就是没了根……”

  这么说着,他又有点想念自己在余姚种的竹子了。

  他上次回去的时候,那竹子还长得老茂盛了,一眼看去屋前屋后都翠油油的,老好看了。京师什么都好,就是宅子太秀气了,庭院里种不了几株竹子。

  文哥儿哪晓得他祖父怎么突然静了下去,他还在琢磨着他祖父说的“离了地就是没了根”。

  他以前也在书上读到过这事儿,只是转眼就给忘了。现在听他祖父一提,再比照着“窝脖儿”老头的处境,才勉勉强强能理解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是没了地,百姓们也有别的活路,那么他们也不是非绑在一块块小小的田地上不可。可眼下还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没有那么多别的路子供他们走,所以田地于他们而言还是一家老小赖以生存的存在。

  可是要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是要想办法帮他们牢牢地把田地握在手里,还是要开拓更多的路子、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文哥儿皱着小眉头想了半天,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他还太小了,既没办法改变朝廷政策不叫他们被逼得卖田卖地或者拿土地去投献乡绅,也没办法开创些新行当为他们找出新的活路。

  他这岁数能做什么?

  就连他说的话有没有人听,也是看他老师愿不愿意帮忙往外传。

  何况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困扰着许多人乃至于许多时代的巨大难题。

  一老一小都没有心思再下棋,文哥儿也不再吹嘘自己有多了不起。

  吃过饭后文哥儿便跑去王华书房,问王华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王华耐心地听文哥儿讲完了整个问题,一时也沉默下来。

  这哪里是小孩子该想的问题,这是他们该想的问题。

  可他们不太愿意想。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全都一门心思考科举,不就是因为考了功名能占到这么多好处吗?

  摊给百姓的繁重徭役,是他们这些不用服役的读书人以及诸多勋贵们身上挪过去的;百姓们走投无路投献田地,也是往他们这些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以及诸多勋贵们家里投。

  他们要是不要这好处,儿孙后代就得吃苦头,谁乐意站出去说“我觉得该改改”?真要有人敢这么振臂高呼,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回老家当个田舍郎去了。

  你不是清高吗?你不是不要占这些好处吗?你自己回家去就是了。

  你不愿意?

  你舍不得?

  那你说什么呢?

  王华把文哥儿拎了起来,让他坐到自己的膝上,摸着文哥儿的小脑瓜子说道:“这不是你该想的事。”

  这么小的娃娃,合该每天想想吃点啥、喝点啥、玩点啥,而不是想这种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文哥儿一听就明白了,直接戳破他爹的含糊其辞大法:“爹你也没办法解决是吧?”

  王华:“…………”

  有点手痒。

  “你还小,不用太着急,”王华忍着揍儿子的冲动,耐着性子说道,“现在多看看、多想想,等你长大了,兴许就想出办法来了。你的主意不是一直挺多的吗?实在不行,等你以后真当了御史再多骂那些个勋贵外戚几句就是了。”

  文官骂勋贵骂外戚,可是天经地义的事!

  虽说治标不治本,好歹也是有点效果的。

  至少他们会意思意思地把吞进去的好处吐出来点。

  文哥儿听他爹这么说,觉得也对。这么大的命题不是他一个五岁小孩能解决的,还是得慢慢想!

  等他长大了,一定会有办法的!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长大后一定能想出办法的对不对!

  王华:不,长大后你就不会这么天真了。

  文哥儿:?

  *

  更新!

  最近不知为啥没啥精神……肯定是天气忽冷忽热!我昨晚坐书桌边看书,一晚上把空调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三四次……(躺平

  *

  注:

  ①几何:古代算书出题确实很多以几何结尾的

  比如这样:“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今有稻一十二斗六升、一十五分升之一十四,欲为粟。问得几何?”

  -

  ②土地的问题,前面文哥儿和李兆先讨论蓄奴时提到过的

  勋贵外戚是土地兼并大户

  文官自己也成了一个阶级

  方方面面的问题发展到明末越来越严重,再撞上个气候上的小冰期,百姓就彻底过不下去了

第147章

  文哥儿夜里一觉睡得黑甜第二日便把昨天的烦恼给忘了,早上仍是乖乖跟着去翰林院读书。

  他还小,功课本就不多,早上晨诵完了便去听课和习字。

  得知文哥儿昨天下午跑去摆摊卖字靳贵不由问他:“赚了几个钱?”

  钱福在旁笑了起来说道:“你没听说吗?昨儿有个新词传开了,都讨论什么‘免费’。这‘免费’就是这小子给捣鼓出来的说免费就是不要钱!”

  靳贵听了也是一乐笑道:“听着新鲜得很,仔细琢磨又颇贴切。”他好脾气地对文哥儿说,“等你把压岁钱都花完了我给你赞助一摞纸。”

  其他庶吉士一听,自然也是说给笔的给笔说给纸的给纸,非常支持文哥儿的摆摊大业。

  文哥儿非常感动,举一反三地跑去给谢迁他们讲述自己的摆摊事业创业之初,颇多艰难靳贵他们都热情地说要给他支援!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庶吉士都这么大方了你们这些当翰林学士的不得比他们更大方?

  谢迁他们何等聪明哪有听不懂他话外之意的?

  好家伙,这是直接找老师们化缘来了。

  李东阳相当大方直接帮他哄抬赞助价:“你真要能坚持下来下月我包你整个月的笔墨纸张。”

  李东阳这个作文老师都这样了吴宽这个书画老师自然不会吝啬欣然表示三月的笔墨纸张包给他。

  左右他们如今这官职并不缺这点文房用具,别人出了新纸新笔都上赶着给他们用。要别的他们可能没有,这玩意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文哥儿一圈化缘下来,愣是把他接下来一整年的笔墨纸张都给承包出去了。

  谢迁这位大先生更大方,笑着说道:“笔墨纸张都这么多了,我给你赞助个新鲜的。”

  文哥儿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跑谢迁边上积极追问:“什么新鲜的?”

  谢迁道:“我把豆哥儿赞助给你,以后你记得带他一起去。”

  文哥儿:?????

  连亲儿子都能赞助出来,不愧是亲爹!

  文哥儿本就与谢豆玩得好,倒不在意捎带上谢豆,吃过午饭就让金生跑了一趟把谢豆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