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17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王守仁把气鼓鼓的弟弟从地上拎起来,告诫道:“反正你得小心些,可千万别落单了。”

  文哥儿认真点了点头,第二天就把事情给“常客”们讲了讲。

  得知那负心读书人被揪了出来,很可能读不成书了,大家自然都争相分享这个好消息。

  呸,活该!

  对于王守仁的担心,几个帮闲对文哥儿说道:“不怕,以后我们轮流送你回家,绝不叫那些存着歹心的家伙有可趁之机!”

  左右长安街又离得不远,且他们平日里就没什么事干,接送一下小神童完全不成问题!

  于是每到文哥儿出门和回家的时候,便有几个身材魁梧的帮闲缀在后头,尤其是那李大壮,更是每天都特别积极地跑来接人送人。

  有些不知内情的人见了觉得十分惊奇,一打听才知道其中因由,众人莫不感慨一句“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也有些觉得这算得上是文哥儿的功劳:瞧瞧在王家小神童的影响之下,连这些终日游手好闲的家伙都有好起来的迹象了!

  这事传到掌管通政司的工部右侍郎谢宇那儿,他便趁着假期约上下属元守直微服去文哥儿摊位前瞧瞧。

  要知道他们通政司有两大要责。

  一来就是抄录朝臣奏本公布出来,供所有官员查阅,以便官员们可以及时了解朝廷动向;他们不归内阁管,即使是阁老们有问题的奏章也会一五一十地公布出来,方便大伙对内阁进行监督,看看到底是皇帝在胡搞瞎搞还是你们这些阁老在胡搞瞎搞。

  二来就是接受臣民的上书,不管是在职官员还是在野人员都可以往通政司投递文书,讲讲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遭受的冤屈。当初王守仁十几岁就想要“上书皇帝”,想走的就是通政司的路子。

  所以他们通政司有着了解舆情的职责。

  这小孩儿是来抢他们通政司的活儿啊!

  谢宇年事已高,本来已经不怎么管事,还是听儿子从国子监回来后讲起王家小神童的事才来了兴趣。

  他当年也是神童出身来着,听着那些夸赞“神童”的话就感觉格外亲切。

  作者有话说:

  系统提示:一个新神童正在向你走来……

  系统提示:新地图通政司正在加载中……

  文哥儿:?

  *

  更新!还有两天,就是六月啦!

  *

  注:

  ①明朝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都很推崇神童,官路也比较顺畅

  相关记录:【大理寺卿朱奎、太常寺卿任道逊林章、工部左侍郎谢宇俱以幼童荐,直内阁林,后官至从一品】

  -

  ②别号滥于明:参考论文《表达自我的方式:明代文人室名别号研究》

  -

  ③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楹联丛话全编》清·梁章钜

  【相传吾乡曹石仓先生学佺辞官归里时,闲行街巷,见一陋屋,柴门不正,柱上署桃符云:“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径入厅事,有二联,一云:“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云:“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先生为之惊然。徘徊间,徐五已回。与语,甚契洽,因定交。】

  讲的是明朝一个大佬看到副对联,特别欣赏,引为知己!

  -

  ④通政司:明朝一个上传下达机构,明后期被玩坏了(?)

  词语解释:【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

第149章

  谢宇两人踱步走过去时文哥儿的摊子前已经围了不少人。

  元守直乃是通政司左通政,这几年是谢宇的副手,谢宇年事渐高,通政司之事多由他负责处理。

  他为人不爱交游和刘健他们一样属于“下班后同事别想来找我”的类型。

  要不是谢宇这个顶头上司相邀元守直是不会和同僚出行的。

  元守直平日里在通政司勤勤恳恳干活对京师诸多新鲜事有所耳闻,自然知晓不少关于这位小神童的传说。

  只是他和李东阳他们素无往来连跟谢迁这个同科状元都只是见了面会打个招呼的交情对王家这位小神童的了解仅止于外界的传闻而已。

  元守直越过人群打量着被百姓围绕着文哥儿。

  自正月十一起京师就开了夜禁,不管白天还是夜里街上的人都比往常多得多,有人听说了这个神童代写摊子更是直接慕名而来。

  即便文哥儿把自己两个师兄给拉来了也还是忙得很。

  见文哥儿特别喜欢和外地来的人聊天,家离得近的人都主动让有需要的外地人先写毕竟他们随时都见得着小神童,这些外地人却是没多少机会的!

  文哥儿便又借此机会接触到不少南来北往的人。

  这会儿他正在听一个辽东来的小伙讲得绘声绘色,说他们辽东入了冬,开灯会不用纸糊直接拿冰就能做灯来。那冰灯一点着那叫一个晶莹剔透、清辉照人!

  文哥儿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追问:“里头点灯的话冰不会化吗?”

  那小伙道:“我们那凿冰灯用的是坚冰天气又冷得很,化不了的。你们京师虽没那么冷做冰灯的却是先弄出花样再用矾水浇成也化不了。我听说好生挂着还能留到开春哩!”

  说来也是稀奇冰灯在他们极寒地区是穷人爱玩的到了京师这些富庶之地却得花大价钱才能买一盏在家中赏玩!

  文哥儿没想到小小的冰灯上头还有这么多门道。

  矾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广泛应用,据说北宋规模最大的、皇帝去了都说好的酒楼就叫“矾楼”,因为它最初是矾的指定销售点,后来才发展成大酒楼。

  卖着卖着都能开出个开封第一酒楼来了,卖矾这门生意显然赚头不小!

  文哥儿化身好奇宝宝,继续追问:“为什么以矾入水冰就化不了呢?”

  小伙搔搔后脑勺,呐呐说道:“这我就不晓得了,我也是听人说的。”

  他只是跟着商队跑腿打杂的,跑过来凑热闹也是看到这里免费代写家书想给家里的娘写封信。

  要他说说自己的见闻没问题,要他讲出其中道理实在太难了。

  文哥儿有些失望,只能问道:“那你知道哪里可以买到矾吗!”

  这个问题不难,不等小伙回答,旁边就有人应声:“我们药铺里就可以买到,只是矾石也有好多种来着,小官人你想买哪种?”

  这小孩儿正好就是旁边药铺的学徒,听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就忍不住插了句嘴。

  文哥儿这才知道光是载入医书的矾石就有白矾、黄矾、黑矾、绿矾、紫矾、绛矾等等,算下来可谓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

  可见人民群众对实用性化学的研究还是很积极的。

  文哥儿现在已经没攒钱目标了,兴冲冲表示等他摆完摊去看看,价钱不高的话他都弄一点回去玩儿。

  听起来五颜六色的,摆着都挺好看!

  文哥儿正和人东拉西扯地讨论矾石,就听到有把苍老的嗓音插了进来:“矾的用处确实很多,作画时就有‘三矾九染’之说。”

  文哥儿虽跟着吴宽赏玩了不少字画,自己却是没学过作画的,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他抬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个白须老者,他身旁还站着个年纪与王华他们差不多的中年人。

  他们穿着居家的便服,身上却有一股子“官气”,叫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寻常人。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都不由自主地给他们让出道来。

  文哥儿追问道:“这‘三矾九染’是怎么个说法?”

  那老者自然就是谢宇。

  他给文哥儿解释了一下,原来这三矾九染乃是画工笔画时的技法,纸绢经过多次分染之后容易浊腻,这时候刷上一层薄胶矾水又可以继续再染。

  只有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地分染与薄涂,才能保证画出来的花鸟画鲜润明丽。

  文哥儿听得咋舌。

  原来画几朵花几只鸟儿,要费这么大功夫的吗?

  画画可真是很需要耐心的活儿,像他这种连练字都坐不住的俗人,怕是一辈子都画不出好画来!

  旁的人听了也和文哥儿的想法差不多:这等风雅玩意,怕是只有那些个有钱有闲的官老爷才玩得起。

  文哥儿感觉今天又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赶忙掏出小本本往上头记了几笔。他看出谢宇两人不是来写信的,便问道:“我还有一会才收摊,您和您的朋友要在旁边坐下歇歇脚吗?”

  谢宇与元守直欣然答应,撩袍坐到了伙计搬出来的凳子上。

  接下来轮到谢豆帮人写家书,他跟了几天,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

  见不是什么特别的书信,李兆先便偷偷把文哥儿拉到一旁说了两句,点出谢宇两人的身份。

  谢宇,通政司一把手;元守直,通政司二把手!

  比之年纪尚小的文哥儿,李兆先认识的朝臣还是比较多的。

  文哥儿没怎么听说过通政司,不由追问:“通政司是做什么的?”

  李兆先就长话短说,简单给他解释了几句。

  这地方上总朝事、下顾舆情,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一衙门了。

  文哥儿一听“下顾舆情”,立刻明白了,这是他的草台摊子撞上正主了。

  有丘濬、王恕他们上书的事在前,他这小摊子传到人家正经衙门耳中很正常!

  文哥儿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他只是摆个小摊子代写书信而已,和那些个朝堂大事没关系,更不是想抢饭碗的!

  他麻溜搬了凳子跑过去谢宇两人边上坐下,乖巧无比地向他们问了好,一副“我特别乖你们别骂我”的模样。

  谢宇两人早注意到两小子在那嘀嘀咕咕了,对文哥儿喊破他们的身份也不觉惊讶。

  谢宇笑道:“我们就是来看看,你不用太紧张。”

  文哥儿心道,随便看看还一二把手齐齐出动,他能不紧张吗?

  想是这么想,文哥儿嘴上却是睁着眼说瞎话:“你看着就很和蔼可亲,我不紧张!”

  谢宇闻言一乐,笑道:“你这摊子挺有意思。若往后再有像那国子监骗钱纳粟那等道德败坏之事,你可以投送到我们通政司来。”

  通政司负责汇总各部题奏本章,全部抄录封存好呈送内阁,要是有人越过通政司往上递奏本他们是要捋起袖子弹劾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