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木则林
决心做出改变的许淙,兴冲冲地跑去问王氏,“奶,去找爹?”
王氏正拔了一篮子菜回来,根根都很水灵,听到许淙的话后她一边把篮子递给丫鬟让她拿去厨房今晚做了吃,一边牵着许淙回屋。
“你要去找你爹啊?那地方不好,咱们不要去。”
许淙仗着年纪小,大声喊道:“要去!”
王老夫人又劝道:“淙哥儿啊,庐州挺好的,山好水好人也好。这是咱们老许家的根呢,你爹待的那地方不好。”
反正说来说去,就说勉县不好,不要去。
许淙没有办法,又去问他娘。
金氏倒搂着他说了些有用的,“勉县没有庐州好,那地方风沙大,地也贫瘠。你爹的意思是让我们先待在庐州,等他将来调任了再说。”
“淙哥儿是想爹了吗?”
许淙一副嫌弃脸,谁要想那个渣爹啊。
渣爹不在,他不知道多开心。
但没办法,渣爹是书里的剧情人物之一啊。虽然这么久过去了,他没有回想起更多的情节,不过也知道,如果将来不想一家子都死翘翘,那改变命运就是他一定要去做的事,他们一家早点团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可惜的是,他一说,家里的两个长辈都不同意。
哪怕他许小淙违心地说他很想爹,他奶和他娘都没有答应去找渣爹,两个人每次都搪塞,显然没把他的话当一回事。
好气哟!
看来这个家还得靠他!
要不然以他奶王氏每天都出去遛弯,闲着的时候还琢磨这茬菜收完了下一茬该种什么,乐不思蜀的样子。以及他娘安安静静,经常给他做衣服,不出门与世无争的样子,就真的要和书里的那样,一家人七年后才能相见了。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许小淙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发现如果自己大喊着想爹了,问‘爹什么时候回来?’或者‘想去找爹’的时候,周围的人一边夸他孝顺,一边解释说许明成在外做官,暂时不能回来云云。总而言之不管他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带他去找。
于是他干脆反其道行之,不说了。
而且他不但‘不找爹’了,平时还自娱自乐,然后在有人问起的时候回以茫然的‘爹是谁?’‘谁是爹?’‘爹是什么,能吃吗?’之类童言童语,务必让周围的人知道,再不一家团聚,他这个做儿子的眼里,就没有‘爹’这个人了!
可惜这个法子也收效甚微,开始他奶和他娘还慌了一下,但她们的解决办法就是经常在他耳边提起许明成这个人,说他怎么样怎么样。
金氏还特地画了一副画,指着上面一个文士模样的人对他说,这个就是他爹。
许淙:……
这画也太抽象了吧!
看惯了现代各种照片,本身也学过素描的许淙觉得他娘画的这幅画,怕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滤镜,抽象得很。
真要对着这张图找,能找到好几个差不多的!
就连王老夫人在私底下也说不太像。
最后,许淙都有点泄气了,想着是不是再等等,等自己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再来进行第二计划。那个时候他也长大了,说出来的意见能被大人重视的几率比较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人相信,都当做是小孩子的玩笑话。
不过好在,事情很快有了转机。
那是一个吃香香甜甜的月饼的季节,早上石头娘特地来了一趟,不但送来了自家做的月饼,还拿着保龄球和麻将席的分成。
石头娘说,保龄球在外面卖十个铜板一副,开始卖得挺好的,但那玩意人家一看就会了,所以没过多久就只能卖五个铜板一副。
至于竹块席体积大,做起来也麻烦,还用了麻绳和珍贵的布,所以也卖得贵,像之前送到许家那两张用了细棉布的,要一百五十文一张。
至于普通麻布的,也要一百文。
但尽管卖得这么贵,开始的时候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镇上、县城里的有钱人家,一买就是好几张。多亏了石头爹机智,早早地准备下了好多做好的竹块,不然可不够用,当时家里还有人笑话他呢,觉得他是白费心思。
石头娘说:“当家的就说,这竹子都是在后山砍的,不费钱,后头的蒸煮、炙烤也就是费点柴火。而柴火这东西,让石头他们几兄弟上山捡捡也就有了。”
王老夫人附和,“是这个理。”
“明成小时候啊,也经常带着秀秀上山,家里的柴火都是他们两个捡的,一年下来啊用都用不完。”
“是啊。”
石头娘和金氏说话的时候还有些拘谨,但对着王老夫人那话就顺畅多了,高兴地跟他们说道:“石头他爷奶也很支持,所以家里就攒下了好多竹块。”
“后来石头他爹做好了几床席,拿出去卖,结果正遇上县令的管家,那管家一听他爹是大林兄弟的族人,就说要买一张。”
“那一天,一共卖出去三张席!”
虽然过去了好久,但石头娘说起来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那天他爹回来的时候,咱们正高兴呢,心想着一天能卖出去三张,那一个月下来不就能卖出去上百张?哪怕没有上百张,但像那木球木瓶一样,卖个三五十张,今年也就不愁了。”
“谁知第二天,县令的管家又来了!”
王老夫人猜测,“是不是说那席子好?”
“对!”
石头娘笑道:“婶娘你不知道,这事也是巧了,那管家回去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我们的县令大人。大人是京城那边的人,来了我们这啊,夜里睡都睡不好,一听说这个席子能让人夜里睡得香,就买了去。”
“那天夜里,果然睡得好!”
“这不一大早就打发管家来买,说要给家里人都买一张,一下子就给了一两的银子,把他爹带去的五张全买走了,还让再送两张去。”
石头娘说起这个的时候,意气风发。
“这阵子家里都在做这个竹块席呢,之前攒下的竹块都用完了,石头他爷奶、他那几个叔伯都来帮忙,就这样还不够卖。”
这个竹块席他们卖了有一阵子了,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仿照的,所以石头爹没有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忙了。
闲下来的他们仔细算了算,终于把这段时间赚的钱都算了出来,因为之前说好了要给许淙分钱的,所以石头娘今天就特地走了一趟,顺带给他家送月饼。这月饼还是今天早上刚做的呢,因为前段时间他们一家都没有空。
王老夫人听得乐呵呵的。
在她看来,族人们能多挣些钱使,那真是最好不过了。不然一个村里,就只有自家不断变好,那好的也要成了坏的。
尤其是这个主意,还是乖孙出的。
那岂不是说,淙哥儿小小年纪,就要比他爹还要能干了?要知道即使是淙哥儿他爹,在考中进士之后,也只会鼓励族里的孩子认真读书。但对那些不会读书的族人,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他们每年多吃两块肉。
高兴着的王老夫人,连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第14章
石头娘已经走了。
而许淙看着桌上两个银角子很满意。
也不枉他之前给石头爹出主意,说他们的竹块席不要想着卖给普通百姓,而应该加价卖给有钱人。因为普通百姓有竹席,不会为了夜里的一点点凉快而乱花钱,但有钱人家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为了一点享受,花大价钱。
不过今天石头娘来许家,除了送月饼以及分成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石头从下个月开始,就要去村塾读书了,问许淙要不要一起去。
石头娘也是好心。
她听说许淙已经识字了,现在全村都已经知道了许林的儿子许淙是一个比他爹都要厉害的小神童,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所以石头要去读书,她就顺带问一问许淙要不要也一起去,之前许淙他爹许明成就在村塾读过书,十几岁之后才去的县城私塾。
王氏和金氏听了之后有些意动。
特别是金氏,她教了许淙大半年,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天赋,曾经不止一次地跟身边的人感叹,淙哥儿比她小时候强多了。哪怕是她那个据说很有读书天赋的二哥,恐怕也不及淙哥儿。
因为许淙已经认识几百个字了,《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
金氏是传统女子,金家对她们姐妹的教育,也是趋向于传统的,除了管家理事之外,书读得最多的,除了开蒙的蒙书之外,就是《女则》《女训》这些,以及给长辈抄写时学会的佛经。
其他科举用的四书五经只听过,略看过,但没深入去读过。字是认识,但具体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典故,却是不知道的。
所以她隐隐有些担忧,害怕自己耽误了孩子。
毕竟只识字,但不理解其意,别说进士了,就是秀才也考不了。
原本金氏想着等淙哥儿年纪大些,看要不要给他请个先生的,但石头娘的这番话给了她另外一个灵感,既然老爷都曾在村塾读过,那要不要把淙哥儿也送去?
不过她是一个谨慎惯了的人。
这次石头娘提及了这事,还是被她以‘淙哥儿年纪还小’婉拒了,准备认真观察、并且询问过老爷再做决定。
王老夫人也赞同。
她虽然把儿子培养成了进士,但最开始也没想过要送他去读书的,都是他自己争气,而且在许明成没有考中功名之前,王老夫人还想过等孩子再大一些,就送他去县城做学徒,将来能学份谋生的手艺呢。
没想到儿子居然走上了读书科举的路。
所以现在轮到了孙子,她老人家就抱着要让孙子读书,但具体什么时候读就不插手,让他们做爹娘的来决定的想法。
而两岁零两个月的许淙?
他正努力着呢。
读书好啊,他去村塾读书不但每天出门的时间能够变长,而且一旦他开始读书,那他在王老夫人以及金氏的眼里,就不单纯的只是一个孩子了。
久而久之就能够插手家里的决策。
那距离他们一家搬到勉县,实现第三个人生计划还远吗?
所以许小淙积极表现。
“寿!”
正在整理东西的秋月听到许淙的声音,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上的香囊,果然这个香囊上面绣了一个‘寿’字。这个香囊的底色为红色,丝线则是黄色的,显眼得很,难怪被淙少爷一眼就看出来了。
她随手将这个香囊以及其他的一起放在了匣子里,然后笑道:“淙少爷说得对,夫人,淙少爷识的字是越来越多了。”
金氏正在看信。
今天正好是中秋,临近中午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请进来一看原来是京城来的。对方除了带一些节礼过来之外,还给她带了一封信。
眼下金氏就正看得入神。
听到秋月的话后,她仔细地将看完的信折叠了起来,然后望着旁边安分坐着的许淙欣慰地笑了起来。
“是啊,淙哥儿已经开始读《千字文》了。”
许淙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娘,去村塾读书!”
金氏没再直接拒绝,而是摸了摸他的头道:“好,这件事娘已经写信跟你爹,跟他商量了,过两个月估计就能收到他的回信。”
下一篇: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