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121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方恒强忍着泛红的眼圈,自马车内探出头,故作轻松道,“二哥,我没事,什么事都没有。”

  郑如谦这才长松一口气。

  扭头姜笙也探出脑袋,告状道,“可不是呢,刚才三哥吓死人了。”

  郑如谦的表情又恢复严肃,斜睨了一眼方恒,满脸都是:等会跟你算账。

  一行人紧赶慢赶回了簪花小院。

  张姑姑已经准备妥当热水和新衣裳,好不容易看见郑如谦,她心疼地往屋子里轰,“快去洗澡,换身衣服再来,鞋子也给你备好了,都是姜笙新买的。”

  汪小竹也板着脸催哥哥,“快去洗干净。”

  她在医馆做医女赚了些钱,细细数起来比汪小松还多,所以过年时难得大方,也给汪小松买了衣裳鞋子与荷包。

  浆洗过的新衣裳带着阳光的温度与皂荚的香气,因为质量上乘柔软,让汪小松爱不释手地摸来摸去,最后深吸一口气,捂在胸口,“娘,妹妹也会给我买衣裳了。”

  相依为命从来都不是一方依附于另一方身上,而是互相扶持,是携手并进,是共同努力。

  好不容易两个逃难的人恢复洁净与整洁。

  张姑姑也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簪花小院最大的桌子上,招呼所有人,“吃饭了吃饭了。”

  没有什么比得上寒冷的冬天里,一碗热乎饭。

  原本还有些傲娇的兄妹们在听到这声吆喝,全都蜂拥过去,也不吵架了,也不冷战了,也不翻白眼了。

  他们各自找准位置坐下,人手抱着热汤碗,像嗷嗷待哺的猪仔,“姑姑我要一勺,我也要一勺,给我也来一勺。”

  张姑姑抱着大锅笑眯了眼睛,逐渐找到当年在十里铺村喂猪的感觉。

  饭过三巡。

  郑如谦终于缓了过来,长出一口气,“外头的日子可真不是人过的,又冷又饿,还得赶路,还得在三十之前回来,我怕我回不来,小姜笙哭鼻子。”

  姜笙撅起嘴,“我才不会哭。”

  明明刚才就哭过。

  “不过跑这么远也是有好处的,我终于离开安水郡了,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安水郡之外还有很多的郡城,他们的气候跟我们不一样,种植的菜也不一样,就连吃饭的口味都不一样。”郑如谦手舞足蹈,唾沫横飞,“从安水郡一路往南走就是安阳县,再往南就是丹阳郡的地界,那边的人竟然吃甜的,他们那个菜啊齁甜,差点没吃死我……”

  “不过他们的鸭子很好吃。”汪小松补了句。

  郑如谦回头瞪他,“你抢我词。”

  汪小松缩回去,不敢吱声,谁让人家才是东家。

  “丹阳郡有个特产鸭,是放在炉火里用果木烤制到皮脆肉嫩,再沾上甜味的卤汁,味道那叫一个美。”郑如谦献宝似的从包袱里掏出两个油纸包,“我来时特意让人包了两只,虽然不如刚出炉时美味,但是热热应该还能吃。”

  毕竟是千里外的食物,一时间大家都好奇地看来看去。

  “二哥只到了丹阳郡就回来了吗?”姜笙问。

  郑如谦大手一挥,“怎么肯能,从咱们这到丹阳郡也就七八天,我这趟可是走了足足十五天。”

  “对,东家去了余杭郡。”汪小松又张嘴了。

  这下郑如谦的眼神真的跟刀子一样了。

  连汪小竹都瞪了过来。

  汪小松像个鹌鹑似的低下头,决定要把嘴巴封上。

  “余杭郡是哪里?”最远只来过安水郡的小姜笙好奇询问。

  “余杭在丹阳南方,听说再往南可能会看见海,遗憾时间不够,否则定然要带些鲜物来。”郑如谦还在洋洋洒洒。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南有丹阳余杭,北有琅琊胶东,东有新安北樵,西有汉中丰京。

  总有数不尽的风土民情,总有见不尽的陌生面孔,又何必蜗居在这安水郡,给哥哥弟弟妹妹们带来无尽风雨。

  方恒神情紧张,张了几次嘴,才终于鼓起勇气,“我打算离开这里。”

第157章 兄妹反应

  郑如谦的洋洋洒洒突然顿住。

  所有孩子的眼神顷刻注视过来。

  小姜笙连手里的烤鸭腿掉了都浑然不觉,只呆呆地盯着方恒,不敢置信道,“三哥?你在说些什么?”

  方恒有点压力,但想想将来要面对的,他又笔直了身形,诚恳道,“虽然王玉瑶是为了保住婚约才对我出言中伤,但她说的话有一定道理,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还在安水郡,方家就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与其忍着他们不停的侵扰与伤害,警惕着不知何时会出现的污蔑与栽赃,倒不如远远地离开,让方家彻底放心。”

  少年认认真真,逐字分析。

  让想要发怒的郑如谦,想要扁嘴的姜笙,全都滞住。

  “可是你能去哪里?”许默轻声询问。

  全家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过来。

  方恒抿抿嘴,看向北方,“三年前,我父便是在北部驻守边疆,立誓驱逐鞑虏,守卫王朝。”

  只可惜,直到合眼,大渝王朝的边疆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每到了寒冷季节,游牧民族缺吃少喝便会持着利刃冲进村庄,肆无忌惮地屠戮抢劫。

  这种苦,不身处其中,谁也感受不到。

  十里铺村的百姓生活贫困吃不饱饭,却不知道边疆的百姓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就像流浪的姜笙不会明白,除了饥饿与寒冷,还会有一群骑着快马的人冲过来,将无辜的孩子钉死在墙壁上。

  生活有很多种苦难,幸福却只有平平淡淡。

  这三年,方恒苦练武艺,除了怀揣着对方家的恨,也惦念着方将军的愿望。

  守卫边疆,天下太平。

  说起来轻飘飘的八个字,做起来何其困难。

  “以前总想着做个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踏平鞑虏,守卫边疆。”方恒苦笑,“可我现在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方小公子,没有方家做后盾,我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做将军。”

  “但我不能放弃,我要去北寒苦地,我要上战场杀敌,哪怕只救下一人,也好过在这尔虞我诈里艰难求生,好过被人盯着像靶子一样肆无忌惮,好过带给大家苦难与伤害。”

  如果人活着,一定要实现自我与价值。

  那方恒的价值就是上阵,就是杀敌,就是救下一条条小生命。

  而不是在安水郡枯燥地练武,等待方家一次又一次的算计。

  随着他话音落下,整个簪花小院一片沉寂。

  聪明人都知道,三哥的选择是对的,不应该阻拦他。

  但情感上,谁又能接受自己的亲人去面对危险,去朝不保夕呢。

  良久。

  许默站起身,打破这簪花小院的寂静。

  虽然他也舍不得方恒,不放心方恒,但他是大哥,是所有弟弟妹妹的榜样,他应该最做出表率,“老三,大哥支持你,我们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片土地,我们热爱这里,本该为了这片土地去奉献。”

  没有先烈的奉献,何来安宁的生活。

  如今时光流转到他们这一代,也该贡献出微薄的力量,才能保证后代的安宁与祥和。

  “只是……”许默语气一转,“你是我们的亲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请保护好自己,都请爱惜生命,都请等待团聚。”

  有了这个开头,郑如谦吞下了满腹脏话,走到方恒跟前,给了他一拳头。

  “臭老三,以后每年过年你都得回来,家里少了你我可不愿意。”

  方恒咧嘴笑。

  温知允和长宴走上前。

  一个嗫嚅着交代,“三哥我给你准备药,好多好多的药,你一定不要受伤。”

  一个咬紧牙关,“三哥,天下会太平,你也会回来的。”

  方恒一只手摸一只小脑袋,“你们俩什么时候长地跟我一样高,我就回来了。”

  温知允一滞。

  长宴气呼呼地扭过头。

  最后把目光落在小姜笙身上,全家唯一的小妞妞,本应该千娇万宠,实际却是个又脆又甜的性子,有时候还跟郑老二有点像,虎头虎脑的。

  此刻她坐在原地,似乎是想笑,但眼眶通红,晶莹剔透的泪水缩在眼眶里,很想滚下来,但又强行被禁锢在原地。

  终于,姜笙抿了抿嘴,小声道,“三哥会回来的对吧。”

  不会像那个九岁的哥哥一样,消失在姜笙的生命里,对吧。

  她太孤单了,她流浪了七年,才捡到五个哥哥。

  他们相依为命,他们嬉笑打闹,他们赚钱谋生,他们反抗强权,他们智破计谋。

  整整三年的时光啊,姜笙一度以为,哥哥们就这样嵌入她的生命里,永远不会被剥离。

  就像那天约定的一样,他们永远不分开。

  结果在她十岁的春节,三哥竟然决定离开。

  巨大的恐慌袭来,让姜笙的身子忍不住战栗,她太畏惧分开,畏惧失去,倘若所有的情分注定要消失,那还不如一开始就让她做个流浪儿,饿死冷死在街头。

  “姜笙。”方恒用严肃的声音,打破她的恐惧,“不是所有分开都是失去,我们还会见面的,我们还是亲人。”

  “三哥永远是你三哥,永远都会冲在前面,保护我们小姜笙。”

  扎着丸子头的小姑娘穿着鲜红的新衣,小圆脸上鼻尖冻地通红,大大的眼睛里包满了泪水,却又倔强不肯下落。

  少年弯下腰,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脸蛋,又为她擦拭掉眼角滑下的泪滴。

  姜笙的心终于盛不住情绪,她小嘴一扁,眼泪像瀑布一样滚落,“呜呜,三哥坏蛋,三哥大坏蛋,不守承诺要离开,三哥是骗子。”

  小姑娘稚嫩地控诉回荡在簪花小院。

  坚强如许默郑如谦都红了双眼,更别提张姑姑和翠儿婶这类感性的人,早就拿着帕子在角落抽泣。

  可不管她们怎么样难过,离别总归还是要到来。

  在方恒的记忆里,因为游牧民族也想过个肥年,所以年节前后行动最为凶猛,他原定在簪花小院里过完初一就赶往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