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250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近两日长安城中天气阴沉,时不时来一场雨夹雪,越发冷到人骨头缝里一般。

  不过王神玉从来不会亏待自己。

  他所在的尚书屋舍中炭火烧的温暖如春,地上摆着的半人高黄铜莲花香炉中,还焚着雅致宁柔的香料。

  只是此时吏部三位领导,都被公务煎熬的心似炭火,均觉得屋里太热了。

  裴行俭直接起身去推开窗户,让冷冷的雨夹雪在脸上拍了一会儿,才退回来。

  他随手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就开始吃点心——桌上放着的是王家珍方所制的点心莲藕蜜枣糕,清甜可口。

  只是王神玉跟姜沃一样,想到公务缠身没什么胃口,唯有裴行俭化悲愤为食量,自己一人吃掉了一盘子。

  也是他最先振作起来道:“先分一分公文吧。”

  王神玉和姜沃无力点头。

  在开始前,姜沃还友情贡献出两样私家珍藏——孙神医亲手所制的保心丹以及薄荷膏。

  王神玉立刻接过来:“我得吃一颗!”

  裴行俭原本觉得自己不用。毕竟他也是武将出身,从前在百济文臣武将的活儿一起干着不也撑下来了?

  但等姜沃开始报考功属需要改动的公文后,裴行俭伸出了他的手:“求一丸保心丹。”

  吏部三位领导,就这样边磕药,边努力厘清要改动的公文总数。

  正在埋头奋斗中,就从开着的窗扉处,看到一人举着油纸伞匆匆走过廊下。

  来人穿的是显眼的紫袍。

  王神玉立刻放下手中公务,精神一振:“必也是一位苦主。”

  他就不信,这道旨意苦的只是他们吏部。

  果然,推门进来的是户部辛尚书,他老人家脸色白的好似他心心念念的银币似的,进门问道:“这,这日子还有法过?”

  要知道这可是年初啊,他们户部辛辛苦苦写完一整年的预算度支,就准备春分下发各部了,结果晴天一个霹雳……

  姜沃与裴行俭俱起身让座。

  辛尚书坐下,刚准备说话,就见裴行俭敏锐看向窗外,然后道:“又有人来了。”

  这回推门进来的是礼部尚书许圉师。

  许尚书一进门,就抖着胡子道:“你们都在?好,好,正好议一议这事!”

  他几步走过来坐下来道:“这可如何是好?这骤然一改职官,我们礼部上下就算是累死也是干不完的——二月里贡举刚过,诸事还未定!”

  “且因去岁秋收大丰,陛下早定了今岁三月初要行‘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两礼,这可如何忙的过来?”

  辛尚书听到这里忽然插了一句:“既然去年就定了亲耕亲蚕,老许你怎么拖到这会子?”

  许尚书立刻转头怒道:“这是什么话?你以为谁都像你户部似的?凡事拖到最后才办?我礼部贡举都办完了,你户部还有未拨下来的银钱呢!我明儿就亲自坐到户部去要账!”

  惯于欠钱的辛尚书语塞。

  王神玉抬手,按住两人的胳膊,风风雅雅调解道:“不要内讧。”

  然后许尚书继续‘哇啦啦哇’吐苦水:“我礼部正是因为办事勤谨,提前将亲耕亲蚕两礼的规制都拟好了,这会子才苦啊。”得把随行天子亲耕的朝臣官名全都改一遍。

  这还不算完——

  “且你们吏部和户部,只改百官名称,然我礼部的皇后亲蚕礼上,还要改后宫品级啊!”

  这,确实是。

  许尚书这么一说,姜沃等人也想了起来:皇帝这次‘大改名运动’,并不只涉及前朝,还有后宫。

  甚至于,后宫改动更大:从此后,后宫再没有什么‘贵妃’等正一品妃,也没有什么‘九嫔’‘才人’,这些妃嫔名称全部废止,改为‘正一品赞德’‘正二品宣仪’……

  虽说当今后宫里没多少人吧,但这名称一改,礼部所有‘亲蚕礼’的公文确实都得跟着变动。

  姜沃感慨:原来最惨的人在这里啊!

  王神玉摇头,露出不忍卒听的样子来。

  姜沃适时向两位尚书发放保心丹。

  人均服药后,王神玉凝神片刻,然后忽然推开了眼前的公文,冷静道:“既如此,就不做了。”

  另两位尚书抬头看他。

  王神玉道:“一起去向陛下请命,已有的公文就不要动了。甚至直到三月前,各署衙依旧照旧。”

  “在其位谋其政是不错,却不能累死在这些无用功上!”

  姜沃与裴行俭心声一致:感天动地好领导。

  其实姜沃面对这些多出来的公务,第一反应也是浪费,人力和物力的双重浪费。

  于是她今日至此,是想厘清吏部工作后,带着具体数据去寻帝后,请旨免改已成公文的。

  没想到王神玉先提出来了——他一向非天子近臣,但在此事上却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实在是大唐好领导。

  比如与他身份等同的辛尚书和许尚书,就都迟疑不敢去:“陛下已然下圣旨,咱们却迁延不履,陛下会不会觉得咱们惫懒渎职?”

  “尤其是为了赵国公之事,陛下近来心情极为郁郁不快,朝臣们动辄得咎,东宫属臣都发落了一批了。”

  在座几位老狐狸(加两只中狐狸),当然心里都明镜似的,陛下为何发落了一批东宫属臣。

  但此时都睁眼说瞎话,只推给陛下心情不好。

  许尚书忽的感慨道:“若是英国公在朝就好了。”尚书左仆射作为六部的顶头上司,正可去向陛下陈情。

  可惜,英国公李勣此时不在长安。

  *

  时间往回倒拨一点。

  两月前,龙朔元年十二月,北境传来紧急战报:铁勒九部反,集兵进犯唐边。

  说起铁勒九部或许有的朝臣不熟。

  但若说起铁勒诸部的前身,便令人耳熟能详了——

  ‘铁勒’其实算是大唐对北境诸族各部的统称。唐初,诸部中以‘回纥’和‘薛延陀’两部最强。后来,这些分散的铁勒各部就共同建立了一个汗国:薛延陀。

  首领——夷男可汗。

  因此朝堂之上,一听铁勒九部犯边,英国公李勣当即就请战:真是反了他们了!

  深冬苦寒,皇帝原不欲英国公再赴北境,然而英国公十分坚持。

  皇帝便允准。

  英国公依旧是只带少量精兵离京,其余兵士则由安西都护府调用。皇帝还令薛仁贵再次为李勣大将军副将,带兵前往助战。

  李勣大将军连年都不过了,直奔北境故地重游去了。

  此时吏部中,裴行俭想起英国公:真羡慕啊,又能去打仗,又不用面对朝上这些糟心事。

  *

  见辛尚书和许尚书有些畏惧触怒龙颜,王神玉也不强求,展一展袖子起身:“那我自去请见圣人。”

  但……

  他对两位尚书道:“我去,也只会请我吏部事。”

  剩下两位尚书:……

  那还是一起去吧,人多力量大!

  正在相商面圣细节,忽有胥吏来报:“北境捷报,铁勒诸部已定!”

  裴行俭是上战场打过仗的,对军旅事最通,此时掐指算了算,奇道:“也太快了些。”

  当然,英国公出征,又是他曾经平定过的北境,裴行俭从未觉得此战会有第二个结果。

  他只是觉得战事未免结束的太快:铁勒九部是松散的联盟,挨个打过去,也不是一两个月能结束的啊。

  裴行俭接过抄送的捷报来看。

  王神玉见他看得入迷,就叩桌子道:“讲一讲。”

  裴行俭已经读完,便开讲——

  且说,叛唐的铁勒九部也算是善解人意,并没有分散开来,各自袭扰大唐边境。反而是觉得‘人多才能壮势’,于是拧成了一股绳,聚众十来万,就在天山脚下,准备借人数并地利抵御平叛的唐军。

  李勣与薛仁贵汇合后,带兵前来,两军会于皑皑白雪的天山下。

  李勣数一数旗帜,见反叛的九部皆在,心情大好。

  终于不用漫山遍野一个个去找了!

  而铁勒诸部汇聚十万大军后,面对两万唐军,这回倒是没有犯‘优势在我’错误,直接冲过来。

  但不知他们是如何想的,搞起了‘个人英雄主义’。

  铁勒诸部派出了数十名部落勇士,要求单挑——不知大唐有没有勇武之兵!

  姜沃听到这,就已经知道故事结局了。

  其实比起率兵作战,薛仁贵最擅长的还是作为先锋武力碾压。

  贞观十九年高句丽之战中,薛仁贵就是因为在阵前冲杀的太猛,而被二凤皇帝在万军中挑选出来。

  裴行俭继续往下讲去——

  “薛将军连发三矢,射杀三人,余部虏气慑,皆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1]

  三箭定天山啊。

  姜沃已经不太记得,自己第多少次感慨大唐武德了。

  捷报上还记载了后续,李勣大将军率军继续扫平余叛军,安抚收编未反叛的部落去了。

  此战已定。

  两位尚书大喜道:“既有此捷报,陛下应当也会开颜!”正好趁机去申请免掉繁冗公务。

  果然,北境战事定,令皇帝沉郁心境稍缓。

  下诏:各衙署唯更其名,不易职守,已成文书不必繁改。

  姜沃收起了自己的保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