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357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姜沃在离开京城前就想过:若是一开始就提出检田括户,京中世家们只怕要像被扔到沸水里的青蛙一样,立刻蹦尺高。

  于是这一回,姜沃一改她从前最喜欢的‘开窗理论’,用上了‘温水煮青蛙’。

  起初,京中这些世家都以为,姜侯要在江南西道过一把‘大理寺卿’的瘾。

  甚至最开始,还有傻白甜的朝臣在同情姜侯:真惨啊,说来巡按使立威,查查当地州县官员是最简单的。结果姜侯出师不利,偏生被滕王缠上了,不得不在当地查什么违背律法‘逼良为奴’等事。

  这里头水多深啊。

  姜侯真是命途不济:刚在京中被东宫猜忌,离开京城又被滕王这种人‘逼迫’着跟当地世家对上。

  真是忙命啊。

  然而等上月黑齿常之到江南西道,姜侯开始挨个抄洪州当地世家后,渐渐有‘青蛙’开始觉得不对。

  这水温,似乎有点高啊。

  于当地查查滕王状告罢了,怎么还闹到要抄家的地步呢!

  彼时朝堂上已经有世家多有不满之意,甚至想要准备弹劾姜侯。但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或者说,跟裴行俭奇异的达成了心灵共识——

  这离朝的宰相,比在朝的宰相,杀伤力更大啊!

  原本姜相天天戳在朝上的时候,他们为了公事弹劾姜相,或者说跟姜相政见不同提出异议,还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毕竟姜相掌吏部多年,选衡官员,素有公平可称的名声。只要你针对她政见之时,不搞人身攻击且就事论事的话,提出反对意见是不用担心被报复的。

  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儿,就不用怕姜相为难。她照样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考功结果。

  但现在不一样了!

  姜相不再是掌吏部的宰相了。

  她不再需要做到吏部尚书对官员的‘公平明著’。她现在是巡按使代天巡牧,专门就负责访察精审,弹举纠正事,换句实在话说——她现在的公务就是去各地找茬!

  而且……整个大唐十道,她均可去得。

  世家们忽然意识到:这,这还真不如姜相在朝堂戳着,改改吏部选官制度呢。

  若是他们这会子在朝上弹劾了姜侯,会不会巡按使下一个‘景点’就直接杀到他们祖籍去?

  在京中为官的臣子,尤其是朝堂重臣,顶多能保证自己不出岔子,难道还能保证祖籍家人,各个都不出岔子?

  从前他们弹劾‘姜相’都没有这么顾忌棘手感,如今,面对退去宰相位的‘姜侯’,却觉得无从下手了——

  世家们身后庞大的家族,是助力,却也是他们的软肋。

  他们行事要为家族考虑!谁都不愿意主动站出来,冒这个得罪姜侯的风险,做明面上弹劾她的人。

  万一她冲着自己家就去了呢?

  在谁都不愿意明着站出来的情况下,只能搞暗示了。

  于是朝堂之上,有御史试着提起姜侯在洪州‘连抄五族’之事,对天后暗示:姜侯在江南西道似乎闹得有些太过了,只怕搞的民心惶惶。

  天后当时就颔首道:“是,我亦知,姜侯在洪州,查处不法事颇多,政绩斐然。”

  御史:??他们是这个意思吗?

  暗示不成,又无人愿意主动‘冒风险’明示,等京中再收到消息的时候,洪州差不多的世家,都被姜侯与黑齿常之将军推了一遍了。

  罢了。

  洪州到底没有什么顶尖世家,就罗家所谓的上面有人,也不过是有姻亲在京中为官。

  关键时候,姻亲有什么用,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还不少呢。

  抄都被抄完了,还能如何。且姜侯此举虽令世家集体不快,但帝后都当没看见,甚至还有赏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只盼着她抄完洪州,就停手吧。

  世家们绝不信,姜侯还敢走到哪儿抄到哪儿?那她不怕自己‘突然病逝’或是‘路上出点意外’?

  黑齿常之将军总不能永远带兵跟着她吧。

  *

  直到端午前,那道《置劝农判官诏》下达,世家朝臣们才幡然醒悟,原来抄家才是开胃菜!

  诏书有云——

  “江南西道不过一洪州尔,便见士族多有不惧律法,恣行吞并熟田之事。”

  “……夺人永田,致使百姓无处安置,为弊甚深!”

  “现置劝农使,前往江南西道诸州,厘革户籍,巡视田亩。”

  “凡世家侵占掠夺熟田并良民,不限载月近远,宜并却还!”*

  “自此王公、百官、勋荫等家,应置庄田,不得逾制。”*

  当然,这道诏书很长,里头还有很多令世家如‘晴天挨了个霹雳’的细则。但哪怕不捉摸那些细处,只看这头几条总纲,就够摧心断肠的了!

  且诏令下达的大朝会上,天后别说没留给世家朝臣反对的时间,简直是没有留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只听宣诏过后,天后直接点名道:“裴卿。”

  吏部尚书裴行俭站了出来。

  王神玉侧首看了一眼站出来的熟悉身影,心中也不免有点感慨:唉,守约真是个靠得住的人啊,这两个月来烧灯续昼未曾稍歇,鬓边星星点点的白色都快转向成缕的白发了。

  王宰相不由下定决心:自己以后可要多帮守约一些——家中新配的乌发膏,连方子带成药都送给他好了。

  同时心里也很欣喜:守约终于忙完劝农使这件事了,从明日起,就可以帮自己分担更多赈灾事了……要不,全交给他吧,感觉经过这回,守约看起来更靠谱了!

  还好裴行俭没有读心术,若他知道王神玉所想,估计要当场先磕保心丹,才能继续回天后的话。

  *

  不过,裴行俭不用磕药,但在场世家朝臣们,都很想吃点保心丹!

  因裴行俭站出来念的,是派向江南西道的劝农使官员团名录。

  这份名单很长——

  江南西道共有十八个州,按如今的户籍数目来分,上州五、中州九,下州四。整个江南西道的户籍数目,根据去岁户部的统计,约有四十五万六千户。

  裴行俭按照上中下州,分别要选‘、二、一’名劝农总使,以及各配置五到十个劝农判官的标准来选人。

  在收到姜沃第六封‘慰问’信后,裴行俭终于为整个江南西道,选出了共一百六十名‘劝农天团’。

  一百六十人,各个都是裴行俭亲自挑过的。

  因此事高度机密,天后曾说过,在诏书正式成文之前,京中最好只有他们几人知道。

  因而裴行俭考察人的难度大大增加,且还不能把这件事交给裴炎等人(不过除了这件事,其余差事裴行俭还是找到了几个‘水鬼替身’的)

  而此时,在朝上被天后点名的裴行俭,站出来公布名单的瞬间,只觉得他终于解脱了。

  裴行俭根本不想回忆,过去这两个月来,他是如何一边私下精挑细选合适的官吏,一边制定‘劝农使’这种新官职的职守与考核标准,同时又担着吏部尚书日常公务的。

  别问,问就是靠一口仙气活着。

  他有时候太累了,还会去凌烟阁,去师父苏大将军画像前面坐上一会儿,想想要不是师父当年收他做徒弟,训他成为武将,可能现在……他都累的跟师父去地下相会了。

  这一日的大朝会,裴行俭终于站在朝堂之上,把这份名单念了出来。

  在无尽的疲惫中,裴行俭也终于放松了——

  这近月来,姜侯在江南西道烧水,他们在这里准备锅盖。终于,在水的温度上来后,也把锅盖盖上了!

第227章 京中的两封信

  五月,原本是大唐最受欢迎的月份之一。

  因根据假令,五月除了端午的休沐外、下半月还有十五天的田假,以供官员们‘农忙’。

  简称放假月。

  但今岁,许多朝臣站在大朝会上,就觉得接下来要放的这个‘田假’,简直是……讽刺啊。

  这是特意赶在他们放‘田假’前,告诉他们,你们将要保不住自己的田了吗?

  裴行俭读完长长的一串劝农使名单后,含元殿鸦雀无声。

  还说什么?

  这天后的诏书才下,吏部所有的劝农使居然都选好了!而且之前竟然一丝风声不漏。

  也是今年旱情的缘故,哪怕吏部尚书亲自选了许多擅术算的低等官员,又调了长安城周边不少县尉回来,朝堂之上都只以为是为赈灾事。

  如今想想,吏部尚书选了许多县尉……而县尉的职责是什么?虽只是小小九品官,但却正好管着一县年收耗实庶务(粮食局),还有一条就是负责查收率课调!(税务局)

  这也是裴行俭选人的原则:全是有基层经验,真正与当地乡里打过交道,下过田亩的官吏。

  总之,听裴行俭念完后,世家朝臣们幡然而醒:这就是预谋已久啊。

  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这姜相骤然病归,不得不离开朝堂去做什么巡按使,莫不是帝后、东宫与姜相一起做的戏吧!

  要不是生此事的主力,东宫属臣李义琰还正蹲在河渠旁看河渠,他们更要这样怀疑了!

  见天后将人都选好了,朝臣们自知反对也无用,只好另想法子——

  然能压住摄政天后下诏的,也唯有皇帝了。但,时值端午盛夏,皇帝一如既往病的厉害,除了天后、儿女和长乐公主等几个同胞姊妹,其余一个人也不见。

  这再想求情,也得见到人才行啊。

  若说求东宫……现在东宫上下朝臣皆是帝后换过的人,去求东宫简直是自投罗网啊。

  这一日大朝会上,天后凤目微扬,神色威仪端凝中又带了几分和悦:“端午值中夏,炎天暑热,诸卿保重。”

  **

  这日裴行俭回到家中,就见家中多年老仆看到他还惊了一下,然后立马抬头看了看日头问道:“今日郎君怎么这个时辰就回府了?”

  这一问,简直问出了裴行俭一把辛酸泪。

  说来,这是自姜相离朝后,他第一次回府比夫人库狄琚要早。

  于是库狄署令从署衙回到府中时,见到他还特意行了个见上峰的官礼,笑道:“恭喜裴尚书,终于能歇一歇了。”

  裴行俭原本正端着一杯苦参饮放空自己,闻言不由带笑,也特意起身回了个官礼:“多谢库狄署令。”

  夫妻俩这两三月,能坐下来说说话的时间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