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四木
“如果将来,你与陛下之间有什么误会,有彼此不好说的话,我会居中转圜。”
“如果有朝臣在陛下面前对此事进谗言,我会为你分辩。”
“自然,如果将来你一时迷惑,走岔了路,我也会提点你。”
姜握想起了系统中最新的体质【神元久驻,长命百岁】,也想到了她那枚殷红色的骰子。
她声音依旧稳定而温和:“曜初,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
“我放心为止。”
**
这一日,姜握来到蓬莱殿前,已经是黄昏时分。
因而见到了一番霄倚霞连、光曜疏轩的美景。
她入殿内后,就去推开了窗子,请陛下同赏外面落日流霞。
看过夕阳后,姜握提起方才进门的看到的场景——
她进门时,就见圣神皇帝原本正在聚精会神写着什么,听到声音抬眼看她进门,就停了笔。
还随手用奏疏将方才正在写的纸张掩住。
哪怕皇帝这些举动做的很自然,姜握还是看出来了:陛下,这是在写什么不愿意被人看到的东西?
会是什么?
虽然知道‘好奇害死猫’的道理,但姜握到底还是没忍住——像是看到大猫在跟前,虎须一颤一颤的,自然是忍不住想要捋一捋试试。
她很小声发问:“陛下,是在写那种不能见人的话本吗?”
圣神皇帝:……
姜握说完后就迅速道:“臣告退”。
边说已经边往后退,准备溜走。
然而刚退到一半,就听皇帝出声令止:“站下!”
姜握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唉,应该先走到门口,再问方才的问题。
圣神皇帝抽出奏疏下的几张纸:“这些事,朕也才想了个大略,原想着细细理一理再说。”
“如今不拿出来给大司徒看。”皇帝在官位上特意加重了语气,然后道:“朕倒无法得证‘清白’了。”
“拿去瞧吧。”
作者有话要说不负责任小剧场:
昭陵小剧场。
李承乾看到姜握与曜初的对话,心道:假如当年,他与父皇之间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们父子是否不会……
(他转头对长孙皇后):如果当年,阿娘一直在就好了。
二凤皇帝听了这话,当场破防。
荔枝看到父母兄长伤感,也跟着落泪。
哭了一半,发现似乎有哪里不对:等等,兄长说,如果阿娘在就好了……
是,一个贤明聪慧,且与皇帝和太子都感情深厚的皇后,必然能够居中调和许多矛盾。
那么类比过来,媚娘是皇帝,曜初是太子……那姜卿……
荔枝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朕才是圣神皇帝唯一的正宫。
PS:声明一下~小剧场都是写着玩的,都是梗,绝不涉及正文的cp。
按照网站写历史文要求:1.不能改变历史人物的取向;2不能感情线混乱,尤其是不能结局的时候,一个主角人物有多段感情并存。
第303章 武皇的四项创举
窗外夕阳西下后,天空中留下一片轻柔的紫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灯烛浮动在茫茫黄昏中,像是地上的星星。
姜握隔着桌案,从圣神皇帝手中接过那几张纸。
她准备就站在那里看,以示自己在为方才的话在格外认真的‘认错反省’故而‘自我罚站’。
皇帝如何看不出,摇摇头道:“去那边坐着看吧。”
姜握这才来到窗前的榻上坐下来,一打眼就见白韧细致的竹纸上,极为熟悉的字迹有些急促地微乱,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两笔——足见写字之人思绪太快,笔下的字跟不上思路。
且还有些显眼的涂抹改动之处。
难怪皇帝方才随手掩过,还不预备给她看——这都不能算是草稿,只是算是随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随手记。
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灯盏,照亮眼前一方。
早在天光暗淡之前,蓬莱殿中就点起了明亮的灯烛。
姜握之前就发现了,虽说如今玻璃眼镜在两京中是绝对的顶奢,在许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
但圣神皇帝不喜欢花镜。
大概是见了太多年先帝为视力不好所困,总是目眩难受的缘故,皇帝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也不喜花镜。
不过,圣神皇帝倒是颇喜欢别的透明玻璃制品。
尤其是在夏日,蓬莱殿的桌案上,都会换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瓮来装冰,比起瓷瓮来,透着一种别样的清凉感。
姜握此时就坐在一只烧成淡绿色的玻璃瓮旁边,里面堆着的冰山融化,带来丝丝沁凉之气。
但很快,在姜握看清这几l张纸上的内容时,就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盛夏暑热或是冰瓮阴凉——
她整个人被一种预料之中的极大震撼击中了。
‘预料之中’与‘极大震撼’两个词,放在一起,这听起来很矛盾。
但这个世上,也只有她,会有这种矛盾。
如果换了其余朝臣,看到这几l张纸,应该只会大为震惊。
因这几张纸上写的几条开创性的举措,无论哪一条,都不会只是震动朝堂,而是会震动和改变整个国家!
且唯有姜握知道,如今她眼前的这几张纸,不止于影响此世,更有千百年的后世!
*
她不由抬头去找寻陛下的身影。
只见圣神皇帝正负手立在窗前。
她正在看天际的淡紫色转为夜色将至的郁紫。月亮出现在天边。
感觉到姜握的注视,武曌才回头:“大略看完了?”
“我见你辛辛苦苦思量办学之事,自是为了培养人才。”
“然而,有才之人若要能够得用出头,必要有更为公平可称的选拔铨衡之制。”
“今日是你为尚书左仆射后,第一回 召诸署朝臣大议事——没有来回事的朝臣,蓬莱宫倒是难得清净一日。”
“你去忙着培养人才,朕就想了些考选人才的新法子。”
“且这些法子,将来不只可以用在学校上,更能用在贡举上。”
“偏生朕还没彻底理清楚,你就过来了,还非要看不可。”
在圣神皇帝说这段话的时候,姜握一直沉默着。
她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心境。
其实没有什么言语和辞藻,能够形容方才姜握见到这几件事的心情。她再次低下头,把陛下这几l项开创之制挨个看过去——
第一页纸上,写的就是大名鼎鼎,千年后依旧在延用的‘糊名法’!
圣神皇帝见她重新低头看向纸张,也就走过来指着这几l个字道:“从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勋贵的荫封官。有了贡举,才算寒门多了一条晋身之道。”
“朕还记得,当年改贡举制度的时候,先帝还说过一句话:‘期乎来日,朝臣中士族、勋贵出身者,哪怕以荫位得官,却也觉不由贡举入仕,终不为美。’”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
这句话已经基本算是实现了。
朝堂上已经形成了‘贡举进士’考出来的官,含金量更高,也更容易升官的认知。
因而朝上走贡举出身的官员,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多有世家勋贵的后代,哪怕父祖争气,能够庇荫给他一个荫封官,还是会选择去搏一搏科举,实在不行再‘继承家业’。
但……
贡举在朝堂上越来越重要,也就催生了一个新问题:贡举进士的含金量高,世家名门都越发重视——但他们重视的方式,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学,争取考个好名次。
他们还很重视搞搞歪门邪道,通过各种贿赂考官,来给自家儿孙弄个好的贡举名次。
圣神皇帝略蹙眉,帝王之威展露无遗。
“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难推脱——考官也在朝为官,若是上峰、交好同僚,亦或是姻亲旧故,将子孙的姓名托付过来,考官难免要容情一二。”
“考卷上需写明详细籍贯,姓名,甚至父祖姓名,原是为了怕贡举考子众多,若有重名者会混了文卷。”
“既如此,自今岁贡举起,学子需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1]
看不到是谁,作弊走人情给名次的难度自然极大地提升。
糊名法,自此而起!
此法一出,后世无论如何改朝换代,都历代延用此制!直至姜握来到这里之前的时代,亦是如此。
看着这几l个字,她不由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参加考试,见需要侧过试卷来写名字,回家还问过父母。
妈妈告诉她,这是为了到时候把试卷上的名字一起装订覆盖起来,阅卷老师看不到具体是哪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更公平的来阅卷。
彼时的她年幼,还没有开始上历史课,根本还不了解武皇其人,其事。
但其实在那时就……姜握想,她亲身体会到陛下留下来的传承,其实比她知道预想中的,又要早很多年啊。
上一篇:明月别枝
下一篇:重生后万人迷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