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1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穿越重生

  柿子还能说是掉到地上自己捡来的,可那些柿饼呢,这东西不经过加工可成不了这个样子。

  总不能从树上“吧唧”一下,就摔成了饼样吧。

  林远秋的脑细胞是转了又转,他得赶快想出个应对的法子才行。

  唉,林三柱啊林三柱,你可真是个坑娃的爹啊,你家儿子给你好吃的,那是孝敬你呢,哪知你却把儿子给卖了。

  果然,没过多久,光着脚丫的林三柱又异常兴奋的跑回来了,只见他三两下把布鞋套上后,就一把抱起发着呆的林远秋,而后又迫不及待的往正房去了。

  林远秋还抱着一丝幻想,“爹,我的柿子呢?”

  “都给你爷奶了啊!”

  林三柱回答的理所当然。

  林远秋磨牙,他和两个妹妹也只尝过一个呢,这就全充公了?

  看来以后他得记牢,遇事千万别得意忘形,这次要不是自己还夹杂着丁点想显摆的心思,也就不会被一锅端了。

  ……

  正房屋里,林大柱和林二柱趿拉着鞋,两人刚准备洗脚上炕,就被老林头给叫了过来。

  这会儿兄弟俩见老娘手里拿了块像饼子的东西,且还一副十分宝贝的样子,林大柱和林二柱有些好奇,“娘,您手里拿的是啥?”

  怎么从来没见过啊。

  吴氏但笑不语,拿起笸箩里的剪子,对着柿饼咔嚓咔嚓几下,很快就把圆圆的小柿饼分成了好几块,然后往两个儿子面前一推,“你俩快吃吃看!”

  吴氏脸上满是压不住的喜色,刚才她和老头子已经尝过一个了,甜糯软口,实在好吃。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没犹豫,各自捡了一块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后,眼睛就亮了起来。

  “娘,这糕点哪儿来的,吃着挺好吃的。”林大柱忍不住问道。

  这饼子甜甜糯糯的,实在太好吃了。

  一旁的林二柱跟着点头,十分认同他哥的说法,他吃着也觉得香甜软糯,确实挺不错的。

  “这哪是糕点啊,老三说这叫柿饼,就用咱家后院那些柿子做的,哈哈,娘还是头一回听说柿子能做成饼的,且还这么好吃。”

  吴氏边说边又揭开炕上的罐子,把剩余的十来块柿饼全拿了出来,“罐子里头还有好些柿子呢,都是狗子存起来的,听老三说,这些柿饼也是狗子摆弄出来的。”

  “也不知狗子是咋想到的。”老林头刚刚已经激动过一回了,这会儿再看到这么多柿饼,忍不住又拿起一块,对着油灯仔细瞧了起来。

  橙红色的柿饼在油灯的光照下,格外晶莹剔透,饼身上还挂了层薄薄的糖霜,老林头可以肯定,要不是柿子蒂还长在上头,保证没人会想到,这绵软香甜的饼子,是用柿子做成的。

  看到老大老二满脸的吃惊,老林头一点也不意外,先前老三把罐子抱过来时,他也挺惊讶的。

  谁会想到,才一个五岁的小娃儿,竟能想到把柿子做成柿饼吃,这脑袋瓜也不知咋长的。

  老林头自动忽略了林远秋偷藏柿子的事,毕竟眼下这个叫柿饼的吃食才是最吸引人的。

  他已经想到了用柿饼挣银子的法子。

  很显然,林大柱和林二柱也想到这上头了。

  这么稀罕的吃食,想来喜欢的人肯定不少。

  没让老林头几个等多久,抱着儿子的林三柱很快跟个猴似的冲了进来,而后把林远秋往炕上一放,“狗子,你快跟爷奶他们说说,陶罐里的柿饼是怎么弄的。”

  怎么弄的,就这样弄的呗。

  林远秋只差朝自家爹翻白眼了,没见过坑儿子坑的这么彻底的。

  再看屋内如三堂会审般的架势,林远秋心想,要不自己干脆来个闭眼开嚎,这样他们应该拿他没辙吧。

  不然待会说不定要挨揍,毕竟四堂哥偷柿子吃被揍的屁股红肿的事,还刚刚发生在前不久呢。

  且四堂哥当时也只偷吃了一个,比起自己这满坛子的柿子,罪名可要轻多了。

  纠结着柿子的林远秋,压根不知道屋里人的关注度都在那几个柿饼上,这也难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肯定想不到,在前世司空见惯的柿饼,在大景朝却没有这种吃法。

  是以等老林头再次提起柿子时,林远秋也没往这边想,只把自己早已想好的应对说了出来。

  “是大风把柿子吹下来的。”林远秋满脸的认真,“孙儿吃着有些涩口,就想着装到罐子里捂一捂,炕上暖烘烘的,柿子就熟了。”

  听林远秋一说,几人才想起,对啊,未熟的柿子被风吹下来后,可不正是又硬又涩没法入嘴的吗,可他们这会儿再看罐里的柿子,早已变成橘红色,且摸着也软软的了。

  这么说来,柿子不一定非得等熟了软了才能摘下来。

  林大柱有些激动,他好像知道柿子催熟的法子了。

  老林头也想到了,心里更是明白,如果催熟法子有用的话,那往后自家的柿子,就可以比别家早好多天上市。

  这样的好处就是,多少一斤可以由自家说了算,再不会柿子成堆的卖不起价格了。

  老林头强按下心头的激动,准备到明年柿子长出来时,就试试催熟的法子。

  对于柿饼的做法,林远秋也有了应对。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学着五岁小孩的语气,道,“孙儿看到有些柿子摔破了皮,就学着奶晒蒲瓜干的样子,也把柿子去了皮,再把它们晒到柴铺上,等孙儿记起来再去看时,柿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做柿饼上,林远秋还真没有乱说,其实这些柿饼的由来,也算是无心插柳吧。

  当时掉落下来的柿子,的确有好些摔破了皮的,想到就这样丢了实在可惜,于是林远秋学着前世姥姥做柿饼的样子,把破柿子的外皮撕了,然后晾在后院的柴堆上。

  因着柴堆那儿有不少的木柴,加上位置比较偏僻,几个柿饼晒在上头根本不起眼,所以之后的几天,林远秋已把这事给忘光光了。

  而家里也没人留意到那块地方,所以,等林远秋再想起时,发现柿饼已经晾晒成功了。

  而后林远秋又学着姥姥的手法,把它们一个个轻轻压扁,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林远秋的连比带划下,老林头和吴氏,还有林三柱他们,算是听明白了柿饼的做法,也下意识地认为,这些柿饼完全是狗子歪打正着,凑巧做出来的。

  这样的理解正是林远秋想要的,不然他一个小毛孩,突然做出这个,实在不合常理。

  “狗子,做柿饼的法子你可不要与旁人说,晓得了吗?”

  老林头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语气十分认真。

  “是啊,狗子。”林三柱也跟着说道,“今晚你和爷奶,还有大伯二伯说的话,再也不要告诉别的人,知道吗?”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跟着叮嘱:“狗子,你爹说的对,做柿饼的法子,咱们可不能对外说。”

  到了这会儿,林远秋总算回过味来了,合着自己这个柿饼,在大景朝算是头一份啊。

  这也能理解为何不让自己往外说了,想来是打着日后做柿饼卖的主意吧。

  对,一定是这样的。

  想明白原由后,林远秋心中不免有些惊喜,要真能做柿饼挣银子,那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来说,肯定是件大好事。

  所以,这样的挣钱好法子,傻子才会往外说呢,林远秋摇摇头,朝老林头无比认真道:“孙儿不说,孙儿肯定不说。”

  打死他都不说。

  老林头很是欣慰,自家小孙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既然问清楚了话,接下来就没林远秋什么事了,老林头让林三柱先送狗子回房,虽做柿饼的事要到明年才能开始,可父子几人这会儿兴致正浓,想提前规划一番。

  林三柱脱下袄子给林远秋包上,从正屋到三房可有一节路要走,大晚上的,别把自家儿子给冻着了。

  “爹爹,我的柿子。”

  林远秋想最后争取一下,能拿回几个是几个。

  对哦,这些柿子可是自己狗子一个一个攒起来的。

  林三柱有些后知后觉,这才想起柿子被自己一锅端的事。

  “爹,这些柿子可是狗子攒下的。”

  林三柱的言下之意,他儿子好不容易攒下的,他得搬回房里去。

  吴氏一把摁住罐子,里头的柿子少说也有三十来个呢,先前自己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她肯定不能让老三全拿了去。

  最后,老林头一锤定音,所有东西按人头均分,三十五个柿子,每人分两个,余下的一个,老林头直接给了林远秋。而柿饼,一人一块肯定不够分,于是吴氏拿出剪刀,一顿咔嚓咔嚓,几个柿饼转眼就剪成了十七八块,这下每人都能分上一嘴了,倒是不会吃亏了谁。

  林远秋觉得,吴氏一定是分白面馒头分出经验来了。

  ……

  临近腊月,天越发冷了起来。

  半夜时分,林远秋隐约听到窗外头响起了沙沙声,这是下雪了吧?

  他紧了紧被子,一转身,很快又进入了梦乡。

  ……

第11章 晨课

  老林头和吴氏依旧临近卯时就醒了过来,等看到屋外白茫茫一片后,夫妻俩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狗子今日肯定不会去上学了。

  于是老林头又重新上了炕头,拿过荞麦枕头往后背一垫,就拿剪子剪起了烟丝。

  吴氏见了,忍不住开口,“这会儿屋里头还暗着呢,哪里剪的出细烟丝来。”

  老林头不以为意,这活自己都做了几十年了,如今不说屋里亮不亮堂,就是闭着眼,他都能把这几张烟叶给料理明白了。至于烟丝剪得细不细的,怕啥,都是往烟袋锅里点着烧的东西,谁还在意这些啊。

  对于老头子的不听劝,吴氏也无法,反正两人成亲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听过自己一回。

  就一属犟驴的,有啥办法。

  吴氏搓了搓手,这天可真是冷,对了,她得找找,看家里还有没有可用的棉花,老三的新袄子卖了,她总要想法子,往他那件破棉袄里加点棉花才行,不然大冷的天,哪吃得消啊。

  想到这里,吴氏忙起身下了炕,打开衣箱后,就翻找了起来。

  几十年的夫妻,不用多问,老林头就猜到吴氏想做啥,他想了想开口道,“你把我那件细棉袄子改改给老三穿吧。”

  吴氏一听,炸毛,“这咋行,这可是大妮二妮特地给你做五十大寿的。”

  前年老林头五十岁整,两个闺女给爹娘各做了身袄子,用的细棉布做的面料,絮了六两棉芯,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这也是老林头和吴氏唯一的好衣裳。

  是以,两夫妻平时都不怎么舍得穿。

  吴氏还好,每年除夕正月,都会拿出来套一套,而老林头的这件,一直就在箱子里头放着了。

  用他的话说,自己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地里,且到哪都有烟袋锅子跟着,这要是一不小心把新袄子给烫个洞,那还不得心疼死。

  于是,老林头的新袄子,就基本没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