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6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穿越重生

  前世还从没被扯过耳朵的林远秋,今天也算头一遭了,再看了看吴氏手里的柴火棍,打到屁股上肯定很疼。

  都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林远秋想了想,而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再看向吴氏,道:“奶,孙儿见爷爷,还有大伯二伯这几日挖地这么辛苦,只以为爹爹买肉回来就是想给他们补补身子的,所以就帮忙煮了。”

  众人:这娃儿可真懂事啊!

  林远槐和林远柏:他们以后得多跟狗子弟弟学学,这样可以少挨揍。

  ……

  第二日,依旧和昨日差不多的时辰,林三柱坐上了去往镇上的牛车。

  今日背着的包裹可比昨日要大了不少,这不,昨晚打包时,冯氏特地给多加了层包袱皮,免得到时不小心散开,而弄脏了绣品,毕竟这里可是五两多银子呢。

  是的,昨晚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已经把剩下的绣品还能卖多少银子给算出来了。

  四十六个笔袋,五十二哥扇套,三十六只钱袋,还有二十五个荷包和二十二方帕子,再加上二十双鞋垫。

  一共还有五两三钱又六十文的进账。

  吴氏只差拎着林三柱的耳朵再三嘱咐了,要是明日再乱花银子,小心回来老娘收拾你。

  林三柱连连摇头,他保证不乱花,“娘,明日是不是就要分银子了啊?”

  吴氏翻了个白眼,转身,给林三柱一个后背,懒得搭理这掉进钱眼里的糟心玩意。

  等林三柱到达书肆时,高掌柜已经在候着了,看到林三柱过来,忙连人带货引进了后堂,接着就迫不及待看起绣品来。

  嗯,不错,等高掌柜看到又多了许多新鲜字样后,忍不住连连点头。

  昨日他把绣品摆出来后,立马就卖了三只笔袋、五个扇套,荷包和钱袋也开张了,还有他以为肯定不好销的鞋垫,居然一口气卖出去了六双,而那位买了鞋垫的书生,还一个劲的打听有没有其他寓意好的,若有的话,他还想再买。

  且在这些绣品的带动下,店里文房的生意也好上了不少,光是昨日一天,就收了二十多两银子,都抵得过先前两三天的进账了。

  看着摆得满桌的绣品,高掌柜心想,自己是一股脑全摆出来卖好呢,还是细水长流,每日摆个十来件出来。

  点清了货,结好了账,高掌柜邀林三柱坐下来喝茶,“林老弟,日后家中又有绣品做好,尽管送过来就是。”

  林三柱点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林三柱本还想提一提签长期供货契约的事,可都说上赶子的不是买卖,既然高掌柜还没这个想法,说明人家有自己考量,他还是等上一段时间再说吧。

  至于为啥要等上一段时间,因为林三柱有预感,他可以肯定,不出几天,镇上就会有人模仿他家绣品,毕竟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会做绣活的人,基本都能学个九成九。

  最主要的就是,模仿的人多了,绣品的卖价肯定要往下降,想来高掌柜也正是明白这点,才没提出进一步合作的想法。

  林三柱准备等下回家就与爹娘说一说这事,再让媳妇和嫂子她们快来镇上把绣线和布料准备起来,得趁着现下还能有个好价格的时候,再赶一批绣品出来。

  想到卖柿子那会儿,大哥二哥挑着担子起早贪黑,一连奔波半个多月,也只得了一两多银子的收入,相比之下,做绣活可挣的多多了,若是错过,实在可惜。

  想到这里,林三柱没多逗留,出了书肆,就快步往南门大街走去,林冬的牛车停在南门街口,这会儿过去,正好能赶上晌午回村的这趟。

  ……

第25章 分银子

  今日被悠闲在家的父子三人,实在有些不太适应,这不,在家里来回晃荡几圈后,又往地里去了,只不过这次没扛上锄头,剩下的十亩地都雇牛犁了,他们要是再扛着锄头过去,不是吃饱了撑得慌吗。

  “爹,儿子咋觉得心里舒坦了许多呢?”才出了院门,林二柱就忍不住开口说道。

  林大柱也点点头,“儿子也觉得心里的大石头好像放下了。”

  看了看两个黑瘦的儿子,老林头有些心疼,正月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这下又回去了,唉,这几日的农活确实累人啊。

  其实,老林头也想说自己心里舒坦多了。

  能不舒坦吗,雇了牛,不说省下了不少力气,就是速度也快上了许多。

  而速度才是最紧要的,农时不等人,若是错过了,就会影响了庄稼的收成。

  所以,前几日,大家的心弦都是紧着的,下田翻地时,更是不敢多歇上一歇。

  就像大儿子,年前摘柿子时,摔伤的腰都没好全呢,让他在家里歇着,可老大怎么都不听,依旧日日下地轮锄头挖地。

  还有老三,这么一个爱躲懒的人,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一改先前的懒样,轮着锄头使着全力。

  老林头知道,儿子们之所以这样上心,就是因为怕耽误了播种的时候。

  可现下,老林头看了看身旁的大儿子,以及走在前头的二儿子,还有他自己,全都是一副难得的悠闲,再不用担心,会因来不及把地翻出来,而赶不上播种,继而欠收了粮食,让家人挨饿。

  “爹,您看咱家的地,好像已经开始耕了!”

  林二柱大喜,边说边加快了脚步,林大柱紧随其后,也快步往自家田地走去。

  而老林头,则收住了脚步,抬头朝前望去。

  只见,离山脚不远的田里,一头大水牛低着头,使劲往前拉着犁,而跟在它身后的,是林夏,正一手执着鞭,一手扶着耙,时不时还有叱喝声传来。

  再看自家的地,已经犁出了一小半,可真是快啊。

  ……

  今日的吴氏特别爽气,一大早就舀出两碗黄豆泡了水,说是炖猪脚吃。

  一听晚饭能吃上黄豆炖猪脚,可把几个小的兴奋坏了,虽昨晚已经吃了猪肉,可好吃的东西哪里会嫌多啊,他们可是巴不得能天天都吃肉呢。

  小娃儿高兴,当娘的自然也开心,特别是在看到自家孩子较先前红润了许多的脸色后,妯娌三人觉得,前些天赶绣活的累也没啥了。

  林三柱是未时到的家,才进院门,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看来老娘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准备炖猪蹄庆贺庆贺呢。

  林三柱刚想开口喊上一嘴“娘我回来了”,就见他娘已经快步从屋里出来了,就好像一直都在等着他似的。

  看到他娘手里还拿着扫炕灰的笤帚,没乱花银子的林三柱自然不惧,这不,几个快步跑到吴氏跟前,满脸是笑道,“娘,您看这是啥?”

  说罢,就把今日卖绣品的银子全掏了出来。

  吴氏一笤帚拍了过去,“你个糟心玩意,院门还开着呢,你就显摆出来啦。”

  拍完,没等林三柱回过神来,吴氏就一把扯过他的耳朵往屋里去。

  闻声而来的林远枫则赶紧把院门关上了,并叮嘱几个弟弟妹妹,往后记得一定要随手关门,如今家里可做着营生呢,若被别人瞧了去,日后就没有猪肉和猪蹄吃了。

  几个娃儿点头如捣蒜,觉得再没有比没肉吃更可怕的事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等林远秋背着书袋回家时,若光敲门不喊上几句的话,就压根没人搭理。

  林远秋正纳闷,难道这会儿家里人都出去了?结果很快就听到门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林远柏趴着门缝使劲往外瞧,想着应该就是狗子弟弟没错了,“狗子弟弟,是你吗?”

  林远秋点头,“四哥快开门,我下学回来了。”

  话刚落音,门吱呀一声开了小半扇,然后林远槐和林远秋探出了脑袋来,“狗子弟弟,没人跟着你吧?”

  林远秋懵圈,“没有啊。”

  “那进来吧。”

  林远槐和林远柏一左一右把门打开,等云里雾里的林远秋走进来后,两人“啪”的一声,又把门给关上了。

  插好了门闩,林远槐对林远秋说道:“大哥说了,往后咱们都得记得把门关上,不然咱家挣钱的本事被人学了去,以后就没肉吃了。”

  林远柏连连点头,“对对对,大哥让我们以后跟牛蛋他们玩归玩,可千万不能把家里挣钱的事说出去,狗子弟弟,你在学堂也不要说哈。”

  林远秋点头,他自然不会往外说。

  这年头,谁家有个挣钱的法子不是藏着捂着的,大堂哥这样叮嘱很正常。

  林远秋准备待会儿也和两个妹妹说说,两个小丫头在村里也有好几个玩伴呢,到时可别说漏了嘴。

  吃过了晚饭,兄弟三人和自己媳妇一起去了爹娘屋里,既然绣品都卖完了,接下来自然是分银子了。

  吴氏早在心里打算好了,看到儿子儿媳过来后,就把装着银钱的樟木盒抱了出来,然后老大先来,吴氏拎出五串铜钱,每串一百文,五串就是五百文,递给了周氏。而后是老二,给的也是五串铜钱,接着是老三,同样也是五百文。

  吴氏虽嘴里说着分给老大老二老三,可拿出了的铜板,却全都递到了三个儿媳手上。

  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各房的银钱都交由儿媳收着。

  吴氏也是潜移默化,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和老林头之间,保管着银钱的,一直都是她。

  所以吴氏认为,把银钱交给儿媳妇保管,实在太正常不过。

  而林大柱三兄弟也觉得挺正常,这么多年耳濡目染,在三人的心里,媳妇本就该和他们老娘一样,掌管着房里的银钱。

  最后吴氏又拿了一小串铜板出来,递给周氏道,“喏,这里有四十文,是给春梅的。”

  这次大孙女也帮着做了不少绣活,自己这个当奶的,总不能让她吃亏。

  再说,大孙女今年都十三了,别家像她这般大的姑娘,正是最爱俏爱打扮的时候,可春梅呢,连朵像样的头花都没有,自己给的这些银钱,也算是给大孙女买几朵头花戴吧。

  “诶诶!”周氏双手接过,“我替春梅谢谢娘了!”

  说着,已是喜得见牙不见眼了。

  而各抱着五大串铜钱的刘氏和冯氏,也和周氏一样,也是满心满脸的喜悦。

  妯娌三人会这么激动实属正常,毕竟自打她们出生到现在,还是头一回有了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银钱,所以,能不兴奋嘛。

  更何况,她们也实在没想到婆婆会给这么多。

  这不,就在昨日,妯娌三人还在私下对婆婆能给多少银钱做过猜测呢,以为能有个一、两百文就顶天了,毕竟她们做绣活时,家里的饭菜可都是婆婆接手去做的,更别说地里的活计,基本都没怎么去过。

  所以,她们这也算丢开家务和农活,一门心思扑在给自己挣私房上了。

  捧着冰冷却能让自己火热的铜钱,妯娌三人在心中感慨,她们婆婆虽动不动就轮扫把,可待儿媳妇的心,是真真的好!

  妯娌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下已有决定,这次上街,她们一定要把那软糯香甜的栗子糕,买回来给婆婆尝尝,对了,还有松子糖,也买给婆婆吃。

  分好了银子,接下来就是商议继续做绣活的事了,考虑到旁人肯定会有样学样,林三柱提议,这次买的布料和颜色,尽量不要和上回相同。

  这也是林三柱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布料和颜色上的不同,与旁人跟风的绣品,也算有了区别,想来做出的绣品,应该会好卖吧。

  吴氏把一两银子递给了周氏,道,“明日你们三妯娌就去镇上,咱们快些把绣布绣线买回来,也好早点把绣活做出来。”

  老林头点头,刚刚老三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所以,要想第二批绣活也能卖上好价钱,动作必须得快。

  第二日,妯娌三人都顶着黑眼圈出了门,至于为何有黑眼圈,也实在好理解,就像林三柱说的,他们这算是穷人乍富,所以整晚翻着烙饼也正常。

  到了镇上后,三人就先去了金氏绣坊,而后把店里剩下的黑色绣线全部买了下来,说是全部,其实也没有多少,毕竟上次她们就已经买了一大半了。

  许是才过了两日,加上卖的绣品又在书肆,所以金掌柜还不知道镇上出了带字的绣品,也所以,绣线还是依着先前的价格,十五文一捆。

  且金掌柜还有些纳闷,这几位妇人做的到底是啥绣活,上回买去的这么多绣线难道都用光啦?

  “大嫂,三弟妹,咱们要不要去别的绣坊看看,趁着现下黑绣线还未涨价,咱们先去买些回来屯着。”才出了绣坊的门,刘氏就迫不及待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