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22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前世今生 轻松 穿越重生

  比如拿着小弓箭身穿曳撒的小将军,粗布劲装、帷帽遮面的侠客等等。

  沈聿画的很快,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怀安坐在一旁刚刚剥完两颗石榴,四套衣裳就全画完了。

  “爹,太好看了!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您就好比是当代的张择端、吴道子……”怀安一个接一个的彩虹屁往外蹦。

  “打住打住。”沈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让他们自己玩,扔下画本去了东屋。

  满屋狼藉,衣裳道具扔得到处都是,丫鬟进来一件件的捡起叠好。

  “这是干什么用的?”赵盼摘掉帷帽递给云苓。

  “是要做成书签的。你四张,我四张,一共八个人物,再加一张隐藏款,随书附赠。”怀安道:“如果抽到隐藏款,就可以兑换全套九张书签。”

  赵盼很是惊奇,头一次听说这种玩法。

  “隐藏款是什么?”赵盼问。

  果然,这东西就是能激发人的猎奇心和收藏欲。

  “到时候就知道啦。”怀安卖了个关子。

  两人一边吃石榴,一边做着新书的“营销计划”。

  夕阳西陲,阳光透过高丽纸,照得屋里一片金灿灿的。

  “呀!我要回家了。”赵盼道。

  天黑之前要回家,是赵知县特意嘱咐的。

  跟父母打过一声招呼,怀安将他送出内宅,命车夫套马车送他。

  “你爹真好,你做什么他都支持。”赵盼的神色突然变得沉重:“我爹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哎……我对他,很失望。”

  怀安奇怪的看着他,对小伙伴突如其来的深沉有些不适应。

  只听赵盼接着道:“有人想卖田,有人想买田,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怀安点头:“是啊。”

  “我爹偏不给他们过户田契,买家天天围在户房门口闹。”赵盼道。

  “还有这种事?”怀安也很惊奇,印象中赵知县可是工作狂,绝对不是混日子不作为的庸官。

  赵盼将前因后果讲给他听,要他评评理。原来,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粮食。

  安江县向湖广买粮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粮行迅速关门歇业,又在官府的强迫之下重新开门,粮价一日日翻倍上涨,眼看超出了百姓的承受极限,有百姓开始变卖田产。

  最不愿看到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县衙迅速贴出告示,户房下乡劝农,暂不办理一切土地交易事宜。

  可是穷人着急买粮,富人急于买地,便有不少买卖双方私下签订契约的情况——预付一半定金,等到衙门户房重新办理业务,再去备案过户。

  谁知等了五日又等了十日,户房依然不办理业务。

  而穷人拿到卖地的钱,抢先去粮行买粮食,生怕晚去一步就又要涨价,钱都花完了,地也没能过户。

  买主们担心钱地两空,纷纷聚在县衙户房询问缘由。这次户房想出的理由更离谱了:办理土地过户的书吏媳妇要生了,休产假。

  真是长江上冻铁树开花,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听说过男人休产假的!

  紧接着,买主们日日跑衙门,问书吏的媳妇到底生了没有,莫非怀了个哪吒……

  所以,赵同学对素来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老爹很有意见。

  怀安听着,也觉得赵知县做的有些过分,便说:“你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说出来,憋在心里有什么用呢?”

  赵盼迟疑了:“可他是我爹啊。”

  怀安义正言辞的说:“父母有错而不指出,陷父母于不义,才是真正的不孝。”

  赵盼看他的眼神都变得肃然起敬:兄弟,没想到你是这样正直的人,真让我自愧不如啊!

  遂决定回家后好好劝一劝老爹,不能看着他走上歪路。

  ……

  又是正义凛然的一天!

  怀安感觉自己的灵魂又得到了升华。送走赵盼,昂首挺胸的回到东屋,见爹娘正逗着芃姐儿玩。

  芃姐儿穿一身银红色的小袄子,带着虎头帽,举着拨浪鼓。沈聿正以她为原型作画,画了七八稿,都是一团团的圆润可爱,却依然不甚满意。

  原来虎头娃娃才是书签的隐藏款。

  怀安一边翻看画稿,一边对爹娘吐槽起县衙里发生的事。

  人心往往就是这么偏狭:一个坏人偶尔做一件好事,会获得极大的赞赏;一个好人突然做了一件坏事,似乎很难被原谅。

  怀安也未能免俗,皱眉咋舌面带不满:“您听听您听听,这还是赵青天吗,居然想出这种馊……”

  话音未落,只听沈聿淡淡道:“是我的主意。”

  “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来的好主意啊!”怀安猛一个急转弯,险些闪了舌头。

  沈聿平静的扫了他一眼,微哂,“哗”的翻过一页画册。

  怀安赶紧补救:“您真是高瞻远瞩,深明大义呀爹。”

  早把那个正义凛然的灵魂揉吧揉吧扔进了垃圾桶。

第28章

  办法确实是沈聿想出来的, 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赵淳不同。

  短期来看,禁止田产买卖可能会饿死人,从长远角度来看, 严重的土地兼并会饿死更多人。对朝廷来说,勋戚权贵、士绅大族拥有特权,所占土地皆不纳税,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 却要承担繁重的赋税,承担不起就卖田卖地,流离失所, 变为流民, 朝廷也会被这些蠹虫毒瘤一点一点的掏空。

  粮船到来之前只有硬撑, 因为这世上大部分解决困难的方法, 是在坏与更坏之间做选择。

  至于大户预付给百姓的钱,赵知县有一百种办法让它打水漂。损是损了点,有些黑吃黑的嫌疑, 不过大户们一心发国难财, 囤积居奇、侵占良田,也怪不得官府下黑手。

  ……

  说句好听的,赵盼不像怀安那样机灵会变通, 说句不好听的, 赵盼不如怀安脸皮厚。

  一直到月底,两个小伙伴都没有再见面。

  因为赵盼同学很忙, 天天忙着跟赵知县掰扯买卖田产的事。

  他觉得老爹这种行为对富人很不公平, 富人和穷人都是您治下的百姓, 应该一视同仁,不该区别对待, 县衙的粮仓里明明还有粮食,为什么不开仓放粮?反而将矛头指向合法买地的富人?

  赵淳只当小孩子黑白、一时义愤,没往心里去。

  赵盼却不肯善罢甘休。

  《礼记》说:父母有过,要柔声以谏。所以他每天柔声细语的在老爹耳边念道:穷人卖田,富人买田,是你情我愿的事,您作为一县父母,不能为了不让穷人失去土地就去剥夺富人的利益。这么明显的偏私,有损您的官威,长此以往,谁还愿意信任您,拥戴您,叫您一声青天大老爷呀~~~

  赵淳忍啊忍啊,一直忍到霜降之后,忍到荷花荷叶都渐渐谢了,忍到莲藕成熟。

  终于到了采藕的季节。赵知县带着儿子来到城外,撑起一支小船,亲自下塘挖藕。

  寒风吹面,被亲爹扔到泥潭里的赵盼冷的瑟瑟发抖,早就打起了退堂鼓,可看到四下不少百姓家的孩子都挽着裤脚站在淤泥里劳作,又不敢吭声。

  赵淳指着远处的一群孩子,对儿子说:“三斤藕只能换一文钱,平民百姓却要以此为生计,因为士绅大户侵占土地严重,留给百姓的田地早已寥寥无几,苛捐重税之下,这些活计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喘息之机。”

  “你说我偏向穷人,说的没错。我比你更恨官员偏私,可有什么办法呢?天上掉下一粒灰,落到大户身上不过脏了衣裳,落到小民百姓身上,却是灭顶之灾。”

  “你说为什么不开仓放粮?因为粮库的粮食杯水车薪,冒然放粮会引起哄抢斗殴,那不是在救人,是在杀人。”

  赵盼呆立在泥潭里。

  赵淳到底还是亲爹,伸手将儿子拉上船,擦干他的手脚,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将他团团裹起来御寒。

  语重心长道:“世人皆以考取功名为登天之阶,转身就会忘记自己从何而来。儿啊,不论你日后走到哪一步,都要时刻记得,你和我,与这些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赵盼讷讷点头。

  赵淳让他呆在船上,自己挽起裤脚衣袖下水采藕,不消半个时辰,一段段莲藕被他扔在船头,堆成一个流着淤泥的小山。赵盼扳过一根,在冰凉的湖水中洗净,那莲藕像小孩儿胳膊一样,又白又胖,瞧着喜人。

  一轮红日慢慢的西坠,夕阳散发出万道光芒,光芒洒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也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水声潺潺,赵盼盘坐在小船中央,听见父亲撑着船篙低低吟唱,凑近前去仔细一听,原来是屈原的《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次日,湖广的粮船靠近安江码头,怕百姓哄抢不敢靠岸,赵淳带着三班衙役亲自到码头卸船,在夹道百姓的欢呼声中,一车车粮食被押往县衙。

  粮价当日来了个大跳水,从六两一石直接跌到了一两八钱。缺粮的百姓踩烂了各大粮行的门槛,终于买回活命的口粮。

  赵知县命三班衙役轮番看守粮仓,不许有任何差错。

  结果在当天夜里,巡视的衙役抓到几个蟊贼,身上都带着火镰和煤油,威逼利诱之下也未能供出幕后主使。

  赵淳并未动刑,而是下令将他们穿成一串,在脖子上挂上一道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是纵火贼”的字样,拉到衙门外的八字墙下一字排开,站枷示众三日。

  附近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谁家有臭鸡蛋、烂菜叶子,一股脑的往这些人的脑袋上砸。

  派这些人来捣乱的大户也受到震慑,龟缩在家,不敢再来县衙索要田契,连提前预付的定金都不敢讨要。

  赵知县是做给他们看的,意思很明显:你们的把柄攥在我手里,都给我夹着尾巴做人,谁再不知好歹,站在衙门外墙的就不是几个小贼了。

  赵淳也因此心情大好,命仆妇去市场上买二斤肉,挽起袖子扎起围裙,让赵盼去叫怀安来,他要炖肉。

  一年难得吃这么几回肉,赵婶婶看着院里一筐新鲜的藕说:“不如炸耦合。”

  于是怀安一来,便吃上了金黄酥脆的炸耦合。

  ……

  几乎与怀安前后脚,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少年来到沈宅门口。

  门房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家里太太娘家的堂侄孙,叫陈甍,另一个是他的书童。

  门房一刻也不敢耽搁,忙去禀告李环,李环又往内宅传话。

  陈家的亲戚,甭管远近,自然没人敢怠慢,因此少年等了不到半盏茶工夫,就被人引着直接进了内宅。

  沈聿正陪着太太说话,听说有位小表侄来了,自然也要见一见。

  陈氏对沈聿道:“甍儿是你堂舅的独孙,你还有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