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色
清理完毕,开始一层层的缝合,同样是一边缝,一边给三人讲解。
顾玖的手速很快,因为产妇是消渴症患者,这类产妇手术过程是有危险的,所以过程必须快一点,以减少术中出血量。
缝合完后,包扎好伤口,就得开始静脉滴注青霉素了。
这是赵三芹和张莲娘要着重学习的事情,顾玖讲解的很细致。
从做皮试开始,到怎么扎针,滴速是怎样的,一一讲给三人。
等做完一切,给沈幼娘盖好被子,顾玖她们出来,也不过总共才用了两刻多点。
“好了,手术很成功,中途没有发生意外。接下来就得好好养着了。”顾玖去掉口罩道。
闫大郎神情忐忑的道:“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可以,不要动她,去看吧!”
术后注意事项傅蓉娘都已经很清楚,留在这里,随时观测沈幼娘的状况,顾玖就换上衣裳出去。
她的课还没上完呢。
刚出去,大夫们就围上来了。
“顾小大夫,手术成功了没有?”
“顾小大夫,产妇怎样,醒来了吗?”
“顾小大夫,剖腹产用时都是这么短吗?
“顾小大夫,今天能不能就讲剖腹产?”
顾玖笑吟吟的站在中间,回答大夫们的问题:“没问题,手术很成功,是一对龙凤胎,母子平安。
“剖腹产手术,用时就是很短的,小手术而已。明天上午,如果没有需要手术的病人,就可以开始讲解手术。”
大夫们满意了,跟着顾玖,一窝蜂的又去教室,听青霉素的用法。
一上午的课程过去了,该讲的还没讲完,剩下的,要下午接着讲。
顾玖去看产妇和两个孩子。
这会儿家里的用品也都拿过来了,两个孩子都包上了襁褓,闫大太太和家里的奶娘,一人一个抱着。
闫大郎在里面陪沈幼娘。
这会儿麻沸散的药效早已经过去了,沈幼娘握着闫大郎的手,直喊疼。
顾玖掀帘进去,迎着闫大太太的笑容,问道:“孩子怎样?”
闫大太太喜滋滋道:“能吃能睡,好着呢!”
顾玖就点点头,“注意保暖,母体有孕期消渴症,孩子看着胖乎乎的,实际和早产儿一样,都需要精心护理。”
闫大太太忙不迭点头,赶紧把孩子的襁褓拉了拉。
顾玖进里面看沈幼娘。
沈幼娘泪水涟涟的,“小神医,我肚子好疼啊!”
“忍忍吧,疼也没办法,也没什么能止疼的药物给你用。你想啊,本来你和孩子只能保一个,现在大小都没事,就该感到庆幸了。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疼也值得了?”
闫大郎低头劝妻子,“小神医说的对,我们该感到庆幸的,就是辛苦幼娘了,先忍忍,再忍忍就好了。”
沈幼娘能怎么办?只能委委屈屈的答应。
顾玖过去检查一下沈幼娘的状态,傅蓉娘在旁边道:“青霉素已经输完了,是不是要移病房?”
产后观察完没大出血或者其他突发症状,就得移到病房了,不能一直占着手术室。
顾玖点点头,“蓉娘姐姐让咱们这里所有女的都过来,帮着移病房。”
没一会儿,孙老娘和赵三芹她们全过来了。
傅蓉娘用一个孩子的厚襁褓,把沈幼娘的头包好,只留一点点空隙保证呼吸。
赵三芹在后面推平床,张莲娘在前面拉,其他人跟在两边,或者扶着两边,一起把沈幼娘推出去,往病房那边送。
闫大太太暂时在这边照顾着两个孩子,奶娘也被叫过去帮忙。
一出手术室,大夫们都围过来了,都想知道产妇和孩子的状况怎样。
大家护送着沈幼娘进了第一间病房,这边的床铺已经提前铺好,火墙烧的暖烘烘的。
所有女性都上去帮忙,由闫大郎抬着沈幼娘的头,其余人各自分担一部分,一起把沈幼娘挪到床上。
奶娘又去手术室那边接孩子,和闫大太太两人,把两个孩子裹的严严实实抱过来。
赵三芹领闫家下人去后罩房,看给她们准备的厨房。
顾玖嘱咐一些禁忌,交代有事去叫她就忙去了。
壹医堂第一位病人,算是安顿好了,接下来只等好好养伤,在这边住到拆线那天。
等到了第二天,听闻壹医堂给一位双胎孕妇,顺利剖腹取子的消息后,赶来的大夫就更多了。
有的想见见产妇,但人家不缺那三两个钱,别说刀口,就是在病房外张望一眼都不给看。
有的是想来学技术的。
但壹医堂暂时没那么多病人,就算有,也用不了这么多大夫。
顾玖就不让陈鸣谦再招人了,晚来的,只能等有人走了才能填上。壹医堂开业第二天,学习的机会就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了。
这天上午讲的是小肠吻合术,因为顾玖在大缙做的第一例手术,就是小肠吻合术,大夫们对于这个报以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大的热忱,所以顾玖就从这个术式开始讲。
到了下午,来了几名外伤患者,其中最严重的是个十几岁的纨绔,腹部中间偏右侧的地方,被人捅了一刀,短刀的刀把还在肚子上插着,被哭得昏天黑地的家人给送过来。
杜老大夫一看这情况,就和杜一舟带着患者直接送去手术室。
另外还有几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这个脑袋打破了,那个胳膊断了,这个大腿骨折。
第313章 大朝会
顾玖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人进手术室,给腹部被捅那个做手术。
人的大肠在腹部周围,小肠在中间,腹部中间被捅,伤到小肠的可能性很大,上午刚讲了小肠吻合术,下午就有了患者。
好么,上赶着给大夫们实地观摩的机会。
……
宣州的信使骑着快马一路进了皇城,跪在了太极殿中。
这会儿是大朝会,宣平帝高坐在宝座上,看着手中的信,一张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几分恼怒来。
“没几日可活了?怎么偏偏这时候查出绝症来?这个顾小大夫是什么人,断的可准?”
宣平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来,但殿中却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信使战战兢兢的禀告:“回陛下,顾小大夫是宣州的神医,医术高明。泾州王落网后,刺史程大人请宣州的名医都看过了,泾州王的确得了噎嗝之症,最多只有一年的寿命了。”
“而且,发现泾州王的人,也是顾小神医。泾州王的人听说了顾小神医的名声,派人请她看病。顾小神医在泾州王落脚处,发现了很多异常,就偷偷禀告了刺史大人,才把泾州王抓获了。”
宣平帝才打消了些疑虑。
信使面色有些犹犹豫豫,明显还有话没讲。
宣平帝道:“还有什么话,讲!”
“是是,顾小神医曾给泾州王诊断,说噎嗝就是泾州王的胸膛里面,长了一颗瘤子,只要把胸膛打开,取出瘤子,就可能再活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哈!”殿中不知是谁发出一声讽笑,“打开胸膛取出瘤子还能活吗?以为是华佗再世呢?”
信使不服气,这牵涉到他们宣州的神医,绝对不能让人诋毁,辨道:“顾小神医曾经把人的肚子剖开,切掉了一截坏掉的肠子,又把人缝起来,人就活了。”
“你跟我说笑话呢?你们宣州人都这么天真吗?”
信使有些生气,但也不敢发作,朝上面磕了个头,道:“小人不敢撒谎,关于小神医给人开腹的事,原本很多人都不信,好多大夫去开腹的人家看,那人现在已经能干活了。小神医之所以能救下那人,是因为做出了一种药,这种药对外伤有奇效。”
信使说着,呈上第二封信,“程大人信里写明了这种药的用处,并在宣州成立药署,大量制作这种药。程大人说了,这药用在战场,就会有很多将士因此能保住性命。”
站在最前面的一名官员,慢条斯理的道:“治好一例并不足以说明药效,可还有其他治好的病例?”
这官员赫然就是护国公,时任大缙中书省中书令,百官之首,十六年前赐封护国公。
信使不认识护国公,见他站在最前面,就知道是最大的官。
恭敬的道:“回大人,有的,有一位从房顶摔下,小腿处划伤了一尺来长的伤口,用药后没有化脓起热,很快就好起来了。还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得了肺热,看遍宣州有名的大夫,全都无能为力,都让准备后事,也是顾小大夫用这个药治好了。”
宣平帝看向下面,“谁知道肺热是怎么回事?”
站在后排的一位大人站出来,“回陛下,小儿肺热是极难治愈的病,一旦患上,十有八九会丢命。臣的次女,就是四岁上得了肺热没的。”
宣平帝点点头,问信使:“不是说对外伤有奇效吗,怎么也能治肺热?”
“小人也不懂,就是听程大人说过,这药不仅可以治疗外伤,还有七日风、肺痨、丹毒,还有一些温病都能治。”
护国公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这药如果真有奇效,战场上,将会为我大缙保住无数条将士的性命。很多绝症也能得到救治,对大缙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可谓不重要。眼下还需派人去一趟宣州,亲眼看看这药的效果。药效若真的那么强大,需命程刺史保护药方,不致泄露,免得被敌国盗取。”
宣平帝点头,“严卿所言有理,即刻命中书舍人起草诏书。”
护国公应命,又接着道:“眼下重要的是怎么处置泾州王,如果病重,怕是会经不住押送的折腾,若在路上过身……”
立刻有大臣截口道:“泾州王谋反,其罪当诛,不如就地正法。”
“这怎么行,毕竟是先帝亲封的泾州王,要杀也得押解进京论罪。”
“人都病得快死了,万一押解的途中病死了呢?”
“病死反倒便宜他了。”
宣平帝听着下面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心里也不想泾州王病死。胆敢谋反,他倒要把人弄回京,亲自问问他有什么不满意的!
人死了一了百了,倒是轻松,他偏要他好好活着,痛苦的活着,才能一解心头之恨。
还有他姬妾肚里的孩子,也一并活着,像狗一样活着。
“中书省立刻拟旨,让那位小神医给泾州王开胸,如果治不好,算他命不好。若治好了,也能印证开胸果然能活命,也算用他戴罪之身,为大缙医术做点贡献。”
宣平帝再怎么恨,也要把借口编的冠冕堂皇。
宣平帝独断专行,一般不是什么大事,朝臣们也不愿跟他争论,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护国公走出宫殿的时候,看一眼值守的陆阿牛,他如今已经是皇上的近臣。
护国公停下脚步,问了句闲话:“怎么样,当差还能适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