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98章

作者:流云南 标签: 前世今生 穿越重生

  “明白,”郑院长默默拿出手机,想打给魏璋,但手指迟迟没落在拨号键上,又看向池老,“如果真的发生,按严重的算,伤亡会有多少?”

  池老想了想:“如果发生在凌晨又毫无防备,伤亡会非常惨重,甚至高达数万人。医院只有救治病人的能力,直接救灾能力几乎为零。”

  “地震产生最多的就是严重外伤和挤压伤,会迅速导致重度感染或肾功能衰竭,救回来的机会不大。”

  “地震以后会下雨,增加救援难度,我们能救出来的人更少。按照系统惯例,没救活的人不算数。”

  池老忽然反问:“郑院长,如果不发生地震,我们能不能按时完成系统任务?”

  “应该可以。”郑院长早就预估过。

  考验人心的问题仿佛从天而降,是隐瞒这个消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回到现代,无视可能存在的大地震,拍拍屁股走人?

  还是立刻警示大郢,让他们提前预防,甚至将百姓迁走,那样可能就无法顺利完成系统任务,而永远留在这个哪里都不尽如人意的大郢?

  为了离开而隐瞒,还是为了救人而留下?!

  从穿越来的第一天开始,医护们时常面临选择,可从未面对过如此尖锐的问题。

  不止郑院长,这个宿舍里所有的人都觉得头疼。

  “让我想想。”郑院长再次长叹,怎么会这样难?

  金老却觉得:“医院有四千多人,我们不能替他们做决定,投票?”

  这种大事情上投票,很有可能造成无法化解的纷争,说不定国都城还没地震,系统任务还没完成,医院内部就闹翻了天,发生无法预测的恶性事件。

  百人百心,人性最经不起考验,这件事不止两难,而是处处难。

  郑院长一次又一次叹气:“让我们都好好想想。”然后走出宿舍。

  之后的每一天,国子监和太医署的男生们奋力追赶落下的学习进度;太医署的女生们在强化实践之中,已经熟练掌握了妇科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

  太医署的门诊越发有名,排队看病的百姓越来越多。

  可是,如果发生大地震,永乐宫里的所有人,国子监和太医署,甚至医院之前医治过的所有病人,为自己、他人或大郢做过的所有努力都会化成一场空,失去所有的意义。

  郑院长、金老和两位数据工程师,几乎同时开始失眠,梦里总是纠缠着关于地震的所有印象。

  九月底,郑院长和金老把“国都城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发到了医院医护工作大群,单独屏蔽了魏璋与景和帝。

  大群瞬间像炸开了的油锅,震惊之余就是沉默。

  郑院长发起了群投票,直接分了“必须告知”“不必告知”“不知道”三种匿名选项,48小时过去,没有一个人投票。

  但医护们日常下班的轻松像被搅散了一样,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少了许多。

  妇产科、皮肤科、口腔科和骨科四科医护们更是如此,人总是与人接触中产生印象和对话,凭直觉了解,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渐渐知道姓名和秉性,成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有识别度的人。

  日常接触越来越多,医护也好,大郢的芸芸众生也好,发现双方都为了心中的平安喜乐而努力度过每一天。

  如果国都城会大地震,那些努力就都是徒劳。

  也许是等得太久,崔五娘又亲自上山找郑院长和金老。

  郑院长和金老却下意识地想回避,因为他们无法直视崔五娘满是尊敬和期待的眼神,只能暂且回说:“还没有最终的答案。”

  第一次,崔五娘微笑着告辞;却在之后的几天,收到了崔家阿兄发来的询问书信,不得不再次上山。

  “欺骗”二字就这样盘桓在郑院长与金老的脑海和心头,日复一日。

  十月初十,郑院长把“国都城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发到了全院大群里,仍然屏蔽魏璋与景和帝,是三个选项,以及可能对应的最终结局,再也回不去了。

  大群里说什么的都有,就像穿越前纷纷扰乱的网络一样,除了极少数人当场表示要回现代,更多人是“沉默的大多数。”

  所有人都想回现代,可是回现代的关键是完成系统的六千人任务,没有医护人员,这个任务无法完成;医护又无法坐视自己救过的病人们死于非命。

  更重要的是,下山的医护们面对无论刮风下雨都一大早来排队的百姓们,内心的无力感与日俱增,甚至生怕自己一张嘴把大实话说出来:

  “别治了,反正很可能突然就死了!”

  成了一个无限循环,像无比巨大的阴影阻挡一切阳光。

  这种时候,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人能置身事外,谁也说服不了谁,反复虐心。

  十月中旬,天气已经很冷了,离池老预测的地震时间只剩一个多月,离回现代倒计时也只剩六十多天,该做出决定了。

  因为预防地震有许多事情要做,通知晚了,准备不足,一样会死很多人。

  十月十八,郑院长在医患大群里放了群消息:“不能再拖了,请尽快做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正在这时,刑警老秦说了一大段思路清奇的假设:“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山。病人死了,大郢乱了,完不成任务,我们回不去。”

  “退一步来说,我们告诉大郢,他们不愿意通知百姓,百姓知道了不愿意用预防或避险措施,结果还是一样。”

  “我们终究只是过客,对大郢来说也许非常重要,但也许也不重要。毕竟,我们种花家自古多灾多难,分分合合,穷兵黩武过,也被铁蹄踏破过。”

  “这个破系统就是看不得我们闲着,见不得我们舒服,出这样的难题太特么不是东西。那我们就选择告诉,看他怎么办?反正我们在这里也不愁吃喝,还倍受尊敬。”

  群里不少人都发了各种微笑表情包,不得不说,这是事实。

  正在这时,从来不在群里说话的心理医生莫然,也难得说话:“我分析这个系统的前十一项任务,看似治病救人,其实为大郢的繁荣昌盛铺设了太多事情,根本就是为了保护大郢而设的。”

  “如果我们不说,大郢必定受到重创,与系统任务的目标相违背,前面所做的一切全都白费。”

  “我选择告诉大郢,既然飞来医馆系统有任务属性,那就只有惟一性,守护大郢。”

  这不就是妥妥的“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最重要。”

  二十四小时后,投票结果出来了,“赞成告诉”的占了89%,医护里面占了“100%”。

  郑院长拿起手机通知魏璋和崔五娘,又通知了景和帝。

  就像看透人性的刑警老秦预设的一样,景和帝知道消息,并没有立刻发布出去,同样犹豫了几天。

  景和帝再次来到飞来医馆,与池老面对面谈话,足足一个时辰以后才离开。

  两天后,郑院长收到消息,景和帝出重金请“十八铁马”下山,不为其他,只为向国都城附近的郡县发布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这下,开弓没有回头箭,救护车作为重要资源必须留在医院,不得不从“十八铁马”退出;而唐彬彬医生终于从医生办公室的电脑桌与墙面夹缝里找到了自己的车钥匙,成为“十八铁马”的一员。

  为避免疲劳驾驶,医院大群又征集了一批可以轮换的“老司机”,车后厢里放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以及生活必需品。

  但问题日常存在,比如,国都城外的石板路只铺到桃庄附近,并没能延伸到附近的郡县,有些山路比接魏勤那趟还要难开得多。

  在魏璋和崔五娘的建议下,“十八铁马”按车况和行车难度分组,最难的一组由唐彬彬加无人机带队,率先出发。

  而工部则在景和帝的命令下,调集能工巧匠再次铺设石板路,不为其他,就为了铁马们救援方便;毕竟在地震面前,但凡多一条路,就可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对能工巧匠们来说,能为“飞来医馆铁马”铺路是一项殊荣,个个抢着报名,因为有了之前铺路的经验值,以及“帝陵”的大库房,这次铺设得比以前更快,用时更短。

  唐彬彬又一次启用无人机在天黑时探路带路,让“超难组”铁马们安全抵达,传递完消息后,还有效宣传了预防和应急措施。

  在“铁马”们离开时,各郡县官员和百姓们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

  十月二十六,新“十八铁马”虽然一路艰险,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安全抵达医院,没有车辆受损,也无人受伤,大家长舒一口气。

  决定已下,生活自然要继续。

  医院的各个微信群热闹非凡,三天后,各个群主都置顶了一个问题:“如果国都城附近真的发生大地震,我都做什么?”

  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家各抒己见,有说自己可以的,也有说不行的:

  “啊,我是会计啊,真做不了什么,我可以申请抬担架吗?”

  “我是美术生,要不,给大家画巨幅的古今鱼水情?”

  “……”反正都决定留下了,当然要发光发热。

  终于,池老难得在大群里冒泡:“有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才们,你们该站出来了。”

  热闹的微信群瞬间安静,五分钟后,有人出来回答:“没有救援工具,我们真的做不了什么。”

  “再说,建筑和地质千差万别,能派上用场的经验真不多。只能见招拆招。”

第193章 地动山摇

  确实, 在千差万别的现实面前,全院统一了“见招拆招”的共识。

  下山的医护们改变了太医署学生们的学习计划,着重加强“外伤”分级、判断和处置的学习, 超高强度的学习进度和实践课, 让每个学生恨不得一天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可以用。

  国都城尚药局治下开设了惠民药局, 集结了城中所有的闾阎医工,以及有志于学医的寻常百姓,由尚药局医工和崔家军的军医们进行统一培训,强化外伤处理和急救。

  各大药铺则抓紧时间准备外伤药材与成药。

  世家高门则在景和帝的要求下, 准备了许多搭棚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国都城匠人铺出了一批又一批外科器械,用煮沸法消毒备用。

  因为大郢还没有棉花,日常衣物原料只有丝绸和麻布, 有织机的人家都在用麻布织绷带。

  百姓们则在里长或坊长的带领下,归置家中值钱物品, 晚上在外面搭棚或搭板睡觉,并进行地震的躲避与自我保护演练。

  医院也好,国都城也好……每个人都在努力,也看到了其他人为自己的努力, 因此,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开以后,民心未散, 反而凝结成了一股力量。

  “大换血”的大小般若寺,所有僧侣都接受了礼部官员极为严苛的挑选,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思想教育, 重开山门后,让所有进入的百姓有了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僧侣们不再高高在上, 对待百姓的态度也和善得多,也不再动辙用前世冤孽、现世报应等等来讹香火钱,侧重与佛教各个节日与祈福活动。

  因为大郢寺庙本就集“书场、医院、社区活动等”功能于一身,所以,僧侣们排演了与“地震防灾”“受灾自救”“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的小剧场,宣传效果非常理想。

  寺庙旁的悲田坊,增加了病床数量,僧侣们更是按照以前治病救人的经验,准备更多的药材和急救用品。

  而醉霄楼因为与飞来医馆有契约在先,提前按照配方准备了方便储存的“救灾干粮”,两位掌柜又一次心疼得滴血。

  预测的地震区域内,各街坊的坊长里长家中,都在高高的房梁上挂了防风的铃铛,保证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能感应到。

  ……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十一月。

  景和帝下旨,国都城内外各坊的坊门、四大城门夜间不关闭,以免地震后城门坊门变形而打不开。

  禁军和金吾卫不分昼夜地巡逻。

  国都城上下也好,医院全体也好,神经都忽然绷紧,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

  而且天公作美,虽然已经入冬,但天气还算暖和,百姓们夜宿在外也还扛得住。

  诸多世家以及新兴贵族,在景和帝的号召与表率作用之下,纷纷资助平民们厚实的冬衣和冬靴,以及少许的储备粮,和过冬需要的火炭。

  许多贫苦了半辈子的百姓们第一次得到了崭新的冬衣,想着来年的减税,觉得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但即使这样,人的神经所能承受的重压也极为有限,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地翻篇,很快就有人松懈下来,即使睡在户外也能鼾声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