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第53章

作者:湖涂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几家人一起闹。闹也没用,只换来别人的围观罢了。

  最后又有人开始互相埋怨了,特别是埋怨许涛的爸妈。

  他们的孩子都是跟着许涛后面混的,没人带的时候,自己孩子可不会打群架。顶多就是不爱学习。但是自从跟着他们‘涛哥’后面混了,才开始学坏的。

  许涛妈也不示弱,“要是没有你们家的孩子助长我家涛涛的气焰,我家涛涛也没这么大胆子。”

  反正就是互相指责。

  回去之后,各家两口子又在家里打架。一个埋怨对方没管好孩子,一个埋怨对方没本事,救不了孩子。

  住在镇上的人,真是看了好大的一出戏。

  第二天才上班,公社就把结果给上报了。

  经过了派出所这边的调查,那些被打的孩子的验伤报告,背景调查。都证明许涛几人思想有严重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已经不单纯是打架了,有反社会的倾向了。资料送到县公安局,县里又立马走程序让有关部门进行审判。最后得出结果是,送到少管所教育是在所难免的。

  这几年大城市办了这个之后,东阳县所在地省城也是办了这个的。进了里面就是在里面进行劳动教育了。

  许涛他们在少管所的期限是五到十年,这个还要等人后面具体的宣判结果出来才能得出最终结果。

  之所以判这么重,打人还是其次,主要还是思想上面的问题太严重了。

  这个时期还是一个敏感的时候,民间还藏匿着一些特务呢。外面,帝国主义虎视眈眈。

  这几个少年却开始仇恨军人,殴打军属。这到底是存着什么心?

  这问题一出来,性质就相当严重了。这但凡是个成年人这么干,还得往更重的判。

  这些打人的基本上十三四岁了,回头成年了,要是没有满期限,还要调去成人监狱里面待一待。

  谁也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

  特别是这几个人的家长,是真没想到这么严重。

  他们以为顶多就是教育几个月,留个档案就成了。

  谁知道这一下子就要关几年。还是孩子啊,这一关几年,不就废了吗?

  公社里面又热闹了。每天公社政府门口都有人吵架。派出所这几天真是忙坏了,调查案件,还要管理这些闹事的人。还要负责学校周围的治安问题。一方面是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家长找林安安闹事。

  公社领导可不敢再让他们找林安安麻烦了,回头林安安又闹县里去了,岂不是让他们显得特别没用?于是安排了派出所在门口巡逻,不让人闹事。

  见这些家长还不消停,公社领导就让派出所对这些家长也进行调查。到底孩子这个思想是不是大人教的,是不是他们有什么不满。

  这么一下子,才终于消停下来。

  吴校长心情复杂的开了个教育大会,以这几个孩子为例子进行教育。

  “这次他们的教训,希望大家谨记,不要再犯了。这可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儿,不是闹着玩的。学校管不了你们,家里管不了你们,总有人能管你们的。”

  这次,就算调皮的学生也不敢吭声了。

  因为打架真的会被抓啊。

  这次来真的了,这事儿真的给这些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反正彻底是把人给镇住了。

  林安安也是彻底出名了。

  都知道她无所畏惧,啥都敢做,连县长都不怕。直接找县长告状。

  林安安倒是没受到啥影响,该忙啥忙啥。对于这次的事情,她还是比较满意的。总算是把人给送进去了。也可以震慑其他准备学坏的人。

  就是希望这些人多被教育,多关一关,接受社会铁拳的教育之后,真的能够长点记性。不要再犯了。

  “县里来通知了,许副社长被撤职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林长喜偷偷和林安安道。这次县城的动作是真的挺快的,估计也是为了减小影响的程度,真是一点都没有拖沓。从把人送进去,再把许副社长撤职,一周时间都没到呢。

  他心情复杂的看着林安安,真的是没想到啊,自己侄女真的闹这么大动静,把人送进去不说,还把一个副社长都给拉下来了。

  林安安道,“这和我有啥关系,这是他助纣为虐,教子无方的结果。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而且害他的是他亲儿子,谁让他儿子做坏事的时候都不忘了喊着他爸是副社长呢?不像我,每次都是做好事的时候才会喊我爸是林常胜。”

  林长喜:……他现在是真的有点怕自己这个侄女了。真的觉得这个侄女当初是对家里人手下留情了。

  要不然……光是想想就打了个哆嗦。

  ……

  首都军区大院,徐月英看到之前林安安写的那封帮林家两老要钱的信,气得打哆嗦。

  “她在逼我!”徐月英也不是蠢人,很快就看穿了林安安这封信的意图。这压根就没给她选择的余地。就是要寄钱回去。咋样都得拿钱回去。

  曹玉秋看了信,叹气,“这丫头不简单啊。不过从她之前的表现来看,也早就知道了。这丫头真是不简单。在农村长大的,咋这么有心眼呢?”

  “她从根上就是坏的。”徐月英说着气话。

  觉得只有这么一个解释。要不然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没啥见识的人,咋这么有心计呢?这不就天生的吗?

  她再次庆幸自己这些年没把人接过来。要不然这些年哪里有好日子过?这些年的幸福生活都是她自己争取到的。

  再看看这封信,她又忍不住打哆嗦,“妈,我真的好不甘心啊。被一个小孩子拿捏,我真的……”

  曹玉秋也没办法,说来说去,还是自己闺女有把柄被人捏着呢。

  “那你打算咋办,干脆和常胜说清楚?我和你说,这事儿真要非得说清楚,那就你主动说,可千万不能让别人来说。你来说才能掌握主动权,好歹能找补一下,别人说,说不定就要添油加醋了。”

  徐月英心里这个想法也就是一瞬间而已,并不准备和林常胜坦白。她都瞒了这么久了,也给这个丫头那么多好处了,这会儿坦白……之前岂不是白白付出了?

  关键是她也知道,这事儿坦白之后,结果也是一样的,钱还要往老家送,而且还要送更多。得不偿失。

  所以怎么考虑,徐月英都不能直接坦白这个事儿。

  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寄钱。

  而这个钱一旦寄回去,那就让老家的人知道她之前那封信是骗人的了。明明有钱,就是不给他们寄。

  曹玉秋道,“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得罪就得罪了,现在她能代替老家人来要钱,只说明两个情况,一个就是老家的人压不住她,一个就是老家的人和她就是一伙儿的。这两个情况,不管哪个情况,你都不用想着和老家那边打好关系了。”

  “我也没想着打好关系,我就是见不得那丫头潇洒。”徐月英才不在乎老林家人呢,几年见不到一面,压根没什么好怕的。

  说句难听点,等公婆百年之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去那地方了。

  曹玉秋道,“那就先给钱吧,把钱给了。回头常胜就算你知道这些事情了,心里也能好想点。以前给的少,现在好歹是补上了,是不是?”

  徐月英其实心里也做出了选择。她不甘心而已。现在找了个台阶下了,自然也就下来了。

  给就给了,我倒是看看能给几年。

  徐月英几乎是咬着牙,给老家寄钱和回信的。

  信中自然也是强调,这钱是找人借的,为的就是孝敬家里的老人。反正也是写得情真意切的。

  然后把钱汇回来了,一年的钱一次寄回来,总共六十。真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顺道也把林安安的生活费也寄回去了。她是不想再跑这一趟,多受一次气了。

  汇款之后,她心里没放松,压力反而越来越大。总觉得还有下一次,再下一次。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她想到了老家的林小环。前几天也收到了林小环的来信,也是为了找她要钱,说买自行车钱不够,要补上。还有找人吃饭送礼了,也要票。

  当时她一气之下,就没理会。觉得老林家人真是约好了一样,扎堆要钱。欺人太甚。

  可现在,徐月英又想着靠林小环帮衬,把林安安留在老家,又转身给林小环汇了款。然后顺道在邮局给林小环厂里打了电话。

  “小环啊,前几天忙,我就没顾上。今天给老家汇款,顺道把钱给你汇过去了。”

  林小环正好刚刚上班的时候,就在琢磨这事儿呢,陡然接到这个电话,听到钱真的汇过来了,顿时心花怒放。

  真的有效果!拍马屁真的不如阳奉阴违有用。

  安安那丫头可真是懂二嫂啊。

  二嫂的神圣形象又被拉低了几分。一个能被自己算计的人,顿时地位就没那么高了。

  林小环往日里讨好的语气也淡了,笑着道,“二嫂,我不着急的,我还能不信你?”

  “是啊,咱一家人,也就不说外话了。安安的终身大事你还是要多操心。马上要十六了。我不是她妈,可也要为她操心啊。”

  电话这头林小环听这话,笑容都没了,下意识就撇嘴。心说咱真的办不到啊!

  钱没给多少,事儿没少办,还这么为难的事,这不是欺负人吗?

  她真是不满了。

  “行,二嫂,我会留意的。这事儿我肯定留意。不过找媒人帮忙也要包红包啊……”还别说,这要东西真的会上瘾……

  听到这要钱的事儿,徐月英气得手发抖。

  钱钱钱,老林家人就只会要钱了吗?

  徐月英沉默了一下,还是道,“行,回头手头有钱了,我就给你汇款。你暂时帮我垫一下,我和你二哥能亏待你?”

  林小环高兴了,“行,二嫂,我肯定尽力。”好话是往外不停的说,但是任务是不准备接的。

  因为林小环已经从林长喜那知道了一个大消息。

  之前县城里面传的那些事儿,源头竟然是林安安。当时林小环在单位都听说了,有人在县政府门前告状,直接告到县长那边去了。县长亲自处理,反正后果挺严重。

  林小环知道这事儿是林安安办的之后,真的对林安安起不了一点心思了。

  这丫头连副社长都拉下来了,还能奈何不了自己一个临时工?

  林小环只觉得之前给林安安吃那点儿东西真的不算啥。

  和人家副社长比起来,真的啥也不算。只要安安高兴就好。

  所以林小环现在是啥算计林安安的想法都不敢有了,只盼着从二嫂手里抠点儿东西下来就好。

第30章

  林安安倒是没惦记首都是否寄钱过来。她心里对这个事儿有成算, 不用惦记,早晚要来。

  倒是对自己寄出去的稿子有几分重视。

  也因为这份重视,她亲自来县城寄出去的, 用挂号的方式邮寄, 就怕中途遗失了。

  经过选择,她寄给了首都的一家文学报。因为平时在广播电台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出自这家报社。

  这类文章应该比较受欢迎。不过竞争压力肯定也很大。

  所以林安安只是一次尝试,如果这家没有回信,她就再寄给别的报社试试。

  这次林安安的文章的内容只选取了三个人的经历作为题材。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孙回,还有一个是金满月的。

  他们三人的情况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