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度冰川
很好,他们的主子好像受不住这个打击。
没错,李渊与李建成面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
他们甚至脑海中开始阴谋论。
李渊冷眼看萧瑀,他曾多次对萧瑀表现出对秦王的忌惮,想除掉秦王李世民,但萧瑀总是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维护李世民。
李渊心惊,这是个阴阳家。
李渊冷眼: “萧卿作何解释。”
萧瑀拱手不言,说什么,说他对秦王李世民没有欣赏之意?
笑话,怎么可能,现在没当面夸秦王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不欣赏秦王。
要不是这个皇帝气性一般般,未来能够在朝堂上跟文武百官对喷了二十年的萧瑀直接喷过去了。
萧瑀对此接受良好,但李建成就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有多信任魏征,现在就有多惶恐震惊。
魏征前面才说他居嫡长却无功绩可称,仁声未遐布,劝他请讨黑闼以立功。最后他得到了以凯旋而归,受天下赞扬,结山东英俊的结果,他本因此对魏征愈加信任,但现在这破屏幕告诉他铁骨铮铮的魏征是李世民的人!?还是宠臣!!!「1」
李建成的眼神中满是震惊。
他喃喃自语: “难怪,难怪这人说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原来心中早就心慕秦王!”
听到太子并没有隐藏的狠戾之声,魏征: “??”这太子脑子不行了吗?这明明是在劝谏他和秦王差距过罢了,怎还就心慕秦王的证据了???
魏征觉得自己当初提建议的自己要是知道现在会被太子做这般解读,半夜都得爬起来骂一句这个太子有病。
他脑海中只不解一瞬间自己为何会转投秦王麾下,毕竟当初太子初见他就引他为洗马,甚礼之。
不过这一瞬间过后,想到仙幕在秦王身上加的标签:他们二人乃少有的臣逢知己之君,君臣相得,知无不言。
魏征懂得了为何他会在秦王麾下成就蹇蹇者魏征的一生。
因为秦王乃听劝之人。
魏征遗憾: “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仙幕所言之祸。”
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
李建成这个太子就是那个不听劝的该死鬼。
不同于李建成,李渊的咬牙切齿,李世民阵营可是开心极了,为未来秦王能够收拢各大贤臣而开心。
李世民: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此二人虽是太子与父皇之人,却是有勇,有智的知义,知仁之士,以江山为重,以社稷为重。”
其他人纷纷赞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仙幕这倒是提前让吾等识到了诚臣。”
于是,他们向魏征,萧瑀投去欣赏的眼神:这是带脑子的好臣子!
其他朝代的人确实羡慕活在唐太宗时期的臣子。
宋高宗界面,岳飞攥紧手中的班师诏。
明明完颜宗弼已经走投无路,准备放弃开封府,渡河北遁,但他却突然收到来自皇帝的班师诏。
岳飞浑然不知三日后将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封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他现在心中还残存希望,希望能够继续停留在河北抵抗金军。
但这股希望在想到皇位为人后其实不抱什么期待。
岳飞望向仙幕的眼神中掩盖不住的羡慕,他叹气: “唐太宗了一说是是抛开上三代神话的君主里,对武将而言最好的皇帝。”
如果……,岳飞忍不住心中的希冀,如果他的陛下是如太宗陛下那样的将才,定然不会在战局满是完胜局面时催他班师回朝: “现如今豪杰向风,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就应该一举灭杀完颜宗弼!”
张宪与徐庆,李山等人在一旁愤愤不平。
张宪道: “此时若是真听信皇帝所言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哪里抵抗得住完颜宗弼!若真听皇帝所言,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徐庆疯狂点头: “如此荒唐的命令也不知权臣秦桧是如何蛊惑陛下才能发出的,也不怕完颜宗弼整军弹压,把吾等收复的河南地区强夺回去,到那时所得诸郡,一旦都休!”
是啊。
岳飞与身旁的将士们越想心情越复杂,甚至委屈。
故疆渐复,丑虏兽奔,百姓室家胥庆,庆幸脱离苦海。但现在朝廷竟然下发这种荒唐之令?不提垂成之功,就说中原赤子之心怎忍抛弃!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宋朝江山,危矣。
百姓,苦矣。
所以……
“唐太宗真的是最好的主家,年少时征战四方,中年时信任将士,年老时亲征高丽。”
其实他们想说就连宋朝开国皇帝来了都比不过唐太宗的一丝毛发,要是当年没有杯酒释兵权,也不会有让他们这些将士们难熬的宋朝了。
想到这里,他们更加羡慕唐太宗手下的功臣们了。
“做唐太宗手下的臣子真好。”不敢说武将,怕内涵太明显被听出来,它们道, “连魏征这种站错队的臣子都能够无所谓,抱之以真心,让魏征活成了天下谏臣羡慕的样子。”
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征。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古之名臣,魏征也。
更不用说武将了,太宗根本就不把武将们那放在现在可震主的功绩放在眼里。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在李唐时代少矣
他们是真做到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同时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朝历代的文臣们想到唐太宗身边的文臣武将,羡慕。皇帝们又何尝不知道呢?
朱棣: “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但最后皆归于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现贞观盛世。太宗之强悍,举世皆无。”
朱元璋认同: “太宗能力强悍卓绝,治下公平,广开门路。有容人之量,与人才共治天下,文有理则言,武有功不震,皆能一心向国,向名,向民。”
而且只要一心为国为民,武不担心失城池,文不担心献坏策,因为一切有唐太宗兜底,太宗乃天下武功至强者,雄才大略者。
朱元璋身边的臣子们暗暗赞叹: “功名利禄皆有,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日子正是有才者所求的。”
文臣的房谋杜断,谏臣的名垂千古,武将的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不用像岳飞一样赫赫有名却深陷‘莫须有’风波,也不用像于谦一样,扞卫国都,稳住整个大明却含冤被害,没有郁郁不得志,没有党争之乱,整个朝堂积极向上,全部为治国安邦而奋斗,为民生疾苦而奔走。「1」
只要在唐太宗身边,人人都可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人人可出头。
可惜,太宗可遇而不可求。
千年难得一遇之圣君,唐太宗也。
【为了让自家老伙计们贤德普天称颂,芳名万世流传,唐太宗昭告天下,修建凌烟阁。】
仙幕上展示出一个视频,视频中的人已经可以看出有些许年纪了,但李唐界面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正是李世民年老的时候。
太宗李世民界面,臣子们面面相觑。
“凌烟阁,俯窥淮海,仰眺荆吴。我王结驾,藻思神居。”房玄龄念出一句诗。
武将们听不大懂,但文臣们皆反应过来: “是宋鲍照的《凌烟楼铭》,宜此万春,修灵所扶。”
【这座建立于贞观十七年的凌烟阁,随着唐太宗念出: “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这句话而立。
晚年的唐太宗是寂寞的。
一个皇帝年岁比功臣们小许多,是幸事。
因为皇帝不用担心后辈子孙因功臣们还在世而苦恼,甚至还得窝里斗一番才能掌权。
但皇帝年岁比功臣们小许多也是悲事,因为这意味着贞观二十三年享年五十二岁的太宗陛下将会接二连三的送走同自己出生入死,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们。
武德五年病逝的郧国公殷开山;贞观十四年暴病而死的河间王李孝恭;贞观四年病逝的莱国公杜如晦时年四十六岁;贞观十七年的郑国公魏征享年六十四岁;贞观二十二年病逝的梁国公房玄龄;贞观二十一年病逝的申国公高士廉享年七十三岁;贞观二十三年病逝的卫国公李靖终年七十九岁;贞观二十二年染病而死的宋国公萧瑀享年七十四岁;贞观十六年褒国公段志玄;贞观元年蒋国公屈突通;贞观十二年谯襄公柴绍;贞观十三年邳国公长孙顺德;贞观六年郯国公张公谨;贞观十二年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贞观九年渝襄公刘政会;贞观十二年胡国公秦琼…… 】
仙幕的话简短,但听在这些被点到名的人耳中却无异于阎王在照着生死本念人名。
虽然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李世民站在高台上好似看到了那一幕:曾经出生入死,谈笑风生的兄弟们一个个死在前头,热闹的皇城中逐渐只剩下一种声音——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讨好声。
没有魏征总是不怕死的顶着人头直谏;没有善于筹划,点子多的自己不知道选择那个的优柔寡断房玄龄;也没有善于判出玄龄哪个点子好的杜如晦;没有阻止他占卜的公谨和书法卓绝的虞世南;也没善于明哲保身,虽然厉害但总是喜欢躲在人群背后观察判断形式的李靖;也没有善于打理内政,但固执绝不认错,整天与房玄龄杜如晦整天吵吵闹闹,就差打起来的萧瑀……
现在的他很热闹,未来的他身边冷清到死寂。
李世民很无力,因为看臣子们去世的年岁,都是耳顺知天命之年,已经算是长寿之命了,但这也代表着他无力阻止臣子们死在他前头……
其他臣子自然能体会李世民如今的心情,这是他们惜之重之,爱之宝之的陛下。
就是让他们没想到,他们亲爱的陛下竟然五十二岁就去世了!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他们默默地走到李世民跟前,企图打断李世民沉浸在悲伤中的情绪,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岁数来:
“陛下,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医者了,这不行啊,得调养身体啊!”
“对呀,陛下我萧瑀都活到了七十四岁,五十二岁病逝不行的,陛下!”
“陛下常年行军大战你这个文臣怎能对陛下不敬!”
“房玄龄你想什么?李靖都活到七十九岁了,陛下活到五十二岁就是不行!”
一堆人打打闹闹,热闹到李世民心中的小悲伤消失大半。
顺便觉得萧瑀果然很吵闹。
【那年杏花微雨,太极殿旁凌烟阁立起。
里面是工匠们细细描绘的《二十四功臣图》和《十八学士图》。虽然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我们不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但可以用凌烟阁记下你们当年的荣光,受万民敬仰,流传千古。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华夏上下五千年,要是提起流传千古最多的功臣,世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们。
让臣子们善始善终得圆满,贤德普天称颂,芳名万世流传,李世民做到了。】
随着仙幕上大门的展开,众人终于看清高阁里的陈设。
三层的高阁,正门一入就可以看到大厅画壁上的像赞。
这些像赞算下来总共有二十四副,里头高度概括了二十四个功臣的功绩,人品和才能,肉麻,但满含撰写者对画像中人的喜爱。
熟悉李世民撰写风格的文臣们一下子就看出这些满含喜爱之意的像赞是谁撰写的,一定就是他们陛下!
他们看向李世民,也不吵闹了,眼含热泪。
李世民被看得不好意思,他承认,未来的他在写的时候真有可能眼含热泪。
上一篇:开局流放,我在恶人谷当团宠
下一篇:大晋女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