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度冰川
论谣言是怎么来的,论不世出的至治之君死后风评是如何被害的,哈哈哈哈
「1」来自史料
第171章
小哭包太宗哭了(精修版)
“这仙幕说谣言怎么说得和真的一样??”
“吾方才听得一愣一愣的,以为陛下晚年真的倒霉到喝口凉水也受伤!”
“起猛了,被唬了,看到陛下晚年听信外邦邪教之言炼丹求长生术了。”然后很倒霉的没死在方士手上,死在外邦手上。
臣子们叽叽喳喳。
李世民则是放下悬在嗓子眼的心: “还好还好,一切都是谣言,晚年并没有那么倒霉!”也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同时他也深觉凄凉,心有戚戚, “但仙幕说的实在是太真切,后世子孙们不会听信这些谣言,以为朕真的死得?”
李世民有风评受损之感了。
长孙氏握住李世民的手,还是放心不下: “虽是如此,但这些谣言定然不是空穴来风,仙幕在讲解时引用诸多史料,应当是真假参半,不可不防。”
那些史料应该是真的,那也就意味着她的陛下晚年身上真的疾病缠身。
她的陛下到底因何去世?长孙氏内心止不住的担忧。
看出长孙皇后的担忧,李世民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 “观音婢无需担忧,左右不会比仙幕所说的那些谣言来得糟心窝囊。”
谣言真假参半没错,那另外一半,应该……或许……似乎……没那么窝囊……吧?
嗯,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缘吧。”
话中洒脱,实际上真实心情如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若能知晓真实死因,防范于未然,谁想随缘。
【拿“古代平均年龄”三十五岁,四十五岁来对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帝王李世民,其实不太正确。
每个朝代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大环境不一样。
古代平均年龄里充斥着因贫苦,疫病,饥荒和战乱而死的人,他们都能够带无限拉低这个历史平均年龄。
大环境不一样,小环境更不一样。
李世民算不算早逝,需要放入他自己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比如在文武团队寿星辈出的贞观年间,五十二周岁去世的李世民,真算早亡。】
哦吼!
文武团队的寿星们面面相觑。
虞世南手指微动,在一片安静中出声道: “依据仙幕之前所透露的,贞观文臣中确实许多人都活得……”
活得比陛下久。
尉迟敬德幽幽道: “很多人明明年纪比陛下大,但活到了下一任陛下登基。”
比如,他自己。
这下子,无数双眼睛齐齐看向李世民。
是啊,他们很多人出生得比陛下早,死得却比陛下晚。
陛下,您要不要反思下你自己?
【从小环境出发。
凌烟阁文臣武将组中在平均年龄上也是有参差的,相比较而言,东征西讨操心劳神组里的武将文臣们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拉低平均年龄水平的。】
东征西讨操心劳神组尉迟敬德自领组别,他摸着下巴: “东征西讨组,应该是指咱们武将吧?拉低平均年龄?难道是咱们活得不够长?”
程咬金认同: “除了咱们,应该没别的人能给冠之东征西讨之名了吧?”
尉迟敬德那就不服气了: “吾还好吧?吧啦手指头好似也活了七十多岁了,怎么能说拉低平均水平,明明是提高水平了!”
尉迟敬德愤愤不平,看着身边的大高个,用肩膀碰了碰对方: “你说是吧?阿靖。”尉迟敬德问身边的李靖,企图获得肯定。
李靖默然,他自己其实在仙幕一透露出逝世之年的时候就算过,他活的确实不算短。
李靖颔首: “吾七十五岁左右去世,不算早逝了。”
七十多岁去世,在现在可是长寿之命。
还有更多自领操心劳神组的人。
魏征随大流默默算了下自己的年龄。
嗯……
直接被尉迟敬德和李靖这些武将们扔在后面,还是不说出来丢脸了。
【东征西讨操心劳神组李靖七十九,程咬金七十七岁,唐俭七十八,高士廉七十二,李积七十六,刘弘基六十八,尉迟敬德七十四。
相比较这群“拉后腿”的家伙,弘文馆修书养性组活得更久,弘文馆学士褚亮八十八,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八十五,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八十一, 《封建论》《北齐书》主编李百药八十五, 《晋书》《北周书》等十余种史书的主编令狐德棻是八十四, 《梁书》《陈书》《文思博要》主编姚思廉是八十一, 《五经正义》《周易玄谈》主编孔颖达七十五。「1」
即使是房玄龄这个公认的劳碌,都活了六十九岁
所以唐太宗历史的五十二岁去世,怎么不能算是英年早逝呢?】
嗯?怎么不算呢?当然算啊!
此刻,众多臣子看着李世民齐叹气。
看懂臣子们眼中意思的李世民捂脸: “朕自当反省。”
长孙无忌: “陛下,仙幕的话得重视。”
房玄龄目光如炬,在身边另起笔墨,已做好奋笔疾书的准备,他道: “臣已备好笔墨,端看仙幕如何解析了。”
仙幕不会白白说那么多,一定会说陛下五十岁去世的真实原因的!
至于原先已经安排人记录这件事情,管他的呢,话有千意,多个人记录,万一就记下其他隐藏讯息呢。
其他人其实想说他们已经带上脑子记了。
只不过看房玄龄这样子搞,更多的人也给自己备上一份笔墨纸砚。
眼看着仙幕要正式解析他们家陛下去世的原因,当然得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保证陛下龙体安康乃是重中之重,好记忆哪里比得上烂笔头,现在记下来,未来可常看常新。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会英年早逝,不是因为我们方才提到的谣言。
根本原因很早就出现了
——那就是他的一生,厉害是真厉害,爽是真爽快,但他拯危亡,登衽席,匡文教,复汉疆,树帝范,立典章,平突厥,夷铁勒,制西域,通吐蕃,服天竺,征辽东,扫十胡等等功勋,真的都是命换回来的「1」。
命运送来的任何礼物都有代价。
征战经年,开疆治世,千难万险,惊心动魄,满身都是旧伤痕。】
仙幕越说,众人的眼睛瞪得越大,越觉恐怖。
高士廉呢喃: “仙幕讲一个功勋,就仿佛看到陛下的寿命被砍灭一岁。”
房玄龄深有同感。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只觉得仙幕所言就和真的一样,他们能成就盛唐,都是他们的陛下用寿命换下来的。
这是一种“果然如此”但却无解的情绪,犹如困兽。
李世民看到心爱的臣子们一副受到打击的模样,出言打岔: “不至于如此,实乃仙幕夸大之词,诸位爱卿……”
“陛下。”
李世民未言之语被虞世南打断。
现在已经极少被打断话的李世民一愣,但看到虞世南微红的眼眶心中根本升不起丝毫介意。
“爱卿……”
“陛下。”程咬金出言打断,他可不像虞世南一样含蓄,此刻这个根本就不会隐藏情绪的大家伙虎目含泪,哽咽道: “陛下,仙幕会如此说,定然不会无的放矢,必定是有依据的!”
其他人一副头都想点断的认同,他们的陛下,他们相信仙幕一定是看出了他们没有看到过的角度,才敢说出这句话来!
即使仙幕无法说出它的“根据”,但他们回顾陛下的一生,以积劳亏寿命的角度来思考,也能想到很多陛下有损身体的行为。
真心觉得不至于的李世民: “……”
不至于不至于,然后,就看到仙幕说到他觉得真的“至于”。
【从617年起兵到去世,出现在历史中的李世民从未停歇,高强度的征战南北,开拓大唐江山,高强度的勤于政务,稳定大唐江山。】
【打仗不是过家家,风餐露宿,夕不遑息,饥不及餐,生物钟是什么东西?在李世民这个老祖宗眼中那就不是事儿,生活作息毫无规律可言,条件艰苦非常。】
【一封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请假”诏书曰:朕少年时逢道丧,痛心疾首,以战会为俎豆,以干戈为章服。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1」
在那个时代,打战被放在第一位,战为饭碗,械为华服,夜间休息不及挥剑扫四方,食物果腹不及此战胜利。
“夜,帝以劲兵出贼不意,击大破之。至夜半,军临贼城。” ——《新旧唐书。薛仁杲传》
睡觉?睡什么觉,打战去!
李世民出奇兵酣战一天,又围城一夜,终得唐灭西秦之战的胜利。
“一日八战,皆破之,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 “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 ——《资治通鉴·唐纪》
“一日八战” “二日不食” “止有一羊” “趁夜密遣”,两天一夜,寒冬腊月,通日打战,不吃不喝,主打的就是一个能打赢就好。】
【 “苦人”的战役最后的结果很‘喜人’。
结果就是
“戎衣沾马汗,头盔生虮虱”
年轻时身体欠费太多
中年时就“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恐登高后增剧。”这个出自《册府元龟·帝王部·封禅》的太宗原话,或许也是太宗无法去泰山封禅的一个原因吧。
积劳成疾,暗伤遍布
就像我们认知的一样,高强度征战沙场的后果自然就是——降低身体使用寿命。
上一篇:开局流放,我在恶人谷当团宠
下一篇:大晋女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