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11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于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于天下苍生,可谓赡养。

  千载传颂不绝于耳。

  李世民现如今哪有心思想仙幕原先想要诉说的主题是他的逝世,他现在不想管自己未来为何会逝世,他现在只想知道,他逝世后到底谁继承了这个皇位?为何他的嫡长子,嫡次子皆被废被贬?

  未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唐界面心中怀有这种疑惑的人不再少数。

  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储君仙幕竟然说钉错了,钉了一个坏储君,这怎么得了!

  储君不稳,则国不定。

  储君不稳,则站不准。

  储君不稳,则心不安。

  此刻,众人的视线在李治和其他皇子身上游移。

  谁才是真正的储君?

  仙幕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继续道:

  【大二凤虽逝世,但李唐仍在,华夏的荣光仍然延续。

  大二凤为李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后的君主会辜负他的期待吗?】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这个东西也是他们现在迫切想要知道的。

  贞观虽逝,但李唐仍在,盛世被预言,也就是李唐的荣光仍旧延续,那延续这个荣光的人是谁?

  不是太宗陛下与一路栽培的太子李承干,不是聪慧的魏王,下一任储君是谁?

  是英武果敢的蜀王李恪?是勤奋好学的申王李慎?或是燕王李佑,梁王李愔,郯王李恽,越王李贞……

  亦或是……晋王李治。

  那个不知名的他,又是怎么延续李唐的荣光的。

  众人的视线在诸位皇子身上游移着。

  感受到臣子视线转移到自己身上的成年皇子们抬头挺胸收腹提臀。

  虽然觉得在长孙皇后在世时他们皆不可能上位,但梦还是可以做一个的。

  【非常荣幸,就像我们所知晓的那样,虽然有所坎坷,但李唐一切终究还是指向来盛世。】

  太子李承干被养废了,变态了,癫了,不要紧。】

  萎靡李承干从呆滞中恢复过来,随即眉头紧蹙,气愤盯着天上发声的屏幕: “胡言乱语,孤怎会癫!”

  这话他从当年于市井中听过,是疯子的意思。

  无凭无据为何说他是癫狂!

  但实际上他心里也没谱,不知道未来到底做了事情,但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自觉自己绝不是疯子。

  仙幕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一下子就放出来相关的介绍。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到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备受瞩目与推崇的这些年,李承干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皇太子。】「6」

  众臣子认同,包括现在来看李承干这个太子,也不失为守成之君。

  所以他们才不怎么认同仙幕的观点,他们不太认为太子真的是失德之君。

  【但贞观十三年年岁既增,足疾出现,李承干就开始叛逆。

  是即使唐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让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与李承干谈经论道也无用的叛逆。「7」

  对于李承干在贞观十年后的变化,史学界有种说法是:

  适合唐太宗的谈经论道方式不见得适合李承干。

  李世民时期,勇于进谏的臣子很多,甚至臣子们以谏言被皇帝采纳为荣。

  他们谏言语言犀利,有理有据,势把皇帝和储君往尧舜禹这三个圣君靠拢。

  言语犀利的严苛程度与日俱增。

  但适合自信李世民的方法不见得适应李承干。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谏臣一个赛一个凶狠锋利的进谏只能让叛逆的李承干在沉默中变态。】

  魏征,房玄龄,马周都在仙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一开始他们还不理解仙幕为何说适合唐太宗的方式不见得适合李承干。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三个特别被点出名的人更是不服气。

  但当他们从外来视角看到仙幕展示的进谏之后,他们终于懂得了仙幕为何会说这种话

  懂得了为何说这种进谏方式不适合李承干。

  他们看到臣子们对太子的进谏。

  细看之下,此种进谏方式与对他们陛下的进谏没有什么不同。

  但当仙幕展示出李承干这个太子对谏言的反应,却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不适合李承干。

  李世民这个皇帝从十七岁起就是举世闻名的人杰,内心自信强大无比,面对臣子们的谏言是由上至下进行采纳,是上位者的采纳。

  但太子则不然,他太‘弱’了。

  不是身体上的弱。

  而是气势上的弱。

  是没有实绩撑起来的气势上的‘弱’。

  而臣子们又太‘强’了,是有建国功绩撑起来的强,是从龙之功撑起来的强,是经过太宗虚心纳谏操作下气势上的强。

  ‘强势’的臣子们对‘弱势’的太子处处进谏,虽然对太宗也是这种方式,但太子对此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患足疾前虽然每每黯然,但还是能做到虚心纳谏,但患足疾后或许是什么心底上产生了什么变化,太子对谏言的态度大变。

  偏激,钻牛角尖。

  作为一个平等宠溺每一个孩子的父亲,李世民跳出旧时的牢笼,看懂了这种变化。

  他的太子觉得这种谏言不再是良言苦口,而是一种打压,来自实权臣子的打压,是对他这个太子的不满。

  太子,变成了自卑的太子。

  李世民的脸色比李承干更白了。

  他没想到未来是如此沉重。

  实际上太子所听的这些谏言,他都听过,臣子们的言辞甚至比给太子的言辞更为激烈。

  贞观四年他欲修洛阳宫以备巡奉,甚至被张玄素比‘阿房成,秦人散’比‘袭亡隋之弊,不如隋炀帝’,但最后他的做法是停止修洛阳宫的劳役甚至还赏赐张玄素。「8」

  太子不似他。

  李世民心涩涩地疼。

  但就是因为太子不似他,现在李世民看到仙幕展示出来的谏言,突然觉得这些以往看似很正常的谏言,变成了一个个压垮太子的大石。

  面目可憎。

  太子修缮宫殿,于志宁上疏批评太子奢华,与宦官玩乐甚至被比做秦二世?「9」

  李世民: “比做秦二世?”

  李世民的眼刀一下子射向于志宁: “你这是何瞎比喻?太子不过玩乐,你作何把他比作秦二世?”要是有人把他比作刘彻和秦始皇,还就因为与宦官玩乐,他能直接砍了对方!

  秦二世啊,那可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亡国之君啊!

  他敏感的太子如何受得住这种谏言。

  还有!

  李世民看向孔颖达,因为这个孔颖达的进谏更为激烈,太子真的是一有不对就犯颜直谏。「9」

  李世民摇头: “孔爱卿,太子年龄既长,汝等谏官当面批评指责实在是有损太子颜面,谏诤逾切,承干逾不能纳。”

  更不用说被仙幕最后重点强调的张玄素,李世民自己也是被进谏过来的,他自己被进谏时都曾多次甩袖离去,需要长孙氏在内多次安抚才能冷静下来,故而他最能体会仙幕所描述的太子承干的感受。

  作为压箱底出场的张玄素,那是无时无刻不进谏,言语之急切恍若太子就是一个愚笨之人,唯有听他张玄素的话才能顺利做事

  此时,李唐的进谏风气还算正常,还没有走进臣子什么都进谏,以把皇帝谏成无欲无求的圣君为最好的偏执时候。

  虽然,也没差多少。

  于志宁等人还不是未来的官场老油条。

  初被仙幕点到名字,他们气愤,粗看了一眼谏言发展,他们反省,然后……

  此时的官场油条们也不是好相与的,作为陪同李世民从秦王时期一路爬到皇位的人,作为被李世民虚心纳谏‘宠’出来的臣子,于志宁深信自己不会无的放矢。

  他抛弃仙幕提炼出来放置在前面的白话文,认真观察仙幕背景中所写的史料,还真从中发现了不一样。

  此刻,于志宁不慌不忙出列道: “陛下,臣之谏言从无作假。”

  没有意料到自己会被反驳的李世民卡壳: “……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于卿皆认为太子乃秦二世那般的祸国殃民之辈?”

  还别说,于志宁仔细看了旁边的史料原文,真看出未来自己为何会批评太子。

  原因自然不是简简单单的盖房子被骂,与宦官游乐被批,而是……

  “仙幕言简意赅提炼臣之谏言放置在仙幕正中央,陛下或许不知臣谏言之据。”

  李世民看向仙幕提炼的重点,还真是……

  所以实际上太子所犯过错比仙幕展示的更严重?

  其他官员这才细细看向仙幕所展示的密密麻麻史料。

  史料密密麻麻,个中过程被掩盖其中。

  臣子们废了一番大眼力才从中提炼出过程。

  于志宁的批太子建造房屋不是无的放矢。

  “太子所建之屋可非陋室,乃是建造数月不停的复杂曲室。东宫于隋朝建造,本就奢靡,太子殿下还于百姓农忙之时建造曲室,故臣才批太子奢华。” 「10」

  “太子仅因与宦官玩乐就被臣比秦二世,也是无稽之谈。”

  “太子不听臣子劝谏,任用宦官寻欢作乐,宦官身心不全,阿谀逢迎小人频出,上传下达作威作福制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