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49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后人回顾那百年屈辱,试图找出它的解决方法。】

  “!”

  “解决方法!”

  李世民肉眼可见的精神起来。

  其他臣子也停下子心中消极的情绪,一个个都支棱起来。

  “来自千年后的解决之法!”

  他们这可得认真听上一听。

  【有人说,封建君主专制早在开元盛世就已达到完美状态,然后僵化,需要转型。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诸侯国的激烈思想变革和战争中反复磨炼出来。

  这个制度当时制度处于完善期,秦汉唐的执政者无论怎么探索都是往好的方向螺旋式上升的。

  但发展到了盛唐,生产力已是积累到质变,极需生产关系进步。】

  “如此说的话,那不就是咱们没有进行改变,才有后面的混乱。”尉迟敬德顿时头重,有种一大口锅就这么种种砸在脑袋上的感觉。

  就,有点,不爽。

  “不能如此曲解仙幕的意思。”

  房玄龄不认同,他严肃道: “仙幕不一定是这个意思,贞观年间百姓生产应该还达不到仙幕所言的质变之说,只能说尚可而已。若真要说改变,仙幕指的应该是开元年间。”

  “能够被称之为华夏历史第一盛世,应该是达到质变的资格,贞观年间的水平充其量就是为盛世做铺垫而已。”

  李世民有点儿认同房玄龄的话,李世民沉吟,道: “巅峰盛世不见得完美无缺,既然发展已达极限却没被发现,可见祸根就潜藏掩盖在盛世美景当中,需要掌权者找到问题,寻求变革,可惜了……”

  李世民未尽之语在场的人都懂,但执政者有好有坏,或者就像玄宗一样前期清明后期昏庸,难以发现掩藏在盛世美景之下的危机。

  所以开元中后期明明只是普通的宰相频换,倾轧现象,奸臣当道,却一下子让盛唐倒塌,从此深陷地方与中央的拉扯当中。

  他们唐朝的问题和前面的秦汉不一样,属于得找到正确的生产力发展情况,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

  【唐朝的生产力发展,最突出体现的就是在人口上。】

  刚在想生产力发展是什么情况,就听到仙幕的话。

  李世民顿时有种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人口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李世民沉思。

  “若以这个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倒是真有可能。”魏征严肃道, “稻谷在秦汉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农具也更为便捷,更别说我朝注重吏治,与民生息,在人口上相较于前面的朝代,确实达到了另一个巅峰。”

  其他臣子认同: “魏公所言不虚,若以人口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恰当。”

  【众多学者的预估虽有出入,但盛唐人口顶峰总人口约就在为6300到8050万之间,在七千万左右没跑了。「1」

  ——盛唐的人口远超以往的任一朝代。

  这也就是意味着——农业文明无法消化这么庞大的人口。

  生产力在逼着生产关系进行改变。】

  【然后……

  中晚唐宋元明清的生产关系表示:虽然咱再走下坡路,虽然外面压力大,但咱很混,咱愣是不改!

  盛唐之后的体制没有转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一反秦汉初唐盛唐包容万象,积极向上的风格,开始变得畏首畏尾,在这个体制上画蛇添足

  ——只关注个人利益,忽视或者对集体利益视而不见,政治体制僭主化,就像我们看到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重文抑武,限制思想等昏招频出。】

  “唐后的国家体制确实没有变化,只在旧的基础上缝缝补补,现在看来,甚至在压制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李世民一直在想凭什么那些先进的东西是西方先发现,凭什么是西方攻入东方。

  现在想想,不正是因为盛唐之后就开始出浑招,不断压制新事物的产生,才会造成中西差别如此之大。

  要不然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早就出现新的制度变革,产生新的天地,而不是与封建君主专制继续僵持。

  与李世民一起排排坐的臣子们也恍然串联起来。

  “宋朝就是用极度的内倾软弱,重文抑武,来维护老赵家的统治。”

  “看来这种软蛋统治也阻碍了思想文化政治军事财政等体制的变革。”

  “明朝虽看到宋的教训不再重文抑武,但在其他方面却是与宋一样做了限制。”

  “当时看宋元明清的视频,他们都在思想上都进行了限制,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止新思想的产生。现在想来,就是这些东西让华夏难以从旧历史的泥潭里挣扎着走出来。”

  萧瑀听着他们的话,轻啧一声,道: “诸位同僚不要说的这么简单,变革这玩意儿本来就不容易,那些皇帝实际上就是想跟着秦汉唐的路子走,为了能够跟着路子走,故而进行了些维护自个儿统治的措施罢了,他们能了解什么,身在山中,不识其真颜罢了。”

  程咬金被说得尴尬挠头: “咱们能够挥去浮云,实际上还是因为仙幕带我们领略了整个华夏的历史进程,要不然也是被山中风景迷了眼,无法切切实实体会变革的必要,萧公说的在理。”

  “不过……”程咬金思衬, “这些后面的君臣是真的蠢,千年了也没人反应过来。”

  臣子们思考,臣子们彷徨: “如果换做我们,或许,也难以反应过来吧?”

  他们这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谁提出来的?是思想大变革时期激烈争吵中讨论出来的。

  不是普通人能想出来的。

  所以这种变革中的解决之法,不是那么好想的。

  *

  【那落后如何解决?

  这么解决。

  封建制围绕土地。

  首要任务——先解决粮食问题。

  汉的授田制和唐初均田制能强有力的打压土地兼并和地主豪强。

  但盛唐以后田制不立,兼并严重,土地集中在不事生产的地主食利阶层手中,一方面坑了财政收入,让朝廷畏手畏脚的同时,另一方面极大的压缩了百姓的生存空间。

  百姓变成无事可做的流民,财政少了收入,徭役兵役缺了人手。即使和宋朝一样广招流民为兵,但流民阶层没有土地,对政府,国家,华夏毫无归属感,动不动就成兵流子造反。战争和各项工程的成本都增加。[1]

  社会内卷,生态崩溃,盛唐之后的华夏似是陷入僵局,看不到希望。

  想解决,那就让百姓安心,还百姓以土地。】

  仙幕的意思显而易见。

  但却让殿中的贞观君臣松了一小口气。

  “仙幕这是在说要抑制土地兼并吧?是吧是吧是吧?”

  李世民问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些许骄傲,要是有尾巴,此时他的尾巴一定可以翘到天上去!

  魏征看出李世民的小心思,也不戳破,只回答道: “观仙幕之意,第一点应该就是压制土地兼并。”

  哎呀!李世民脸上的微笑这下子掩都掩不住,他想谦虚,但实在谦虚不起来,假装不好意思的,笑道: “哎,咱们唐朝就没有土地兼并啊~”一不小心就荡漾了。

  虽然中晚唐有,但现在的贞观啊,土地兼并不了一点!

  均田制,永远的神!

  有反应慢的臣子疑问: “?”

  恍然: “!”

  “均田制!”

  李世民谦虚道: “哎,对对对,咱们的田制实在是太优秀了,土地国有,均分田地,禁止买卖,可不是没有任何兼并嘛!”

  他们为何施行均田制,就是因为秦汉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都被豪强大户给剥夺走了,自耕农只能又没钱又得承包高昂赋税,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混乱,所以才施行均田制。

  突然的,李世民深刻懂得了仙幕为何选择他们贞观年间作为投放视频的对象。

  反应过来的臣子都开心地拍大腿。

  不管文臣武将都激动了: “这个视频就得在咱们贞观年间投放啊!”

  “咱们贞观人口正处于缓慢增长期,人口数量适宜,吏治清明,政令高效,耕者有其田,没有任何土地兼并现象,社会和谐安乐,难怪这仙幕选择咱们贞观年间!”他们忽然悟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还有中后唐宋元明清,请问还有那个朝代条件比他们贞观优越!

  没有!一个都没有!

  秦,汉,中晚唐,宋元明清个个都被豪强裹挟,都因土地兼并而痛苦甚至灭国。

  但!他们贞观年间,什么都没有!只有百废初兴!

  他们突然很庆幸,庆幸他们一切都刚刚好。

  李渊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他们这群人在开心什么了,反应过来他也同这些臣子一样觉得幸运。

  李渊: “吾掌权时均田未全面铺开,等到玄宗时因为帝国繁荣,人口剧增,人多地少,还少授多,还授失衡,均田制已出现弊端。”

  “高宗武后玄宗三朝的吏治也不如贞观年间,无清明吏治作后盾,皆无法达到仙幕的要求。”

  “贞观,确实一切刚好。”

  房玄龄认同,均田制想施行,实在是不容易,强有力的朝廷,吏治清明,健全的管理,适宜的人口,充足的土地,缺一不可。

  一旦软弱一点,那些如豺狼一样的豪强就会扑上来撕咬,兼并土地。

  封建王朝最值钱的莫过于土地。

  一旦土地兼并,就很难再从这些人口中夺回田地了,因为这些兼并土地的人有中央的朝臣,有地方官员,层层迭迭,不可撼动。

  历数华夏他们前面的朝代和后面的朝代,几乎都是亡于土地兼并这一痼疾。

  他们,再次觉得幸运。

  他们贞观,一切刚好。

  【解决基本的粮食问题就是得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以清丈土地,土地公有势在必行。

  如同我们新中国施行的土地公有制一样,让百姓只有公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买卖权,切断资本向土地流动的希望,一举解决土地兼并,让大部分百姓的生活都能稳定下来。】

  “我们方才猜测的没错!”

  “我们贞观果然厉害!完全没有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也确实是公有!”

  贞观君臣骄傲极了!

  “这新中国是什么国?怎么和我们一样厉害,竟然也同样施行土地公有不能买卖。”新名词的出现引起了在场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