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79章

作者:月海妖后 标签: 业界精英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安夏见说服不了他,便换了个法子:“要不?咱们先拍一集试播片?你看人聊斋西游记都先放三集试试水的呢。”

  英导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试错成本太高,他不敢倾其所有砸下去,现在有人愿意全资赞助,亏了也不要他赔,那何乐而不为?

  安夏则铁了心要往里面掺紫金的广告。

  哪怕试行片质量不行,咱挑挑捡捡,后期做个整活剪辑什么的,就不信火不了。

  多少垃圾电视剧,是靠恶搞剪辑给盘活的。

  安夏当年的公司市场部,也就是拍个二三十分钟的视频,拼拼凑凑,能剪辑出一百多个买量小广告出来。

  她做为端内开发,跟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对整体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她对英导非常有信心。

  《江湖恩仇录》都能有这么多人看,以英导的才华,不可能还不如那个片子!

  安夏觉得自己挺能忽悠,没想到英导更能忽悠,才几天的功夫,他就把人都给攒齐了。

  齐了齐了,剧组第一次见面,编剧就当着安夏说了大实话:“我不会写啊……”

  英导「嗐」了一声:“这有什么?谁都不会写,放眼全国也没人写过,试试呗。”

  编剧是个老实孩子:“可是我连电视剧都没写过,只写过小品。”

  英导拍着他的肩膀:“小品好啊,写得快!咱们这片子啊,是边写边拍,剧本要得急,必须找快手,我听人说你的手特别快,跟蹿稀似的,随便酝酿一下,一会儿工夫就拉完了,站起来就走。”

  这个充满味道的邪门比喻把编剧给整懵了。

  安夏默默扭头。

  安夏做为全资甲方,对剧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带上互联网,别的随便他们发挥,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好玩就行。

  没多久,第一集 的剧本出来了,植入广告过于硬核,开局就是网页商品展示。

  说这家孩子开局就跟人在网页上聊上了,本意是交个高级笔友,结果对方拼命给他推销蔬菜水果。

  这孩子瞎跟人说要买,有一天有人来敲门,门一开,好家伙,几辆卡车在小区外面等着卸货,车上是几千斤的特产。

  经过了许多曲折,全家人各显神通,找单位的找单位,求饭店的求饭店,最后由批发市场包圆……

  了。

  当时全国各大电视台刚好引进了一部乌比?戈德堡主演的电影,名叫《冒出来的杰克》,剧情就是女主在电脑上忽然收到间谍男主的聊天信息,引发的一系列后续。

  这集试播片的剧情不像电视剧,更像电视台的小品风格,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故事的发展与互联网有关。

  甚至片尾的镜头还放了一只狗坐在电脑前面,双爪搭在键盘上。

  意思就是「网络世界里,你都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人还是狗」,刚好契合这个故事里小孩子捣乱的起源。

  试播集让很多工厂和公司见识到「原来互联网可以用来卖货」。

  让紫金电脑销售的员工在跟人开聊的时候,省了不少时间,免得还要解释半天。

  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网上卖货,底层逻辑是什么,顶级设计在哪里,交付价值是什么,过程抓手在哪里……

  对于商人来说,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赚钱。

  对于其他人,特别是憧憬爱情的人们来说,网上瞎聊天,还能聊出个什么紧张刺激浪漫的邂逅,这是他们非常期待的。

  小雪收到了很多信件,都是问——“买你们家的电脑,可以跟不认识的人聊天吗?”

  嗯啊哦……这不是电脑的事,这是中国电信的事。

  “看见没,人民群众都盼着呢!”安夏给软件部开会的时候,把那些「群众来信」放在桌上。

  聊天室软件的计划已经加入豪华排期。

  唯一的问题是软件部的兄弟们不理解这种东西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跟陌生人有什么好聊的啊!”

  “咱们不如做个点对点的?上网交给电信的钱,比打长途电话省。我往家打长途,一分钟要一块五,一小时得九十块钱,上网一小时全部加在一起才四块八。”

  安夏看着那个提出想做点对点聊天的员工:“想法不错,你想好要怎么做了吗?”

  “啊……这个……目前就是一个想法。”

  “那考虑过实现的路径吗?”

  “想过!”员工支楞起来了。

  他说了一堆这这那那的技术术语,旁边的同事听了连连点头。

  真是需求促进科技进步,十八倍的差价让连企鹅的抄袭对象ICQ还没有在以色列诞生的时代,就让一个中国人想到了。

  公司里有不少人都是外地的,他们平时不能回家,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去一趟,长途话费就是他们的痛点。

  “点对点的聊天程序,跟聊天室可以一起做。”

  “啊?”软件组长有点懵逼。

  根据安夏钦点的排期计划,多人聊天室的优先级比点对点聊天高多了。

  点对点聊天甚至都没有立项,只是几个员工在辱骂中国电信的长途话费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们甚至都没人看过《冒出来的杰克》。

  安夏推荐之后,他们才想办法找片源,在某录像厅门口看到立着的招牌写着今晚要放,结果看了两部高强度黄片之后,老板就要收摊走人,他们还跟老板拍桌子吵架。

  大有老板不让他们看这片,他们就要举报老板的意思。

  老板表示这辈子没见过这种要求,有人跑来午夜场的录像厅,居然真的是想看外面节目单上写着的片子。

  那玩意儿……是给警察看的。

  为了息事宁人,老板干脆把录像带借给他们了,让他们拿走,不用租金,不用押金……快!滚!!

  一伙人,大半夜的窝在公司的录像机前面,盯着女主的电脑屏幕,手里拿着笔写写画画。

  比上网课还认真。

  现在「中国货」已经有了留言板可能,他们打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网页聊天功能

  “网页聊天?能有聊天记录吗?”安夏看到他们递上来的项目说明。

  在安夏的记忆中,网页聊天,关了页面再重开,之前聊的一切就都没有了。

  “聊天记录?”程序员们完全没想到,世上还有聊天记录这种东西。

  在他们想来,网上聊天不就跟打电话一样,把事情聊清楚了,然后再签具体的文字合同不就行了吗?

  难道网上聊天还能做法律证据不成?

  “ 如果要存,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会占服务器的存储量。要是用的人多了,时间久了,对服务器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

  “嗯……这样吧,你们开发两个功能,一个能存盘,一个不能存盘。不能存盘的免费,能存盘的收费。”

  这都能想到怎么赚钱?!

  “这叫差异化!占用服务器的人付钱,这不是很合理吗?”

  对,确实,特别合理。

  但是上线几天之后,从最终客户那里来的反馈不好。

  不是这个功能没人用,外国客户确实喜欢用,问题是商户们接不住啊。

  说西班牙语的人发过来一句:「h」,商户直接懵逼:“我家小子跟我说外国人打招呼是hell,这个h是什么?”

  更别提后面的话了,根本就看不懂,一堆曲里拐弯的是个啥啥啥!

  最终,还是留言板好用。

  他们把留言板上的内容发给翻译社的人,再请他们帮忙写好回复,直接发送电子邮件给海外客商。

  除了义乌、深、广,还有一些想要走出国门的大型企业都在「中国货」上挂了介绍。

  海博翻译社原本生意惨淡,不然马老师也不能跑到义乌去进货,就想倒腾点东西,至少能给老师们发出点工资来。

  现在生意不惨淡了,光接义乌的单子,就足够养活他们社里所有的人。

  当然,光有一个新木盆是不能满足马老师的,如同《渔夫与金鱼》故事中的老妇,还想要新房子、想当贵妇人、想当女皇……

  马老师找到安夏,与她商议如何扩大规模的事情。

  “能不能把我们翻译社的主页放在留言板旁边,这样想要联系我们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聊了。”

  嗯……

  安夏忽然顿悟。

  那个即时聊天功能,普通人用不上,咱可以跟马老师用呀。

  「中国货」上,再次上线了实时聊天。

  点开一个实时聊天,匹配的是三方:海外客户、国内供应商、海博翻译社的在线翻译官。

  系统自动接入后,会打出一个笑脸图标,做为欢迎。

  客户打出第一句话,海博翻译社的人会判断来客所用的语言,然后匹配对应语种的翻译者。

  国内供应商的人实时跟着,聊到产品性能、价格等等的时候,由供应商的人打出中文,再由海博翻译社的人翻译为对应的语言。

  网上聊得差不多了,最后才是转入线下的签约环节。

  这项服务,海博翻译社收翻译费,海博翻译社和国内供应商向安夏交付沟通信息费。

  国内供应商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要支付一笔聊天记录保存费。

  刚开始没有人选择保存聊天记录,这笔钱还挺贵。

  直到有一天,海博翻译社的人把数字打错了,手一抖 ,报价两万,少打了一个零。

  国外客户见状大喜,当即就提出要订五十万件。

  幸好是阿拉伯数字,国内供应商也能看得懂,当即就提出异议。

  之后,好几家公司都买了聊天记录保存服务,预备着万一哪天翻译出错,好以此为凭索赔。

  安夏得知

  此事后,也觉得「中国货」上不能只有海博这一家翻译社。

  一家独大,缺乏竞争,少了那根绷紧的弦,就会出错。

  招商部门再次向全国其他翻译社进行招商,欢迎他们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