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漆安
“我小时候, 外婆对我最高的要求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要有才艺。她对我说, 人一定要有思考和为自己决定买单的能力。”
“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践行着这一点,而我,作为她的亲人,也相信她。”
沈雪青吐出一口气,苦笑了一下:“这一点上,我远远不如外婆了。”
蔺善为拍拍她,笑了:“是啊,但是,有一颗柔软的心脏也很好。”
像他们蔺家的人,都是自己做决定,主意很大的人。
他想实习还是想出国,都是自己一个人跑的。
外公年轻时候,轻易地放弃了上海的好生活,不远万里来了北京也再也没有回去过。
而外婆现在也是这样,她想去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阻拦,干脆到电话都没有一个。
全家唯一算得上性子软和一点的人,就是蔺书语了。
蔺善为想,怪不得母亲会这么喜欢雪青,在一堆顽固又硬的石头堆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同样柔软又富有生机的雪青,能不喜欢吗?
就连他也是被雪青的生机勃勃吸引的。
蔺善为牵着沈雪青走到摆盘好了的餐桌旁,倒是想通了一点。
“我猜,我上次忽然打电话回去说漏嘴了。外婆搞了一辈子医学研究,她肯定比我能想到的更多,更全面。所以,你也不用自责,非要怪,应该算是我失态了。”
沈雪青默不作声地吃着饭。
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始作俑者就不能置身事外。
想了一夜,沈雪青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她顶着熊猫眼,把蔺善为摇醒了。
“我说,我们在国外是不是也可以帮国内做点什么?就当支持外婆了。”
蔺善为的神志还没有睡醒,听到这话,费力地起身,给出一个不理解的鼻音:“……嗯?”
沈雪青已经不管他了,自己跳起来冲到电脑面前,打开了软件,开始列自己能做的部分,然后一一评估可能性。
她有来自二十年后的经验,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比如,医务人员紧缺的防护物资调动,女性医务人员的生理期物资问题,还有非典定点病房或许也需要一些社会物资援助……
但是她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情况,最好是能得到更前线人员亲口叙述的情况。
思考了一下,沈雪青回头扔了一个玩偶,把刚刚又有些睡意的蔺善为成功唤醒启动。
“……你想让我尽量联系到外婆,问问缺什么物资?”
蔺善为的眼神逐渐清醒。
这是一个他没想过的方向,普通人,在面对浩劫的时候,原来也是有能做的地方的。
不,光是自己出钱购买物资无疑是杯水车薪,身为金融行业的人士,他能做到的更多。
稍微思考了一下,蔺善为瞬间在脑内就出现了很多方案。
“没问题,这事儿就交给外公来统计吧。之后你也不用着急问傅璎,我也可以问问其他渠道。”
这是一个企业双赢的好事,蔺善为随便想想,就能数出好几个联络人的电话。
蔺外公那边,听到孙子的提议之后,第一次没有着急地骂人,而是一口答应下来。
蔺善为知道,外公此刻也需要一点事情来忙碌起来。
而同样是金融人的外公,一定有比他更广泛的联络渠道。
事情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两个人从清晨一路忙碌到了傍晚,一直到肚子咕咕叫了,才发现忘掉吃饭了。
“本来说今天做饭的,这下肯定又泡汤了。”蔺善为起身活动了一下:“咱们还是继续吃烤鸡好了。”
沈雪青顿时苦瓜脸了:“……要不,还是打包两份牛排吧。”
“你不是说五分熟你觉得太恶心吗?”
“现在可不一样。”沈雪青也晃了晃自己酸痛的胳膊。“多吃点肉,我才好继续奋斗!”
蔺善为弹了一下她的脑门:“遵命!”
……
效率高的人工作起来是很可怕的。
不到三天,蔺善为就拿到了非常完善的一批物资名单,沈雪青也已经按照外公提供的名单挨家挨户发了越洋的邮件。
傅璎家也收到了一些工厂的问询。
他们做过沈雪青那一批莫名其妙的订单,至今还有点印象。
傅璎知道之后,冲到了沈雪青这边,大声抱怨:“雪青姐,这种积德行善的好事,你居然不带我玩?!我家差在哪里了?”
沈雪青被她问的愣了一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小傅璎,调度物资的话,需要的量就很大了。你才大一,你家里人放心你参与过来吗?”
可不要被人误会成诈骗啊?
傅璎把自己的胸脯拍的砰砰作响:“太小看我了,姐你等着!”
傅璎是个行动比嘴还要快的人,她不光光要自己干,还要拉着所有人一起干。
两天后,她就拉来了留学圈子里一堆二代,还搞了个联名书。
“我们都自愿加入捐赠行列!愿意为祖国做点好事!行善积德!”
有的家里是搞运输的,愿意承担各地物资的调动。
有的家里有关系,说可以搞一些器械的。
还有家里有厂子的,说做口罩也不是很难,他们可以调动工厂生产。
甚至还有实在没关系,但是有钱的,愿意帮助从国外采购紧缺物资的。
小朋友们一颗红心向太阳,沈雪青根本拦不住,只能尽量地答应下来。
沈雪青当初也没想到阵仗会搞得这么大,但事到如今,这件事也不是她一个人能管得了的了,必须要接受一定的监管了。
她开始尝试着和大使馆联系了。
对于留学生们的自发行为,驻英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都很惊喜。
沈雪青出面社交之后,大使馆愿意协助一些物资回国。
国内那边,秦素田真听说是要做好事之后,也无条件地放下手上的事情,自愿担任了跨国物资的接应。
半个月的时间,海外留学生们的心意率先回国了。
报纸上报道了这一好消息,用的也是“海外游子心系家乡”之类的温暖的标题。
其中以泽元杂志社的范玉兰记者跟进报道的那一篇,最为感人。
她没有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从海外留学生心系家乡的角度,把这场曲折的捐赠过程写的非常生活化,让大家都好像感受到了一群小朋友的赤子之心。
第二个月,国内一批中小企业在协调之下,联名捐赠。
蔺善为和沈雪青没有署名,但是这种事情是低调不起来的。
一传十,十传百,有心人总能看到他们在其中做的努力。
BBS论坛上出现了关于这两场捐赠的帖子,这一次的照片就更多了。
有大使馆和留学生代表沈雪青的合影,也有国内接应人秦素田真的照片,甚至还有各家企业的捐赠合影照片。
千里之外,东乡镇新开的网吧里。
陶明伟看着论坛上的照片,目瞪口呆地爆了粗口。
“卧槽!这不我姐吗!”
他的声音太大了,一下子成为了网吧内的焦点。
网吧老板锐利的眼神飚过来了。
“你,身份证看一下!”
陶明伟欲哭无泪,他还没成年呢,今天本来就是仗着自己个子高才混进来的,现在倒好,一下就暴露了。
但是现在这也不是重点了,他被老板踢出来之后,就一口气跑去了河边的私房那儿敲门了。
“秀兰阿姨,你知道我姐在英国都干了什么吗?她又上新闻啦!”
邵宜兰哗啦一下打开门,看到是陶明伟,下意识地先怒目圆睁,给了弟弟一个爆栗子。
“这个点,你居然敢逃课?”
陶明伟抱着脑袋敢怒不敢言。
这都什么事儿啊?他看到大姐的消息,被网吧老板赶出来。现在又要被二姐抓住了揍。
他们陶家的女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可怕啊呜呜……
第147章 毕业了
陶秀兰知道这件事的时候, 第一反应就是乖乖在国外会不会危险?
但是邵宜兰在旁边劝她说,姐姐又没有回来,应该是比我们都要安全一些的。
陶秀兰这才稍微安下心来, 随后又涌上来了一股自豪之情。
这是她的女儿,从小就乖巧懂事, 越长大越出色, 现在都是新闻媒体的常客了。
现在更是惠泽到其他人了。
陶秀兰心情一好,就打电话定了一桌的好酒好菜把亲戚朋友们都喊上来了。
陶明伟作为汇报有功的功臣,顶着一脑门的包,一边吃的满嘴生香, 一边痛并快乐着——吃完了就要留下来写检讨!
八百年逃课一回,居然是这种离谱原因被抓住了。
沈雪青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听到了这段前因后果, 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陶秀兰问:“现在都五月份了,你是不是快要回来了?”
沈雪青应了一声,看了看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