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一代 第133章

作者:鱼仔爱吃鱼 标签: 穿越重生

  “玉琳姐,谢谢你给我们买的衣服。我去市里看了妈妈的一件衣服就二三百块钱呢。你还买那么多,都穿不完。”斐然看着和斐晏玩得很开心的牛牛,笑着说。

  “不用谢,我本来就是批发服装的,一家人当然要穿最好最流行的,不然,大家又要笑话我了。你的工作怎么样,还适应吗?”

  斐然去年毕业分配到煤炭厂附近的社区医院上班,斐晏毕业也去了煤炭厂附近的中学去当语文老师。

  煤炭厂的房子今年6月份交付,到时候房子一装他们就留在北城生活,等严爸爸明年一退休,徐慧妈妈房子装好,一家人就在北城团聚了。

  反而是自己家,爸爸妈妈三毛都在这边生活,大哥不回来,嫂子肯定想回去,牛牛和卷卷要在这里读书上学,妈妈近期都走不开。

  她忙生意的时候三毛和邱云订婚了。

  “挺好的,我跟着一个老大夫学习,今年才单独开始管病人,只是看得多了,就觉得人这辈子真苦。”

  “斐然妹妹长大了。”玉琳笑着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你好好干,见的多了,就不怕了。”

  严斐屋里出来,看到和斐晏玩得正欢的牛牛,走过来堵住他的去路。

  “牛牛,叫姑父!”

  牛牛仰头看到一张比爸爸还严肃的脸,一下吓着了,视线寻找着自己的姑姑。

  看到玉琳像是见了救星,扯着嗓子喊着:“姑姑,——不认识的叔叔。”

  小家伙把玉琳一下逗笑了,她赶紧小跑着过来,说:“牛牛,这是姑父,叫姑父,给你买大飞机。”

  牛牛还是害怕,拉着玉琳的手,自行车都不想要了,要跑,嘴里小声说着,“姑姑,走,回家。”

  “好好好,回家,我们回去。”

  玉琳提着抱着放在自行车上,和斐晏斐然说了回头再说,推着牛牛往回走。

  严斐跟在他们身后,看着姑侄两个小的说大的笑着答应,不会儿两个人笑作一团,有点羡慕大毛了。

  “斐哥,我明天回老家,你就不去了吧,陪着严爸爸和徐妈妈在家过年。”

  “不用,我在那里过年都一样,他们商量回北城去看外公呢。这些年,妈妈比较喜欢在北城过年。”

  “好吧,那我跟妈妈说你和我们一起回老家。今年爸爸妈妈准备了过年礼,我们就不准备了。给爷爷奶奶他们的衣服也早就寄回去了,你这个孙女婿做的够好了。”

  不知不觉中牛牛发现推自己的换成了这个叫姑父的人,安安静静坐在车上动都不敢动。

  到了自家院子,牛牛一步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小跑着直冲着屋里,喊道:“爸爸妈妈,姑父来了!”

  大毛贺玉兰闻声出来开门,大毛一把抓住儿子抱在怀里,笑着问:“怎么?怕你姑父。”

  “爸爸!”牛牛委屈坏了。

  “天天喜欢跟你姑姑姑父要玩具,怎么不害怕的?”大毛点点儿子的鼻子,说:“你好好认人,这是你姑姑姑父,以后见了要叫人,知不知道!”

  “妈妈!”牛牛更委屈叫贺玉兰。

  贺玉兰怀里抱着小卷卷,就说:“牛牛,让你姑父姑姑抱,妈妈抱妹妹呢。”

  严斐和大毛坐下说话,时不时看玉琳和小卷卷互动,最后小女孩咯咯的笑着扑进玉琳怀里,玉琳一脸的喜出望外。

  “嫂子,你看,卷卷让我抱了。”玉琳得意的给贺玉兰说。

  中午了,玉琳让贺玉兰看孩子,她去做饭,严斐也跟着进厨房帮忙。

  “爸爸不回来,妈妈我你大哥大嫂五个人,牛牛和卷卷他们的饭等会儿我妈回来再准备。”

  玉琳准备做臊子面,严斐和面。

  玉琳吃到自己做的臊子加酸菜的面条,夹了一口腌萝卜,人间美味。

  “玉琳,你做的饭就是好吃。”大毛吃了两碗抱着孩子贺玉兰才开始吃饭。

  “你们给牛牛卷卷不另外做饭了?”见两个小家伙坐在自己的小车车里面拿着勺子吃面吃菜,玉琳惊奇的问。

  “你看,牛牛自己都能吃饭了,面条泡软,你做的洋芋软面,他特别喜欢吃。”贺玉兰端碗,调和,吃一口面条劲道爽滑,笑着说。

  晚上,玉琳敲开王东林和范亚娟的门,递给范亚娟一个精致的手提包。

  “爸爸,妈妈,这里面是五千块钱。是女儿给你们准备的新年红包,以后都由我给你们发红包。爸爸你和妈妈喜欢到哪里去转,我给你们买票。”

  范亚娟接过包包一打开,崭新的五沓十元新钱,口里说道:“我和你爸爸,那里花的了这么多钱,你自己留着,你现在做生意,都要本钱的。”

  “妈妈,你看这个包包,好不好看?”

  范亚娟摸摸牛皮包包,拉链的,里外有几个小包包,一个长长的肩带可以提着也可以背。

  “这有什么不好的,这样子简单大方,能装东西,牛皮还耐用。多少钱?”

  “批发价15元,卖20块。”

  王东林看母女两个说起了包包的颜色样式,拿起女儿给的钱放进抽屉,心里也替玉琳高兴。

  “爸爸,回去要是家里有人想批发服装,我可以批发给他们吗?”

  “可以。现在自由市场了。”不过家里人现在都埋头种地,可能没人会跟着玉琳做生意。

  玉琳去睡觉,范亚娟跟王东林说起玉琳给的钱。

  “玉琳真的长大了,她说今年和严斐赚了这个数。”8万块,这么多钱,她连想都不敢想。

  “是挺多的。”

  范亚娟锤了王东林一拳,说:“没想到女儿能赚这么多钱,她从小喜欢钱,这下该高兴了。我们回去早点回来,让玉琳和严斐也跟着能早点能回北城,他们的店请的人看呢。”

  “一年八万,他们还又买了一套房,现在他们已经有三套房了,不稀罕煤炭厂的房子。以后,我不会让玉琳去那边住的。徐慧老了有斐晏斐然伺候。”范亚娟恨恨的说。

  王东林听着妻子的絮叨睡着了。

  二天,三毛请了假,大毛贺玉兰抱着两个孩子,范亚娟王东林带着严斐玉琳买的火车票,到了故都,坐直达兴隆县的班车,赶在大年三十回到村里。

  先头王东胜来回拉了两趟王东林让他买的年礼,这趟又开车把他们从县里接回村里。

  林美丽带着生礼玉娆等在大场,一起的还有王桂花王大河两个太婆,老大家四口老三四口老四四口,一家大人小孩都在。

  太婆们见了一身军装得王东林,立刻眼泪汪汪了。

  “东林,你这个臭小子,工作怎么那么忙呢!”大太婆干瘦的手拿着王东林哈哈大笑着说,“你这一身军装板正好看,最体面了。”

  二太婆窝了一眼大太婆,挤着上来说:“东林,你现在出息了,走,快跟我回家!”

  见此玉琳躲在严斐身后偷笑。

  “太婆,爷爷奶奶,大伯……”贺玉兰抱着卷卷上来先打招呼,王桂花老两口见到孙子乐开了花。

  “玉兰,你们路上辛苦了,这是牛牛,这是卷卷吧,孩子你们羊的真好。”王桂花拉着曾孙的小手,他们家今天五世同堂人都到齐了。

  “奶奶,我们路上人多,孩子换着抱,不辛苦。”贺玉兰第一次见王桂花,就觉得她太热情。

  “走,家去说话。这天气冷得很。家里的炕都烧好的。”王桂花说着,让王大河去牵老太太的手,那小脚看得人心惊肉跳的,颤颤巍巍的生怕摔倒了。

  “东林——你王婶年前去了。”二太婆说着抹泪儿,这事王东林还不知道。

  “走,家去——”王桂花有些生气了,大过年的提去世的人干什么,谁谁过世关自己家什么事。

  李玉梅躲在槐树后面,看着这体体面面的一家人,王东林还和年轻时候一样年轻俊朗,军大衣阔绰笔挺。

  范亚娟那个贼婆娘年轻的不像话。

  王东林的大崽子也和他一样高,也参军穿军装了,婆娘孩子都有了。

  最可恶的,害了他们全家的赔钱货女儿,每个月寄回来一个大包裹,在村里出尽了风头。

  被发现了!

  对上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李玉梅吓得往槐树后一躲,害怕的不敢再出来。

  那个年轻人肯定杀过人,满身的煞气。

  等人走远了,李玉梅槐树后出来,见他偷偷拉着贱丫头的手,笑看着她,那灿烂的笑容,让李玉梅心里的愤怒激增。

  “坏种!”

  “李玉梅,你还不记性,你哥哥到现在都生死不知呢!”李玉梅的丈夫找来,把人强势拉回去了。

  作者有话说:

  就是那个村里坏会计的妹妹

第139章 第 139 章(二更)

  ◎好吃……◎

  “玉琳, 我和你大伯去年忙了一年,今年粮食够吃了,都是白面, 等你们回去的时候给你装二十斤新麦面, 尝尝鲜!”进了院子,张大红笑着说。

  “不了大娘,我们有呢。我和严斐现在有了北城户口,有米面粮油证, 不用家里拿。”

  张大红以为玉琳比严斐好说话,没想到也这么不给她面子,不过她现在学聪明了,这一年儿子女儿丈夫个个都怪她。

  别人家都有衣服就她家没有,村里说什么的都有,害的生金说了个媳妇又黄了,玉娇也混在县上不愿意回来。

  “那真是太好了,你爷爷奶奶还给你也准备了新麦子呢。新玉米呢。一天到晚大洋芋自己都舍不得吃。”

  再没人理她。

  张大红也就不说了。

  “东林,亚娟, 你们家没有户口,村里只有你们这两间房是你们的。”王大河等王东林范亚娟端上了水杯,才说:“老大,老三老三, 老五也跟你们一样, 他村里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谁让他把房子卖了。”

  再说起老五卖房, 王大河还是不高兴。

  “爹, 你说的都是陈年老黄历了, 我不稀罕村里的房和地, 我们住的那套房我和美丽早都买下了,以后住在县里不回来。我要房子和地干什么。”

  王东胜逞强的说,他其实后悔了,尤其见二哥回家有房子住的现在,心里的后悔更深。

  “玉琳,你生意做的怎么样,你给我们寄的衣服县上都没有卖,好穿,舒服又保暖。”

  王桂花打岔,笑着和玉琳说。

  “奶奶,挣了一万块钱,你说好不好!”玉琳笑着说,也不管周围大伯叔叔婶子姐妹们的惊讶。

  “天啊,这,这生意也太好了吧。”王桂花激动地都结巴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万块钱!

  张大红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那是一万块钱,不是十块钱,怎么玉梅和玉娇就没有这本事呢!

  “奶奶,生意还成,我现在毕业了,以后准备把生意做得更大,你们今年就别种地了,把地租给大伯三叔四叔种,跟我去北城,给我看店吧。”

  “那不行,我今年种的麦子正长得好,等新麦子下来给你寄一百斤新麦子面,我们自己种的麦子打的面又香又劲道呢。”王大河哈哈笑着说,“我可舍不得把麦子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