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对照崽不干了 第42章

作者:溯时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才像是过好日子的样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然而,正当她的嘴角终于露出畅快的笑意时,姜果却突然跑了过来。

  “爸爸!给我三块五!”姜果摊开手,“还要给哥哥三块五!”

  阮雯雯的嘴角一僵:“加起来都要七块钱了,你们两个小孩,怎么要拿这么多钱?”

  姜焕明一个月的工资也没多少,一口气拿走七块钱,还怎么给她买衣服和雪花膏?

  她就是拼了这条命,都要拦着!

  “我和哥哥要去上学了,这是学费。”姜果挺了挺胸脯,一字一顿,声音清脆,“爸爸妈妈,我懂事了,你们以后不用再为我操心了!”

  姜焕明闻言,愣了愣,随即眼底的喜悦替代了诧异:“好!念书好,你们愿意念,我就愿意供。”

  姜果笑盈盈地,跑到阮雯雯身边,想要挽着她的臂弯,但又怕痒,便将双手背在身后,离她一米远:“妈妈!你也为我开心吗?”

  阮雯雯:……

  开心,开心得差点要咬碎了牙。

  ……

  孟金玉和柚柚心里清楚,即便她们带来寻人启事和全家福,也不可能这么轻轻松松地找回弟弟。

  这是一场长久战,她们不会放弃。

  “不早了,我们回家吧。”孟金玉揉揉柚柚的脑袋。

  柚柚乖乖地点点头,去坐公交车的路上,每经过一间店铺,都要进去提个醒。

  “姐姐,你记得让人看看我弟弟的照片呀。”

  “阿姨,如果我弟弟来了,你能认得出来吗?我们家住在凤林村村尾的茅草屋,你记得把地址留给弟弟哦,我弟弟记性很好,一听就记住了。”

  “老爷爷,我过两天还会过来的,你要帮我和妈妈盯紧了呀。”

  ……

  望着这操碎了心的小团子,老裁缝哭笑不得。

  等到母女俩离开时,他将柜台上的玻璃台面抬起来,轻轻地,将寻人启事和照片,一起塞了进去。

  这是最显眼的位置,只要来往的人,都能看见。

  太阳落山了,天色逐渐沉下来。

  老裁缝拿抹布擦了擦柜面,准备收铺回家。

  这时,一个女同志将自行车停在外边。

  下车之后,她进来说:“有没有柔软一点的布料?我想给孩子做一身衣裳。”

  “有的,同志,你过来选一选布料和花色。”

  女同志往里走去,她眼光好,选购布料也干脆,一眼望去,就挑了几个款式。

  “你拿出来,给我摸一摸料子。”她说。

  等到老裁缝去取布料时,她找了张高高的木凳子坐下,百无聊赖,胳膊肘撑着柜面,一只手托着腮。

  “同志,你是给男孩还是女孩做衣裳?”

  “男孩。”

  “是你儿子吧?多大了?”

  “嗯——三岁多吧。”

  叶美荷淡淡地回答着,忽然,目光落在柜台的全家福上。

  她一怔,整个人俯下来,紧紧地盯着全家福上,那个神情懵懂的小男孩。

  这不是他们家的小孩吗?

第27章

  “同志,你是买布料回去自己做,还是放在店里,交给我们做?做一件小孩子的短衫大概要两到三天的时间。”老裁缝将布料摆在柜面上,问道。

  现在一些年轻人结婚时会置办缝纫机,平日里扯一些布料,回去自己做衣服。

  “我这里有我家孩子以前的旧衣服,你照着这尺寸来做。”叶美荷拿出一件灰褐色的小孩衣裳,又随意选了两款布料,之后装作不经意地,看向玻璃柜上的那张全家福,“这照片,能给我看一看吗?”

  老裁缝拿出照片,指了指相片中的姜善:“是一对母女,来找这个男孩。就是这个漂亮的小孩,不过他们家的小孩,长得都挺漂亮。”见叶美荷很感兴趣,他将照片递到她手中,“相片里这孩子才两岁,现在已经三岁了。”

  叶美荷的眼睛一眨不眨,紧紧盯着相片中的姜善。

  孩子在幼儿时期,是一天一个样,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姜善。

  当时他很小,但还有小奶膘,要稍微胖乎一些,双眸则和现在一样清澈、懵懂。

  “同志,你见过这个小孩吗?”老裁缝见她盯着照片看得入神,问道,“如果你见过这孩子,能不能仔细想一想?他家人应该挺着急的。”

  “没见过。”叶美荷连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真这么着急,一早去哪儿了?

  当时她捡到姜善的时候,孩子被淋成落汤鸡,小小的身子缩着,不停地颤抖着。

  这十几天,她耐心照顾着孩子,早就已经对他充满了感情,因此在得知孩子的家人在寻找他时,第一反应是抵触的。

  “也是,这么长时间,可能孩子都被拐子拐了。”老裁缝叹气,“我也是看她们可怜,所以才同意她把照片和寻人启事放在这儿。其实啊,这样找小孩,就等于是那个什么——大海捞针,对,大海捞针似的。”

  叶美荷听了他的话,才注意到刚才摆全家福的位置边上,还有一张寻人启事。

  她垂眸仔细看了看。

  这字写得歪歪扭扭,并不好看,甚至难以辨认。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却让人的心里头堵得慌。

  她可以想象,那个母亲是如何笨拙地写下这启示,再拿到镇上,到处打听儿子的下落。

  “同志,你带布票了吗?”老裁缝算了算布料和制衣的费用。

  叶美荷掏了布票,又给了钱,和老裁缝约定好,后天下午下班的时候来取衣裳。

  她走的时候,又深深地看了那张全家福和寻人启事一眼,之后便迈上自己的自行车,头也不回地骑走了。

  老裁缝望着她离去的背影,片刻之后,低头看了看她带来的小衣裳,自言自语道:“穿得怪好看的,还有自行车,看起来是体面人。怎么带过来的小孩衣服这么不讲究……”

  叶美荷骑着车,一路回了家。

  纺织厂大院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一到这个点,家家户户都飘出饭香味。

  “回来啦?”有人笑着对叶美荷说。

  “回来了。”叶美荷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走,“刚才去给小孩扯布料做衣裳了。”

  “你们俩口子心眼真好。路上捡了个孩子,就当是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照顾。我看那孩子就直接在你们家养大得了,你们有母子缘啊。”

  “捡的毕竟是捡的,要是他父母来了,也得还回去……”

  “永元不都说派出所没消息吗?说不定他父母根本不想找呢!他们当根草的孩子,你们俩当个宝,说到底还是这孩子的福气啊。”

  叶美荷沉默了。

  当时她和丈夫捡到善善之后,确实是想把他送回到派出所的,但因为孩子受了凉,高烧不退,她就让丈夫一个人跑这一趟。

  后来孙永元去了,匆匆忙忙的,也不知道留下自己的单位和联系地址,只说派出所里的同志说,那两天根本就没人因为丢了孩子来报公安。

  她听了之后非常气愤,正常人丢了荷包都知道去派出所报案,怎么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丢了,竟会没人来找?

  于是之后她说什么都不愿意让丈夫带着孩子去派出所了。

  后来,在孩子发高烧的那些天,她耐心照顾着。

  一直以来,叶美荷都想要一个孩子,偏到处寻医问药都怀不上,她放弃了,可姜善的出现却给了她希望。

  她很喜欢姜善。

  叶美荷觉得孩子有点瘦,白面馒头和大米饭顿顿都有,还大鱼大肉喂着,想要将他喂得白白胖胖的。她还给孩子报了托儿班,将来想要供他念小学、初中、高中……若不是高考取消了,她甚至想要供他念大学。

  可现在,她发现,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姜善的亲生母亲和姐姐在找他,也许她们当时并不是没有报公安,只是——与孙永元去的不是同一个派出所罢了。

  她们是寻求过公安同志的帮助的,只是迟迟没有消息,才拿着全家福和寻人启事满大街找。

  这办法并不聪明,能找到孩子的机会仍旧渺茫,可是,却是她们唯一的希望。

  “怎么了?美荷?”同事的手在叶美荷眼前挥了挥,“不舒服吗?”

  叶美荷回过神,勉强地笑了笑:“不是。”

  她将自行车推到车棚锁好,掏出钥匙回家。

  一进门,厨房里飘来香气。

  “你上次不是说小孩子一天吃一个鸡蛋,才有营养吗?”孙永元从里头出来,手中还拿着一个碗,说道:“我想到今天善善还没吃鸡蛋呢,食堂是有水蒸蛋,就是打回来怕凉了,就给孩子做一个。”

  他们家平时是不开火的,俩口子工作都忙,每天下班就拿着票去食堂打饭菜。

  但是家里多了个小孩之后,他们时不时都要给他加餐,也就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菜了。

  “你会不会呀?”叶美荷将跟在孙永元身后的善善抱起来,笑着说,“水蒸蛋要蒸得好是有学问的,要不我来?”

  孙永元将碗交给她,又把自己身上的围裙取下来,系到她身上。

  叶美荷哭笑不得:“就是蒸个蛋,不用系围裙了。”话虽这么说,她还是抬起手臂,无奈地看着站在边上的小不点,“善善,你说叔叔傻不傻?”

  善善仰着白皙的小脸蛋,嘴角悄然勾起,露出小米牙,笑容腼腆。

  水蒸蛋不需要什么爆炒颠勺的技术,不一会儿工夫,就蒸好了。

  蒸得细腻滑溜的蛋,往上划几道口子,淋上酱油和香油,再撒上小葱花,飘着香气,看着令人胃口大开。

  开饭了。

  叶美荷将善善抱起来,搁在自己身边的椅子上,给他一个勺子和一碗饭。

  姜善自己会吃饭,他用小勺子挖着白米饭,送到嘴巴里,又轻轻舀了一口水蒸蛋。

  “小心烫!”叶美荷连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