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第67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升级流 穿越重生

  那三个幸运儿被天降的馅饼砸中,晕晕乎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宗令宣布完这个爆炸消息,就让这三个幸运儿做个登记,然后再去当差。

  三人飘一样离开现场。

  沈齐见到这样场景,羡慕之中又有几分庆幸,幸好自己早进了宗人府,不然恐怕还挤不进去了。

  带着暗中的庆幸,沈齐回了家。

  此事在宗亲中造成轩然大波,他们都在讨论,既然可以考进宗人府,别的地方呢?也能吗?

  是不是有了别的出路,不用闲置?

  还有,京城宗室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在封地,他们呢?

  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不管是为了什么,最近宗室们都紧着一层皮,生怕自己冒头被当了出头鸟,还有人开始苦读诗书,准备下次拔得头筹。

  但总体来说,考试的效果不差,奖惩措施也得力,皇帝在朝会上主动提及,“最近宗室考核的事情,想来各位爱卿都该听说了罢?朕有意将此等措施推广到各封地,由当地藩王来考核诸位宗亲,约束宗亲品行,爱卿们觉得措施是否得当?”

  管理宗亲既是国事,又是家事。皇帝有心做,又没触及到大臣们的利益,大臣们自然是赞同的,连说皇帝英明神武。

  改革初见成效,皇帝心中大悦。

  才一招就能看到效果,皇帝更好奇整篇的《宗室论》到底还有什么奇招妙想。澜哥儿能说出应对举措,可见他并不是成年后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日常亦有所得。

  皇帝求才若渴,左右通过路行止的嘴过了明路,干脆宣召书写的人进宫一趟。

  *

  沈知澜听说皇帝宣他爹跟他进宫时都懵了,这突兀来一遭到底所为何事?

  应该不是坏事吧?

  惴惴不安的心情在见到皇帝后终于放松,皇帝穿着家常服色,旁边有宗令作陪,气氛瞧着很轻松。

  行过礼后,皇帝允许他们抬头,沈知澜这才借机看了两眼,皇帝最近大约是案牍劳形,颇有疲态,看着倒是符合他知天命的年纪,再是如何保养,也有五张多了。

  对着他,皇帝和颜悦色,也同样算是给宗令解释,前日他偶尔闲逛兵马司,听到兵马司指挥聊起怎么调动兵卒的积极性,就有了三等考核制。皇帝听后深觉有理,觉得能用在其余地方,正巧想要管理宗室,这才有了之前的考核。

  宗令听完不自觉点头,“的确有用,这孩子聪慧啊!”

  聪明和聪慧是有区别的,聪明的人或许能想到更立竿见影的方法,但聪慧的人会尽力让各方人都得到最佳结果。

  夸了儿子,爹还巴巴望着,宗令又补充一句夸沈齐,“可见平日你教导有方,虎父无犬子啊!”

  这下沈齐高兴了,翘起尾巴来,连连谦虚说都是孩子悟性好,自己没怎么教育。

  有个乖儿子的宗令:……

  要是宗令知道凡尔赛是什么意思,一定说自己被狠狠凡到了。

  场面话结束,宗令在皇帝眼神示意下,问起当日沈知澜到底是怎么跟路行止聊三等考核制的。

  沈知澜觑了觑宗令的表情,先问了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不需要回避啊?”

  “回避什么?”宗令一时没懂。

  “回避制度啊!官员们祖籍何处,不都不能去当地任职么?”沈知澜无奈道,他虽然缺少常识,却也知道这个制度,这找宗室问怎么管理宗室,哪有当了运动员又当裁判的道理?

  宗令失笑,“你这孩子,做事倒是周全。”

  皇帝也说:“在场都是一家人,不需外道,今日只是随便找小辈聊聊家常问问情况,算不上大事。”

  沈知澜略略明白皇帝的性格,都说不用外道那他可当真了,复述一遍当日跟路指挥的对话。

  他出的主意是针对路指挥兵马司的兵卒,自然是简单粗暴就好,省了管理成本,如果要针对闲散宗室的话,肯定要改良。像兵卒能辞职,宗室也能吗?

  要是考核宗亲,就要把考试定禄米的制度制定的更完整,更人性化。

  首先这个评判的标准不能僵化,需要考虑不同人群。有鉴于此,先把考核划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 分,考试分数,占据五成。

第二部 分,考察品德,平日为人处世,友爱亲邻,照顾老弱等等,也占五成。

  “那你说的这个品德分,又有谁来评判?”

  “当地宗亲里年满六十岁以上的宿老中选出二十个,由他们匿名打分,再计算平均分。”

  宗令低头琢磨着,这个好像真的可行?有人天生不擅长学习,如果品德出众的话,也不是不能网开一面。

  “最后是第三部 分,特殊加分。谁救了人,出了好主意造出好东西,还有别的,都可以算作特殊加分,汇总到总成绩里,得出总分,再来综合结算上中下等,领取当年的禄米。”

  三个分数,考虑到各方面情况,极力达到了平衡。

  宗令只要稍稍一想就明白这制度多完善和实用,完全可以直接套用到各方各面,甚至是官员业绩考核里,兼具能力和品行,连例外都加了进去。

  那是当然,沈知澜可是按照考编的标准去说这三等考核制,笔试加面试加特殊分,这还不实用?

  他说的口干,一口气灌了水,见皇帝和宗令没有阻止他的意思,又继续说:“皇上和宗令伯伯也晓得,有一部分宗亲其实关系跟皇室远了,偏还守着规矩,不能外出谋生,还要撑* 着架子,日子过得艰难,倒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先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何解?”

  停薪留职是特殊时代的特殊政策,当年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的工厂国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渐渐落寞效益降低,拿着不能温饱的工资,船大还不好调头,由此衍生出这样的政策。工厂员工可以暂时离开,做生意或创业,停发工资保留职位,给自己扑腾一条新出路。如果扑腾后不满意,再重新回到工厂。

  想过安稳日子的自然是大多数,但总有那么几个想要出去扑腾一番。要是让沈知澜自己选,他宁愿不要禄米,也愿意出去经商或者考科举,肯定比现在强。

  皇帝听完沉默了,沈知澜看他没动静,就巴巴盯着他,等他发话。

  宗令视线来回扫着,总觉得这两人很是亲近。

  皇帝本在沉思,见室内一片沉默,笑着抬头,“怎么都不说话了?朕听着倒也有几分道理。”

  “臣听着也是,只是涉及到的人数众多,还需要细化。”宗令也跟着笑了笑,气氛登时一松。

  他们二人都赞同,倒闹的沈知澜不好意思了,“这些都是我平时没事瞎琢磨的,未必就真管用,全是纸上谈兵。您两位的见识和阅历都超过我许多,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只当我在说胡话。”

  “那可未必,有些措施还是不错的。”宗令赞道,顶多就是细节需要增减,然后照搬都行。

  沈齐见在场两位大佬都在思考,试探说了一句,“不是说聊家常吗?”

  怎么感觉要当个正事办起来了?

  “是啊,聊家常嘛!”宗令回头看着日冕,“说着说着到了午时,皇上不介意臣蹭一顿廊下食吧?”

  廊下食就是公务员餐,有时官员进宫办事来不及吃完,就会在宫里吃一顿。

  皇帝挥手,“朕有这么小气么?让御膳房备一桌酒菜来!”

第83章

  沈齐父子二人在皇宫内混到一桌国宴标准的席面,吃的高兴,酒酣耳热之际,沈齐免不了话多了起来,聊起曾经茂州的家常,宗令含笑听着并不打断,这场席面喝的非常宾主尽欢。

  出宫时,沈齐还异常兴奋,说今日进宫,足够他出门吹三年牛。

  沈知澜捂脸,爹该不会完全没发现自己被套话了吧?刚才聊起家乡,宗令的话题一直都在问起宗亲们的日常生活,沈齐冷不丁说了好多。

  好在问题不大,他说的全是实话,宗令的样子也没有生气。

  喝酒会变大嘴巴!沈知澜决心以后坚决不碰酒水,保持清醒。

  等到二人由小太监领着出宫,皇帝这才转向宗令问道,“王叔,今日听策您觉得能用上吗?”

  “自然能,他想的很周到,这么一套完整方法的确对管理那些宗亲有用,宗亲们至少有了忌惮,别一味的混吃混喝,作威作福。”还有宿老监督,三管齐下,不信管不住他们。

  “但除此之外,还有身在封地的藩王……”

  皇室不可能每年都派专人去管理闲散宗室给他们做考核,管理权势必会转移到藩王手中。

  宗令深吸一口气,“等这套法子用好了用顺了,自然能照样用在藩王身上。”而这次,管理权就在皇室手中。

  简单形容就是,闲散宗亲就是公司的普通员工,工资管理权捏在经理(藩王)手上,想要日子过得好,就得听经理的。而经理的管理权又捏在总经理手上,同样要听话。

  从下到上,各行其是。

  想要拿俸禄?可以,乖乖听话就是,有了严格的评判标准,想要加重惩罚也是师出有名。

  “王叔也觉得不错,朕便放心了,此事还要要麻烦王叔,先挑几个封地施行上此制度,看是否合用。”

  宗令点头称是,想想今日皇帝跟沈齐父子的熟稔,有些欲言又止。

  皇帝看出他的困惑,笑了笑,“当初朕去巡视祖地时在茂州停留,多见了几次沈齐父子,觉得这孩子格外聪慧,年龄虽小但

  脑筋灵活,常有出人意料之语,所以才带回京城的,王叔觉得呢?”

  宗令不觉点头,“的确如此,臣也接触过几次这孩子,觉得他很有几分聪颖,可见是祖宗庇佑,生出这么个好孩子来。”

  皇帝嘴角一歪,险些失笑,随即又正了正神色,“的确,既然是自家后辈,多多看顾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是年纪还小,朕必是要委以重任的。同样的,聪明的小孩没定性,容易走了弯路,还请王叔平日多多照着,引导他向善。”

  “那是当然,他又是小辈,做长辈的不能白让人叫不是?”哪怕血缘远了,也是同姓同宗,宗令觉得自己明白皇帝的意图,后辈有出色的他自然愿意扶持。

  皇帝是故意把话说的模棱两口,见他误会也不解释,反而很期待王叔发现真相时的惊讶。

  *

  宗室考核后,宗令又常常召见诸位宗亲入府谈话,问起他们的日常生活。宗亲们不敢怠慢,都照实的说。有爵位的锦衣玉食,没爵位的混个温饱。收集到足够范本后,宗令就把润色过的三等考核制和停薪留职的建议上书给皇帝,请求管辖宗室。

  皇帝拿到朝会上议论修改,完善细节后,欣然通过,并把这个考核制度抄送给各地藩王,命他们依样考核宗室子弟。

  藩王们觉得这个政策虽麻烦但管用,照样实施下去,而有些心思缜密的人难免猜到,莫非皇帝有心要整顿藩王了?惴惴不安中。

  至于同时被颁布的停薪留职,蛤?会有人这么傻么?旱涝保收的禄米不要,非要折腾着出去扑腾两圈?要知道一百石的禄米,跟外头六七品的小官持平,瞎混一年还未必能拿到这么多银子哩!

  多数人不理解这个政策,但总有人想要试一试,比如同住黄铜胡同,人缘颇好的沈峰。

  沈峰家中人口众多,有六七个孩子,怪不得他心动。

  沈峰觉得,自个要是能够当官或经商,凭着自己能耐早就赚到盆满钵满,怎么会甘心守着这点子禄米?再说了,折腾失败了还能回来,无后顾之忧,干嘛不试呢?

  他竟然成了第一个主动去说要停下禄米,打算去经商的人。

  “我打算去贩布。”沈峰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我们苗州别的没有,棉布可是一绝啊!挨着松江,人手和棉花都齐全,花样繁多价格低廉,只要把棉布送到京城来,直接就是两三倍的赚头。”刚开始规模不用太大,家里人一起装个几车就好,等到路子走熟了,直接开个布庄也行,沈峰越说越是兴奋,描绘起美好蓝图来。

  沈齐听着心头微微一动,别人家附近有特产,他们也有啊。

  有人问道:“要是亏本了怎么办?”

上一篇: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