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第70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说着他回头指了指不远处站着的先生并其他的学生。

  在宗学里虽然也要学四书五经,但其余的君子六艺,律法算术也要写,很接近现代的素质教育,学生又没有升学压力,当然学的越多越好。

  谈尚书这才满意了,对着沈葵嘉许两句,这才放他离开。

  沈葵整个人这才放松下来,一摸一脑门的汗,可见他有多担心被舅舅训斥。

  “澜哥儿你为什么不怕啊?”

  “大概因为他不是我舅舅?”沈知澜故意这么说,得到沈葵的怒目而视后连忙改口,“其实长辈恐惧症也不常见,挺正常的。”

  哪个小孩见到家长,老师会不害怕呢?沈知澜上辈子也怕啊,只是这辈子终于完成超进化,不怕了。

  谈尚书走开后,不放心回头望了几眼,见外甥跟人谈笑甚欢,微微叹口气。

  有稳稳的爵位继承,像现在这样懂事明理,不过分出挑,做个富贵闲人挺好的。

  而自己的孩子不行,一旦等他这个二品大员的爹下去,后代又没能支撑起来,顷刻倒塌,所以必须要下点狠心才行。

  谈尚书对心腹询问,“大公子在乡下推广农书,做的这么样?”

  心腹如实说道,“大公子刚到乡下,就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请了大夫,现如今正在喝药养着。”

  从小养尊处优的大公子哪儿吃过这种苦头?刚到乡下,就因为住不习惯,连着好几日没睡好,紧接着又是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整个人瘦了一圈,夫人看见心疼坏了,这才让心腹美言几句,争取把大公子早点叫回来。

  却不曾想谈尚书就是那狠心的爹,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不为所动,只吩咐另外从京城找大夫过去看病,还送了上好的药材补品,偏偏不提让人回来的事。

  “玉不琢不成器啊,他吃了这顿苦头,没准能想通。”当日事情闹的何其大,同僚间议论纷纷,每每谈尚书一靠近就闭嘴不说话,多明显。幸亏谈尚书面上八风不动稳得住,也没人敢当面提这事。

  现在把谈言志送到乡下,不仅是避风头,还有磨砺他的意思,越凄惨越显得他认清自己痛改前非,以后的前途才顺利。

  所以听到谈言志生病,谈尚书反而能稳得住。

  现如今陛下一改从前的宽和温厚,有大改朝中制度之志,他身处高位如果不肯改,就只有下去让贤的份儿,他并不恋栈权位,可家里诸人怎么办?就咬牙撑下去吧。

  *

  沈知澜跟沈葵说说笑笑,一时不慎踩到旁人的脚,听到哎哟一声,他连忙停下来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是我没看路。”

  对方温声回道,“没关系,是今天人太多了。”

  沈知澜听到对方的声音,如同玉碎筝鸣温润悦耳,难免抬头去看,见到是一位身穿青衣的青年儒生,面容俊朗,微笑着看过来。

  然后鞋面上带着一个大大的脚印。

  沈知澜面上一红,虽不是故意的,但人家好端端走街上,街上带个印子也着实失了体面,又是一阵道歉,想把人拉到一边去清理清理。

  对方却阻止了,“一点小事,不妨碍的,如果小哥过意不去,不妨替我讲讲藏书楼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人流如织?”

  他瞧着不断有书生进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又是疲惫又是激动的微笑。

  沈葵抢先发问,“你是外地人?”

  “在下是这一届的贡士,进京赶考而来。”

  “原来是这样。”沈葵恍然大悟说,“藏书楼内正组织活动,抄写农书换藏书,纸墨朝廷提供,抄好的农书会发到地方给百姓们,让他们能用上。”

  书生微微一笑,“原来如此,竟然有这样的活动,当真是有趣。”他微微颔首谢过二人,转身去藏书楼的前楼询问到底怎么抄书。

  沈知澜目送这位离开,突然发话,“我感觉这位,肯定能考中科举。”

  “这么肯定?”

  沈知澜深沉脸,“长这么好看,要是没考中,说明主考官瞎了!”

  “噗!”沈葵爆笑出声,原来是看脸啊。

  *

  被他们议论的书生验看过文牒后进了藏书楼,先被这巨大的空间震撼了。

  藏书楼从前朝兴建,延续到今朝,因为重视教育和知识的共同习性,历经战火而不衰,藏书还越来越多。据说五十年前统计过一次,已经有十万余册,如今有多少藏书,还未可知。

  喜欢看书的人瞧见这么多书,犹如老鼠进米缸,满心满眼只有自己没看过的书,恨不得扎进去游个几圈。

  书生自然不例外,腿都迈不动,只想看完一册又一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清醒过来,去询问具体的抄书换书规则,普通的书册可以随时阅读,只是不能带走。而抄五本农书,可以换一本典藏区的珍本。

  典藏区的书自然是好书,谁都想换的,书生浏览了目录,艰难选了一本目前最想看的,侍从就拿出纸笔,让他在旁边长桌上抄写。

  书生研墨提笔,一行俊秀小楷出现在白纸上,书生的手很稳,抄的又快,不一会儿就抄一叠。

  坐他旁边的书生抄的手酸,停笔休息,这才察觉到旁边多了一人,忍不住闲聊,“兄台也是来抄书的?”说完不禁懊恼,这不是废话吗?出现在这里,难道还能是闲的发慌吗?

  好在对方察觉到他的窘迫,微微一笑,“在下刚进京城,什么都不懂,便来这里抄抄书打发辰光,兄台见笑了。”

  提到抄书,话题就多了起来,书生乙来抄书的日子更长,说话滔滔不绝,全是赞美。“我来了三个月,有这种好事,怎么没早点遇上哩!以前想找一本藏书可是费了老大劲,而且人家未必愿意借。”

  都知道家有万卷书,如同万两金,人人都明白藏书的重要性,想要人家借阅一册,必是三请四请,态度恭敬,按时归还。饶是如此,别人还未必乐意。就算他们自家看不懂,还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啊!借给别人,别人看完学会,岂不是给自家创造竞争对手么?

  所以借书难。

  现如今他们可以直接来藏书楼换藏书,虽然耗费些许精力,却是实打实能换到藏书看,不用瞧旁人脸色,也不用担心临时毁约。

  书生不自觉点头,这主意当真好。

  “而且抄书人的名字还会一直流传下去,想想我们身在北方,却能帮到千里之外南方的百姓,当真是功德无量啊。”书生乙意犹未尽的夸完,又在农书扉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差点忘了,兄台姓甚名谁?”

  那书生同样在扉页签名,“在下,苗州古斯县,陈原君。”

  *

  沈知澜今天碰见书生,又想起明年春天将要春闱,故而京城的书生逐渐变多。

  现如今交通不便,从南至北,少不了要走上三四个月,书生们自然要早些出发,免得路上出意外,顺便调整状态,应对考试。

  如果会试不中,有人更会选择留在京城等待三年,以待考试。

  还是挺难的。

  提到交通问题,他不免想到沈齐邀请杜二舅上京城来,杜二舅回信了吗?周朗也来吗?

  “来,当然来,我说等他先站稳脚跟,在给他寻摸个好差事。”沈齐道,“二弟跟我们又不一样,不说进军营,就是进兵马司,进衙门之类的都行,先从底层干起。”

  这倒是,如果兵马司要人,沈知澜还可以去找路指挥打听打听,候个缺。

  武官又不像文官,只要会打,能吃苦,找个差事还是轻松地。

  大概是这次沈齐画的饼挺大,杜二舅来的很快,信件到后差不多半月,他人也到了。

  沈知澜刚回家,就瞧见巷子口站着两个黑乎乎的人,到处打听他家在哪儿。

  邻居看到两人又高又壮,肌肉鼓起,纷纷绕道而行,他们也不气馁,继续找人打听。

  沈知澜心头生疑,故意靠近过去,却没想到那肌肉壮汉一把把他举了起来,嗓音震天,“哈哈澜哥儿都长这么大了!舅舅还怪想你的!”

  一个冷不丁被举了,沈知澜心脏都跳到喉咙口,直到听见熟悉的嗓音,这才安心下来,“二舅,你吓死我了!怎么来的这么快啊?”

  算算脚程,至少也要一个月吧?

  杜二舅把人举高高一个来回,这才放下来,“我心急嘛,听说有好事等着我,我还坐得住?”快马加鞭也要早点赶来,以防有什么变故。

  “表哥!”沈知澜被放下之后,又去看周朗,一年多没见,周朗个头窜的飞快,沈知澜发现表哥已经足足比他高了一个头,衣裳穿在身上略有些紧,看上去一个能打他五个。

  更可怕的是除了个头,还有肌肉,壮实的!

  沈知澜一边暗暗发酸,一边把人往家中领,杜珍娘看到弟弟,又是一阵久别重逢的欢喜,说什么也要做几个硬菜,庆祝一下。

第87章

  进屋之后,杜二舅这才说起分别后的情景,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杜姥爷在家休养,大舅不咸不淡干着把总的活儿,二舅负责经营着果脯生意,家里其余人一起做事。

  尤其是现在生意做熟了,都不用上门,商户为了保住货源,都自己上门来收,又省了杜家一桩麻烦。

  不过杜珍娘看着二弟这硕大块头,悄声问,“谁让你练成这模样的?”看着还怪吓人的。

  “爹让我练的,平时除了偶尔出门采购,其余时候都在家让我练拳脚,还请了师父专门教。”杜二舅小声说,“当初姐跟姐夫临走前,不是说要给我寻个差事么?爹便一直没让我停下练功夫。”

  “也不怕他是哄你们的,万一没找到差事呐?”杜珍娘嗔道,有感于娘家对丈夫的信任。

  “没找到也无所谓,学到拳脚还是自己的么。”杜二舅故意举起自己的胳膊,“瞧瞧着,等闲三五个大汉不敢近我的身。”

  杜珍娘拍了弟弟一巴掌,让他少显眼。

  杜二舅把胳膊放下,不禁又感叹道,“还有,要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呐,朗哥儿学武的天赋比我强多了,刚开始我还能压制

  他,半年就被反超,现在已经打不过了。”

  “真的?朗哥儿这么厉害?”沈知澜听了半截,惊奇望着周朗,左看右看周朗也就是个十来岁少年模样,成年人都打不过?

  “别听二舅舅胡说,他这是抬举我。”周朗坚决不肯承认,只说是杜二舅谦让了。

  杜二舅笑而不语,厉不厉害的,心里都有数。

  吃过晚饭后,杜珍娘又去给他们两布置房间,沈齐拉着杜二舅进书房商量做生意,沈知澜便跟周朗一起聊天,问周朗过的怎么样。

  “老样子,练武读书,有时清闲就到处逛逛打猎。”周朗带着一点抱怨,“我以后打算走习武的路子,还学书法干什么啊?”

  这话简直引起了沈知澜共鸣,他现在还要每天练几篇大字呢,不过坚持了这么些日子,字迹的确有进步。面对真正的少年,

  他自然要阐述学习的重要性:“那些青史留名的武将,同样文采出众还会作诗,能文能武才更厉害嘛,不然这么看懂那些兵书呢?”

  “那我只看兵书不就行了?”周朗突然奇想。

  “可兵书里还带典故啊,退避三舍了解吗?围魏救赵了解吗?纸上谈兵欲擒故纵暗度陈仓呢?”沈知澜两手一摊,“不学文不就读的一知半解么?”

  周朗皱起鼻子。

  “但学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不用学的更深。”沈知澜现场背了一段诘屈聱牙的古文,“我还要学这个哩。”

  要么说人的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周朗顿时觉得自己学的东西一点不难了。

  沈知澜也这么想,跟那些要考科举的人比起来,他学的东西至少还算简单。

  双方都从对比中得到安慰。

  *

  沈齐想要做果脯生意也是当真的,等杜二舅修整几日后就亲自去各家店铺打听消息了,得到的消息很乐观。

  京城百姓比茂州百姓富裕,在吃喝上也舍得花钱,如果蜜饯包装做的好,很能买上价格。杜二舅就看到有人买一种叫做八珍盒的蜜饯点心,连盒带蜜饯一共售价五两银,可里面的蜜饯不到两斤。

  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排面。

上一篇: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