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餐吃五碗
“对啊,出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啊。”
她昨天回家看了,孟笙笙写的文章确实写得好,她都能看懂,现在她自信心爆棚,觉得要是她自己来,也能写出来这么一篇文章。
里面有被家里男人揍就为了出气的女性,有因为没生儿子就被婆家瞧不起的女性,还有被父母养大,就为了换彩礼给家里的男娃娶媳妇儿的女人。
她还真自己动手了,最后发现,要她改几个句子还成,真要她自己写,还真有问题,写不出来这个味儿。
这篇文章只要她改一改,一交上去,肯定能发表。
但是现在的她还不能交啊,她得把孟笙笙写的东西变成自己写的,得把里面孟笙笙写的好些东西改一改,让她看不出来是她当初写了又扔了的文章,这样这个荣誉最后才能完完全全的属于自己。
她又打听了很多马春花的事,细枝末节也不放过,甚至还大半夜趴过马春花家的墙角,听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
这几天,妇联里的人都知道,文芳那姑娘,干活儿可积极了,调解家庭矛盾啥的,都是冲在第一线的,有一次甚至还差点被闹矛盾的两口子抓伤。
范主任专门鼓励了周丽慧。
“咱们工作就应该向文芳同志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咱们干妇女工作,就应该在思想深处看到问题的根儿……”
周丽慧笑笑,说了几句,“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果然她后头就继续努力了,甚至还更努力,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努力。
她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一笔一划的改了一小部分的例子,一连改了好几遍,还一段一段的写出来给她同事念,觉得差不多了,才把整篇文章誊抄了一遍,信心满满的寄到了报社。
没两天,一篇名为’妇女工作心得体会‘的文章就发表出来了。
署名还是:八三一厂妇女工作组干事文芳。
这篇文章没啥拗口的句子,能认字的都能读懂,里面大部分也写的就是厂里大多数的女人,各个都是有名有姓的,一个一个鲜活的例子,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工作者,和大家聊聊天,就这样把她们的故事写在纸上,发表出来了。
这些例子全都是真实发生的,谁都能按着这篇报纸找到当事人。
哪个单位不订报纸?省里报社当天发表,省里的妇联当天就来人了。
来了就找到了周丽慧一通夸,“……这位同志很好,看到了妇女工作的难处,也把咱们工作的不容易摆了出来,但是光把事情露出来还不行,咱们得解决,一点一点的,把事情给解决了,这才是我们妇联成立的目的。”
当天,周丽慧跟着省妇联的人跑上跑下,把她稿子里写的那个溺死孙女的老婆子给判了刑,当了典型。
还把喝醉了打女人的男人都教训了一遍,最严重的,要属八三一厂马春花一家了。
这家人的问题,报纸里也给写的明明白白。
马春花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儿,儿媳妇一连给儿子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有,这让马春花可不得劲了,在家不顺心就折磨家里的儿媳妇,啥家务全是儿媳妇干,没出月子就给儿媳妇派活儿,把儿媳妇累的全身都是病,看起来比她这个五十多岁的人还显老。
报纸里还说了,马春花儿子也不是啥好东西,回家不顺心就打媳妇儿,马春花还在旁边叫好,觉得儿子打轻了,刚把孙女生出来的时候,还准备把孙女抱走送人……
干妇女工作的,怎么能是这样的人?马春花当时就被辞退了,在她还有两年就能退休,拿退休工资在家颐养天年的时候,啥都没了,不仅她的退休工资没了,工作没了,马春花儿子的基建科主任也没了,直接被另外一个副主任一鼓作气的那么一操作,变成了基建科没实权的副主任了,原来的副主任上任变成主任了。
原来好好的日子,全被周丽慧这一篇报纸毁了,马春花能甘心?她把周丽慧是恨到骨子里了。
眼看着省里妇联的人走了,厂里给了周丽慧奖励,当天周丽慧就被套了麻袋。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周丽慧的眼睛还是紫的。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周丽慧上班是一点也安静不下来了。
她干什么,马春花都跟着,她坐在办公室,马春花都要在单位里来逛一圈,今天说看到周丽慧和哪个男人不清不楚,明天说看到周丽慧收受贿赂,后天干脆扯皮了,说她儿子媳妇儿因为周丽慧闹的离婚了,得赔给她儿子一个媳妇儿,非要让周丽慧嫁给她儿子。
周丽慧是疯了才会同意嫁给那个家暴男。
这么天天的闹,就算没有那回事,周围人看着周丽慧的眼神也不对了。
范主任干脆给周丽慧放了假,让她回家先休息休息。
不过究竟要休息几天,这可就说不好了。
孟笙笙就跟没事人似的,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最近厂里的女人刮起了一股做豆腐的风潮,还不是一般的豆腐,是绿豆腐,又被当地人叫做神仙豆腐。
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下乡回来探亲的一个知青。
这时候城里乡下日子都不好过,吃也吃不饱,只能算饿不死,大家都勒紧自己的裤腰带过自己的日子,下乡回来探亲的那知青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带着家里的弟弟妹妹在野地里挖野菜去了,没想到却看到了长的绿油油的斑鸠树叶。
知青下乡的那片地方穷的厉害,当地的人为了一口吃的,能整出各种各样的活儿,这神仙豆腐就是其中的一种。
她野菜没挖,却弄回来大半篮子的树叶,接着那知青手脚麻利的,就用那树叶揉搓出来的粘稠汁液,混合了草木灰,就做出来了一块块翠绿的豆腐。
给神仙豆腐上撒上几粒盐,再放点辣酱汁,一样好吃。
结果这简单的做法瞬间就火了。
一大片一大片的神仙树,简直就是老天送给八三一厂的礼物。
大家有商有量的相互帮着摘树叶,长在树梢上的就让家里会爬树的皮小子爬上树摘去,谁也没有为了这么几片树叶脸红。
孟笙笙也跟着旁边的婶子们一起,腰上系了个超大的兜,摘下来的斑鸠叶子就往兜里塞,也没空看这些叶子是不是好的,有没有被虫咬,等塞得差不多了,孟笙笙就停手了。
当天晚上每家每户都在揉树叶烧草木灰,孟笙笙也不例外,她把草木灰洗的很干净,过了四五遍水,神仙豆腐弄出来的时候,翠绿的模样很像翡翠,孟笙笙调上料汁,吃起来味道香的很。
第51章 第51章
下班了,孟笙笙笑眯眯的听着好些人把马春花一家的事当八卦讲给人听。
正巧,孟笙笙跟罗玲和徐静怡一起下班的时候,就看到马春花跟在周丽慧身后,怨气重的跟鬼似的。
周丽慧崩溃的回头对着马春花说道,“你一直缠着我,到底要干什么啊。”
马春花笑了,“我没跟着你啊,这就是厂里的地盘,我也是八三一厂的人,你能走,我还不能走了?”
“你别说这些有的没的,我知道你因为那篇稿子的事恨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让你们一家子都不是好东西?要不是你们自己先做了亏心事,我能把你们一家子写上去?”
马春花就像没听到似的,“我只知道我的工作因为你没了,我儿子因为你离婚了,还降职了……”
意思是她不会轻易放过她。
周丽慧一回头看到远处笑嘻嘻的和人说笑的孟笙笙,心头恨意渐起,对着马春花说道,“实话和你说吧,这篇稿子根本就不是我写的,是孟笙笙写的,你知道的,我根本写不出来那种水平的稿子,你要找就找她去,别缠着我了。”
马春花笑了,“还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前不久听说你招来了好几个不怀好意的强盗,不仅自己吃了亏,还把孟同志也卷了进去,现在还和我来这一招,东西是你寄到报社的,上头也是你的名字,得了厂里和省里奖励的是你,你现在告诉我,是你偷的别人的稿子……”
真当她是啥也不懂的无知妇女了?凭她一句话就放过她去报复孟笙笙?想什么美事呢。
现在她把明晃晃的把柄交到自己手里了,她马春花不拿这事做文章,都对不起自己白白丢了的工作。
周丽慧看到离开了的马春花,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但是见人是真走了,第二天上班了,也没来单位骚扰自己,她才真松了口气,却不知道马春花在家憋大招呢。
孟笙笙还没跨出厂呢,就被苏梅叫住了。
“孟笙笙,咱们今天要去槐桥,你去不去?”
苏梅就是厂里人事科主任的女儿,因为两年前上头催得紧,苏梅又不愿意和其他人那样随随便便找个歪瓜裂枣的男人嫁了,于是顺应政策,下乡了。
不过人事科主任路子广,人脉也广,提前走好了关系,苏梅下乡也没多远,就在离八三一厂几十里外的红星农场里。
红星农场面积大,不缺吃的,不过都是些红薯啥的,也不是啥好东西,要是踏实肯干,比待在家里还能吃的更饱,不过想要吃的好,那可就不能了。
因为离得近,苏梅平时有空还能回家一趟,走个几小时就到家了,这乡下的,和没下乡有啥区别?
苏梅从小就在这一地带混,知道的好地方肯定比她这个外来户多,更何况现在下班了又没有手机给她玩,还不如多出去逛逛呢,现在一听到有人约她,孟笙笙当即就表示,自己要去。
“槐桥?那是什么地方?”
苏梅笑得神秘,“明天跟我们走一趟就知道了。”
第二天,孟笙笙提了她常用的买菜篮子,跟着厂里的婶子们约着一起就朝着八三一厂的东北方向而去。
远离省城,就是土路。
这种农村土路,孟笙笙在乡下的时候经常走,要是穿的布鞋底子稍微薄一点,踩在地上的脚都能感受到地上硌脚的石子。她还见过好些大河村村里的男人女人,脚上早有了厚厚的茧子,一个夏天都不穿鞋,光着脚,随便哪里都能走,一点不怕硌脚。
这一路上没什么人烟,远处就是村里人种的农田和旱地,这几天地里不忙,孟笙笙还能看到地里长出来的冒了个绿茬的玉米杆。
孟笙笙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罗玲和徐静怡却是厂里的职工子弟,知道槐桥是什么地方。
“那地方就跟黑市似的,不过又和我们省里的黑市有些不一样。”
苏梅知道的更多,“那里说像黑市吧,还真有些像,说不像黑市吧,又有些不像……其实就是十里八乡的附近的村里人拿着自家生产的东西出来买卖,我们去挑货而已。这时节正巧不忙,附近的村里人才有空出来卖东西,要是夏收或者秋收的那一阵子,槐桥那里根本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孟笙笙惊讶了,“村里也能拿东西出来做买卖?不是说只能集体的东西……”
苏梅继续对孟笙笙解释,“其实这一块儿的政策上,是允许村里人用自家的农副产品换取多余的钱票,或者其他东西的,但是又不许城里人花钱买这些农民卖的东西,怎么说呢,就是非常矛盾,非要掰扯,其实这里面也说不清这两方到底谁对谁错。”
罗玲在旁边撇嘴,“对啊,其实咱们买东西也算是帮了农民兄弟了,上头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一刀切,这里原本算是自由买卖交易市场,结果合法的地方也要搞得偷偷摸摸的,像个黑市似的。”
徐静怡她妈就说道,“也是没办法的事,我知道一个村子,那村子穷的厉害,整个村子的人挑着担子,走几十上百里路,也要来这里卖东西,被抓了好几次了,抓了放、放了抓,现在那整个村里的人脸皮比城墙都厚,看到巡逻的,还能笑嘻嘻的打招呼呢,都是些穷苦老百姓,省里的人能怎么办?就卖了两三个黄瓜,总不能把人关牢里枪毙吧。”
罗玲妈也叹息着说道,“我知道那村子,那里土地不好,种啥没啥,饭都要吃不上了,他们也得活命、也得养老婆孩子啊,既然种地不行,他们只能想别的法子了,那村子里的人好些干的就是这个活儿。他们走村串巷的,把好些村里的土货收起来,弄来这里卖,干起走私了,当年被抓到还差点被当典型枪毙了。不过他们村里当年也出来了一个当官的本事人,知道他们村是啥情况,专门上报了,上头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追究,不过上头的人说了,不许去其他地方买卖,要买卖,只能在槐桥,所以现在咱们也能光明正大的去逛黑市了。”
孟笙笙一路上听着众人说话,终于走到了槐桥这地方。
虽说是黑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造就了槐桥这个特殊的黑市。
虽名为黑市,孟笙笙就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的黑市。
里面竟然还有巡逻队,不过这些巡逻队的人也没管事,几个巡逻队的人一脸没睡醒的样子,身上像没骨头似的靠在树上,打着哈欠聊着天。
大街上提着篮子的大妈还会很自然的大声招呼自己认识的人,说哪里哪里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或者哪里有个头更大的土鸡蛋和细粮……
孟笙笙被感染了,终于产生了一种类似现代购物的乐趣。
这才是她想逛的市场啊,供销社那种一嗓子就能嚎出来一大堆的人,买啥都限量,买啥都跟打仗似的,哪有这样慢慢挑东西来的舒服。
进了这里,感觉这里有点点像是后世的流动菜市场,来卖东西的大都是附近的农民。大都是家里自留地种出来的果蔬或者在后山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也有自家做的副产品,比如酱菜、萝卜丁、腌制的萝卜缨子。像是新鲜的鸡蛋、鲜鱼和肉,这些东西只要一拿出来,那基本是下一秒就能有人凑上去问价钱,远处的还没得到消息呢,就被买干净了。
还有好些村里人自家做的草帽、草鞋、竹筐、扫帚之类的也卖得不错,还有村里人自己家织的土布,便宜还耐用,就是眼色稍微不好看了些,不过现在的人也不讲究这些,也卖的不错。
孟笙笙看上了一个面容白净的小伙子,看样子他才刚来,他面前的背篓上头搭着一块缝补拼接起来的破布。
里面应该有好东西。
她走了过去,“弟弟,你里面有什么?”
小伙子把布掀开,里面的东西就露了出来。
里面有上好的糯米和白面,白面下头还有十几个鸡蛋,鸡蛋旁边还有一小块布包起来的桑葚。
孟笙笙眼睛一亮,这时候碰到个卖水果的可不容易。
“好东西不少啊,怎么卖的?”
孟笙笙把自己带出来的钱和票都拿了出来,“我今天就带了这些东西,我想买你的桑葚、鸡蛋、糯米和白面,你看看有用得上的不。”
小伙子明显是个懂行的老手,他拿了几张粮票、棉花票和布票,因为市面上的糯米比较稀缺,孟笙笙拿来的棉花票全给用光了,否则这小伙子还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