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当真?”郭贵妃豁然起身。
尽管她出生的时候,郭昕早已经出关多年,从未见过这位伯父,只在年幼时见过安西借道回鹘,派遣使者入唐。但身为郭家人,本能地会关心这方面的消息。
“凤翔府送来的折子,应是使者已经到了那里,不会有假。”掌事女官道。
她也是从郭家出来的,自然也跟着欢喜。
郭贵妃又问,“伯父身体可好?”
“想来不坏,听说这一回就是要上书乞归老。”
“好,好。”郭贵妃眼圈微红,又坐了回去,半晌才将情绪收敛,笑道,“大父当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
当年郭子仪上书,请求皇帝遣使巡抚河西、安西之地,还举荐了自己的侄子郭昕。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建中二年六月,郭子仪病逝之后,借道回鹘的安西使者才风尘仆仆地赶到长安。
那时郭贵妃只有三岁,可是家人们那种悲喜交加、无法形容的神情,却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如今总算是有了好消息,祖父泉下有知,也当含笑了。
又过了一会儿,郭贵妃彻底冷静下来,这才抬头看向掌事女官,“来报信的是谁?重赏。”
掌事女官点头应下,过去发了赏钱,把人打发了。
等她回来,郭贵妃才看着眼前的雨幕,皱眉问,“是我们派人去打探的消息,还是他自己来的?”
掌事女官知道郭贵妃素来谨慎,不愿做这窥伺帝踪、打探机密消息的事,连忙道,“娘子放心,是他自己来的,奴已问过了,说是各处都得了消息,不独我们这里。”
郭贵妃闻言,眸光渐渐变得沉静,又转头去看雨。
是这皇宫就是四处漏风,还是皇帝故意放出的消息?
她恍惚了好一阵,才又回过神来,问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有的。”掌事女官方才是挑着要紧的、或者说郭贵妃最关心的部分说,这会儿听她问起,就从头将那小内侍送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这……”郭贵妃听得目瞪口呆,“这说的到底是军情,还是话本?”
女官其实也很震惊,不过她们在宫里服侍人,第一条就是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本分,所以直到郭贵妃开口,她才跟着附和道,“可不是?奴心里也犯嘀咕呢。可这是从紫宸殿出来的消息,总不会是假的。”
郭贵妃一怔,忽然有些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故意往外透露消息了。
这种事,不论真假,拿到朝堂上议论都不合适,最好是当成小道消息来传。至于真不真、信不信,恐怕要等安西军的使者进京,才能见分晓。
想到这里,郭贵妃又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郭昕还活着,还能归老长安,这自然是好事。但背后牵扯的事情太复杂,对郭氏来说,也不知是祸是福。
作为安史之乱后挽天之倾、连肃宗都亲口称赞过“吾之家国,由卿再造”、甚至被德宗尊称为尚父的社稷之臣,郭子仪的功绩无需赘言,可以说是做到了人臣之至。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能立下不世功勋,而且还能功成身退、终保令名。郭氏一门也由此显达,与皇室代代联姻,女儿嫁给皇子、亲王,儿子尚公主、郡主。
但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就越容易被卷入漩涡之中。
而且时至今日,安史之乱带来的阴影已经逐渐散去,现在这个皇帝没有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的离乱,又年轻气盛、锐意进取,一心收拢权柄,看到郭氏的权势与显赫,就难免会觉得碍眼了。
所以郭贵妃明明是正妻,先后做了广陵王妃和太子妃,但等到丈夫登基了,却只被封为贵妃。
外间传言说是因为皇帝多内宠,怕被皇后辖制,因此才不册封皇后。
呵……真是天大的笑话。他要是真的畏惧郭氏,畏惧自己,又岂敢这般羞辱她?
只是祖父虽然去世,但在朝野之间仍旧有着巨大的声望,他自然不好直接说是因为要防备郭氏这个外戚继续坐大,只能往外传这种似是而非的消息,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谁猜不到呢?
只有她不是皇后,她的儿子不是嫡子,皇帝才能立美人所生的长子为太子。
不过郭贵妃也愿意退这一步。
皇帝到底要顾虑物议,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明显,所以,她做了这个贵妃,也算是暂时达成了一种平衡。
可是安西军的出现,很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
郭贵妃满心忧虑,但想到皇帝恐怕也正在为此困扰,又忍不住有些痛快。
祖父去世之后,郭氏对外的策略一直都是明哲保身。可是一味的退却、忍让,换来的又是什么?
这么想着,郭贵妃就很希望那支拥有种种神异、同时战胜了吐蕃和回鹘的天兵是真的存在。
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存在,皇帝晚上估计都要睡不安寝了吧?
……
天兵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整个长安城。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信,就算是坊间流行的传奇故事,涉及到神仙妖魔的,都不敢编这么离谱!
但消息越传越广、议论的人越来越多,又听说最先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很多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难不成是真的?
长安毕竟是都城,就算是小民百姓,也保不住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能跟衙门里的人扯上关系。
然后一打听,得知真的有安西军的使者要进京。
这下可了不得,他们再往外传的时候,语气就笃定了起来,甚至有口舌伶俐的人,干脆自己加上了无数细节,于是事情越传越真,也越传越离谱。
所以,等使团走到长安城时,天兵的形象已经被传成了身高九尺、青面獠牙——这个时期的神仙,仙风道骨还不是主流,长相上多半有些非人的地方,行事也偏向于邪恶守序。何况天兵还是负责战斗的,长得凶恶一些才能震慑住敌人。
就连城中流行的、吓唬小孩儿的话都顺应潮流,改成了“再不听话就让天兵把你抓走”。
虽然形象不太好,但是长安城的百姓倒也不畏惧天兵。
一方面是天子脚下的百姓见多识广,不会轻易被吓到,另一方面,那可是安西军啊!
长安城内酒肆林立、店铺众多,其中很多都是胡人经营的。尽管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的胡人基本都是从吐蕃、回鹘来的了,但是对于大唐开拓西域的故事,长安城的百姓也算是耳熟能详了。
况且当年往西域派遣的镇兵,都是从国内招募的,他们在长安、在大唐也还有不少亲戚在。
安西军能坚守西域到现在,那就是大唐的功臣。
至于形象凶恶,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得了如狼似虎的回鹘和吐蕃,大唐人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听说使团要入城,几乎全长安城的人都跑来看热闹了,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人群涌上朱雀大街,将这条宽一百五十米的超级街道都塞得严严实实,金吾卫只能紧急派人去拉人墙,好歹把使者要走的路给留了出来。
当然,也有人不需要上街去挤,而是能舒舒服服地待在街边的高楼上,等待使团入城。
大唐的律法里其实有规定,不许随意起高楼,因为这样很容易看到隔壁邻居家里发生的事,不过这种事都是屡禁不止,或者说,越是禁止,权贵之家越是争相营建。
此刻,大唐最有权势的宰相李吉甫,就正跟几位同僚一起,站在某位权贵府中临街的高楼上,凭窗而立。
虽然隔了一道坊墙,但是居高临下,视野更佳。
望着下方攒动的人群,有人忍不住感叹道,“进士游街也没这么热闹啊!”
“进士游街一年一回,安西军上一次有消息,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这倒也是。”
正议论间,城门处有了动静,下面的人群也跟着骚动起来,有人喊道,“来了来了!开始进城了!”
人群不由自主地向前挤去,金吾卫的人墙差点被挤散。
但令人失望的是,从城门处缓缓走进来的却不是大家想看的安西军,而是大唐的使团。
徐复骑在马上,先是被拥挤的人群吓了一跳,又听到两侧百姓发出的嘘声,一时有些莫名,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不过已经没人关注他了,众人的视线已经往后看去。
之后又是吐蕃的使团。
很多人打听消息的时候不仔细,直到这时才知道,安西军的使团居然是跟吐蕃使团一起来的,这算怎么回事?
好在安西军的人终于登场了。
这一看,倒是让很多百姓吃了一惊。无他,只因为玩家的捏脸都太好看了。捏脸系统会提供调整功能,就算是手残,也能捏出好看的脸。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还可以论坛求助大佬。
再加上一个个身高腿长的,又按照唐一的要求穿上了全套的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怎么都不会难看。
就算在路上晒黑了一些,但也只是让他们显得更精悍,更有军人的气质。
乍一看还是蛮能唬人的。
不过很快这种气质就被打破了。
因为在看到城内那么多的围观百姓之后,玩家就立刻露出灿烂的笑脸,举起手朝两边挥舞示意。
虽然这并不符合大唐的礼仪,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被打招呼的百姓顿时兴奋起来,有人同样举手示意,也有人大声呼喊“安西军”三个字。
气氛顿时被炒热了。
一个沙雕玩家被这气氛一感染,干脆踩着马镫站了起来,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长安城的百姓,你们好!”
然后迎来了雷鸣般的回应声,“好——!”
这玩家还想再表演一下,但唐一已经回过头来,怒目而视。
他赶紧坐下来,摆出端正的姿势。
这样子又引得周围的百姓哄笑起来,纷纷从身上掏出鲜花、手帕、香囊甚至是钗环,朝他扔去。
第113章 ——完了,这回给他们搞到真的了。
龟兹城,郡王府。
白真珠坐在廊下,看到端着茶点走来的亲兵,就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亲兵立刻放轻了脚步,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向着门内看了一眼,见雁来靠在窗下的胡床上,面朝窗外,目光却是放空的,正在神游天外,不由会意地抿唇一笑。
雁帅又在发呆了。
刚开始看到这种场景时,她们还会担忧,生怕她是有什么事情想不开。
不过跟在她身边的时日久了,便也渐渐看出来了,这或许是雁帅的一种消闲方式。
按照白真珠的说法,这是在神游。
雁帅既然能以凡人之躯召唤天兵,自然也有些神异之处。传奇话本之中,这样的描写并不少见,那些在人间享有盛名的人,到了天上地下,也会受到礼遇。
所以,她闲来无事之时,能以神魂上天入地,也很合理。
亲兵将手中的茶盘放下,在白真珠身边坐了,面上也不由露出几分向往之色。
不知雁帅神游所见,是何光景?
雁来正在看玩家进入长安城的现场直播。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