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加上迁移过来的吐蕃人和驻守在当地的吐蕃军队,倒是有这么多人了,但其中有战斗力的一半都没有,真的不值得这样如临大敌。
天兵怎么回事,他们都是这么打仗的吗?
“难得要开战了,大家都不想错过嘛。”玩家回答,好多人都是后面才进来的,还从来没上过战场呢,都指着这一回了,“再说了,打消耗战,人不够多怎么行?”
“而且大家其实也不光是去打仗啦!”玩家的语气突然兴奋,“听说于阗出产美玉,这不都是慕名而来吗?”
那可是和田玉啊!
在现代,和田玉已经快被采到枯竭了,最重要的是新开采的原石质量也下降了很多,造成玉石价格年年上涨、假货横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东西。
可是在大唐,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对玉石的推崇古已有之,但是因为西域隶属于中原王朝的时间不多,地方又偏远,运输困难,所以基本还没怎么开采过。
于阗人甚至都不需要开山采玉,因为每到春日,昆仑山上的雪水融化,就会将埋藏于山中的玉石冲击得圆润光滑,等秋季洪水泛滥之时,这些光华的玉石就会顺流而下,而后深秋河水干涸,它们又会搁浅在水底。
传说于阗有白玉河,黑玉河和绿玉河,夜晚的月光照耀在河面上,光线最明亮之处就能采到美玉。
想一想那样的场景吧,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人们赤着脚在河里站成一排,踩着河床一直溯流到河的上游,时不时弯腰拾起踩到的玉石,那画面简直像是一首天然的诗。
这简直是为玩家量身定制的活动啊,谁不想亲身体验一下?
尉迟信听着天兵充满期待的畅想,张了张嘴,想说真正的采玉没有那么美好,那是一种极为辛苦繁重的劳役。
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如果有什么人能将那美好而诗意的幻想变成现实,那应该就是天兵了。
只要他们能做到,那就不是幻想。
……
长安城里的天兵,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天兵的人数虽然多,但跟长安城上百万居民比起来,连零头都够不上,但是很奇怪,当他们倏然消失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像是空了大半。
习惯了他们的存在的人有些难受,不习惯他们的存在的人,就更不舒服了。
毕竟玩家虽然烦人,但就在眼皮子底下,就算他们行事再怎么出人意料,也是能观测到的。现在他们突然消失在视野之外,不会让人松一口气,只会更加不安。
就连深宫之中的皇帝,收到这消息,都有些坐不住了。
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而且还不是小事。
俱文珍心头也有些忐忑,“老奴已经遣人去秦州打探消息了,只是……”
只是什么,他不方便说出来,但李纯已经听懂了。只是以天兵的行事来说,打探消息的人来回这几天,他们搞不好都已经将事情给办完了。
不过李纯没有在这上面纠结太久。
天兵到底做什么去了,他其实不是很关心。李纯真正在意的,是他们要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到自身,甚至……直接就是针对他的?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做皇帝的,谁还没有点被害妄想症呢?
他奏折也不批了,起身对俱文珍道,“随朕出去走走。”
“是。”俱文珍低头应了,想问皇帝要去何处,但迟疑一瞬,还是没有开口。
现在的李纯越来越难以捉摸了,这样的问题,虽然是俱文珍职责所在,但也可能会令他不快,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捋虎须。
俱文珍跟在李纯身后,出了紫宸殿,见他并未排斥仪仗队和护军跟上,便安下了心。
看来不是要微服出巡。
但即便不出宫,能去的地方也很多。
大唐从上到下都喜欢游宴,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皇帝万金之躯,当然不好为了玩乐就经常出宫,不仅是因为这样既铺张浪费又扰民,更是因为不安全。
当年隋炀帝就是在江都行宫,被宇文化及弑杀,别说大臣不放心皇帝到处跑,皇帝自己都不放心。
但大唐皇帝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不但在长安三大宫殿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修筑了夹道,甚至还将夹道直接修到了城外的曲江池边,这样随时都能来往,还不会扰民。
所以,皇帝忽然要出门,还真说不好是去哪里。
所以俱文珍也只是谨慎地侍奉在侧,不过走着走着,他忽然觉得这条路有些熟悉——宫城内的夹道虽然是为了方便皇帝游乐才修建的,但平时反而是宫人内侍用得更多,而现在这条路,就是俱文珍常走的。
再往前一些,就是神策军的营地了。
神策军原本只有万人左右,但之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编,如今已经有了十几万人的规模,蔚为大观。
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都驻扎在皇宫附近,事实上,这支名义上只负责护卫皇城的军队,不仅驻扎在长安城各处,畿内和关中各处要塞也都分屯有神策行营,以护卫京师安全。
所以真正留在长安的,仍然只有万人左右。
由俱文珍这位左军中尉直接领导的,就是驻扎在皇宫西北面的这五千人,他当然要经常过来巡视。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皇帝对神策军心生不满,俱文珍也正在着手整顿军纪,来得就更多了。
眼看皇帝走到这里,俱文珍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不是皇帝兴之所至,他就是冲着神策军来的!
果然,到了地方,皇帝就停住脚步,笑道,“不想竟走到了这里。朕听闻,卿近日都在整顿神策军,想来已有成效,正好让朕一观。”
俱文珍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惶恐地表示自己做得还不够,然后将皇帝请了进去。
从代宗之后,年年都要厚赐神策军,尤其是新皇即位,必定会大行犒赏。但是皇帝亲临神策军营地,却还是头一回。一时之间,整个营地上下都沸腾了,得知皇帝要阅兵,更是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脱颖而出。
其实神策军中并不是没有能战、敢战之士。
贞元年间,在李泌的主持下,神策军收编了不少失地的藩镇军队,又兼并了京畿和关内的驻军,更是将因为陇右失陷而滞留长安的安西、北庭军士尽数编入神策军,而这些全都是战力强大的边军。
但是这些军队,都被打发到外地去了,留守长安的这支神策军,在多年优渥生活的腐蚀下,早已军备废弛、糜烂不堪,就连军士,要么是军二代、军三代,要么是托关系或者花钱混进来的富家子弟,根本吃不得苦。
不过多亏了俱文珍这段时间亲自盯着整改,现在的神策军看着倒也有些模样。
演练了一回,李纯还算满意,让人发了赏钱,然后又亲自走到台前,宣布将会从左右神策军中各遴选出二百勇士,充作皇帝的内卫。
下面的军士们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顿时都鼓噪起来,一个个兴奋至极。
站在皇帝侧后方的俱文珍,却是面色微白。
他终于明白李纯到底想干什么了。
皇帝已经不满足于让亲近的宦官掌握军队,他要自己上了!
说起来,李纯这还是受了天兵的启发。
天兵行事无忌,却谁都奈何不得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逼得他们直接掀桌子,所以只能忍让。
忍字头上一把刀,李纯对着这把刀的时间久了,反而一下子通透了。
武力确实是个好东西,前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他也拥有了掀桌子的能力,跟拥有天兵的雁来坐在一张桌子上,才不会心虚。
既然文臣、武将、宦官都不可信,那他就自己来。
最妙的是,李纯发现,一旦自己手握军队,那就彻底跳出了原本被文臣、武将和宦官辖制的局面。只要他们不想逼得他掀桌子,也只能妥协和忍让。
所以今天的事,虽然是受天兵的刺激,但确实不是一时兴起,李纯已经在心里谋划许久了。
他终于站在了这里,那就没有任何人能阻拦。
俱文珍也确实没想过阻拦。
要是早知道皇帝有这样的心思,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拦,甚至极端一点,再换个皇帝都是可以的。虽然那肯定会很麻烦,后续的发展也将不再由他俱文珍来掌控,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帝挖掉宦官的根基。
但现在已经迟了。皇帝当着神策军将士的面说出了这种话,就是将自己跟这些人的前程深度绑定。谁敢站出来反对和阻拦,那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大势已成,即便俱文珍这个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也不可能逆转。
说实话,如果利益受损的人不是自己,俱文珍是有点佩服皇帝的。
这一招堪称是神来之笔,瞬间就改变了他的处境,能不能对付天兵还不好说,但是对付文臣武将和宦官,却是绰绰有余了。
关键是,有天兵在,哪怕对皇帝亲自掌兵这件事有再多的不满,文臣武将也不会激烈地反抗。一个皇帝为了安全感能做出来什么样的事,他们都很清楚,所以绝不会想逼急了他。
至于宦官,没有兵权,他们就只能凭借皇帝的恩宠去获取生存空间,已经不值一提。
俱文珍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愤怒、震动、惊恐,最终归于平静。虽然宦官掌兵,本来就是皇帝的决定,但给出来的东西,想要收回去,可没有那么容易。
李纯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正在十分认真地挑选自己日后的内卫班底。
挑选的方式,当然不是之前过家家一样的演练,这方面,李纯也是早有准备,列出了几个选项。
第一项就是考验力气,神策军的营地里有现成的石锁,能举起二百斤就算合格。
但李纯也没想到,光是这一项就刷掉了一大批人,只剩下不到一千。
他的脸色十分难看,这就是护卫皇宫和京师安全的神策军?要知道,神策军的待遇是普通军队的三倍,而且因为在御前露脸的机会多,时不时就会有赏赐。如此不惜物力,就养出了这样一群废物?!
难怪不管是哪个势力打进来,长安城都毫无还手之力,连皇帝都只能仓皇出逃,这样的军队,能指望什么?
俱文珍见状,也顾不上琢磨自己的想法了,连忙上前跪下请罪。
李纯是真的气得狠了,直接一脚将他踹翻,“朕竟不知,你们平日里就是这般欺上瞒下!”
俱文珍爬回来跪好,没有一个字的辩解。
熟悉的僵硬和麻木感袭来,李纯也不敢再生气,连忙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其实他也明白,这不会只是俱文珍一个人的过错,整个神策军,从根子上就烂了。甚至往坏处想,要不是俱文珍这段时间整顿了一番,局面只会更加不堪。
大概是因为受刺激的次数多了,李纯的承受阈值也变高了很多,所以这一回,身体上的异样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消退了。
他放缓了语气,对俱文珍道,“起吧,朕回头再处置你。”
俱文珍松了一口气,皇帝没有立刻处置,那就是不打算真的处置他了,至于之后……
再怎么不满意,许出去的承诺也不能收回,对神策军的考验当然也还要继续。李纯只能安慰自己,就当是千金买马骨,先把班底定下来,以后慢慢替换就是。
好在神策军中混子虽然多,但上限也不低,又试了骑射、相扑几项,剩下来的人还是凑足了二百之数,没有丢人到家。
李纯憋着一股气,带着这些人回到紫宸殿,将他们安排好了,这才转头对俱文珍道,“朕知道,神策军现在这般,怪不得你。”
俱文珍利落地跪了下去,泣道,“大家明鉴,臣战战兢兢,不曾有一日懈怠。”
李纯又叹了一口气,“可是朕的禁军,总不能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他顿了顿,见俱文珍没有反应,又继续道,“欲让各地驻军举荐勇士,一部分充入内卫,守备宫禁,一部分就交由宦官统领,负责监察百官、刺探消息等事,卿以为如何?”
俱文珍听见皇帝还要继续用宦官,虽然收回军权,但又给了他们其他的职责,甚至直说是“监察百官”,一时心内震动,既有大势已去的悲凉,又有宦官仍然有立足之地的庆幸,百味杂陈、难以言述。
最后只能深深地朝皇帝下拜,“陛下隆恩圣德、英明决断,此举定能一洗沉疴,万象更新。”
长安,不,大唐的格局要变了。
……
雁来还不知道,李纯在玩家的刺激下,一把子将东厂和锦衣卫都搞出来了,她正在一边赶路,一边关注于阗那边的进展。
玩家兵分两路,包围了吐蕃在西域的剩余地盘,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