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42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李纯微微皱眉,这跟他想的不一样,但转念想想,回鹘毕竟是草原,百姓游牧为生,也很难像中原一样形成村庄-乡镇-县-州的各级行政单位,比照安西四镇的旧例,确实更合适。

  对朝廷来说,只是多了一个不怎么听话藩镇,但对大唐来说,就是在名义上和事实上,都实现了对回鹘的统治。

  虽然是天兵实现的,但你就说是不是属于大唐吧?

  而从雁来这边看,她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

  在她仍然承认自己是大唐的臣子,并且还有心更进一步的情况下,不过是将回鹘融入大唐的步骤稍微提前了一些而已。

  但这些本来都是她已有的,并不能作为大唐说服她的条件。

  郝主任正要开口,李纯却忽然道,“朕见郭常侍的奏章之中,有一封是奏请朝廷迎回小宁国公主的灵柩。这本就是朕分内之事,自然无有不允。不过奏章中未见提及燕国大长公主,也并未单独具折,不知是否有什么顾虑?若有,使者尽可说来。”

  如今的大唐,已经不需要再让公主和亲,也有能力将和亲公主的遗骸接回。

  即便再不喜欢天兵,李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确实能给大唐带来更多的底气。

  不过李纯此刻提起这事,是因为他敏锐地从中察觉到了异样。

  大长公主可是雁来的亲生母亲,没道理雁来记得替小宁国公主上折子,却忘了她。

  那就只能是有意为之了。

  李纯猜想,她应该是不想让燕国大长公主跟小宁国公主一起回京。

  毕竟一个是宗女,一个是真正的金枝玉叶,肯定是有区别的。若是一起迎回灵柩,互相抢风头不说,待遇也不好差得太多,雁来当然不会满意。

  但雁来在奏折里给小宁国公主要的待遇——加封号、给她两个早夭的孩子赐官身、划分单独的墓园、在长安城内拨庙宇供奉……已经是将公主能够享受的待遇都给加上了。

  如此一来,她要为燕国大长公主求的,就绝不只是这些。

  有需求,就等于是有了弱点。

  磕了药之后,李纯的思绪比平时更加活跃,脑子似乎也更好用了,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立刻就决定将之作为突破口。

  不过他也沉住了气,没有一上来就提这个,而是等李吉甫说得差不多了,才抛出这个话题。

  果然,听到这话,本来打算说什么的郝主任立刻就顿住了。

  郝主任来之前,因为不知道他们打算干什么,所以雁来也没什么指示。反正张云敏还在牙帐那边,真有无法决断的事,再让她转达就是。

  本来只是以备万一,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其他事情她都能替雁来做半个主,唯独这件事不方便。

  雁来也没想到李纯会突然提到这个。

  虽然她另有计划,但既然他主动提了,她也就想看看李纯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答应。

  她对张云敏道,“我阿娘出塞二十年,以一身维系两国和平,她不仅是大唐的公主,更是大唐的功臣。我只有一个要求,公主应有的,她该有,功臣应有的,她也该有。”

  这“一个要求”,却是难住了大唐君臣。

  不是他们不想承认咸安公主的功绩,但这种事实在没有先例。没有先例,那就不合礼仪,能不能做,该怎么做,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的。

  “怎么没有先例?”郝主任提醒他们,“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曾经策应晋阳起兵,东征西讨、屡立功勋,死后以军礼殡葬,谥号为昭。”

  李夷简眉头微动,想说这怎么能一样,平阳公主是亲自领军出战,跟和亲公主不同。

  但燕国大长公主没有军功,她的女儿有啊,而且还是这样的不世奇功。

  他便站出来道,“陛下,朝中官员亦能为父母请封,以郭常侍之功勋,加封其母,自是理所当然。”

  李纯便问,“使者以为如何?”

  郝主任微微皱眉,但还是将这话转述给了雁来。

  雁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虽然光耀门楣、恩封父母,很符合中国古代的传统,但是咸安公主的功绩就是咸安公主的功绩,为什么要跟她混为一谈?

  何况还有一点,在这个世界也许不会有人在意,但雁来却不能不去想。

  尽管咸安公主将原身这个女儿养得很好,死后也尽力为孩子做出了安排,甚至她生命中少有的温馨时光,都是来自这个孩子,但——她最初时,是自愿生下这个孩子的吗?会对她的出生抱有期待吗?

  他们将生下一个孩子看作是她的功绩,甚至想以此来掩盖她真正的功绩,她当然不会答应。

  其实雁来也可以拿出几件咸安公主做过的事,来佐证她曾经的付出。

  但没必要,所以雁来直接让郝主任拒绝了。

  郝主任如实转述,“若是没有生下雁帅,难道公主的功绩就不存在了吗?”

  众人无言。

  没有雁来,确实不会再有人去提咸安公主的功绩。

  也不能说大唐君臣无情,因为在咸安公主的死讯传回之后,李纯已经辍朝三日,为她举办了祭祀仪式,追封她为燕国大长公主,谥号襄穆。

  不管是封国还是谥号,都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所以现在还要加码,难免让人踌躇。

  “雁帅也不忍诸位太过为难,此事便就此作罢,不必再提。”郝主任见状,十分爽快地道。

  “等等!”眼看她露出“今天就到这里了”的表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开口。

  包括李纯。

  所有人都反映过来,意识到雁来确实不需要着急。

  等她坐上那个位置,还不是想怎么封就怎么封,想怎么葬就怎么葬?

  这就显得他们这会儿的斤斤计较很可笑了。

  所以李纯立刻就下定决心,“可依太平公主旧例,加封皇姑为镇国大长公主,以军礼下葬。只是礼仪繁琐,恐怕需要耗费些时日。”

  “罢了,还是不要勉强的好。”郝主任善解人意地道,“雁帅真的不急。”

  但我们很急啊!

  李纯觉得那枚金丹是真的有用,他到现在也没感觉到疲倦,甚至雁来和郝主任的态度也没有让他愤怒,他的身体依旧康健,头脑也仍然清晰,自然知道她们不过是在演戏。

  归根结底,是他给的筹码不够。

  所以他根本不理会郝主任跟几位宰相的拉扯,直接问道,“她还想要什么?”

  郝主任微微一顿,才道,“雁帅想改随母姓。”

第218章 那跟全图鉴还差一个有什么区别?

  初听这个要求,还有人没反应过来。

  因为乍一看,这似乎与眼下他们所议的事没有任何关系。

  但很快众人就转过了弯,随母姓,不就是要改为国姓“李”吗?

  大唐虽然也有诸多避讳,但国姓还真不用避。甚至因为国初时将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定为五姓七望,天下间冒姓者不知凡几,繁衍至今,已是实实在在的大姓。

  而且大唐皇室为了表示对臣子的信重,偶尔也会赐名赐姓。

  比如振武节度使张奉国,原名就叫张子良,而阿跌光进和阿跌光颜之后都会被赐李姓。

  大致而言,这其实更像是一种表态,因为被赐名的臣子基本都是降将,改名自然也有改过自新之意,选的也是忠心体国之类的字,而被赐姓的则大都是胡将。

  但不管怎么说,改姓这事在大唐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也不算稀奇。

  但是雁来要改姓,改的当然不只是姓氏。

  一般来说,只有父亲入赘,或是孩子过继给母族,才会随母姓。

  雁来既然明说了是要随母姓,这个改姓也就带上了认祖归宗的意味,一旦李纯点头答应,那她就算得上是李唐宗室了。

  而身为李唐宗室的她,将来走出那一步,会比当初身为皇后的武则天更加名正言顺。

  而这也正是雁来的狡猾之处。

  李纯当然可以拒绝她的要求,毕竟这种事情并无先例,不合礼法。虽然李唐二百年天下,宗枝早已遍布天下,很多都十分潦倒落魄,比如李贺,但宗室就是宗室,当然不能随意冒认。

  但这样一来,李纯自然就也失去了要求她将回鹘汗国改成大唐州县的立场。

  毕竟雁来如果不是药葛罗氏的血脉,那她固然可以轻易覆灭回鹘,却也很难让各部共同认可她来做这个新的可汗,所以这个可汗之位,也可以说是从父亲那边继承来的。

  李纯想要,当然也要付出代价。

  咸安公主的封号和待遇只是开胃菜,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交换。

  最绝的是,想趁机将回鹘汗国改为大唐州县,这个想法还是李纯本人提出来的。

  现在雁来愿意用整个回鹘汗国来换一个“李”字,他身为皇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感受到众人的视线,李纯也逐渐冷静下来。

  这场议事耽搁了不少时间,那种药效带来的亢奋已经逐渐从他的身体里褪去,他开始感觉到疲惫,失去了继续跟郝主任拉扯的耐心,原本活跃的大脑也变得倦怠,几乎没有思考就开口道,“好——”

  “陛下!”李夷简高声打断了他,用自己的声音盖过了他说出口的那个字。

  这位真正出身李唐宗室的宰相面容沉肃地看向皇帝,“兹事体大,涉及宗庙,伏望陛下三思!”

  其他人这才舒了一口气。

  这种事,非人臣所能置喙,也多亏在场还有一个李夷简,否则皇帝刚才是不是就要应下了?

  没人觉得他会答应,毕竟这等于是主动替雁来铺了路。

  他们这些臣子还有改弦更张的机会,但李纯身为皇帝,跟雁来是天然对立的、矛盾的。她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李纯距离末路又更进一步。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必然会来,任何阻拦都是徒劳,但既然他们还在这个位置上,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见李纯被打断之后也没有再坚持,李吉甫便上前道,“此事虽是陛下家事,但事涉族谱,当召宗亲共议。”

  李夷简猛地回头,瞪向李吉甫。

  让皇帝意识到他失言也就够了,召宗亲共议是什么意思?这种事情,一旦摆出去议论,自然各有道理,到时候若是真有人支持她,又该如何收场?

  再说,什么叫事涉族谱?她只说了要从母姓,哪一个字说了要改族谱?

  李吉甫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李吉甫默默低头。

  但李纯没听出来这些,他的脑子已经转不动了,只想尽快结束,然后去休息,便顺着李吉甫的话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非朕一言可决,还需与宗亲商议。”

  “不知要商议多久?”郝主任确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