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20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这封奏折就是他递到雁来面前的——按理说,这样的奏折应该是密折,不该被雁来之外的人看见,但雁来一口气招十二个秘书,本就是为了给自己自己减负。

  好在开工之前,雁来就召集众人开会,宣布了新的工作条例,比如对于接触到的奏折文书要保密、废除收润笔的陋习等等。

  再说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所以见李绛这样,她就笑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李绛就问了,“殿下不做批复?”

  他问的当然不是这个奏折,而是雁来的态度,因为批复之后,这本奏折就会被送到中书门下,里面的内容自然也就不再是秘密。

  朝臣们要试探雁来的想法,但同样,雁来也需要试探朝臣们的想法。

  雁来摇头,“一个投机者罢了。”

  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在这个时代,像他这样不能靠科举出头的人,能够抓住机会并且做出成绩,并不容易。

  只是这样的人往往过于灵活,而且赌性很重,所以这份奏折说明不了什么。

  李绛听懂了。

  而雁来给他的这个回答,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表态——她不批复,只是因为这份奏折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朝臣的态度,所以她在等,等所有人的态度统一的那一天。

  李绛在自己身后的架子上,腾出了一个单独的格子来存放这封奏折。

  雁来下班是注意到了那个空出来的格子。

  她并没有走过去看,但是看到上面只摆放着孤零零的一份奏折,她心里便隐隐有了猜测。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让雁来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氛围。

  有一种很多人伸手在后面推她的感觉。

  不,这么说也不确切,那是一种更加柔和的感觉,非要说的话,有点像是在河里游泳的时候,水流从后面冲刷过来,无需耗费太多力气就能被推着前进。

  但是现在的水流还不够大、不够快,所以也不够推着她抵达目的地。

  幸好雁来的耐心很足。

  ……

  尽管朝堂上下的注意力都不可避免地被吸引到这件事情上,但雁来知晓时机未到,当然不会将精力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干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

  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呢。

  第一件,自然就是开启新活动,在吐蕃方面反应过来,让玩家用大唐的轻工业产品去占据吐蕃市场、拉拢吐蕃人心。

  这个活动雁来早有打算,之所以一直没有开启,是因为在那之前,她还要做另一件事。

  那就是在煤矿产区开启复活点。

  这样才能方便玩家过去挖矿、建厂,并且以能源为基础,迅速搭建起一条完善的生产线。

  之前放假的那几天,在长安城里搅动起无数风云的雁来,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忙这个。

  提起煤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山西,实际上内蒙、山西、辽宁一带确实是国内煤炭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区域,但是距离吐蕃太远了,运输是个大问题。

  好在这些也用不着雁来操心,郝主任她们拿着现实里的资源分布图,很快就替她选好了几处距离两国边境不远、开采难度低、储量也暂时够用的煤矿。

  而雁来要做的,就是赶路、开复活点。

  所以在顶着夏季的炎炎烈日赶路之后,雁来又解锁了在冬天顶风冒雪赶路的新成就。

  好在她之前日拱一卒的基础还在,整条国境线上都留下过她的足迹,使得这一回的任务难度降低了很多。

  所以现在,雁来在修改张云敏拿过来的更新公告,然后就可以正式开启活动了。

  为了让玩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她还要给同时开启的修建凌烟阁的大型任务加上限制。

  考虑过后,雁来干脆将它设置成了周常任务,每周抽一天来完成就行。反正这事不急,李吉甫那边排定名单、征集英烈后人、找人画像,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尽管雁来已经习惯了在零点更新,在线的玩家并不多,但新的更新公告,还是立刻就在论坛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终于要对吐蕃下手了吗?

  ——只是做生意而已,又不打仗,算什么下手?

  ——做生意就不算打仗了吗?贸易战听说过吗?没有硝烟的战争知不知道?

  ——这是要用现代工业产品去碾压吐蕃啊,飞龙骑脸,毫无悬念。

  ——我感觉大佬们应该早就收到消息了,传送过来一眼就看到了五哥家的工坊,还以为我没睡醒,点错回了龟兹- -

  ——废话嘛,大佬们不提前过去开工坊,建生产线,我们卖毛?

  ——组队挖矿3=2速来!

  ——挖矿还需要组队吗(黑人问号.jpg

  ——别看不起挖矿啊!这种重体力活才是最需要协同合作的好吗?不管是开采还是搬运,一个人哪有队伍有效率。

  ——还聊呢?赶紧来挖矿啊,现在挖的都是露天矿,轻松多了,来晚了就得进矿井了!

  ——就是,趁现在人少多肝点,后面来的人拍马都追不上。

  ——我就知道晚睡是有福的。

  集体行动,就算是劳作,似乎也能多出几分乐趣。

  等到第二天,大部分玩家一觉睡醒,登上游戏时,就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

  玩家纷纷涌向边境,其他地方的原住民很快就发现本地的天兵变少了。不过大部分人并不在意,因为天兵就是这样,哪里有热闹,就一窝蜂地涌过去,过段时间就会回来。

  也有足够敏锐的人,猜到天兵可能是有什么大行动。但猜到了也没有用,这种事他们是掺和不进去的。

  ……

  有人奋斗在挖矿的第一线,也有人奔波在行商的第一线。

  让雁来有些意外的是,选挖矿的玩家居然比选去吐蕃境内做生意的多一些。

  她很快就在论坛上找到了答案。

  挖矿虽然是体力活,但在游戏里,玩家并不排斥做体力活,甚至对于他们来说,在游戏里参与这种现实里永远都不可能会接触到的工作,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而且挖矿简单啊,就是在一个地方重复劳动,奖励还高。

  相较而言,行商的辛苦程度并没有下降,毕竟从大唐往吐蕃走是没有官道的,山路崎岖难行,还可能遇到凝冻、雨雪天气。而且吐蕃也是以游牧为主,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草场,并不像大唐那样聚村而居,贸易的难度自然也提高了很多。

  这还是因为玩家有地图,否则在山里迷个路,出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即便一切顺利,找到了牧民,交易也并不是顺理成章的。

  尽管玩家带来了一切她们觉得好用的东西,甚至还特意参考了大航海时期,那些欧洲人跟非洲原住民交易时最畅销的商品,镜子、剪刀、镜子以及各种玻璃器皿……但是万万没想到,阻碍交易达成的,是吐蕃人没钱。

  吐蕃底层牧民的生活,跟大唐之前的底层百姓差不多。

  一年到头辛苦忙碌,交完税之后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然后还要应付无止尽的徭役和盘剥,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的,就会沦为奴隶。

  所以,尽管玩家带了很多好东西,但销路最好的却还是蜂窝煤和粮食——还得是杂粮。

  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来说,别的一切都是奢侈品。

  行商玩家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样不行。

  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交易,别说是冲上排行榜了,他们连活动低保都领不到!

  好在人多力量大,在拉起队伍商量一番之后,他们立刻就想出了一个天才般的主意。

  吐蕃人没钱买东西?那我们给他们钱不就行了。

  当然钱肯定不是白给的,这不是开春了嘛,也该准备春耕了,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干脆组织那些饿了一个冬天的吐蕃人到大唐来搞劳务输出。等他们挣了钱,不就能买得起我们的商品了吗?

  这样虽说要投入成本,但是开垦出来的土地是属于玩家的呀!

  吐蕃人的工钱还比大唐人便宜呢。

  雁来每天刷着论坛,看到这样的发展,也是叹为观止。

  果然还是基础太差了,不管想搞什么,最后都会变成种田和基建。

  但不管怎么说,玩家们还是达成了雁来最初的期望,那就是让底层普通人知道大唐的生活有多好,从而在心态上更偏向于大唐。

  所以虽然任务已经彻底跑偏了,她也没有去纠正。

  从一开始,这款“游戏”,最吸引玩家的,不就是高真实度和高自由度吗?

  也正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变化,都是玩家一点点达成的,所以他们才会对它报以特别的、深沉的热爱。

第265章 谁知道战争哪一天就会到来呢?

  施青青对新活动没什么兴趣。

  不管是挖煤还是经商,都不太适合她。所以她跟几个同样咸鱼的玩家组了个低保队,每天上线刷一轮挖矿任务,就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施青青也没想到的是,挖煤还给她挖出了新事业。

  煤矿附近有不少荒坡,土质相当不错——毕竟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国交界之处,地广人稀,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垦荒耕种。

  施青青当即决定将这些荒坡全部拿下。

  拿地倒是很方便。

  虽说从朝廷的方面来看,耕地大量集中在有钱人手里,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天兵当然例外。毕竟天兵代表的就是雁来,就是朝廷,跟那些在当地繁衍生息、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右不是一回事。

  更何况天兵在种子选育、品种培养、肥料制作以及田地管理等方面都有优势,他们种的地,产量总是要比一般百姓种的高些。

  不过准备开垦的时候,施青青就遇到了新难题,人力不足。

  蜀中商贸兴盛,就代表大部分人不会被困死在土地上,都有自己的营生。

  剩下那点人,这两年也都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到蜀中来开发新事业的可不止她一个,第五交响曲的工坊、游悠悠的茶园,甚至还有在长江上运货的船队,都很需要人手。

  就连出高价雇佣玩家都没人来,一样是体力活,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挖煤肝新活动。

  就在这时,施青青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吐槽吐蕃牧民贫穷的帖子。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楼主还发了一段视频,让大家能看到吐蕃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但施青青既没有注意到四处漏风的毡帐,也没有注意到面黄肌瘦的吐蕃百姓,而是第一时间看到了山上自由吃草的牛群。

  牦牛……好像也可以耕地哈?

  靠人工开荒,效率自然是没法跟畜力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