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24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张文明立在小白圭身侧,精神紧绷许久,突然松懈过来,就觉得累,有气无力地问:“你娘呢?”

  赵云惜见人都走了,才从内书房出来,笑着道:“怎么样?”

  张文明面带几分喜色:“就剩明天还有一关?”

  如果能过,他就能进来。

  赵云惜轻笑,安抚道:“你要相信自己。”

  他已经沾光能进来了。

  留下也应该是沾了白圭的光。

  张文明这才喜滋滋地离开,他临走前,回眸看了娘子一眼,她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身形秀丽端方,手中执着笔,春日阳光照在她身上,格外偏爱一样。

  林宅要求严苛,她当初能进来,必然是天赋出众,才让夫子起了爱才之心。

  他这才踏步走了。

第49章

  林子坳又把张文明的诗作抽出来,盯着看了半晌,微微皱起眉头。

  赵云惜也上前看,她倒是不大会作诗,但她学过的诗,都是千古名篇,品鉴还是会的。

  张文明的诗,中规中矩。

  林子坳叹气:“爷爷想从中挑出惊艳的人才,可惜……”

  江陵只出一白圭。

  赵云惜笑了笑,他们要的人才,放在现代,那就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哪里能随处可见。

  *

  等下学回家,就见张文明正满脸忐忑地坐在院中,手里捧着一卷书,却没看几页,只怔怔地出神发呆。

  见两人回来,连忙起身,眼巴巴地看着。

  “今日白圭表现得极好,就连知县也多有关注,这可是头一份!”他说着又高兴起来。

  白圭出息,跟他出息是一样的。

  赵云惜笑了笑,摸摸白圭的小脑袋,温和道:“你去玩吧。”

  张文明还有些亢奋。

  见她不搭理,跟福米一样围着她转圈,他可怜兮兮道:“娘子,你帮我说说呗。”

  赵云惜哼笑:“我若不说,你便无资格参加面试。”

  当初林修然一万个摇头。

  张文明嘿嘿一笑,柔声道:“多亏了娘子。”

  他都知道。

  知道云娘刀子嘴豆腐心,心肠软得一塌糊涂,该帮忙,该出钱时,从未有过含糊。

  赵云惜把他凑过来的大脑袋推远了些,哼笑:“别做怪!”

  两人正闹着,就听见一进院子响起敲门声。

  两人顿时端正了态度,张文明去开门:“谁呀?”他问。

  门一打开,是山长。

  “我问了村人,说是你家门口有荷塘和竹林,还是新建的四层大院子,门口有一片带着竹篱笆的菜畦,我就找过来了。”山长捋着胡子,笑呵呵道。

  他想给张文明突击补充一下时文,免得他明日拿不出手,被涮下来。

  县学需要出一个举人,而张文明有这样的人脉和才华,是最有希望的一个。

  小白圭听见人来,连忙道:“山长来了,快请坐。”

  山长摸摸他的小脑袋,连忙道:“好孩子,这样懂事乖巧。”

  张文明连忙带着山长坐下,他温声道:“山长快请上座。”

  放在以前,他哪能得山长亲自拜访。

  张文明倍感荣幸,又察觉出权利的好处,心中对中举生了极大渴望。

  “宋微昨日还在问,你为何这两日没来读书,可见县学里头的同窗还惦念着你。”山长捋着胡子,笑吟吟告诫。

  张文明知道,山长废了这么大功夫将他送入林宅读书,盼着他能出息,但也不能忘了昔日恩师同窗。

  “治卿心中感怀,此生不敢忘山长教诲,不敢忘同窗之谊。”他连忙道。

  赵云惜见天色不早,把茶炉烧上水,放两人身侧,让他们喝茶,自己做饭去。

  梁上挂着腊肠,还有一条上好的五花肉。

  她琢磨着,做个蒜苗炒腊肠,这腊肠是赵家送来的,他是卖猪肉的,风干出来的腊肠也是一绝。

  再做个烧小公鸡,再凉拌个藕带、菠菜,凑齐四个菜,就够两人吃了。

  她很喜欢吃这个腊肠,刘氏做的很好吃,她没东西可吃时,就会惦念着吃一口腊肠,感觉香香的很安心。

  她切成薄片后,泡在水里,又擓着筐子去菜园里摘菜。

  山长和张文明在书房,正忙着读书。她透过窗格看了一眼,很是无语他们临时抱佛脚的作风。

  薅蒜苗也要技巧,要间苗,把粗壮的拔了,留细弱的接着长。

  回去后,择菜、清洗,很快就炒了一盘子菜。

  自家灌的腊肠,有淡淡的酒香和陈皮的香味,微甜口特别好吃,她很喜欢。

  她快手快脚,做了四个菜,端到餐厅后,这才喊:“相公!山长!吃饭了!”

  又去地窖里抱了一坛酒上来,刚酿的,没什么度数,并不醉人。

  *

  张文明、张白圭、山长坐在一处吃饭,刚夹了菜,就听山长夸赞:“这腊肠炒得很好吃。”

  “是,许多人说娘子做饭好吃,她还摆摊卖过吃食,很有天分。”张文明毫不吝啬对她的赞美。

  山长笑了笑,他的嘴巴刁,夸赞并不是客套,而是真的这么觉得。

  “你小子有福气,妻子贤惠,幼子聪慧,此生足矣。”山长夸赞。

  吃着蒜苗腊肉,甚至有一种吃完这筷头想夹下一筷头的感觉。

  他接过张文明递过来的小酒,吱了一口,瞬间心满意足:“你这日子,怪不得去年下大雪也要回来,实在是舒坦。”

  张文明点头:“是呀,学生也觉得运道极好。”

  两人闲闲地聊着天,桌上四个菜,硬是吃完了。

  两人吃完饭就往书房去了,小白圭把碗筷收起来,一个一个运到厨房。

  赵云惜见他端着两个碟子,连忙过来接,笑着道:“放着,我来收就是。”

  哪能让孩子做这事。

  *

  第二日,经过集训的张文明信心满满。

  “我今日定要做那孙山!”能留下就是他的本事。

  赵云惜笑了笑,夫子招收他们这一批外门弟子,确实有从中培养的意思。

  她想了想,那白圭就是内门天骄了。

  她是内门关系户。

  这次,就不用多关注了,赵云惜去了正院陪甘夫人,而白圭、张文明还要接受考校。

  林修然万分不想收他,看在白圭的面子上,到底什么都没说,默认收下他了。

  就当是给两人的一点面子而已。

  得到消息的张文明要高兴疯了,他乐呵呵地和同窗作揖互相恭喜,已经开始想象和娘子的浪漫读书日了。

  然而——

  这是书房,是内门弟子所在地。

  他们在外门,私塾尚未建好,他们这一批学生就要先在门房偏厅读书了。偏厅倒也宽大,多摆几套桌椅就好。

  张文明坐在偏厅里,心情舒畅,他终究是靠着真才实学挤进林家私塾了!

  *

  白圭和赵云惜在书房读书,两人这会儿在看时文。不过明日考核就没白圭、林子境什么事了,这考核太难,四岁孩子再多智,也解决不了。

  母子俩头挨着头,正在逐字逐句地分析。

  赵云惜:“哇哦,还能这样。”

  小白圭:“哇哦,还能这样?”

  两人都没接触过,猛然间读这样的文章,便觉得十分新鲜。

  “等你到时候要参加科举,我给你买历年真题。”赵云惜想,现代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古代也有类似的,比如历年试卷抄录等,有空白卷子,也有考中之人的答案。

  这比高考卷多了。

  赵云惜想想,就为白圭默哀一把。

  小白圭不疾不徐道:“夫子已经开始让我接触了,他说我多读读。”

  对他读书进程,林修然自有安排。

  而林念念正在伺候自己的蚕宝宝,是绣娘交给她的任务,她要了解蚕的生长和变化。

  她清早就起来采桑叶,清洗过,挂在绳子上晾干水分,等到用时,再放进竹篮。

  赵云惜看完时文,回自己桌上,看见蚕就觉得头皮发麻。

  小学三年级,她也养过蚕,那时候也不觉得害怕,还觉得蚕在手中爬,麻麻的,很有意思。